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立一套適合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的辦法,其目的在于:客觀全面地評價各部門員工的工作現狀、潛力及對患者醫療和服務的能力,反映其綜合效果和差距,以便認清各科室員工的實力和不足。績效考核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涉及的方面較多,尤其是績效考核后的激勵機制對醫院的管理和發展又至關重要,建立健全醫院績效考核及激勵機制是醫院管理的基礎工作,是依賴的兩大支柱。
關鍵詞:醫院;績效考核;意義;方法分析
中圖分類號:F24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4-0132-02
一、醫院員工及科室績效考核體系研究的意義
建立一套適合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的辦法,其目的在于:一是客觀、全面地評價各部門員工的工作現狀、潛力及對患者醫療和服務的能力,反映其綜合效果和差距,以便認清各科室員工的實力和不足,調整人員結構,確保醫院人才體隊建設;二是通過建立績效評價考核指標體系,進行理論和實踐研究,建立正確的考核模型,對考核結果進行系統分析,實行全面質量管理,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超越病人的期望值;三是在科室績效管理體制的改革的基礎上,對全院范圍內員工績效管理體制進行改革,提高員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增強主人翁責任感,使職工在快樂中工作,在快樂中成長;四是為通過醫院績效管理及考核,提供經驗,為醫院的深入改革提供定量依據,使醫院管理更加規范化、合理化、科學化,醫院整體管理水平提升,為打造現代化品牌醫院打下堅實基礎。本課題研究的意義在于,結合榆林星元醫院的人力資源管理實踐,從績效管理的角度,進行研究和分析,積極探索有效的績效考核的理念、方法和措施;分析現有績效考核體系的流程和原則,實現績效考核目標和總體目標的統一;運用所學的人力資源及績效管理理論,通過實踐,來研究與分析績效考核的人力資源管理。
二、醫院員工及科室績效考核的概念與內容
對一個組織而言,績效有兩個含義:一是組織的績效,即組織在數量,質量,效率,效益等方面個任務指標的完成情況;二是員工的績效,既員工在行為,態度及工作結果等方面的表現。員工的績效是組織績效的保證,組織績效是員工績效的體現。而員工的績效考核是對員工在一個既定時期內對組織的貢獻作出評價的過程。
績效考核是一種正式的員工評估制度,它是通過系統的方法、原理來評定和測量員工在職務上的工作行為和工作效果。績效考核主要是針對員工的工作業績、工作能力、工作態度、工作潛力以及工作適應性等五大要素進行考核評估。
三、績效考核的評價標準與指標
績效考核標準的含義:在人員和組織的考核中,預先確定的判斷員工績效的依據。
勞勒從可測量的角度提出了六條選擇考核評價指針的標準,即不確定性原則、可能性原則、可觀察性原則、非污染性原則、排他性原則和可驗證性原則。評價指針應當滿足三個條件:第一,是與個體、組織或社會需達成的某些重要目標有關。這包括兩個方面:(1)是指被認為是重要目標的效度,即對評價指針的測量既不應受到無關方差的污染,也不應不能充分解釋組織和個體欲實現的重要目標;(2)是指目標實現測量的效度,即測量不應是有偏差的或微不足道的。第二,是可靠性。即在不同時期采取不同的(或可能明顯類似的)測量方法所作出的評價的一致性。第三,是實用性。即將要使用評價指針作決策的人必須認為評價指針是現實的、合乎情理的和可接受的。
績效評價是在信息極不對稱的情況下進行的,績效評價過程中的被評價者(組織或者個人)作為績效評價的主體和組織的行為者,對組織的績效往往擁有比評價者更多的信息。為了獲得更快的晉升、更多的培訓和獎酬,被評價者有隱瞞個人和組織真實績效水平的動機。在這種信息不對稱的博弈狀態下,信息的取得往往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尤其是細節信息的獲取。因此在建立績效標準的時候也應該考慮,在目前的信息獲取能力的狀況下,如何把績效評價標準建立在一個具有經濟性的水平上。標準的建立應遵循如下四個步驟:(1)確定雇員完成的工作;(2)將相關的任務歸組為所需要的元素;(3)將對整個績效的成功起關鍵作用的所需元素指定為關鍵元素;(4)為每項任務建立和發展績效評價標準。
上述論述表明了績效評價標準的確定是一個嚴密而科學的過程,標準應當具有相當程度的普適性與穩定性,決不是可以隨意添加或刪除的。
四、績效評價指標的分類
績效考核按指標的計算數值結果分,一是相對指標,主要從工作的效率上來判斷,考核者在相同的時間和要求的條件下所完成的工作數量與質量;二是絕對的評價指標,主要是工作的效果,即實際的工作兩大小。對于以上兩個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的大小,應當考慮另外一個重要的評價因素,即工作的經濟性效益。按照指標是否量化分成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定性指標一般是用于對被考核者德、能、勤、績中幾個方面的綜合評定,可以通過好、中、差等優差評語來反映,也可以賦予一定的分值來體現,定性指標主要有以反映考核者的主觀努力程度.定量指標是對被考核者業績的客觀反映,一般可以用具體的數字來表示指標如資本利潤率,市場占有率等。
五、績效評價標準體系構建方法分析
績效評價所獲得的信息有兩個主要目的:一是發展目的,諸如確定如何激勵員工使其有更高的績效表現,評估員工存在的且可通過額外的培訓加以改進的弱點,幫助員工形成適宜的職業目標;二是評價和決策目的,諸如人員晉升的決定,薪酬等級的設定及任務的分派等。
評價性評價是將著眼點放在對被評價者作出判斷上,它先對被評價者一段時間的績效表現進行歷史性的回顧與分析,而后通過將之與某些預先確定的目標或職位說明書上所羅列的操作性條款進行比較后再作出判斷。這種類型的評價往往與外部獎酬的分配,如薪水的發放聯系在一起。而發展性評價是在系統分析確定被評價者的發展需要后,將關注的焦點放在被評價者將來的績效表面上,因而,它試圖去確定被評價者可以改進的知識和技能,從而達到開發其潛能的目的。這種類型的評價往往與職業生涯的規劃和管理的連續性聯系在一起。很顯然,目的不同,要構建具體的評量指針體系時就會有不同的考慮。評價性評價往往更致力于研究“究竟在什么方面會有差異”以及“差異的程度如何”,而發展性評價則更注重于剖析“為什么會形成差異”。
根據績效評價的目的,在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時有兩種路徑可循:一是“特質、行為、結果”路徑,二是“知識、技能、能力、努力、外部條件”路徑。如果僅從某一方面著手,經由“特質、行為與結果”分類的路徑來構建評量指針體系,可能會產業較大的偏差,具體比較(見下表)。
績效考核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涉及的方面較多,尤其是績效考核后的激勵機制對醫院的管理和發展又至關重要,建立健全醫院績效考核及激勵機制是醫院管理的基礎工作,是依賴的兩大支柱。
參考文獻:
[1] 付亞平,許玉林.績效管理[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7.
[2] 劉永中.員工不佳表現管理[M].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08:1.
[3] 李寶元.人力資源管理案例教程[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2:8.
[4] 秦志華,洪向華.人力資源經理[M].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2:6.
[5] 蘇東水.管理心理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3.
[6] 蘇海南.建立現代企業薪酬制度若干問題[J].中國勞動,2001,(6).
[7] 吳慧青.如何進行員工關系管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12.
[8] 楊東龍.如何評估和考核員工績效[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9.
[9] 張光明.推行崗位綜合工資,建立適合現代企業制度的工資分配[J].溫州交通,2002,(3).
[責任編輯 吳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