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諾思制度變遷理論述評

2011-12-31 00:00:00賴婉英
經濟研究導刊 2011年34期

摘 要:諾思認為,制度應當是“被人設計制定的”,把制度看成一種社會規則,即是人們較為普遍使用的關系制度的規定。產權理論、國家理論和意識形態理論是諾思的制度變遷理論的三大基石,諾思的制度變遷理論經歷了從新古典經濟學的“理性選擇模型”轉變為演化經濟學“共享心智模型”的過程。諾思的制度變遷理論揭示了制度變遷對經濟增長的決定性作用,這對于正在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中的中國經濟體制的改革和創新,具有啟發意義和借鑒作用。

關鍵詞:諾思;制度變遷理論;共享心智模型

中圖分類號:F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4-0014-04

道格拉斯·諾思(Douglas.C.North),是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由于他用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對歷史做全新的解釋,為經濟史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而獲得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在經濟學界擁有崇高聲望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建立了包括產權理論、國家理論和意識形態理論在內的“制度變遷理論”。

一、諾思制度變遷理論相關概念

從目前我們所能讀到的諾思的文章來看,諾思對“制度”所作的最詳盡的定義是在他1993年發表的一篇論文《制度變遷的理論》中表達出來的,他認為,“制度是人所發明設計的對人們相互交往的約束。它們由正式的規則、非正式的約束(行為規范、慣例和自我限定的行為準則)和它們的強制性所構成。簡單來說,它們是由人們在相互打交道中的強制約束的結構所組成。制度所強加的約束目標和個人在制度設置中選擇的同一性的程度取決于其強制的有效性。這種強制的有效性的實施一方面來自甲方(自我限定的行為準則),一方面來自乙方(報復),以及或者來自第三方(即由國家的社會制裁和強制實施)。制度是通過交易費用和轉型(生產)費用(與所用技術一起)來影響經濟實績的”。

諾思的制度變遷指“制度創立,變更及隨著時間變化而被打破的方式”。可以說,制度變遷就是制度的替代、轉換和交易過程,即一種效率更高的制度對一種制度的替代過程,或對一種更有效益的制度的生產過程以及交易過程。“在一種給定的環境下,可能存在可以獲取的外部潛在利潤,但一種新的制度安排只有在下述兩種情形下才會發生:一種情形是創新改變了潛在的利潤,一種是創新成本的降低是制度的變遷變得合算了。

制度變遷理論有三大基石:第一,描述一個體制中激勵個人和集團的產權理論;第二,界定實施產權的國家理論;第三,影響人們對客觀存在變化的不同反映的意識形態理論,這種理論解釋為何人們對現實有不同的解釋。諾思認為,由于人類自身的生產能力和生存環境的約束,只有通過交換才能獲得經濟效益和安全保障,而所有權是交易的先決條件,所有權結構的效率引起經濟增長、停滯或經濟衰退。國家則規定所有權的結構并最終對所有權結構的效率負責。此外,由于意識形態提供一種價值和信念,它是個人與社會達成協議的一種節約費用的工具,具有確認現行制度的合法性或凝聚某些團結的功能, 因此意識形態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二、制度變遷理論的新發展

諾思日益認識到理性選擇模型的局限,逐漸把考察的重點放在認知與制度的關系方面,強調努力理解人類如何學習,似乎是通向理解人類周圍世界之精神構架的捷徑。在此探索過程中,諾思逐漸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制度演化理論。其中,認知因素占有突出的地位。

(一)諾思重新詮釋了“制度”這個概念

諾思從制度與意識形態(認知)的關系來看,意識形態和制度都可以歸結為是共享心智模式(mental mode)。同時,心智模式決定了正式規則和非正式規則外在的選擇,制度結構也反映了時間進程中信念的積累。制度被看成是“共享信念”或協調性知識的總和,縮小了我們為了行事成功而必須了解的東西的范圍。這能使我們對他人的行為做出更準確的預期,即使我們并不掌握關于他們的詳盡的知識,這是從認知或行為經濟學角度對“制度”的重新解讀解釋。

(二)諾思建立了制度演化模型

諾思認為,制度實際上是人們認知活動交流的產物,它是在共享心智模式的基礎上發展而成,在此,Denzau和North;Mantzavinos、North 和Shariq 提出了一個“共享心智模型”,只有形成共有信念的制度沉淀下來,才能降低交易成本,如果制度不能作為共有信念,就不可能降低交易成本。他們認為,有限理性的當事人依靠某種心智模式進行決策,并通過預期和意識采取行動,環境變化通過信息反饋會影響當事人的認知,當事人通過其心智模式對這些變化進行評價和判斷,繼而形成新的預期。如此循環,構成當事人認知和環境的一個互動過程,這是一個心智模式的調節過程,也是一個學習過程。學習過程不僅能夠使得個體的心智模式適應環境變化,而且能夠促進心智模式本身的演進,產生新的心智模式。因此,環境反饋在決定心智模式的穩定和創造方面起著主導作用。如果環境反饋被同一個心智模式反復認可,那么該模式就趨于穩定,這個穩定的心智模式就是“信念”。鑒于當事人處在一個相互交往的社會網絡當中,個體的學習就變成了一個共享或者集體學習過程。動態地看,在社會交往過程中,異質心智模式的當事人相互的知識交流,不僅形成了共享心智模式,而且在相互認同的過程中,該模型會穩定下來,并固化成共同的行動規范,這就是制度。制度促進了秩序,秩序是從心智模式中不同的個體分歧中出現的,這些分歧是繼續演化的源泉。這樣一個新的共享心智的模型就把行為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和演化經濟學的主要思想都統一起來。

在“共享心智模型”中,諾思明確區分了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演化機制。他認為,一個社會的非正式制度是在人類自發的互動過程中形成和變化的,它“確實是人類行為的結果,而非人類設計的結果”。正式制度則是外在強加給共同體的,它是統治者之間相互關系演化的結果,集體學習在國家演化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1)不同社會中學習性質的不同,是國家作為一個強制機構出現的關鍵。這是因為個體的學習內容主要取決于環境反饋,在一個復雜多變的現代社會的個體與那些在原始部落的個體所獲得的經驗不同。例如,在從人格化交易轉向非人格化交易的過程中,由于社會成員可以彼此學習和模仿,放大了機會主義和搭便車行為,為了降低交易費用,人們不得不依靠專門提供保護的機構。(2)在從提供保護的專門機構發展到專門提供保護的國家的過程中,統治者和選民都經過了一個學習的過程,因此,國家具有更大的穩定性。

(三)重新說明制度變遷的路徑依賴成因及其傳遞途徑

諾思先是從制度的報酬遞增和市場的不完備說明了路徑依賴的廣泛存在。現在,他進一步揭示了路徑依賴的傳遞途徑和認知根源,他認為制度變遷的路徑依賴,先從認知層面開始,經過制度層面,最后達到經濟層面。信念決定了制度結構,因為認知的路徑依賴,制度也呈現出路徑依賴的特性。認知和制度的路徑依賴將會導致經濟的路徑依賴。

三、中外學者觀點與評價

(一)國外學者觀點

羅伯特·威廉·福格爾(Robert William Fogel)在約翰·N.德勒巴克和約翰·V.C.奈編的《新制度經濟學前沿》中寫了一篇文章《道格拉斯·諾思和經濟理論》。他認為,人們把數學模型和經濟理論混為一談是不幸的,諾思的優勢就在于有效地利用歷史來解釋其理論,而非依賴數學模型。而且諾思關注的理論問題源于他對公共政策的深入思考。福格爾認為諾思的貢獻在于:(1)他認識到制度安排之成本的極端敏感性;(2)他區分了制度(博弈規則)和組織(博弈者);(3)他承認偶然性經常在制度變遷中扮演重要角色,例如革命。

拉坦(Latan)為對制度變遷的需求與制度變遷的供給共同決定著制度的變遷。他建立了一個制度變遷模型,該模型接受了新古典學派的最大化假設,運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并利用了供求均衡的概念。他贊成諾思關于西歐在公元900—1700年間經濟增長的解釋,制度變遷是由人口增長對稀缺資源的壓力增大所導致。他也同意舒爾茨觀點:人的經濟價值的不斷提高最終導致了制度變遷。總的看來,拉坦的制度變遷模型的基本觀點是,在對制度變遷的需求和供給兩方面,需求方面占據著主導地位,當制度變遷的收益超過成本時,產生制度變遷的供給,就會發生制度變遷。

青木昌彥在其《比較制度分析》中繼承了諾思關于制度的看法,把制度視為博弈規則,并假定當事人有限理性等。不同的是,通過一個演進博弈模型把諾思的框架形式化,青木昌彥的制度演化邏輯可以表述為:參與人在反復博弈中不斷調整決策以尋求利益最大化,同時也了解有關參與人在行動決策時可能采用的規則的一些顯著特征。根據這些濃縮信息得出自己在各種可能情況下的行動規則(即策略)。所有參與人根據他們對別人行動規則的主觀認知(信念)形成自己的行動規則,這些規則是濃縮的、不完備的。當這些濃縮認知穩定下來并不斷再生時,參與人自己的行動規則才能趨于穩定,反之亦然。當參與人的信念和行動規則一致時,納什均衡就出現了。均衡被參與人共同遵守,在均衡條件下,每一個參與人對他人選擇行動規則的預期穩定下來,這種預期沉淀即為共有信念,參與人相互之間通過共有信念進行持續博弈。制度在這種預期穩定和共有信念形成過程中產生。參與人基于共有信念決定隨后的策略選擇,導致均衡的再生,均衡的再生反過來又強化了共有信念。經過這樣一個反復過程,制度不僅內生出來,而且穩定下來,并作為客觀之物呈現在參與人的意識中,被參與人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是共有信念系統的演化導致了制度變遷。這一結論和諾思的理念是一致的。青木昌彥的制度演化模型比較規范和完整地模型化了諾思早期發展的制度演化理論,特別是在這個模型中,參與人的行為假定和環境假定得到有效處理,使得新制度經濟學不再依賴新古典主義的方法論。

(二)國內學者的觀點

左建龍(1994)就認為,從方法上看,諾思盡管否定了新古典經濟學的工具理性假設,但他仍然沿襲了新古典理論的傳統,采用成本—收益分析、稀缺性和市場競爭的假設、有限理性的假設,并且運用一些新的研究,如對利他主義、意識形態等。從內容來看,諾思的制度理論使人們對經濟增長的根源更為理解,也更令人信服。諾思理論創新意義的另一個表現是,盡管對發展中國家包括東歐中亞國家由集中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過程描述甚少,但他的制度分析思路及其重要內容無疑對轉型的成敗得失過程頗具解釋力,這也是各國學術界在論及中國經濟變革時廣泛引用諾思著述的原因。諾思的分析缺陷在于,盡管交易費用概念在制度理論中舉足輕重,但對之并未給予量化的處理,因而對制度運作效率的比較略嫌分量不夠。

林勇(1994a)通過比較馬克思和諾思在制度分析上的異同,得出對諾思理論的一些看法。諾思對人的意識形態和制度變遷的研究,有助于尋找阻礙經濟改革進程的體制外原因,可治理“搭便車”。諾思認為,人之間除了階級關系還有多種復雜關系,也是可取的,但是他過度夸大了人口增長對經濟的作用。林勇(1994b)還比較了劉易斯和諾思的經濟增長制度分析。比較后,他認為,諾思把制度作為內生變量納入經濟增長框架,運用現代化產權理論說明制度變遷和經濟增長的關系,使制度分析在理論上更趨成熟。而且諾思關于阻止人均資源遞減的方法是擴大知識存量和推行制度創新,并重視國家在制度創新中的作用,是值得借鑒的。但諾思以西方經濟發展的歷史經驗和理論來規范發展中國家,是有偏頗的。

蔣雅文(2000)詳述諾思制度變遷理論的基本內容, 然后對這一理論的現實性和合理性提出一些自己的觀點,認為諾思的制度變遷模型有一個缺陷:諾思在用經濟人追求利益最大化觀點解釋問題遇到困難時,引入了意識形態理論,于是人們因認識的約束而從事道德的、紀律的、利他的行為活動,雙重標準很難被列入同一理論框架。諾思制度變遷理論本身是堅持經濟人假設的,引入了意識形態理論,就等于推翻這一假設,也就是說諾思在用意識形態理論解釋歷史事實的同時也推翻了自己確認并完善的經濟人假設。

李偉群(2005)指出了諾思意識形態理論中的缺陷。一是諾思的說法前后不一致,諾思說家庭和教育會灌輸給人們一種價值觀念,使“每個人的個人行為受一整套習慣、準則和行為規范的協調”,即有同一的意識形態,但又說“不同的意識形態起源于地理位置和職業專門化”,“職業專門化和勞動分工也導致了對于現實的相異的經驗和不同的乃至對立的觀點”,即同一社會制度下可以有不同的意識形態。二是諾思在分析意識形態的本質時還指出:“意識形態是普遍存在的,但并不適用于任何階級”,這是一句前后矛盾的話。三是諾思認為所有歷史和社會科學理論只是意識形態的觀點,是不對的。意識形態可以影響人們對歷史和社會科學理論的評價,但是歷史和社會科學規律是客觀的,不隨意識形態的變化而變動。

李正圖(2007)把諾思的制度變遷理論的思維框架概括為:首先是五個前提條件,接著是三個制度變遷類型,最后是制度變遷軌跡。他提出諾思制度變遷理論的思維邏輯框架可以具體化為企業制度變遷、家庭制度變遷、市場制度變遷、政府制度變遷等具體人類社會組織變遷的思維邏輯框架。

楊光斌(2007)認為,諾思的制度變遷理論解釋了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很多不能解釋的方面,最重要的是,在方法論上對統一社會科學所做的開創性工作,即統一政治學、經濟學、文化學等學說。而且諾思在思維方式上改變了人們關于政治、經濟、文化的因果關系的看法。但諾思基于西方經濟的“本土化”觀察而提出的制度變遷理論在解釋異域制度變遷時遇到困難,而且在解釋“本土化”制度變遷中,只側重于連續性變遷方式,而忽視了制度變遷中的歷史關鍵時刻,理論的解釋力也遇到挑戰。他提出要引入非制度性的觀念變量到制度變遷模型中,而且要區分觀念的內生性和外生性。

縱觀諾思的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理論可以發現,諾思的觀點的價值之處在于:把制度變遷同經濟發展績效直接連在一起,并指出了兩者的正向因果關系;提出了經濟制度變遷的“自我強化機制”和路徑依賴與閉鎖;指出了政府或國家在經濟變遷中的地位和應承擔的責任。但是不容忽視的是,諾思對一個發展市場經濟國家為什么會出現不同效率的制度結構或安排沒有做出正面的回答。諾思所指出的就是因為市場的完善與否決定市場交易成本的高低,進而影響不同的制度選擇,這顯然是邏輯上的“同義反復”,因為市場完善與否,首先可能就是制度安排不同的結果。為什么會存在“同義反復”?追本溯源就是因為諾思等人的制度變遷理論仍然是以新古典的“均衡”分析為基礎。制度的供給雖然經過“時滯”,但總會自發向新的均衡調整,即使出現制度的閉鎖,也是制度的自我強化機制形成的。

四、制度變遷理論對中國改革的啟示

諾思的制度變遷理論一再表明,從中世紀以來私有產權的明確界定與國家對私有產權的保護,是西方世界近現代市場經濟興起的根本原因。該精辟觀點強化大多數中國經濟學家多年來所一直堅持的改革思路,即只有充分和明確界定產權的剛性構架,建立一套較為完備的產權制度,在中國才能生長發育出一個完備的市場經濟體系,才能真正實現中國的經濟增長。諾思的制度變遷理論的分析理路對中國的改革實踐有一種正效應,因此,在改革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國家在產權制度變遷中的作用。

2002年,諾思曾經到上海做客。他談到新制度經濟學在轉軌經濟中的運用時,他認為中國經濟當前比較關鍵的問題在于找到人與人之間交易關系的更有效的演進途徑。他舉例說在一些第三世界國家的人們至今還無法發展出個人之間的有效交易,同時他們對中世紀的歐洲的研究結果表明,當時之所以能發展出世界貿易和非人格化的交易規則,與當時所發展起來的制度有很大關系。中國的經濟改革雖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是他認為我們還沒有真正解決好發展個人之間的更有效的交易問題。可見,諾思認為,要建立一個有效的制度,保證人與人交易的效率和降低當中的費用,中國經濟才能進一步前進。

“諾思悖論”① 實際上點出了國家在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消極作用。首先,政府對創造中國的經濟“中國奇跡”起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時不能否認政府的利益集團存在著官商勾結、國家利益部門化、部門利益私人化、私人利益商品化等問題。這些逐利行為必然會損害公眾福利,增加社會成本,導致制度僵化,從而既損害了社會效率也傷害了社會公正。其次,國家在產權方面起到積極作用表現在它的兩項職能:一是為產權的運行提供一個公正安全的制度環境;二是提供產權運作的范圍。而利用憲法和法律來限制國家權力是一個保證國家完成這兩個職責的關鍵措施。而且,要消除國家的消極作用,最根本的一條也是加強法治,通過法律約束政府行為。當前在中國經濟領域中存在的政府部門亂收費、亂攤派的現象,經濟政策朝令夕改,對某些市場的過度規制,地方保護主義盛行等,都是因為政府行為沒有受到約束。最后,除了制度和法律,還要以下述方法為輔助,政府和社會當中必須有這些立志去除這些“惡瘤”的有志官員和知識分子,政府官員的思想問題必須得到重視。我認為,解決“諾思悖論”的有效途徑,就在于創造一種有效的制度,加強法治,發揮其積極作用,限制其消極作用,即建立能真正制衡政府機關的法律和機構。

在諾思的制度變遷理論中,其意識形態理論可以完善我們對馬克思意識形態理論的認識,對中國的改革實踐具有重大啟示。諾思曾說過:“在詳細描述長期變遷的各種現存理論中,馬克思的分析框架是最有說服力的,這恰恰是因為它包括了新古典分析框架所遺漏的所有因素:制度、產權、國家和意識形態……這是一個根本性的貢獻。”另外,諾思向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理論所提出的問題以及所作出的分析,如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理論作為團體互動的理論,沒有注意到如何克服團體行為“搭便車”的問題,又為我們完善、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理論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從具體實踐來看,諾思的意識形態理論有利于我們進一步深化改革。從宏觀層面來看,其意識形態理論可以為我們制定和施行制度變革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理論依據和形成輿論環境,以便在全社會形成改革的共識,增強改革權威的合法性,安定社會人心,穩定社會秩序,以利于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降低制度變遷的談判費用、組織費用和新制度運行的實施成本。新制度主義的意識形態理論給我們提供了規避國有企業經理人員“道德風險”的思路,即通過向意識形態教育投資來對人意識形態資本進行補貼,增強全社會意識形態資本存量,從而運用意識形態信念來改變經理人員的成本—收益計算,進而影響到其偏好體系和效用體系的改變,增加利他主義行為的效用,從而使其行為更自覺地趨向合理化、規范化。這無疑對委托—代理理論提供的激勵約束機制,起到了較好的配合和補充作用。

諾思的制度創新思想在中國的學術界和改革實踐中具有很大的影響。我們要充分發揮國家在制度創新中的積極作用。由于政府主導的制度創新是成本最低的創新形式,同時國家為個人和團體創新提供了外在制度環境的支持或約束。因此,國家在制度創新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我們要學習和借鑒該理論的合理內核,結合中國國情,創造性地運用于中國的經濟發展實踐,豐富和發展中國的經濟學說,致用于中國當前改革和現代化建設。

參考文獻:

[1] Arthur, B.W. Self-Reinforcing Mechanisms in Economic Theory[G] //The Economy as an Evolving Complex System.Reading MA: Addison-Wesley,1988.

[2] Milgrom,P.R.,North,D.C.,Weingast,B.R.The Role of Institutions in the Revival of Trade:The Law Merchant,Private Judges,and the Champagne Fairs .Economics and Politics.1990,(2):1-23.

[3] North,D.‘Institutions,Transaction Costs and Economic Growth’.Economic Inquiry,1987,(25):419-428.

[4] North,“Toward a Theory of Institutional Change”,in W.Barnettetal,eds.Political Economy,Competition and Representation.1993.

[5] North,with C.Mantzavinos,Syed Shariq,learning,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Perspectives on Politics,vol.2,Mar, 2004:75-84.

[6] 道格拉斯·諾思.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M].陳郁,羅華平,譯.上海:上海三聯出版社,1991:225.

[7] 道格拉斯·諾思.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M].劉守英,譯.上海:上海三聯出版社,1994.

[8] 道格拉斯·諾思,羅伯斯·托馬斯.西方世界的興起[M].厲以平,蔡磊,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9.

[9] 青木昌彥.比較制度分析[M].周黎安,譯.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1:79-84.

[10] 冀紅梅,王覃剛.諾斯的制度變遷理論及其工具理性主義思徑取向[J].高等函授學報,2006,(2):62-69.

[11] 呂中樓.新制度經濟學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251-263.

[12] 院章元,郭為.新制度經濟學視野里的經濟發展[J].世紀經濟文匯,2002,(2).

[責任編輯 吳高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AV男人的天堂| 国产午夜不卡| 99精品福利视频|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精品福利视频导航| 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色综合色国产热无码一| 日韩毛片免费| 不卡午夜视频|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999国产精品| 一级毛片视频免费| 国产日产欧美精品|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 四虎影院国产|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久久| 欧美日韩国产一级| 亚洲国产看片基地久久1024| 全部免费特黄特色大片视频| 国产va在线| 国产又大又粗又猛又爽的视频| 九九九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 青青青视频91在线 | 国产女同自拍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在线| 丁香五月激情图片| 亚洲婷婷六月| 久久久噜噜噜| 91视频青青草|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欧美精品xx|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一| 欧美啪啪精品| 综合色88| 尤物特级无码毛片免费| 91在线视频福利| 91口爆吞精国产对白第三集| 无码丝袜人妻| 五月丁香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91麻豆精品视频| 欧美激情视频二区| 免费jizz在线播放| 囯产av无码片毛片一级|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免费无码视频| 国产女人水多毛片18| 色综合日本| 伊人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日本午夜影院| 亚洲丝袜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国产精品原创不卡在线| 国产精品视频系列专区|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久| 国产丰满成熟女性性满足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优优av| 亚洲国产欧洲精品路线久久| 在线日韩一区二区| 亚洲第一成网站| 国产簧片免费在线播放| 在线欧美日韩| 亚洲欧美自拍中文| 亚洲色图欧美视频| 又黄又湿又爽的视频| 伊人大杳蕉中文无码| 色综合激情网| 欧美国产综合色视频| 精品国产成人av免费| 二级特黄绝大片免费视频大片| 激情视频综合网| 美女视频黄又黄又免费高清| 91福利国产成人精品导航| 国产免费网址| 91福利片| 人妻免费无码不卡视频| 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干欧美|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