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上市公司財務信息的披露直接影響著資本市場的穩定和發展,然而中國目前會計信息披露在真實性、充分性、可比性等方面都存在問題,信息造假嚴重。為此應大力完善立法,加大監管和處罰力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高注冊會計師獨立性和公正性。
[關鍵詞]信息披露 資本市場 財務信息
資本市場是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資本市場的完善和發展與上市公司財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一方面,上市公司財務通過籌資和投資聯系資本市場,資本市場成為投資者和上市公司相互投資和籌資的鏈條;另一方面,資本市場的運作要借助于一定的信息,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財務信息,因此財務信息與資本市場融為一體,密不可分。
資本市場的穩定和發展,不僅與上市公司現有業績相關,更與投資者對市場發展的未來預期以及由此確立的投資信心相關。為確保這一信心的穩定,保證資本市場誠信至關重要。投資者投資能夠得到有效保護,資本市場能夠促進資本形成和有效配置,是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的心理支撐。支撐這個基柱的關鍵是信息披露問題,即披露的信息必須確保證券價格及時、準確、全面地反映每個上市公司經營的基本情況和整個資本市場的風險狀況。只有在此基礎上,投資者才能對未來進行合理預期,進而作出理性的投資選擇、購買自己偏好的證券,上市公司進而從投資者手中得到相應的資源配置,這樣公司的融資成本與其風險和經營業績的前景相符合,達到了資本市場有效配置資源的目的。
因此,有效、規范的資本市場是建立在財務信息有效披露基礎上的,建立完善的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制度是確保資本市場交易公開、公平、公正的前提。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數量和質量,直接影響到股東的判斷和決策,關系到股東的合法權益能否得到保證,也關系到資本市場的正常運行和健康發展。
一、上市公司財務存在的問題
中國股市之所以存在過度投機的風險,上市公司業績之所以虛假成分較高,股價波動幅度較大,其原因固然與公司內部經營管理有關,但極其重要的一點就是會計信息披露造假。因為中國迄今尚未在公司治理結構中對確保會計信息質量做出有效的制度安排,結果上市公司管理層在會計信息編報方面的權力過大,并且缺乏有效的約束和監督,導致會計信息披露在真實性、及時性和充分性、可比性等方面都存在諸多問題:(1)信息披露不真實,缺乏可靠性;(2)信息披露不及時,使信息的相關性大打折扣;(3)信息披露不充分,缺乏充分性;(4)信息披露不統一,影響信息的可比性。
根據信息經濟學理論,在企業委托代理結構中,委托人和代理人在信息上是不對稱的。一般而言,信息供應方(代理人)有相對完全的信息,而信息需求方(委托人)僅有不完全的信息,在這種情況下,有信息優勢的一方很可能通過輸出對自己有利的信息,甚至不惜掩蓋真實信息,制造虛假信息使自己獲利。目前中國證券市場上這種現象相當嚴重,如此下去會使以股東為主的信息使用者懷疑財務會計信息的可信程度和價值,最終動搖財務會計信息在經濟管理與決策中的地位和作用。信息不對稱下的這種財務欺詐,雖然在短期看來損人利己,從長期來看在有效的資本市場上會漸漸顯示出害人害己的本質,對中國資本市場的規范和發展極為不利。
二、對中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改進建議
會計信息質量是資本市場經濟發展的晴雨表。治理目前上市公司存在的信息披露失真問題,關鍵在于完善相關立法和法規體系,加大監管和處罰力度,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提高注冊會計師獨立性和公正性。
1.完善上市公司的會計規范體系和信息披露制度
我國會計規范體系已經基本建立,但是目前迫切需要對某些規則予以細化,以便于具體操作和執行。同時,會計是一種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會計信息在國際資本流動中,不應該存在太多的“中國特色”,給外國投資者帶來諸多的障礙,人為地給引入國際資本造成信息不對稱。企業會計制度應最廣泛地借鑒國際會計準則和美國會計準則的成功經驗,在重要經濟事項的確認、計量、信息披露等方面,同國際慣例相協調,增強財務會計信息國際間的可比性,提高財務會計信息質量。
2.強化證監會監管與處罰力度,提高法律規定的可操作性
僅有法律法規還是不夠的,目前的問題是對法律法規貫徹執行力度不夠,很多上市公司是知法犯法。因此,加大相關法規、制度執行力度和檢查力度是迫切的。其次鑒于中國造假的收益遠大于預期付出的成本,因此應盡快引入民事賠償機制和相應的民事訴訟機制。這樣既可以使蒙受損失的投資者得到補償,又能給造假者形成必要的經濟壓力,從而提高違法造假的成本。
3.完善公司經理人員的激勵機制
對公司經理人員實行激勵,應采取股票期權、補充保險與精神鼓勵等多種形式,應避免薪酬標準及方案實際上由經理人員自我制訂的現狀,建立以經營績效為核心的考核指標體系;建立董事、經理人員遴選的市場程序;同時應加強對其職務消費的監督與約束,禁止向其本人及其相關利益人提供貸款或擔保等形式的利益優惠,或以優惠方式購買公司股票。
4.加強對管理層的監督
無論董事會作為決策機構還是監督機構,獨立董事都可以發揮其立場中立、專業能力強的優勢,從而減少內部人控制,弱化大股東對上市公司經營決策的絕對控制。因此中國的現實選擇是強化董事會的作用、淡化監事會的作用。在此前提下,在董事會中增加獨立董事的比例,設立成員大多數為獨立董事的審計委員會,增強董事會對會計和審計事項的監督。
5.加強社會輿論對證券市場的監督
應當取消對財經媒體中所謂“指定信息披露”與“非指定信息披露”的區別對待,應當同步建立起有利于社會輿論履行監督職能的外部環境,包括政治和法律環境,促使傳媒業形成平等競爭、透明自律的機制。
參考文獻:
[1]于穎,卿固.新《企業會計制度》與資本市場的規范和發展[J].財經問題研究,2001(11).
[2]宮靈.提高財務信息質量與資本市場的規范和發展[J].2001(11).
[3]潘艷.證券監管與制度建設需與時俱進——由美國上市公司財務欺詐案引出的反思[J].商業研究,20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