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國美電器控制權之爭反映的是國美創始人黃光裕同經理人陳曉之間的博弈。國美控制權之爭雖已過去,但國美公司治理上的缺陷給創業者大股東帶來的切膚之痛 勢必為已步入或正準備步入現代化企業治理的創業者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公司治理課。《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與《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的發布和實施,明確了董事會 經理層 監事會 的職責權限和組織架構的控制,規范了公司治理結構和議事規則,為企業如何運用國家的法律、法規保護自己作為所有者、大股東的地位、權益不受侵害;如何對公司進行有效的治理;如何組建 、聘請、任命董事會、董事 、監事 及高級管理人員及規范 職業經理人濫用職權的行為必將起到積極的防范作用。
[關鍵詞] 公司治理 組織架構 人力資源
一、國美控制權之爭剖析
雖說國美控制權之爭最終憑借大股東的智慧、國家法律賦予的權力 以及社會的道德、公正, 大股東贏得了這場控制權爭奪權戰的最終勝利,但大股東因其在公司治理上的漏洞 而不得不 傾其所有家財和精力去糾偏 、對其為保守住本屬于自己的權益而付出的代價而言,其內心 所經歷的 心靈刺痛 定將難以忘卻、不可不謂雖勝猶傷。國美公司治理、組織架構上的缺陷導致的切膚之痛和教訓勢必為已步入或正準備步入現代化企業治理的民營企業家們上了一堂生動的 公司治理課。在民企步入現代化企業發展的道路上,創業者 如何 運用國家的法律 法規 保護和防范自己所有者的地位、權力或大股東的利益不受侵害;如何 對公司進行有效的治理;如何組建董事會、聘請任命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國美案例為日益發展壯大的企業的創業者 們敲響了警鐘。誠然,企業家憑借感情同經營者間建立信任、忠誠的委托代理關系所進行公司治理的理念不能完全予以否認, 但至少對利欲熏心者而言這種治理是 脆弱的。就像黃光裕為陳曉配置了和自己一樣的辦公室和 坐騎一樣,它并不能阻止經理人在公司危難之際對大股東的背叛。所以公司的治理應該是以法的治理。
二、《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應用指引
值得慶幸的是:財政部會同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制定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 與《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明確了董事會 經理層 監事會在 決策、執行、監督等方面的職責權限及公司治理結構和議事規則,對規范 職業經理人濫用職權的行為 必將起到積極的防范作用 。 認真執行該規范,就會在最大程度上規避 國美經理人倒戈股東權力的事件發生。淺析如下:
1.股東不應授予董事會過高的權力
《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中明確指出 : “企業應當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企業章程,建立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和議事規則,明確決策、執行、監督等方面的職責權限,形成科學有效的職責分工和制衡機制。”
(1)“股東(大)會享有法律法規和企業章程規定的合法權利,依法行使企業經營方針、籌資、投資、利潤分配等重大事項的表決權。”
股東大會在重大事項上擁有表決權, 是公司治理的最高權力機構 。經理層對董事會負責;董事會的權力是股東會賦予的。因此董事會有權罷免經理人,股東也有權更替董事會成員。股東大會應依法設定公司規章制度,防范董事、監事、經理及其他高級管理人員濫用職權。
(2)“董事會對股東(大)會負責,依法行使企業的經營決策權。”
董事會要依法行使其經營決策權,而不能乘大股東之危而亂用職權。 股東不應授予董事會過高的權力,不能將董事會的權力和 股東會的權力本末倒置! 公司董事會作為公司經營的重要組成部分,董事會成員應該最大程度反映股東的意志,并通過反映股東的意志來代表股東的利益。當董事會和股東會發生沖突時應遵從股東的意志。黃入獄后,當董事會里面沒有一個代表大股東利益的董事時,那么 這個董事會就應按通過股東大會立即重組, 董事會中必須保持與大股東表決權相符的法定董事人數。董事會對股東大會負責的大前提在任何時候都不應違背。
(3)“監事會對股東(大)會負責,監督企業董事、經理和其他高級管理人員依法履行職責。”
整個國美事件中我們沒有看到監事會的作用,更無從談對股東大會負責。顯然監事會失了法律賦予其的“監督企業董事、經理和其他高級管理人員依法履行職責”的功能,監事會形同虛設。
(4)“經理層負責組織實施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事項,主持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工作。”
經理人不能越位,它的定位就是執行。公司經營永遠不可能以經營者的利益作為企業發展的目標,或者說經營者在公司中沒有自己的利益,他的利益就是股東的利益。股東要防范經理人實際權力跟法定權力的脫節,要防范經理人權力行使上超越法定權力。經理人的權力只應當限于經營管理的層面,一旦經理人的權力和影響達到能左右股東的構成、股權的結構的時候,這就顯然是超越了法定賦予經理人權力。
2.重視人力資源選聘規則
《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所稱人力資源,是指企業組織生產經營活動而錄(任)用的各種人員,包括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全體員工。企業應當根據人力資源能力框架要求,明確各崗位的職責權限、任職條件和工作要求,遵循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和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通過公開招聘、競爭上崗等多種方式選聘優秀人才,重點關注選聘對象的價值取向和責任意識。即職業經理人才干即便再出色,倘若缺少了職業道德,那么企業未來可能就會因其蒙受損失亦或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國美職業經理人陳曉在黃身陷囹圄之時乘其之危、反戈大股東,而黃不得不動用幾百億的家財同陳曉背水一戰的整個過程 ,歸根結蒂是黃在選聘人才上的失誤造成的。
簡言之,國美電器控制權之爭的教訓亦提醒企業家要重視、防范強化公司治理中的各種潛在風險。不僅要識別、控制各類外部分險,也要關注內部風險。創業主在當步入現代化企業的進程中,若能以“國美案例”為前車之鑒、汲取教訓,認真研讀領會《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 并加以運用,那么勢必會對規范 職業經理人濫用職權的行為 起到積極的防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