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私募產品接連“清盤”背后是業績的不盡如人意。根據Wind資訊統計,截至6月20日,今年以來所有可參考陽光私募的業績回報為-6.65%,基本復制大盤同期業績。
在公募基金之后,陽光私募產品、基金專戶也逐漸走下“神壇”。由于業績持續下跌,不少陽光私募和基金專戶產品凈值紛紛逼近“70/80”止損線,今年以來已有不少私募產品清盤。
分析人士認為,清盤危機中業績下滑是主要原因,但從行業角度看,清盤理應成為市場常態,有利于促進行業發展。
陽光私募清盤之憂
對于陽光私募行業來說,2011年的日子并不好過,一方面是業績大幅下滑,另一方面是時而傳來的“清盤”消息讓行業有些風雨飄搖的感覺。
5月27日,鼎弘義投資在網站發布公告,宣布解散旗下唯一信托產品鼎弘義1期,這并不是今年以來唯一清盤的陽光私募產品。據私募排排網提供的數據,今年以來,清盤的非結構化產品有12只,其中包括新東風成長、深藍1號、以太5號、以太3號、寶華1號、鼎弘義1期、新華同威1號。而結構化產品中,今年以來也有多只產品清盤,其中包括新泉1期。
隨著市場的下跌,更有上百只陽光私募產品凈值逼近清盤紅線,陽光私募正面臨一波清盤浪。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依然有眾多人士涌進這個行業。據朝陽永續的數據,截至6月20日,陽光私募存續中的產品規模達1623億元,較去年底1473億元的測算規模有所增長。這主要是因為今年成立的產品多達322只,為陽光私募帶來約300億元-400億元的增量資金。
私募產品接連“清盤”背后是業績的不盡如人意。根據Wind資訊統計,截至6月20日,今年以來所有可參考陽光私募的業績回報為-6.65%,基本復制大盤同期業績。數據顯示,年初至今大多數陽光私募產品收益為負,不少產品凈值已逼近“70/80”產品清盤線。
所謂“70/80”線,是信托公司在私募產品成立之初設立的業績止損線,“當業績跌至這一水平,產品就會無條件清盤?!币晃恍磐泄救耸扛嬖V記者,一開始只有結構化產品中有這樣的規定,凈值跌破0.85元就會清盤,而近兩年來非結構化產品中也開始引入止損線,一般定為0.7元或者0.8元,所以被稱作“70/80”線。
在最新披露的私募產品凈值中,共有24只非結構化產品的凈值在0.7元以下。此外有13只結構化產品的凈值在0.85元或以下。按照一般止損線非結構化產品0.7元、結構化產品0.85元來考量,上述私募產品正面臨清盤的風險。
上述信托公司人士告訴記者,產品凈值在逼近止損線之前,信托公司一般會提示投資者警惕清盤風險?!氨热缰箵p線是0.8元,當凈值跌至0.85元時,投資者就可以選擇贖回或者持有,但各產品之間的規定各有不同?!?/p>
除了凈值跌至止損線被強制清盤外,大幅贖回導致產品規模過低也會被清盤。鼎弘義1期就將“清盤”歸結于渠道原因,而6月初,一家深圳私募的新產品由于規模不足2000萬元而宣布發行失敗。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員袁方表示,由于一些產品一段時間規模達不到標準,縮水嚴重,因此清盤。
當然,也應該看到,陽光私募近幾年的累計收益非??捎^,遠遠跑贏滬深300指數。
朝陽永續私募基金指數顯示,私募基金今年的業績走勢基本形成了一個斜下的整理平臺,但相對滬深300指數的走勢仍相對平穩。從該指數基期2006年12月31日至今,私募基金跑贏滬深300指數80多個百分點,而且已經突破了2007年底市場在6124點頂部形成的收益率高點,但滬深300指數還處于6124點下跌以來的腰部以下。這或許是陽光私募產品發行規模依然大于清盤規模的主要原因。
多只專戶逼近0.8元防線
在近期市場泥沙俱下的大跌中,遭遇沖擊的遠不止私募基金,部分基金“一對多”產品也被推到了風口浪尖,跌破面值的產品比比皆是,個別產品的凈值更是距離0.8元“防線”一步之遙。
從招商銀行網上銀行公布的40多只一對多產品單位凈值可以看到,相當部分的專戶產品在暴跌中受傷慘重。截至6月20日,有1只一對多產品單位凈值為0.807元,虧損幅度近20%,另有3只一對多產品的單位凈值徘徊在0.85元上方。另一些銀行渠道也反映,在當前慘淡的市況下,多只產品凈值分布在0.8元-0.9元區間。
一位基金研究員表示,本輪基金一對多凈值的集中下跌發生在今年4月中下旬,5月底6月初之后問題集中爆發出來,主要原因在于一對多配置重點多在中小盤股。渠道數據顯示,此前一月間凈值跌幅超過5%的產品不在少數,個別產品的跌幅甚至超過了8%。
部分專戶理財產品會在合同中約定,在資產凈值下行到一定位置,強制要求該產品將股票倉位降至一定區域,鎖住進一步下行的風險。雖然并不是所有產品都和客戶有類似止損線的約定,但是在實際操作紀律中,0.8元基本是業內堅守的底線。一般在凈值跌到0.9元以下或者0.85元左右的時候,專戶投資經理就會強制減倉,避免專戶凈值觸及0.8元的底線。
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專戶負責人對記者透露,旗下幾只專戶產品在3000點左右就將倉位降到了兩至三成,因此目前幾只產品的凈值仍維持在0.9元以上。但他同時也坦言,在實際操作中,對踏空反彈行情的擔憂同樣存在,因此選擇完全空倉并不現實。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市場繼續下探,一對多產品仍將承受巨大壓力。
如果看得更遠一些,即使暫時不會像陽光私募那樣面臨清盤近憂,基金一對多產品也面臨產品到期后客戶不愿再續而被迫終止的遠慮。如果市場不能呈現賺錢效應,這個問題將在未來繼續困繞基金一對多業務。
相對于近年來資產管理行業突飛猛進的發展速度,清盤多少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但不少分析人士認為,無論是基金專戶還是陽光私募甚至是公募或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清盤都將成為常態。
“做得好繼續生存,做得不好被市場淘汰,這才是正常的市場競爭?!鄙虾R患掖笮退侥脊救耸空J為,近年來私募行業擴充太快,風險控制和公司建設都沒跟上,“只要你當半年的投資冠軍,資金規模就能很快從5000萬元變成5億元,但你能管好嗎?清盤的制度就是你如果管不好,摔下來的速度同樣快。”
如果把清盤當成是投資行業“市場淘汰”的過程,那么這個過程也在另一程度上促進著行業的創新發展。2010年下半年以來,不少私募開始嘗試將對沖等機制引入產品設計,目前市場中性、宏觀策略等多類型對沖基金形式已經在國內投資市場出現。分析人士認為,引入做空設計可以讓產品真正實現“絕對收益”,利于解決在熊市中為客戶賺錢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