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產業結構調整不僅改變著人力資源需求結構,而且也對人力資源的類型、規格和層次提出多樣化的要求。通過對阿壩州人力資源開發存在的問題及其分析,進而從人才開發觀念、重視教育、建立學習性組織、注重青年人才隊伍培養、加大開發資金投入和政策投入五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人力資源開發;阿壩州;產業結構調整
中圖分類號:F241.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4-0125-02
阿壩州產業結構調整的實質是以市場為導向,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阿壩州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經濟資源,提高州內資源的利用效率和經濟效益,實現效益最大化的合理結構。在資源配置關系中,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和升級不僅改變著勞動力的需求結構,而且也對勞動力的類型、規格和層次提出了多樣化的要求。這就對阿壩州人力資源開發提出了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阿壩州人力資源開發如何適應產業結構調整,使人才培養的結構與勞動力需求的結構相一致;二是阿壩州人力資源開發如何按照產業人才需求結構的變化,使培養的人才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性和個性發展的空間。因此,如何在阿壩州人力資源開發中建立適應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需要的人力資源開發機制,使需求結構與供給結構相一致,這是擺在阿壩州人力資源開發面前一項亟待解決的重要任務。
一、阿壩州產業結構調整下加快人力資源開發的必要性
1.阿壩州提出“農業加快調”,即實現農業從傳統向現代的跨越,為阿壩州農業發展提供了機遇,也帶來了農業結構調整的機遇和挑戰。合理的產業結構直接依賴于勞動者接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生產技術的進步,而技術進步的關鍵是大力開發人力資源,因此阿壩州要把人力資源開發擺在突出地位。因為沒有高素質的人力資源,農業的技術創新就不會得到較快的發展,而沒有農業不斷的技術創新企業的產品結構就不會得到改變,如果農業的產品結構始終如一,自然也就談不上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針對阿壩州氣候、地理與內地差異化的特點,阿壩州以項目為載體,以產業作支撐,在重建中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努力實現“傳統”農牧業向“現代”農牧業的蛻變。比如,在牧區,種草養畜、草場輪牧、越冬育肥等方面人才的開發,讓阿壩州畜牧正逐步走出“夏肥冬瘦春餓死”的傳統畜牧怪圈,從而帶動牧民增收。在農區,以汶川漩口鎮為例,因地制宜發展起來的獼猴桃、生態茶葉生產、鐵觀音新品種茶葉生產等基地亟須大量相關人才,這就需要加快人力資源開發,以支撐各種特色農業基地的規?;ㄔO和持續性發展。
2.工業調整方面,阿壩州“騰籠換鳥,北上外聯”的產業調整戰略要求加快州內人力資源開發。隨著阿壩州工業生產的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低級勞動技術減少,技術含量高的產業不斷增多,即使傳統工業,隨著技術改造的深入,生產的技術含量也大大增加,這就要求阿壩州人力資源開發要適應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和升級,努力提高人力資源開發對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適應性。比如,阿壩州依托“飛地”金堂縣而建的成都—阿壩工業園區,預計到2013年,實現工業產值300億元、工業增加值100億元,成為全國一流的節能環保產業示范園區、承接東西產業轉移示范園區、災后產業重建示范園區,到“十二五”末,園區將建設成為500億元產業基地,成為成渝經濟帶新的經濟增長點。產業園區規模的不斷擴張和新技術新產品的投入生產迫切需要大量的技術人才,對阿壩州人力資源開發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
3.旅游業大規模調整和升級迫切要求加快州內旅游人才開發。2011年1—8月,阿壩州共計接待海內外游客940.2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76.6億元,較2010年同期分別增長59.58%和61.7%。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0.81萬人次,實現外匯收入2 555.14萬美元,較2010年同期分別增長43.2%和28.2%。超過“5·12”汶川特大地震前的2007年全年水平。汶川水磨、三江和茂縣坪頭、牟托創建國家4A景區成功;震中映秀正在建設防震減災示范區和世界溫情小鎮,創國家5A級景區;災區新農村建設與旅游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一個村莊就是一個景點。阿壩州諸多國家4A景區,乃至未來映秀國家5A級景區的創建都必然需要更多的旅游從業人員,目前阿壩州人力資源開發,無論從開發質量上,還是從開發規模上看還遠遠不能適應州內旅游業的大規模調整和升級??梢哉f,加快州內旅游人力資源開發已迫在眉睫。
二、阿壩州產業結構調整下人力資源開發存在的問題及其分析
1.阿壩州勞動力素質普遍偏低。州內人口以低素質勞動力為主體,勞動力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而同時高素質的州內人才嚴重不足。由于文化素質低,農牧民對現代科學技術運用少,接受現代生產技術和知識的欲望不高,這也是造成阿壩州產業結構調整緩慢的主要原因。
2.阿壩州教育發展的不完善。一是阿壩州基礎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與提高實際應用能力脫節,管理型人才短缺。二是阿壩州的職高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仍然沒有改變過去的傳統教育觀念,把提高學生的技術能力和職業素養作為教學的宗旨,導致學生一味的努力學習理論知識。
3.阿壩州人力資源開發的資金投入不足。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開發利用阿壩州人力資源,提高阿壩州人力資源質量,關鍵在于增加教育投入。然而由于阿壩州地處四川偏遠民族地區,政府教育投入嚴重不足。教育資金投入增長緩慢導致長期以來阿壩州教育事業落后,人力資源開發遠遠落后于阿壩州產業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
4.管理的落后是制約阿壩州人力資源開發的又一挑戰。目前雖然優秀的管理人才與日俱增,但是優秀的管理人才依然極為缺乏,特別是管理水平依然落后。
三、阿壩州產業結構調整下加快人力資源開發的對策
1.樹立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在阿壩州產業結構調整中,政府和企業家應當樹立強烈的人才意識,要充分認識到人才是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的第一資源,人才資源的優劣程度決定著其他資源使用效率的高低,而且人才資源具有增值性、重復利用性和可無限開發性等;要增強阿壩州人力資源開發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主動性,把阿壩州人力資源開發作為一項準公共服務,納入公共財政框架;要努力營造阿壩州人力資源開發的良好環境,切實提高阿壩州人口的整體素質,為阿壩州產業結構調整奠定雄厚的人才基礎。
2.樹立教育是根本的觀念。首先要從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三個環節同時入手,將阿壩州民的整體素質提高到一個新層次。只有這樣,才能為阿壩州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提供足夠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其次要大力調整教育結構,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積極擴大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教育,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框架。根據阿壩州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組織相關知識和技能培訓,尤其是要探索適合阿壩州產業結構特點的教育和培訓模式,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培訓資源,做好阿壩州勞動力的教育培訓工作。在培訓中要盡可能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鼓勵從干中學,從經驗中學,從而達到提高知識水平、技能和創造力的目的。
3.建立阿壩州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組織是指通過營造整個組織的學習氣氛和發揮員工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建立起一種有機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續發展的組織。為了有效地開展人力資源開發,應該將學習型組織這一人力資源開發的管理理論體現在阿壩州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需要以及各級教育和培訓之中。阿壩州各級政府組織要不斷認真總結經驗,注重有組織、有計劃地對技術推廣人員和從業人員開展經常性培訓,支持科研院所、大中專院校、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技術人員一起通過技術承包、有償服務等多種形式,對從業人員開展技術服務,從而形成一種科技服務與從業人員共擔風險、共享利益的機制。同時要根據阿壩州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情況和人才特點,積極發展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努力提高中小型產業的組織化程度。比如在汶川、理縣、茂縣三縣試點,探索的“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立足阿壩州特色和優勢,發展種、養殖配套的立體農業,不僅實現人才資源向人力資本轉變,而且加快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4.注重阿壩州青年人才隊伍培養。一般來說,中青年從業人員對技術培訓很感興趣,尤其對新知識、新技術的傳授。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綠色證書教育必然在阿壩州產業結構調整中發揮重要推動作用,因此,結合阿壩州產業結構調整,綠色證書培訓要以新知識、新技術培訓為主,注重綠色證書教育與阿壩州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對專業人員還應進行創新意識和新知識、新技能的綠色證書繼續教育,使他們成為阿壩州產業結構調整中的先導者,帶領廣大州民實施科技致富。在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應在每個村寨選拔一些思想進步、有較高文化基礎的青年參加知識培訓,使他們較為系統地接受國家、省、州政策法規及有關產業技術培訓,成為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善管理的新型青年,也就是培養出一批思想活躍,既有技術又有組織能力的新青年,這必將對阿壩州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5.加大阿壩州人力資源開發資金投入和政策投入。阿壩州人力資源開發是一項公益性質的社會事業,其資金投入應該納入省內、州內收入分配體系。根據人力資本理論,只有通過對現實勞動力進行人力資本投資,將其轉化為擁有知識和技能的人力資源,才能真正將政府對阿壩州的各項投入持續的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其中教育投資是最重要的投入之一。阿壩州各級政府每年要制定政策,做好預算,安排專項資金,逐年加大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社會多元投入體系。鼓勵工商企業、社會各界捐助支持,加大投入,共同促進阿壩州人力資源開發。在政策投入方面,四川省、阿壩州應制定各種有利于阿壩州人力資源開發的政策,不斷創造優惠條件,積極吸引省內外優秀人才投身于阿壩州產業發展。比如積極組織科研院校和相關專家,采取多種形式,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現場指導和培訓,既能使專家發揮自身的余熱,又能實地培養農牧業人才。
參考文獻:
[1] 徐輝.人力資源開發新視角:以產業結構調整為導向[J].湖北社會科學,2006,(2).
[2] 楊剛.阿壩州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綜述[EB/OL].http://www.abazhou.gov.cn,2011-01-06.
[3] 韓云潔,張海峰.探析產業結構調整背景下的農村人力資源開發[J].繼續教育研究,2007,(6).
[4] 韓云潔.對開發農村人力資源的教育與培訓思考[J].成人教育,2008,(5).
[責任編輯 吳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