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的高職財務會計課程大多是本科壓縮版本,理論教學無法與實踐教學相融相通、有機結合,這與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產生嚴重沖突,用一種嶄新的課程體系取而代之將勢所必然。對高職財務會計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進行嘗試性架構,對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財務會計課程組織實施進行初步探討,以期實現高職財務會計課程設置呈現一個嶄新形態。
關鍵詞:工作過程;《財務會計》;架構;實施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4-0258-02
一、研究的緣起
會計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已經不是個新的課題,縱覽相關資料不難發現,以往的課程教學改革仍然未打破原有的學科體系結構,要么是強調加大實訓教學內容,要么是強化與企業的合作辦學等方面,很少從會計專業課程的內容遴選,專業課程的組織結構及關聯度等核心問題上進行研究和探索,從而使得高職財務會計課程大多是本科壓縮版本。
文章依循著當前熱議和導向的工作過程課程的相關理論和實踐進行深入解讀和思考,采用文獻法、問卷調查法、行動研究法及實驗法,以職業院校開設的財務會計課程為研究對象,重新架構財務會計課程體系,分析財務會計課程對職業能力培養的支撐度,并在此基礎上展開工作過程導向的項目課程設計的實踐與研究。
2004年,教育部和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聯合頒發了《職業院校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指導方案》重點指出“課程開發要在一定程度上與工作過程相聯系”的課程設計理念,遵循企業實際工作任務開發“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模式。自此以來,很多高職院校一直進行著基于工作過程課程的改革與嘗試,在課程內容選擇標準與課程內容排序標準,課程內容的序化大都以工作過程為參照物。工作過程課程改革,是一個顛覆性改革模式,是課程結構質變形態。
二、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架構
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財務會計課程設計和構建應遵循現代職業教育指導思想,賦予會計職業能力全新的內涵,以“必需”、“夠用”為度,在培養目標中強調創造能力(設計能力)的培養,而不僅僅是被動的適應能力的訓練。
(一)基于工作過程的財務會計課程設計的理念與思路
1.“校企合作”,充分體現課程的職業性和實踐性。多年來我們一直堅持與企業進行合作進行會計專業課程的設計和開發。《財務會計實務》這門課程的開發,我們得到了蘇州大學、蘇州人民商場、蘇州嘉騰企業、蘇州明誠會計師事務所、蘇州人才服務中心等企事業單位的大力支持,他們對本課程的建設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使本課程的結構不斷優化和完善,課程建設的內涵不斷深化。
2.“工學結合”,切實提高“教”與“學”的實用性。《財務會計》通過企業的直接參與,結合企業的需求和行業的發展變化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制定遵循工作過程的教學大綱,積極適應企業和行業的需求。通過做中學,學中做,擺脫單純理論學習的枯燥和乏味,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切實提高“教”與“學”的效果。
3.“仿真模擬”,全力提升學生的職業核心競爭力。在傳統的專業教學模式下,學生往往很難理解和掌握專業性較強的會計核算技術和方法。我們借助“財務會計實訓室”和“財務會計軟件實訓中心”的硬件和軟件資源,以真實的項目和任務為載體來設計實訓過程,高度仿真模擬,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培養學生的成本核算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以滿足企業對會計應用型人才的實際需求。
(二)企業會計崗位(群)分析
我們通過實地調查,問卷調查,文獻檢索等方式得出:一般大中型企業會計崗位一般分成:財務經理或總會計師會計主管崗位,會計核算崗位,出納及數據錄入崗位,審計部門主管及審計人員。小型企業會計崗位一般分成會計主管崗位和會計核算崗位。上述會計崗位按其性質又可分為高級會計崗位群、中級會計崗位群、初級會計崗位群和會計相關崗位群。基于調研結果我們得出:高職財務會計建設目標在橫的方面應定位在中小企業及基層機構上,而在縱向上則應定位在初、中級會計崗位群對人才的需求上,即面向中小型企業及基層機構,培養能夠勝任會計核算工作要求的會計技術人才。
(三)依據崗位分析和人才培養目標確定課程內容
三、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財務會計課程組織實施
1.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財務會計課程組織。首先,擬定詳細的教學方案,保證教學內容的完整和有序。教學方案結合學校的教學、教輔條件,將每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時間安排、教學媒介的使用羅列,避免知識點的重復,相關知識點要合理銜接。其次,建立過程化、開放式的課程評價體系。課程教學效果的評價上,采用“教師聽課 + 學生打分 + 督導評價 + 用人單位反饋”開放式多元化評價體系,通過教學效果的反饋信息不斷優化課程內容與結構、教學的方法與手段。
2.基于工作過程的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實施。(1)時間安排:基于工作過程的財務會計課程主要安排在第三學期到第四學期,利用校內的實驗室、實訓室及校外實訓基地,完成《財務會計實務》、《財務會計綜合實訓》等課程的一體化教學,以項目學習為載體,側重業務的操作。(2)教學組織:基于工作過程的財務會計課程選定一名課程負責人,根據專業教師授課方向和授課教師安排組建課程課題組,定期召開研討會,進行課程標準化設計,選定教學內容,研討教學方法,并根據課程內容、師資情況及教學條件,確定課程安排。
四、結束語
工作過程導向的財務會計課程能夠讓學生獲得一種全面的、切實有效的教育。這種課程模式在國際上已經非常普及,但在中國目前傳統學科課程理念根深蒂固的環境中,開發出真正與工作過程相結合、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會計實務課程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我們對高職會計專業培養方案剖析的基礎上,針對《財務會計》這門專業技術類課程,在行為導向教學法的指導下,對基于工作過程的財務會計課程進行嘗試性架構與實施。
誠然,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構建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專業教師、實訓教師與企業人員共同的智慧結晶。課程構建的原則應是在保證專業知識總量不變的前提下,注重學生職業素質和可持續性發展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朱向軍.建設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研究[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7.
[2] 李占軍.工學結合的高職教育實訓教學模式探索[J].職教論壇,2006,(18).
[3] 孫翰英,龐紅.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8,(4):95
[4] 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5] 張蓮苓.基于工作過程設計會計課程的理念與思路[J].會計之友,2009,(1).[責任編輯 陳 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