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六盤水市的興起、發展都是建立在煤炭資源的開采利用基礎上的,作為一個煤炭資源型城市,煤炭產業在城市經濟中占有主導地位。由于世界金融危機的沖擊以及六盤水市煤炭資源逐步減少等原因,使六盤水市在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存在一定困難。問題和矛盾的解決,需要我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推進六盤水市煤炭資源型城市的經濟轉型工作。
關鍵詞:煤炭產業;經濟轉型;循環經濟;六盤水市
中圖分類號:F2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4-0164-02
六盤水市位于貴州省西部,總面積9 914平方公里,總人口302.7萬。這座城市是在20世紀60年代,國家“三線建設”時期,以煤炭采掘工業為基礎,冶金、電力、建材、礦山機械工業綜合發展的能源型重工業城市。境內礦產資源豐富有煤、鐵、錳、鋅、石灰石、煤層氣等30多種礦產資源。其中煤炭資源遠景儲量844億噸,已探明儲量180億噸,保有儲量168億噸,煤種全,煤質好,素有“江南煤都”之稱,是國家“西電東送”的重點電源基地之一。六盤水市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2009年達到年產原煤5 126.58萬噸、鋼300多萬噸、水泥282.3萬噸、電力裝機容量650萬千瓦的生產能力。2010年全市生產總值為500.64億元。六盤水市的市中心城區建成面積為68平方公里,市中心城市人口為50萬。總的來說,城鄉面貌日新月異,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一、六盤水市經濟轉型原因分析
六盤水市的興起、發展都是建立在煤炭資源的開采利用基礎上的,作為一個煤炭資源型城市,煤炭產業在城市經濟中占有主導地位。最近幾年,由于國家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對煤炭等能源需求急劇上升,帶動了六盤水市經濟的快速發展。但由于世界金融危機的沖擊以及六盤水市煤炭資源逐步減少等原因,使六盤水市在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存在一定困難,面臨很多矛盾和問題,制約了經濟和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主要原因有:
1.產業結構單一,對煤炭的依賴性過大。六盤水的工業,無論鋼鐵,電力還是建材,均建立在煤炭資源的基礎上,對煤炭的依賴性過大。從三大產業看,2008年三大產業中二產占63%,隨著煤電鋼一體化等一批重點項目的上馬,這個比重還會繼續提高;從工業結構看,2008年煤炭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41%,煤炭、電力、鋼鐵、建材四大支柱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90%;從財源結構看,煤焦稅費總額占全市財政收入的比重達62.5%。一方面由于產業結構單一,過度依賴煤炭支撐經濟發展,低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另一方面煤炭作為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其儲量是有限的,一旦煤炭開采枯竭,而新的主導產業又沒有很好地培育和發展起來,那么資源的枯竭將容易造成產業衰敗,進而導致城市的衰敗。
2.以初級產品為主,資源綜合利用程度較低。目前,六盤水市的煤炭資源開發基本上還處于原礦開發階段,大量的原煤未經洗選就直接輸出。其他向外輸出的產品也主要是一些“傻、大、黑、粗”的初級產品和原材料產品,精細產品、深加工產品較少,在全國有影響的名優產品和高科技產品更少。2008年,六盤水市生產原煤4 483萬噸,其中,地方原煤2 336萬噸,洗精煤21萬噸,焦炭產量431萬噸,地方原煤入洗率為35%。并且煤炭綜合開發利用和就地加工增值程度低。目前煤電一體化剛剛起步,煤炭綜合開發利用也一直進展緩慢,除盤江煤電集團的火鋪矸石電廠、老屋基矸石電廠等少數國有企業矸石用來發電外,地方煤礦煤矸石基本沒有利用,大量的煤矸石堆積如山。在機焦生產中,粗苯、煤焦油等副產品回收率較低。大量的煤層氣也沒有得到開發利用,直接排向大氣層,既嚴重污染了城市的空氣,也給煤礦的安全生產帶來了極大的危害。
3.基礎設施滯后,嚴重制約了經濟發展。六盤水市是一個因煤而建的能源原材料工業基地,又是一個地處欠發展的貴州西部的年輕城市。由于特殊的地理區位,雖然經過三十多年特別是近十年來的大發展,經濟增長較快速,但經濟總量較小,仍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多年來,由于地方財力有限,造成城鎮建設投資嚴重不足,城市建設和交通等基礎設施嚴重滯后,制約了經濟的發展。同時,社會和人文資源缺乏的制約與限制,使得六盤水市的高新技術產業舉步維艱。
二、六盤水市經濟轉型的政策選擇
經濟轉型是一個戰略性系統工程,既需要城市各個層面的協同動作,也需要時間上的長期努力。只能以科學務實的態度,認真分析經濟轉型的宏觀背景、市場環境和主客觀條件,把戰略上的總體規劃任務目標與戰術上的分步操作實施統一起來,分階段、分步驟作出周密的安排和部署,循序漸進,分步驟推進經濟轉型。
1.必須加強對資源、尤其是煤炭資源的綜合開發和循環利用,減少對資源的消耗和浪費,提高資源利用和轉換的效率。六盤水市的主要支柱產業是煤炭、鋼鐵、電力。目前,無論是煤炭還是鋼鐵和電力,我們基本是輸出初級產品,付出的環境代價和資源成本高,附加值低。如何延長相關產業鏈,綜合利用資源,發展循環經濟,是做強做大主業,實現全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1)支持鼓勵開發利用煤層氣,發展煤層氣化工。六盤水市礦區煤層氣富存2 000米以淺探明煤層氣 14 236 億立方,根據國家產業政策,政府應結合我市實際,盡快研究制定和出臺支持鼓勵開發利用煤層氣政策,加大開發利用煤層氣的力度。一方面,既解決煤礦安全生產問題 ;另一方面,又充分利用資源,同時,減少煤層氣排空對環境造成污染。煤層氣作為一種清潔能源,是一種儲量豐富的優質能源,開發利用好這一資源,對實現六盤水市的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貴州宙人集團在水城縣玉舍鄉玉舍煤業的瓦斯液化項目,保田青山煤層氣開發項目均為六盤水市煤層氣開發利用開了一個好頭。(2)加快發展六盤水市風電產業發展。風力資源是重要的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發展風電等新能源是國家能源戰略的重要方向,更是實現國家節能減排戰略目標的重要支撐。我市風能豐富,可開發容量為209.5萬千瓦,擁有發展風電產業的得天獨厚條件。為進一步推動六盤水市風電產業和風電制造業的發展,六盤水市應作出積極發展風電的戰略部署,積極招商引資,加快推動六盤水市風電產業和風電制造業的發展。(3)延長煤炭產業鏈,發展煤炭循環經濟。按照省規劃,要將六盤水建設成為能源原材料和煤化工基地,在畢水興子規劃中,六盤水要建設南北兩大重化工循環經濟集中區。規劃實現后,六盤水市煤炭產業鏈將進一步延長,煤炭附加值大幅增加。同時,經過治理整頓,使洗煤行業在規模和技術、環保上再上一個新臺階,強制原煤 100% 入洗,增加附加值,并滿足不同 的用途要求。
2.要正確處理好煤和“非煤”產業的關系,通過不斷推進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逐步實現產業的多元化。六盤水市由于長期以煤炭產業為主,導致了產業結構的嚴重不合理,2010年全市第一、二、三產業的比例為6.15∶60.75∶30.1,以工業特別是重工業為主,經濟結構高度依賴煤炭資源,產業抗風險能力較差,這些都需要我們處理好煤和“非煤”產業的關系,逐步實現產業的多元化。(1)整合煤機制造資源,創建六盤水市煤機制造基地。六盤水市作為貴州省乃至西南地區重要的煤炭生產基地,每年大量的煤礦機械和機電產品均從外省采購,有調查數據顯示,僅盤江公司每年外購煤機就價值十幾億元。如果加上水礦集團、六枝工礦及全市 289 對地方煤礦,全市每年外購煤機及煤礦相關產品價值粗略估計在 50 億元以上,擁有如此巨大的內部市場,并有水鋼作為原材料供應基地。因此,通過整合煤機制造資源,研究開發六盤水煤機制造業,勢在必行,既延長了鋼鐵的產業鏈,又改善了六盤水市工業的產業結構。況且,六盤水市在煤機制造方面,六枝煤機廠(現六枝宏獅),水礦(集團)博力機電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盤江機電公司均在這方面有一定的實力和經驗。(2)建設工業園區,加快輕工業發展。根據國內外煤炭資源型城市轉型經驗,六盤水市應加快輕工業園區的建設,當前尤其是要加速紅石工業園區的建設,促進輕工業發展。輕工業園區的建設,雖然初期投資大,但它對投資環境的改善和接納中東部勞動密集型企業的轉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打造涼都旅游。六盤水市由于特殊的區位優勢,被評為中國“涼都”,這里氣候宜人。擁有古夜郎文化、紅色文化、三線文化等眾多旅游資源,但由于交通等基礎設施落后,景區交通進入條件差,外界對這些景點了解少。因此在未來,六盤水在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應加大旅游基礎設施的投入,充分利用好“涼都”品牌,打造六盤水“ 涼都游泳精品線路、景區和景點”,充分體現 :山地運動城市、古夜郎文化、涼都品牌特色。做強做大旅游產業,使其逐漸成為六盤水市國民經濟發展的又一支柱產業。
3.要在經濟開發的過程中,注意保護好資源和環境,通過推行清潔生產技術,加大環境保護和治理的力度,實現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六盤水市的經濟發展正處于工業化發展的中期,要逐漸改變粗放式的經濟發展方式,既要發展經濟,又要保護好環境,要充分吸取和借鑒工業化進程已完成的國家和地區的教訓和經驗,走發展與治理并重的道路,決不能走先發展后治理的老路。在這方面,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均有太多的教訓,以高昂的環境代價和資源成本換來一時的經濟發展是得不償失的,在六盤水市長江的污染和北盤江的污染,對我們來說教訓已夠深刻。今天,我們發展經濟,選擇的產業要恰當,要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努力做到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煤炭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社會的各個方面。我們相信只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就一定能做好六盤水煤炭資源型城市的經濟轉型工作。
參考文獻:
[1] 陸武成.中國西部資源型城市工業發展研究[M].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02.
[2] 任正曉.生態循環經濟論[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 吳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