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發展現代農業口號的提出,是我國勢濟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進程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針對構建和諧社會進行的重大戰略部署,其必將對我國的經濟改革和社會建設產生深遠的影響。對此,中央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支農和惠農的政策以推進現代農業建設,但是并沒有提出具體的發展現代農業的道路和方式,本文認為在發展墾區現代農業的過程中,應該以管局作為最基本的單價。這是由管局經濟的特點決定的,使各種資源在管局進行整合,同時國家給管理局以更大的發展經濟的自主權,通過政府的引導和市場的作用共同推進現代化農業建設。
[關鍵詞]管理局 現代化農業 基本單位
一、管局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基本單位的可行性
發展現代化農業需要以一個特定的區域為基本單位進行總體的規劃,并進行具體的實施。該區域必須具備發展現代農業的人才、技術、資金等生產要素;該區域必須比較靠近農村,能降低現代生產要素的流入和信息搜集的成本;該區域的政府機構比較少,會使政府管理的效率提高。該區域內農業和農村經濟所占的比重比較大,會使該區更加重視發展現代農業。
(1)區域性。是指經濟活動有些是在管局范圍內進行的。管局經濟的區域性決定了經濟發展在一個較小的區域內進行,轄區內只有管局、農場、管理區三級管理層次,管理層次少,無論是對區域內經濟發展的監督還是管理效率都比較高。在發展現代農業過程中,能夠使政府的作用發揮得更充分。管局經濟處于城鄉的結合部,因為更靠近農場,對農場的實際情況比較了解,能夠制定符合農村實際的政策,發展特色經濟,有利于發展現代農業。
(2)綜合性。是指管局經濟具有類似國民經濟大系統綜合性特點,其內部既包含農業、工業、建筑業、商業、金融業、交通運輸業等產業部門,又有計劃、財政、稅收、教育、文化、衛生等職能部門。管局經濟的綜合性決定了管局內能夠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所需要的各種最基本的要素。在資金來源方面,管局內相對完善的金融體系,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融資渠道。
(3)集聚性和擴散性。集聚是外圍向中心的移動過程,是向心流動。集聚的直接結果就是中心城鎮的發育、發展、增長得以形成。管局經濟的集聚現象是管局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現象。由于區位指向和集聚引力的作用,管局經濟活動往往趨向于集中在相關資源和要素集中分布的管局所在地,這就增加了這些地區的集聚規模和經濟活動的密集度。聚散性、擴散是由極化中心向外圍的移動過程.是離心流動。擴散的直接結果,就是管局經濟中的農場經濟因涓流效應而得到發展。管局為了促進農場經濟整體尤其是管理區經濟發展,采取相關政策誘導和鼓勵集聚區的經濟要素流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非集聚區。擴散性對縮小管局經濟內部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以管局為基本單位發展現代農業的建議
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將需要一個很長的時期。以管局為基本單位發展現代農業,要注重發揮政府的作用,尤其是在經濟發展初期,政府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政府創造激勵機制使發展現代農業所需要的各種要素流到農場,使現代農業建設成為可能。同時,政府要轉換自己的職能,積極推進管局內的市場化建設。培養有活力的市場主體,完善市場體系和流通體系建設,使市場的作用逐漸取代政府的作用,成為主體。 其建議如下:
1.上級給管理局以更大的發展經濟的自主權
若上級政府能夠給管理局以更大的發展經濟的自主權,就增強了管局經濟發展的自主性和統籌計劃能力;若上級政府能夠將財政結算權、經費劃撥權等直接下放到管理局,就增強了管理局的財政,提高了管理局駕馭區域經濟的能力,基于此,管理局就可以從本地的實際出發,對管理局的現代農業建設進行總體的規劃;管局就可以依靠其財力創造現代生產要素流向農場的機制,推進現代農業的順利進行。
2.管理局應提高認識,積極為發展現代農業創造條件
管理局應該認識到,發展現代農業既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對管局經濟的發展也是重要的機遇,一定要抓住時機,積極落實中央的支農惠農政策,同時也要加大自身對發展現代農業的投入,為發展現代農業創造一切條件。
(1)建造發展現代農業所需要的墓礎設施
交通、電網、通訊、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基本條件,直接決定了現代農業的發展的程度。管理局要在落實中央政策的同時,每年拿出一定的專項資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并突出重點,突出先后,逐步推進。
(2)創建現代生產要素流向基層的激勵機制
創建現代生產要素流向基層的激勵機制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點。僅依靠市場機制的作用需要的時間太長,這是我國經濟發展戰略所不允許的,必須依靠政府的介入才行。政府每年向農場下派專業性的人才,如懂得農業科技的人才、管理類的人才,會融資的人才等,從財政里面拿出專項資金對這些人才給一定的補貼;政府部門為專業人才在基層的工作提供一切可能的條件;作出成績的人才給以表彰,并作為今后升遷或評職稱的—項重要的指標。通過契約或入股的形式,專業人才與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會提高其工作的積極性。通過一定的政策鼓勵大中畢業生下基層,為發展現代農業做貢獻。
3.完善管局內市場體系建設
市場化對發展現代農業意義重大,可是市場發揮作用的基礎是完善的市場體系。完善管局內的市場體系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通過政策鼓勵、創造環境、降低進入的壁壘等措施培育有活力的微觀經濟主體,如個體工商戶、農業合作組織等,充滿活力的微觀主體產生了,各種類型的市場也就會隨之產生。
(2)完善和提升農貿市場,農貿市場是農村市場體系建設的基礎。在原有農貿市場規模擴大,質量提高的同時,發展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產品期貨市場,形成完善的市場網絡。
(3)培育農村勞動力、資金等要素市場,以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
4.適時進行發展道路的轉型
具備了充滿活力的微觀主體,完善的市場體系,市場機制就會產生并在發展現代農業中起主導作用,形成區域性的市場,到全國性的大市場。這時政府要逐步退出,走向宏觀調控為主。
參考文獻:
[1]陳棟生 王崇舉 區域協調發展論【M】 北京 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