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結合移動支付的產業價值鏈分析了當前移動支付的幾種運營模式,提出了適合我國國情的移動支付的運營模式為銀行與移動運營商合作的運營模式中引入多個第三方支付服務商,并且這些第三方支付服務商由運營商獨立組建。
[關鍵詞] 移動支付 產業價值鏈 運營模式
當下“移動支付”已經成為比較流行的字眼。自2002年起,國際各大運營商開始陸續宣布他們即將或已經開展了移動支付方面的具體業務。到目前為止,移動支付在日本、韓國、歐洲已經發展的非常成熟。在日本,i-mode服務成為移動支付的一種成功嘗試,使用手機可以直接購買電影票或在商場購物;在韓國,每月會有超過30萬人購買具有移動支付終端功能的手機;在歐洲,英國的手機支付早就可以允許汽車駕駛員使用手機直接付停車費。
在我國,移動支付業務應用尚屬于初步階段,但相關業內人士已經認識到了移動支付的廣闊前景,各方正在積極推進移動支付的相關業務應用,力求在移動支付這場市場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然而,移動支付在我國并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穩定的產業價值鏈,沒有形成一個行之有效的運營模式,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我國移動支付的發展及應用。因此,本文在對移動支付產業價值鏈構成分析的基礎上,研究了移動支付現行的幾種運營模式,對適合我國具體國情的運營模式提出了相關建議并加以分析。
一、移動支付產業價值鏈的構成
移動支付業務涉及面廣泛,其產業價值鏈由移動運營商、金融機構、第三方移動支付服務提供商、移動終端設備制造商和用戶等多個環節共同組成。移動支付產業價值鏈成員的多元關系及競爭關系決定了移動支付產業價值鏈的復雜性及多元性。
1.移動運營商
移動運營商是移動支付產業價值鏈的核心之一,負責搭建移動支付網絡,為移動支付提供安全的通信渠道,在推動移動支付業務的發展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在移動支付產業鏈中,移動運營商在品牌和客戶資源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它為移動支付提供信息交易平臺,負責協調產業鏈各環節之間的關系,控制著整個產業的核心資源,并肩負設立行業標準的責任,因此移動運營商在產業鏈中起著決定性作用。能否有效地與產業鏈的參與各方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能否督促產業鏈中各主體都發揮所長實現自身的發展,都是產業鏈賦予移動運營商的職責,它決定著整個產業的發展方向與競爭優勢。
2.銀行
銀行是移動支付產業價值鏈的另外一個核心。銀行作為與用戶手機號碼關聯的銀行賬戶的管理者,需要為移動支付平臺建立一套完整、靈活的安全體系,從而保證用戶支付過程的安全通暢。與移動運營商相比,銀行不僅擁有以現金、信用卡及支票為基礎的支付系統,還擁有個人用戶、商家資源。
在韓國,銀行獨立運營手機銀行的模式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主要原因在于韓國的銀行對移動支付相當重視。因此,銀行作為移動支付產業價值鏈的核心,需要看重長遠利益,加強與產業鏈上其他主體的合作,力推移動支付的使用。
3.第三方移動支付服務提供商
第三方移動支付服務提供商,是指獨立于銀行和移動運營商的服務之外,利用移動通信網絡資源和銀行的支付結算資源,進行支付的身份認證和支付確認的支付服務商。
作為銀行和運營商之間的銜接環節,第三方移動支付服務提供商在移動支付業務的發展進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構建移動支付平臺,并與銀行相連完成支付,還可以充當信用中介,為客戶提供賬號,并且還為交易的進行承擔部分擔保責任,另外,隨著業務的發展,為獲取更多的業務增值點,一些第三方支付服務商開始進行交易資金代管,由其完成客戶與商家的支付后,定期與銀行統一結算,或者與銀行密切合作,實現多家銀行卡的直通服務,充當第三方支付網關。
4.移動終端設備制造商
移動終端設備制造商是連接用戶的最后環節。從終端的角度來看,移動支付的一個必要條件就是移動終端必須符合一定的要求。隨著移動通信跨入3G的時代,移動終端設備制造商已經開始提供集通信、娛樂、記事、個人ID、支付各種功能于一體的終端設備。這些類型的終端被廠商推出市場,為移動支付的不斷發展創造了條件。
二、移動支付運營模式分析
移動支付的運營模式是由移動支付產業價值鏈中各方的合作關系和利益分配原則決定,需要充分考慮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實現利益共享與利益平衡。移動支付在發展過程中一直都呈現著多樣化的特征,依據產業鏈中占據主導地位的主體不同,以及參與者相互依賴關系不同,移動支付的運營模式可以分成以下幾種:
1.以銀行為主導的手機支付運營模式
銀行獨立地提供移動支付服務,手機只是作為支付的媒介,對于信息的傳遞,只是借助移動運營商的通信網絡,并交付信息服務費。移動運營商不參與運營與管理,只負責提供信息通道。用戶將手機與銀行賬戶進行綁定,直接通過語音、短信等形式完成支付過程。銀行作為用戶銀行賬戶的管理者,擁有一套完善的體系,能夠保證用戶支付過程的順利進行。
在這種模式中,主導地位的確定能為銀行帶來幾方面的收益:第一類收益是最直接、最明顯的,就是每次銀行移動支付所獲得的交易費及服務費分成。第二類收益是移動支付中手機銀行賬戶上用戶的預存款,這有利于增加銀行的儲蓄金額。第三類收益是有助于喚醒睡眠卡,目前銀行卡在推廣過程中面臨的一大問題就是存在大量的睡眠卡,然后手機銀行可以通過移動支付業務去激活銀行卡的使用。第四類收益是借助手機的功能將手機終端擴展為銀行服務的渠道,有助于鞏固和擴展用戶規模,提高銀行的市場競爭力。最后一類收益是能夠有效地減少銀行營業網點的建設,減少其運營成本。
2.以移動運營商為主導的手機支付運營模式
此種模式是以移動運營商代收費為主,銀行完全不參與其中,所需的技術成本比較低。運營商可以完全控制整個產業價值鏈,由于提供了移動網絡的接入,有機會引導用戶在手機上瀏覽,獲取盈利的機會,同時移動運營商在這種模式中還可以同時提供支付服務與內容集成等。在進行移動支付時,一般是將話費賬戶作為支付賬戶,用戶實現購買移動運營商所發的電子貨幣來對其話費賬戶充值,或者直接在話費賬戶中預存款,當用戶采用移動支付形式購買商品或服務時,交易費用就直接從話費賬戶中扣除。
移動運營商基于通信服務的同時提供支付服務能夠為其帶來更多的額外收入,通過提供定位信息、支付處理,就能控制服務的關鍵參數,獲得更多的用戶群體,并開發用戶貢獻率。除此之外,運營商在這種模式中還能從眾多內容提供商、廣告商和其他參與者獲得收益。由于這種模式沒有銀行的參與,大多屬于小額支付,安全級別要求相對較低,主要應用在購買彩票、電影票、游戲點卡、付費下載等領域。
3.以第三方支付服務商為主導的手機支付運營模式
第三方支付服務商在該模式中的主導地位可以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構建了手機支付平臺,并與銀行相連完成支付。其次,充當信用中介,為客戶提供賬號,并且還為交易的進行承擔部分擔保責任。另外,隨著業務的發展,為獲得更多的業務增值點,一些第三方支付服務商開始進行交易資金代管,由其完成客戶與商家的支付后,定期與銀行統一結算,或者與銀行密切合作,實現多家銀行卡的直通服務,充當第三方支付網關。
第三方支付服務商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能夠獲取的收益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向運營商、銀行、商戶收取設備與技術的使用許可費;二是與運營商及銀行就用戶的業務使用費進行分成。第三方支付服務商在該模式的所處的主導地位決定了市場對其在市場能力、資金運作、技術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
三、三種運營模式對我國移動支付發展適應性分析
移動支付在日本、韓國發展的比較成熟,日本移動支付運營模式是以運營商為核心,而韓國主要使用以銀行為核心的運營模式。各國具體國情不一樣,日本韓國成功的移動支付運營模式不一定適合其他國家。對于中國移動支付業務來說,這三種都有一定的不適合性。
對于我國移動支付業務來說,它是在通信技術和金融業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銀行和移動運營商必成為移動支付價值鏈的兩大主體。兩者都希望在支付產業鏈中獲得強勢地位和超額價值。但從目前我國的國情來看,兩者都不適合做主導者。對于以移動運營商為核心的運營模式來說,如果移動運營商大規模開展移動支付業務,那么就會出現大量的沉淀資金,這會與國家的金融政策發生抵觸。其次,銀行也不會同意移動運營商單獨經營移動支付業務,因為移動運營商擁有數量龐大的手機用戶,這樣會危及金融行業本身的利益。同時,移動支付技術的信用體制沒有銀行的信用制度健全。對于以銀行為主導的運營模式來說,也存在很多問題:手機移動支付所交易的資金都是小額資金,并且使用移動支付的人不多,而銀行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對支付系統進行維護、升級,并且要支付給移動運營商大量的租金。可見銀行并沒有得到豐厚的利潤回報。
對于以第三方支付服務商為核心的運營模式來說,雖然第三方支付服務運營商可以協調銀行與銀行之間、銀行與運營商之間的利益,但是單憑第三方的力量遠遠不能駕馭產業鏈的發展。因為第三方支付服務商在業務創新能力、市場反應能力、資金運轉能力,以及全面的協調能力等有欠缺。
從上面幾種運營模式本身來說,不適合目前我國移動支付業務的發展。另外,我們從顧客的要求來說,這幾種模式也不能有力推動我國移動支付業務健康發展。移動支付在推廣初期,顧客對移動支付交易的安全性、手續費用是否昂貴等方面有質疑。這些因素給移動支付的發展帶來了挑戰,目前,我國在移動支付業務發展過程中,迫切需要一種新穎的運營模式促進支付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四、適合我國移動支付需要的運營模式分析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這三種商業模式均不能有效地推動我國移動支付業務健康快速發展。我們需要對移動支付產業鏈進行整合,策劃出一種適合我國移動支付業務發展的運營模式。首先,銀行和移動運營商作為移動支付的兩大主體必然是產業鏈上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根據上面對銀行和移動運營商合作的運營模式分析可知,我們只要引入一個第三方,來協調移動運營商和不同銀行之間的合作。這種模式既結合了以銀行和移動運營商為核心的運營模式以及以第三方為核心的運營模式,又克服了兩種運營模式存在的不足。第三方支付服務提供商作為移動運營商和銀行機構的橋梁,可以使移動運營商、金融機構和支付平臺之間分工明確;可以簡化系統結構、提高運行效率,實現跨行之間的支付交易;可以資源共享、達到優勢互補,促進價值鏈的高效運轉。
在我國,目前采取的移動支付模式已經考慮到引入第三方。例如中國移動發展移動支付的運營模式是移動運營商與銀聯合資的模式。銀聯作為第三方服務提供商,一方面可以使移動運營商和銀行建立關系,另一方面可以方便用戶的支付過程。移動運營商與銀聯合資的模式已經為中國移動發展移動支付業務帶來了一定的競爭優勢,但是這個運營模式還有缺陷:即在這種模式中,第三方支付服務商只有銀聯一家、沒有形成充分的競爭優勢,銀聯逐步發展成壟斷企業,不利于移動支付業務的開展。
可見在銀行與移動運營商合作的商業模式中引入多個第三方支付服務商,并且這些第三方支付服務商由運營商獨立組建的運營方式是一個較為成熟的方案。一來,第三方支付服務商由運營商組建的,所以用戶資源充足;二來,削弱了銀聯的壟斷地位,形成多個第三方服務商競爭的局面,更有利于移動支付業務的發展。相信隨著移動支付的快速發展,以銀行和移動運營商合作而分別由銀聯和運營商組建的多個第三方支付服務商協助支持的運營模式會成為移動支付行業的標準。這是我國移動支付發展的可能趨勢。
參考文獻:
[1]帥青紅,夏軍飛. 網上支付與電子銀行[M]. 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144頁-146頁
[2]楊國明,楊麗影. 移動支付產業鏈分析[J]. 商業時代,2007年,第10期:81頁-8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