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試圖通過對劉邦用人之道的分析來探索現代企業家在成功之后怎樣繼續立于不敗之地,學會識人,容人和用人,建立制度保障和核心團隊組織,才保證了人亡政息的歷史宿命,為更多的企業更好的在市場競爭中長期生存提供理論支持。
[關健詞]劉邦 管理 用人 領導 團隊
現在很多公司經過最初的艱難創業,做大做強,或連鎖,或集團,或上市,或海外投資,成為知名大企業后,遇到的最大難題是如何持續發展,如何保持長盛不衰,如何把品牌繼續打下去。企業處于發展的“瓶頸”階段,環境變了,隊伍不好帶了,人心不同往日了,“大有大的難處”。國內企業家紛紛遠洋渡金,身懷MBA案例,言必彼得.德魯克,似乎外國的和尚更會念經。以本土之疑難疴癥求諸于異域之偏方丹藥,無異于緣木求魚,不得其法。其實管理學的核心就是用人,而歷史上用人最成功的莫過于帝王,在諸代之中,最值得稱道的又數劉邦。
關于劉邦的用人之道和成功之道,前人作過大量分析。接下來我們要研究的是劉邦打敗項羽之后,建立了漢帝國,他是怎樣將漢祚綿延了四百多年的?如果把漢朝比作一家公司,那么漢高祖劉邦就是這家百家老店的創始人?,F在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大漢集團的經營管理之神是如何用人的。
首先:學會識人
劉邦臨終時,呂后到病床前詢問劉邦對后事的安排。已而呂后問:“陛下百歲之后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上曰:“曹參可?!眴柶浯?,上曰:“王陵可,但陵少戇,陳平可助之。陳平智有余,然難以獨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逼浜蟮臍v史真象他說的那樣,蕭何死后,由于曹參為相,呂后不敢輕舉妄動,遂有“蕭規曹隨”這一成語。在諸呂之亂的關鍵時刻,陳平和周勃合作智奪北軍和南軍,消滅呂氏外戚,扶助漢文帝即位。這說明劉邦對身邊的大臣的性格、才能和品德了如指掌,對周圍的人明察秋毫,他識人的眼光不能不令人嘆服。這是劉邦成功的獨道之處,也為現代管理學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價值。
一個領導最大的才能是什么?不是自己具備很多才能,也不是自己親自去做很多事情,而是知道自己下屬都有什么才能。他有什么樣的性格,他有什么樣的特征,把他放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適。作為一個領導,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讓屬下最大限度地、充分地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和作用,而不是事必躬親或面面俱到。
除了識人之外,劉邦在重大人事安排上也有可取之處。他連續追加了三屆CEO接班人,使他生前制定的規章制度能夠很好的貫徹和沿續下去,并對即將出現的女強人政治起到很好的制約作用。為了不使大權旁落,安插功臣勛舊在機要部門掌握實權,防范外戚和異姓奪權。這說明企業家要對企業發展方向有一定的預測能力和總體把握,選擇那些最符合時代潮流的骨干人才,并在不同的階段恰如其分地推舉出來。
其次:學會容人
劉邦憂慮群臣封授不滿,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誰最甚者?”上曰:“雍齒與我故,數嘗窘辱我。我欲殺之,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齒以示群臣,群臣見雍齒封,則人人自堅矣?!庇谑巧夏酥镁?,封雍齒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罷酒,皆喜曰:“雍齒尚為侯,我屬無患矣?!边@說明劉邦作為大漢集團的老板能夠從善如流,雅量非常。雍齒曾多次背叛他,多次羞侮他,是劉邦生平最痛恨最厭惡之人。面對這樣刺頭部下,不殺即是大恩,劉邦卻聽取了張良意見,把雍齒作為封侯受爵的模范。
一個領導最好的品質是什么?回答是寬容。寬人之長,容人之短。它不僅包含著理解和原諒,更顯示著氣質、胸襟、堅強和力量。每個人都有他的優缺點,關健在于揚長避短,發揮他的長項,變劣勢為優勢。這就需要領導者有足夠的大度。特別在成功之后,意氣風發之時,志驕意滿,以往日之種種決斷來強調自己今日之英明果斷,拒絕那些反對過自己的人,處于自我滿足和自我膨脹狀態,讓阿諛奉承的人布滿周圍。聽不到不同的聲音,削弱了凝聚力和形象,扼殺了大膽創新和銳意進取。最終成功閃逝,失敗跟進。同時還需要領導者有足夠的坦誠,面對危機,勇于應變,不掩飾自己曾經的窘迫,虛心接受別人的建議。
再者:學會用人
劉邦和群臣探討楚亡漢興的原因時,最后自我總結道:“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馕,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這說明劉邦很有自知之明,非常清楚自己的不足。一個有著自知之明的人,往往也會有知人之明,用人之善。他有一個優點,就是不拘一格的使用人才,所以劉邦的隊伍里面什么人都有。蕭何是縣吏,張良是流亡貴族,韓信是無業游民,陳平是說客,周勃是編席人,樊噲是剝狗的屠夫,婁敬是車夫,灌嬰是小商販,這些形形色色的大雜燴,被劉邦吸納進大漢集團里優化組合,人盡其才,物盡其長,打造成一支團結互補的優秀團隊。
一個領導就是一個核心,但僅憑個人的單打獨斗是遠遠不行的,必須有一個強大合作的團隊作為支撐。有人激情就要有人穩重,有人天馬行空就要有人腳踏實地,有人超前就要有人壓后陣,形成優勢互補,取長補短,相互激發,最終實現最高的工作效率。而怎樣使不同類型的人能夠相互配合,同心協力的朝著一個目標前進,這就是領導者的用人藝術。
另一方面,大漢集團的董事長劉邦能夠居安思危,在創業成功之后,為了劉氏家族企業的長治久安,對有功之臣分別作了不同性質的處理。第一流的人才“漢初三杰”,功最大,名最著,危脅也最嚴重。蕭何忠心耿耿,聲望甚隆,令其自污名節,以釋君疑;張良足智多謀,佐策元功,令其功成身退,修道無為;韓信用兵如神,最為忌撣。假他人之手,借謀反之名,令其蒙羞冤死。第二流的人才陳平、王陵、周勃等功高不足以蓋主,才智不足以謀反,而輔助繼主足以平亂削藩,鞏固大漢天下。這說明企業家對人才的使用要有分寸,要防范于未然,不可養虎為患,導致企業人才流失或分裂對抗。
企業長盛不衰的秘訣在于人才的合理使用,這是二千多年前劉邦給予我們人力資源管理方面最大的啟示。也有助于企業家們從中汲取經驗教訓,打造中國的企業文化,讓更多的中國企業走向世界!
參考文獻:
[1]《史記.高祖本紀》
[2]尹茂國.論劉邦的用人之道
[3]《史記.留侯世家》
[4]易中天.《品漢代風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