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節能減排工作會議,總結交流中央企業“十一五”期間節能減排工作的成效和經驗,研究部署“十二五”時期及2011年節能減排工作。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在會上作了《努力搶占低碳經濟制高點 進一步推動中央企業實現科學發展》的重要講話。
“十一五”時期,中央企業節能減排工作成效顯著。到2010年底,中央企業萬元產值綜合能耗(按可比價計算)比2005年下降20.3%;五年累計節能1.75億噸標準煤,占全國節能量的27.8%。供電煤耗、噸鋼綜合能耗居國內領先水平,部分企業相關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納入國家節能考核的190家中央企業,五年節能4 900萬噸標準煤,是節能考核目標的1.8倍,占全國千家企業節能量的32.7%。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5年減少36.3%,降幅超過全國平均水平22個百分點;化學需氧量排放量減少36.1%,降幅超過全國平均水平23.7個百分點。特別是五大火力發電中央企業二氧化硫排放量減少295.9萬噸,完成國家“十一五”減排總量目標的116%。
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在總結五年來節能減排工作經驗時指出,中央企業節能減排保障機制初步建立,產業及能源結構趨于優化,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得到加強,循環經濟模式逐步推進,管理水平扎實提高,全社會節能減排的帶動作用顯著增強。同時積累了一些值得借鑒的經驗:領導重視是前提——節能減排是國家的基本國策,企業領導必須站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履行社會責任的高度,統籌企業的改革發展和節能減排工作,才能確保生產經營和節能減排兩不誤;健全機制是保障——節能減排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項需長久堅持并持續改善的全局性工作,只有建立起組織精干、信息暢通、功能有效、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才能真正發揮其督促、指導和激勵約束作用,為中央企業做好節能減排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落實責任是關鍵——做好節能減排工作重在落實責任,只有建立可追溯的責任傳遞機制,層層分解并落實責任,才能確保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結構調整是抓手——只有牢牢把握結構調整這一主線,堅持不懈地調整產品結構,淘汰落后產能,優化能源結構,才能有效降低能源資源消耗,提高節能環保水平;技術創新是支撐——只有堅持自主創新,努力攻克一批節能環保關鍵核心技術,自主研發一批節能減排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裝備,才能實現節能減排能力的提升;強化管理是基礎——只有實施精細化管理,持續開展與先進企業對標,才能不斷發掘自身潛力,創造一流的節能環保業績。
根據國家“十二五”規劃要求,結合中央企業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實際,中央企業節能減排的總體目標是:到“十二五”末,萬元產值綜合能耗(可比價)下降16%左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降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石油石化、電力、鋼鐵、有色、煤炭、建材、化工、交通運輸等行業主要產品單位能耗指標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重點類企業主要產品單位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其中三分之一的企業力爭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關注類企業主要產品單位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一般類企業能源利用效率和污染物排放水平明顯改善。納入國家“萬家單位節能行動”的企業(用能單位),完成或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目標。
針對“十二五”時期中央企業節能減排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和繁重任務,黃淑和提出,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圍繞“做強做優中央企業、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這一目標,統籌謀劃企業發展和節能減排工作,加快提升節能減排工作水平,全面完成中央企業節能減排任務,為實現我國“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要按照在結構調整上做出新亮點、在發展低碳技術上實現新突破、在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方面跨上新臺階、在推動全社會節能減排方面作出新貢獻的總體要求,要進一步夯實節能減排管理基礎;進一步制定和實施好“十二五”節能減排規劃;進一步提升節能減排技術創新能力;進一步強化節能減排行業對標;進一步完善節能減排激勵約束機制。(責任編輯:尤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