

[摘 要] 本文在分析企業收益質量的內涵及其特征的基礎上,研究收益質量的評價方法,以引導投資者作出正確的決策。
[關鍵詞] 收益質量 特征 評價指標
在上市公司公布的年報中,投資者最關心的是企業當年的收益狀況。然而對于收益狀況的分析,在傳統的盈利分析中,人們往往利用每股收益、凈資產收益率、銷售凈利率等指標來判斷一個企業的盈利能力與盈利水平,這些是遠遠不夠的。為了更好地對企業經營成果及發展前景進行準確的評價和預測,就需要對企業會計收益質量進行充分關注。
一、收益質量的內涵
“收益質量”(也稱盈余質量、利潤質量)的概念起源于上個世紀30年代,興起于60年代。最初應用于20世紀30年代美國證券行業對股票的基本面分析中,目的是發現價值被低估的證券。20世紀60年代末,桑頓·L·奧格洛弗在其發表的《收益質量》中,提出了收益構成的分析方法,將收益的持久性作為收益質量的主要問題,并且為投資者提供了一些分析上市公司年報的方法,從此對收益的這種分析日益受到重視。
到目前為止,對于收益質量的概念和評價方法并沒有形成一致性的結論,不同的分析主體,由于分析目的不同,對收益質量的概念應用也有差異。比較認可的是美國FASB(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基于決策有用觀視角定義的收益質量。決策有用觀認為:財務報告的目標是向報表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性”的會計信息,“決策有用性”主要表現為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兩個方面,可靠性是會計信息披露的基礎,相關性是會計信息披露的目的,報表使用者可利用當前財務信息對公司的未來發展前景進行預測。另外,投資者也常常利用當前財務報表信息預測公司的未來現金流量。
根據上述觀點,筆者認為:收益質量是指財務報告收益的可信程度、現金保障程度以及公司持續獲得收益的能力。財務報告的可信度是指報告收益與公司業績之間的相關性,如果報告收益能夠如實反映公司業績,則認為收益質量好,反之,則認為收益質量不好。收益的現金保障程度是指從一個會計期間來看,上市公司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確認的利潤總額或凈利潤與現金流量的匹配程度。企業持續獲得收益的能力是指上市公司各會計期間利潤持續、穩定增長的能力。
二、收益質量的特征
根據以上分析,收益質量特征如下圖所示:
1.收益的真實性
根據會計準則的規定,會計信息質量的首要要求就是真實可靠。收益質量真實可靠是指企業在計算會計收益時能夠按照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客觀、真實地反映企業的盈利。具體而言,企業在對經濟業務進行會計處理時,必須以實際發生的經濟事項為基礎,按照會計原則或準則、制度的指導或約束來進行,而不能隨意捏造或舍棄經濟事項,對收益進行操縱。
2.收益的現金保障性
收益的現金保障性是指會計收益的確認是否伴隨著相應的現金流量流入。會計收益的確認是以權責發生制和會計分期為基礎,是特定會計期間賬面收入和賬面費用相配比的結果,體現為應記現金凈流入和可能財富的增加,并不等同于實際財富的增加。只有當應計現金凈流入成為實際現金凈流入時才表明收益的真實實現。因此,一般而言,會計收益的變現能力越強,其未來不確定性就越低,會計收益的質量就越高。如果企業的收益沒有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的支持,必然導致資產虛腫,盈利能力指標泡沫嚴重:即企業賬面上有大量的收益,但是卻沒有資金支付銀行利息及其他債務,有賬面收益卻沒有相應的現金流入,這正是收益質量較差的外在表現。也正是基于此,才促使人們對現金流量表的密切關注。
3.收益的持續性
目前企業收益的報告采用“總括收益觀”,會計收益既包含經常項目帶來的收益,也包含非常項目帶來的收益,然而,不同的收益構成項目對預計企業未來現金流量有不同的意義和價值。因此可以把收益分為三類:(1)持續性會計收益(permanent earning),這類性質的會計收益預期將持續到公司未來會計年度。持續性會計收益對企業未來收益有較強的預測價值,是企業得以持續發展的源泉。(2)暫時性會計收益(transitory earnings),此類性質的會計收益僅涉及當前會計年度,在以后會計年度不再發生。(3)價格無關會計收益(price irrelevant earnings),此類收益是由會計變更引起的,它不影響企業當年經營業績,也不影響以后年度經營業績,僅僅是紙上的變化。由以上內容可看出,持續性會計收益是企業綜合素質和競爭能力的體現,對企業未來收益有較強的預測價值,而暫時性收益和價格無關收益沒有持續性,對企業未來收益無預測價值。收益中持續性部分越大,公司未來收益越穩定,此類收益構成收益主體時,公司價值就會得到認同,此時收益質量就可以界定為高質量狀態。那些收益由暫時性業務支撐的公司或者由與主營業務無關的作業帶來收益的公司,在不具有連續性事項消失時,總收益會很低甚至為負,收益質量此時就可以界定為低質量狀態。
4.收益的穩定性
穩定性是指企業收益水平變動的基本態勢,如果企業某一期收益水平很高但缺乏穩定性,也不是良好財務狀況的反映。收益的穩定性主要取決于企業業務結構、企業所面臨的外部環境的穩定性以及企業應對不同環境變化和不斷優化業務結構的能力等等。收益穩定性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在連續幾個會計年度中,收益數量圍繞在某一水平線上下小幅度波動,表現出的收益時間序列特征為方差或者標準差小(圖2);二是隨著時間的延續,收益水平呈不斷上升的趨勢(圖3)。收益穩定的企業,對其進行收益預測或價值評估相對容易,這降低了決策的不確定性,對投資者來說是獲利和收回投資的有力保障。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Arthur Levitt曾經說過,由于公司管理層預計到信息使用者樂意看到穩定增長的收益,他們會引入一些暫時性收益,從而使得總的收益看起來是穩定的,目的是減少收益時間序列的變動性,增強預測性,但是這樣做其實并沒有真實地反映企業的收益狀況。所以,暫時性收益的變動性越大,說明企業管理層盈余管理的動機越強烈,企業的內在信息質量就越低。
注:x為因變量,表示收益或收益率,y為自變量,表示時間。
5.收益的安全性
收益的安全性是收益對公司抵御各類風險能力的貢獻屬性,表現為公司獲得的收益對其經營安全提供保障。收益的安全性與收益面臨的風險息息相關,高收益必然面臨著高風險,報酬與風險對稱是經濟生活中的普遍規律,企業在高風險狀態下運行而獲取中等甚至低水平的收益顯然不是投資者所愿意看到的。由于企業面臨的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宏觀經濟形勢的不明朗,資本結構、成本形態以及企業自身管理水平等因素共同組成了企業面臨的風險水平,對收益的安全性產生影響。因此在對企業收益質量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應當充分關注企業面臨的風險及其程度。
三、收益質量評價指標的選擇
1.真實性
根據企業收益的真實性特征,本文選取現金償還債務比作為評價指標。
現金償還債務比=經營現金凈流量/債務總額現金債務總額比是指企業一定時期經營活動的凈現金流量與全部債務的比率,該指標旨在衡量企業在經營活動中獲得現金償還全部債務的能力,是評估企業中長期償債能力的重要指標。公司的現金償還債務比值高,說明了公司承擔債務的能力強,面臨的財務風險就越小,收益質量的真實性就顯得高一些。
2.現金保障性
根據企業收益的現金保證性特征,本文選取以下六個指標作為評價指標。
(1)收益質量系數(盈余現金保障倍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凈利潤
收益質量系數也叫盈余現金保障倍數,該指標反映企業在經營活動中每一元凈利潤實際收到了多少現金,對企業來說,該指標值越高,表明企業利潤的實現程度越高,企業可以自由支配的貨幣資金也就越大,它可以提高企業的償債能力和付現能力。如果該指標值為0或負數,說明其經營活動產生現金的能力很差,其收益很可能來自于經營活動以外,或者經營活動產生的收益不穩定、不可靠,不論哪種情況都說明企業的收益質量較低。
(2)凈利潤現金差異率=(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凈利潤)/凈資產
該指標是經營現金凈流量與凈利潤之間的差異與凈資產之間的比值。一般來講,不管是盈余操縱公司還是未預虧公司,它們的實際業績很可能都沒有在財務報表上反映得那么好。即使企業的凈利潤被抬高,而相對應的現金流量也很難與其保持一致,此時凈利潤對應的現金流量與凈利潤差異與其他企業相比就會較大,說明該企業有操縱利潤的嫌疑,因此其收益質量就會降低。
(3)主營業務收現率=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主營業務收入
該指標反映了主營業務收入產生現金的能力,表示每一元主營業務收入能夠收到多少現金。如果該指標比率大于1,說明不僅當期收入全部收到現金,而且還收回以前的應收賬款,收入質量較好;反之,如果這個比率小于1,說明本期的應收賬款增加,收入質量不容樂觀。由于收入質量與收益質量呈正相關關系,收入質量越好,收益質量也越高,故較高的收入質量預示著較高的收益質量。
(4)總資產現金回收率=經營現金凈流量/總資產
該指標表示每一元資產所能獲得的經營現金流量,比值越高,說明企業的資產利用率越高,日常經營獲取現金收益的能力也就強,企業的收益收益質量越好。
(5)再投資比率(資本支出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資本性支出
再投資比率也叫資本支出率,反映公司當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是否足以支付資本性支出所需要的現金。該比率越高,則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創造未來現金流量或利潤的能力就越強,企業收益質量就好。
(6)每股經營現金凈流量=經營現金凈流量/股數
每股現金凈流量表示每股所占的經營現金凈流量,反映每股最大分派股利能力和現金收益能力。該指標越高表明企業經營趨勢好,現金流量越能滿足經營的需要。
3.持續性
根據企業收益的持續性特征,本文選取以下兩個指標作為評價指標。
(1)凈收益營運指數=(凈利潤—非經常性損益)/凈利潤=經常性損益/凈利潤
凈收益營運指數是指經營凈收益與全部凈收益的比值。企業的凈利潤可以分為經常性損益和非經常性損益,經常性損益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發生的頻率高,代表著企業的核心收益,具有穩定持續的特點,能夠比較好的代表企業的長期發展能力。非經常性損益是由于偶然事件的發生而引起的,主要來源是資產處置和證券交易等,其穩定性往往比較差,無法反映企業的核心經營能力。因此該指標越高,說明經營活動所產生的凈損益就越大,企業的穩定性和發展能力越強,收益質量就越好;反之收益質量就比較差。
(2)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本期主營業務收入總額—上期主營業務收入總額)/上期主營業務收入總額×100%
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是本期主營業務利潤增長額在上期主營業務利潤中所占的比重,是評價企業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代表著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強弱。通過對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的分析,可以看出主營業務收入的時間序列特征,該指標越高,說明該企業收益成長性越強,收益質量也越高。
4.穩定性
根據企業收益的穩定性特征,本文選取主營業務利潤比作為評價指標。
主營業務利潤比=(營業利潤-其他業務利潤)/利潤總額
這項指標主要分析收益質量的穩定性。從理論上來說,主營業務收益只有占企業收益總額的絕大部分,才能保證企業的經營方向。健康的企業其收益應主要來自于經常發生的主營收入,而不應依賴于一次性收入。
5.安全性
根據企業收益的安全性特征,本文選取財務杠桿系數作為評價指標。
財務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
息稅前利潤是指損益表中未扣除利息費用和所得稅之前的利潤,是企業所有資產共同創造的財富。它可以利潤總額加利息費用來測算。財務杠桿系數越高,財務風險越大,安全性越差,但是利用財務杠桿效應是必要的,可以利用利息的抵稅作用,增加利潤額。
參考文獻:
[1]王敏.基于財務信息對上市公司收益質量評價的研究.會計之友,2009,(12)
[2]陳平. 企業收益質量評價體系研究. 商業時代(原名《商業經濟研究》).2008,(10)
[3]程隆云,周小君.收益質量的特征與分析. 煤炭經濟研究. 2009,(6)
[4]任永青,邱子安.上市公司收益質量分析方法問題的探討. 經濟師.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