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融資租賃(以下簡稱租賃)決策的全面分析涉及法律、金融、保險、稅務、會計和財務管理等諸多方面,比一般人想像的要復雜得多。對于如何分析租賃決策曾進行過長期的爭論,盡管已經取得了許多共識,但至今仍存在許多分歧,本文結合實例詳細地闡述了從承租人角度評價融資租賃的基本模型。
[關鍵詞]融資租賃 承租人 現金流量 折現率
承租人在決定是否租賃一項資產時,通常面臨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該項資產是否值得投資?第二個問題是該項資產通過租賃還是自行購置取得?在進行租賃分析時,通常假設第一個問題已經解決,即投資于該資產將有正的凈現值,現在只需要分析應如何取得該資產,即是租賃取得還是自行購置。
一、從承租人角度評價融資租賃的基本模型
如果通過租賃取得所需資產,則租賃公司提供購置資產所需的資金,承租公司需要支付一系列的租金,同時獲得資產的使用權;如果自行購置所需資產,公司需要籌集購置資產所需要的資金,同時獲得資產的所有權。在比較租賃和自行購置的方案時,通常假設自行購置的資金來源于借款。租賃籌資和借款籌資的風險相同,具有可比性。典型的租金現金流出是年金形式的等額系列付款,它與償還債務本息的現金流相似。這就為我們分析融資租賃提供了一個出發點,即把租金看成是借款購買的本息償還額,據此計算項目的凈現值,并判斷應否采用租賃方式取得資產。
評價租賃的基本模型如下:
NPV(承租人)=租賃資產成本-租賃期現金流量現值-期末資產現值
=租賃資產成本-
-
該模型以租賃方案為基礎,比較租賃與自行購置的現值成本差額。如果凈現值為正值,即租賃資產的購置成本大于租賃方案現金流量的現值,則租賃有利。反之,則自行購置有利。
二、從承租人角度評價融資租賃的基本模型應考慮的因素
1.租賃資產成本。如果采用租賃方式,可以避免購置租賃資產的現金流出,該項金額成為租賃方案的一項現金流入。
租賃資產成本包括其買價、運輸費、安裝調試費、途中保險等全部購置成本。具體范圍要根據合同內容確定。有時,承租人自行支付運輸費、安裝調試費和途中保險費等,則出租人只為租賃資產的買價融資,則“租賃資產購置成本”僅指其買價。
2.租賃期稅后現金流量。租賃引起的租賃期間的稅后現金流量包括租金支付額、租金抵稅額和失去的拆舊抵稅。
租金能否全額直接抵稅,要看租賃合同是否符合稅法有關規定。通常,簽訂租賃合同時要考慮稅法的規定,設法讓其符合稅法有關租金直接抵稅的規定,否則租賃的好處將大打折扣。如果不符合直接抵稅的規定,則要根據折舊、利息和手續費等分別抵稅。兩者的抵稅時間不同。
采用租賃方式并且租金可以抵稅時,承租人將失去折舊抵稅的好處。此時,折舊抵稅額成為租賃方案的一項現金流出。
3.租賃期現金流量折現率。租賃分析的折現率是個曾經長期爭論的問題。目前多數人傾向于這樣一種觀點:租賃期現金流量的折現率應采用有擔保債券的稅后成本。
租賃業務中的租金定期支付,類似有擔保的債券。租賃期結束前融資租賃資產的法定所有權屬于出租方,如果承租人不能按時支付租金,出租方可以收回租賃資產。租賃資產就是租賃融資的擔保物。因此,租賃評價中使用的折現率應采用類似債務的利率。融資租賃和有擔保貸款,在經濟上是等價的。
租賃評價不使用公司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做折現率。租賃業務的現金流量類似于債務的現金流量,而不同于營運現金流量,前者的風險比較小。
4.期末資產現金流量。期末資產的所有權歸屬是租賃合同的重要內容之一。租賃期滿時,租賃資產的所有權可以轉讓給承租人,也可以不轉讓給承租人。我國稅法規定,租賃期屆滿時租賃資產的所有權轉移給承租人,則屬于稅法認定的“融資租賃”,即租金不可稅前扣除的租賃。因此,如果租賃合同想要取得納稅的好處,必須寫明租賃期滿時資產的所有權不進行轉讓,即歸出租人所有。在這種情況下,租賃期滿時資產的余值是承租人失去的一項現金流入。
5.期末資產的折現率。通常,持有資產的經營風險大于借款的風險(財務風險),因此期末資產的折現率要比借款利率高一些。通常,資產期末余值的折現率根據項目的必要報酬率確定,即根據全部使用權益籌資時的資金機會成本確定。
在前面的租賃分析中,我們是把資產的投資決策和取得方式決策(租賃還是購置)分開考慮的,并假設該項投資有正的凈現值。這種做法,雖然通常是可行的,但有時是不全面的。有時一個投資項目按常規籌資有負的凈現值,如果租賃的價值較大,采用租賃籌資可能使該項目具有了投資價值。
參考文獻:
[1]李魯陽.融資租賃若干問題研究和借鑒[M].當代中國出版社,2007年
[2]馮瑜.融資租賃-解決中小企業發展中的融資問題[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2006年
[3]魏曉園:論我國開展租賃債權證券化的可行性[J].2005年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