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工程技術是自然屬性、社會屬性、生產力屬性和商品屬性的統(tǒng)一體;具有改造世界的實用性和可行性、創(chuàng)造價值的功效性和經濟性、自成體系的系統(tǒng)性和綜合性、歷時發(fā)展的先進性與時效性等特點。
關鍵詞:工程技術;性質;特點
中圖分類號:B0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4-0219-02
一、工程技術的性質
1.符合客觀規(guī)律、利用客觀條件的自然屬性。工程技術具有自然屬性。第一,它是人類規(guī)模化改造和工程化變革自然的活動,本質上反映著人對自然的能動關系。第二,工程技術符合自然規(guī)律。現(xiàn)代工程技術是在自然科學的指導下產生的,是對自然規(guī)律的自覺運用,當然是符合自然規(guī)律的。古代的工程技術也是符合自然規(guī)律的,雖不是在自然科學的指導下取得的,但卻是對自然規(guī)律的不自覺的運用。第三,工程技術總要造成較大的自然后果。人類之所以需要工程技術,就是因為它總能造成較具規(guī)模的自然后果,從而為人類帶來便利、獲得利益。工程技術的自然后果無疑是其自然屬性的具體表現(xiàn)。第四,作為技術的存在方式和發(fā)展序列,工程技術從古代到近代再到現(xiàn)代的演變發(fā)展以及工程技術內部各項技術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和層次發(fā)展。
2.滿足社會需要、實現(xiàn)主體目的的社會屬性。工程技術的社會屬性表現(xiàn)是,第一,工種技術的發(fā)明和應用具有鮮明的目的性。工程技術的目的性是其社會性的集中表現(xiàn)。任何工程技術都是人創(chuàng)造的,是人有計劃有目的活動的結果。工程技術的目的性是在社會中產生出來的,并且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變化。可以說,目的性是技術活動的起點,它引導和規(guī)定著技術活動的方向和內容,并最終實現(xiàn)在技術活動的結果之中。整個技術活動之中都貫穿著人的目的性,并實現(xiàn)著這種目的性。第二,工程技術的發(fā)明和應用受到社會的制約和影響。工種技術的發(fā)明和應用不僅要服從自然規(guī)律,而且要滿足社會需要,接受社會評價,符合社會規(guī)律。工程技術作為一種社會活動,直接受到社會經濟體制、政治體制、科技體制等的制約和控制,同時也受到社會文化、民族心理等制約和影響。可以說,工程技術的性質、結構和成果鮮明地打上了產生它、使用它和接納它的社會烙印。超歷史的、不受社會影響的工程技術是不存在的。
3.具有直接現(xiàn)實性的生產力屬性。工程技術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決定了它又具有直接現(xiàn)實性的生產力屬性。工程技術作為一種特殊的、典型的和高級的技術方法,它是人與自然界之間交互作用的系統(tǒng)方式,最集中、最典型地反映和代表了主體與客體之間改造與被改造的本質關系。任何一項工程技術從其發(fā)展過程看,一般總是根據(jù)社會需要,應用科學知識和生產經驗形成的技術原理,經過工程規(guī)劃、工程設計使其具體化為產品研制,最后制造出合乎要求的工程產品來。這一工程實踐過程,實際上是把技術原理知識同具體的物質手段相結合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的過程。這一過程從古代就已開始,到了現(xiàn)代,它已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大發(fā)展。
4.具有高智力品格的商品屬性。任何時代的工程技術都是該時代的典型技術和高級技術,它集中并集成了社會的多種優(yōu)秀技術,具有高智力的品格。工程技術無論作為知識、產品、工藝、流程或是技術圖紙、專利,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又都具有商品屬性,具有與物質性商品相類似的使用價值和價值,可以通過傳授、轉讓、出售供他人擁有和使用,并由此獲取相應的報酬。工程技術的商品屬性既是其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綜合表現(xiàn),也是其生產力屬性的必然延伸。工程技術的商品屬性集中表現(xiàn)在工程技術的商品化過程中。工程技術的商品化過程表現(xiàn)為技術成果的貨幣化,實質上卻是科研工作和技術活動工程化、社會化、國際化的過程,也是社會生產工程化、科學化、全球化的過程。工程技術的商品化既是此二者現(xiàn)實的結合點,也是它們互動發(fā)展、融合滲透的集中表現(xiàn)。借助于它,工程技術供求雙方都得到了滿足和實現(xiàn),科研、技術與生產因此迅速而緊密地聯(lián)為一體,推動著社會生產力的進步和發(fā)展。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投放國際市場以來,為國外成功發(fā)射了多顆衛(wèi)星,創(chuàng)造了巨大價值,為人類作出了貢獻。這可以說是工程技術商品化、社會化、國際化的典型例證。
二、工程技術的特點
1.改造世界的實用性和可行性。科學研究的目的是認識世界,技術研究的目的是改造世界,工程技術研究的目的則是系統(tǒng)化、規(guī)模化地改造世界。科學認識的實質是在思維操作中產生概念、提出假說、建立理論的過程;工程技術活動則是在實踐操作中產生技術方法、工藝流程和工程產品的過程。前者所追求的是對世界的理解和精神心理的滿足,其最大特點是“正確”、“同構”;后者所追求的是對世界的物質改造和變革,其最大的特點是“有效”、“可行”。因此,改造世界的實用性和可行性是工程技術的顯著特點。所謂實用性,即工程技術的發(fā)明和應用在改造世界的實踐中是管用的,能夠產生預期的積極效果,發(fā)揮促進技術進步和經濟發(fā)展的強大生產力功能。所謂可行性,即工程技術在改造世界的實踐中是可以實施的,具有實際改造自然,實現(xiàn)既定目標,達到預期效果的現(xiàn)實可能性。實踐表明,人類大規(guī)模改造世界的客觀需要導致并推動了工程技術的產生和發(fā)展,正是人類的物質實踐活動對工程技術既提出了實用性的客觀要求,也提供了可行性的客觀條件;人類認識世界的客觀需要導致并推動了科學認識的誕生和發(fā)展。
2.創(chuàng)造價值的功效性和經濟性。功效性、經濟性是工程技術的顯著特點。所謂功效性,即工程技術在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中是有效的,它的發(fā)明和應用能夠實現(xiàn)預期的功能,為人們帶來利益。與科學研究不同,有些工程技術似乎缺少學術價值,但它能夠帶來技術活動的實用性、功效性和簡便性,因而被廣泛使用并得到推廣和普及。正因為如此,對技術的評價,并不是以學術價值為標準,而是以其是否“有效”為標準。這是由技術的功效性特點所決定的。工程技術還具有經濟性特點,即任何工程技術的發(fā)明和應用都以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為目標,以消費最少的成本為原則,盡可能有效地和合理地利用材料、能源和人力,使其產出與投入比達到最大值。追求最大經濟效益、節(jié)約成本消費是工程技術活動的重要經濟原則。例如,設計一臺電腦,進行多功能設計可以使技術裝置使用方便、節(jié)省空間、美觀大方,但也會導致零部件增加、成本增大、可靠性下降、維修復雜、困難等。如何使其既能充分發(fā)揮功能,又能使其成本降低,這就是工程技術研究所要解決的主要課題之一。可以說,功能發(fā)揮與成本降低本身就是一對矛盾,進而言之,整體地看,功效性與經濟性本身也是一對矛盾,如何正確處理和解決這一對矛盾,既是工程技術的中心任務,也是它的顯著特點之所在。
3.自成體系的系統(tǒng)性和綜合性。科學研究往往是在人為純化的條件下進行的,絕對理想化的模型是其研究對象。而工程技術的研究對象是龐大的人工自然物,它必須把原來在科學研究中被舍棄的因素和關系一一恢復起來,加以綜合考慮。例如,力學在研究鋼鐵結構時,可以完全撇開大氣的化學腐蝕和微電腐蝕,而在工程技術上卻必須考慮這些因素。自然科學在探求必然聯(lián)系的時候,可以撇開偶然因素,而工程技術的設計、制造、研制則必須綜合地考慮偶然因素,防患于未然。同時,任何一項工程技術問題的解決,不僅要綜合地應用多門自然科學的原理和方法,應用多門社會科學尤其是經濟科學的原理和方法,而且要系統(tǒng)地考慮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做到統(tǒng)籌兼顧。例如,建造一項水利工程,不僅包括蓄水防洪、農田水利、發(fā)電航運、生態(tài)環(huán)境等改造自然的問題,而且還要考慮居民搬遷、文物保護、國防安全、投資規(guī)模等經濟社會問題。所以,工程技術不僅要遵循自然科學,而且要符合社會科學、管理科學、環(huán)境科學等,具有很強的系統(tǒng)性和綜合性特征。
4.歷時發(fā)展的先進性與時效性。工程技術既不是從來就有的,也不是凝固不變的,而是歷時發(fā)展并不斷進步的。工程技術活動更多地需要考慮時間因素,牢牢把握其先進性和時效性。一方面,與基礎科學和技術科學相比較,工程技術研究不僅具有明確的目標和周密的計劃,而且有嚴格的時間控制和確定的費用投入,要求在確定的時限之內取得成功,生產出符合要求的工程產品,實現(xiàn)技術原理的物質化、產業(yè)化和商品化,直接獲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另一方面,工程技術的研究本身還要處理好當前與長遠的關系,充分考慮到技術產品更新?lián)Q代的規(guī)律。當我們研制一項新產品時,如果只考慮當前而不注意長遠,有可能會使一種新產品試制成功時就已經落后;如果過多地考慮長遠而不注意當前,把技術指標提得過高,遲遲不能研制出生產和生活普遍急需的物質產品,也不利于國民經濟的實際發(fā)展。工程技術發(fā)展的歷史表明,任何一種產品從開始出現(xiàn)社會需要到研制、生產、使用,直到該產品淘汰又出現(xiàn)新產品往往有一個更新?lián)Q代的發(fā)展規(guī)律,表現(xiàn)出一個“產品生命循環(huán)”的周期。經驗表明,各種不同的工程產品其產品生命循環(huán)的周期往往是不同的,但都表現(xiàn)出不斷縮小的發(fā)展趨勢。
On the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
JU Nai-qi,WANG Heng-huan,TIAN Hua-li,OU Shi-jin
(Department of Humantites and Social Sciences,Science College of PLA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China)
Abstract:Engineering technology is a combination of natural,social,productive,and commodity characters;showing such characteristics as application and feasibility of remolding the world,effectiveness of creating values,complex of self-system,and advantage of developing in its times.
Key words:engineering technology;nature;characteristics
[責任編輯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