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合力,就是使人親近、愿意接觸的力量。企業文化的親合力,來自對企業文化的熱度,而對企業文化的熱度,又來自于對企業文化的認同度,對企業文化的認同度越高,企業文化的親合力就越高。要增強企業文化的親合力,我認為要從企業領導行為、企業理念價值觀、企業文化載體和企業制度等四個方面來塑造親合力。
一、增強企業領導行為的親合力
企業文化在某種程度上說是企業家的文化,企業領導或者說是企業領導團隊是否具有親合力,對企業文化的執行至關重要。
一是加強企業領導的自身修養,塑造人格魅力。當今時代尤其是在市場經濟的現代化企業制度建設中,企業文化的執行不再是簡單的依靠領導權力的執行力和物質利益的誘惑力來實現,這兩種方式的作用最初是有效的,但其作用是被動的,不長久的。要推動企業文化的執行還要靠企業領導人的人格魅力、綜合素質的提升,發揮企業領袖人物的作用,從而來增強企業文化的親合力。這種人格魅力就需要企業領導不斷加強企業領導者的品德修養、提升知識水平、端正生活態度以及創造自己的工作業績和發揮表率作用等來實現。
二是提升企業領導的溝通能力。有效的溝通是企業領導親合力的體現,在企業文化實施的過程中,企業文化的傳播者和接受者之間如何溝通并最終取得一致就顯得尤其重要。通過有效溝通就能產生企業領導與全體員工的共鳴,拉近企業領導與員工、文化與員工的距離,使企業上下對企業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問題達成共識,形成和諧的工作關系和強烈的組織認同感,從而形成企業文化的親合力。
三是加大感情投資力度。推進企業文化建設,要尊重人格,將員工看作企業的主人,看作平等的伙伴,員工自然應會把領導當作貼心人、自家人。要進行感情協調,多給員工提高表現工作的舞臺和工作帶來的愉快的享受,及時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多給員工訴說不滿的機會,疏通工作渠道,消除心理隔閡,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增強企業活力和與企業領導的親合力。
二、培育有親合力的企業文化理念和價值觀
只有培育真正具有凝聚力并取得大家認同、目標一致、和諧統一的核心目標,才具有親合力,才對全體員工行為發揮強化作用,才能達到所有員工對企業文化的確認和對影響力的確認。
一是要培育人性化的企業文化,讓員工融入企業文化、企業目標,真正達到“人企合一”的境界。要培育企業與員工目標一致的企業精神文化。要防止企業的理念很時髦、很先進,“在天上飄”,但員工的行為“在地上爬”,形成企業文化理念與行為嚴重背離,造成文化虛脫癥,產生距離感,失去親合力。
二是企業文化要體現全員性、群體性。企業文化就其本質而言是一種群體文化,只有當一種文化成為企業內部的一種群體意識時,才具有親合力。尤其是企業文化的核心的企業精神或企業理念價值觀培育,要讓員工全員參與,共同擁有普遍掌握,并形成互動,讓每名員工認識到企業文化是自己成長必不可少的精神財富,當全體員工認同企業文化時,每個員工體驗到在共同的目標中有自己的一份,他就會感到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不是臨時的、權宜的、單一的,而是與自己人生目標相一致的,這種群體心理定勢一旦形成,既可通過明確的意識支配行為,也可通過潛意識產生行為,自然就產生了親合力。
三是進行文化培訓,提高文化素質,增強主體參與意識。企業培訓作為形成企業文化的重要手段,企業精神的培育、價值觀的形成,行為的養成,都要靠培訓來實現。企業應對員工進行有計劃、有步驟的企業文化培訓活動,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長期與短期相結合、脫產與在職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培訓,通過普及企業文化基礎知識,推行企業的價值規范體系,傳授工作技能,貫徹企業文化建設決策,增強企業人際關系和凝聚力,提高員工企業文化素質,夯實企業文化基礎,也可增進企業文化的親合力。
三、增強企業文化載體的親合力
要通過周圍環境的影響,創造一種有利于企業發展和增強凝聚力的文化氛圍,要盡可能的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來展示,要選擇一些大眾所能接受、摸得著,遇得到的載體方式,并從大家所需要出發開展企業文化建設。
一是通過豐富員工的文化生活,增強企業文化內容的親合力。以生產經營為中心,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以生產經營為中心,結合實際,緊扣企業中心工作,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開展職工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體育活動,能夠營造蓬勃奮發、勇于進取的文化環境和安全高效的經營環境、文明祥和的生活環境。利用企業的文化室、俱樂部、電影院、圖書館、各種協會、研究會等形式,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幫助員工陶冶情操、鍛煉意志、振奮精神、加強團隊觀念、培養高尚的道德品質,使員工在工作和學習之余得到充分的休息和娛樂享受,從而增強企業文化的親合力。
二是通過建設舒適優美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增強企業文化的親合力。通過建設優美的廠區和生活小區,讓員工切實感受到企業文化建設所帶來的益處,從而增強企業文化的認同感,在增進員工身心健康的同時,潛移默化提高員工的企業文化素質。
四、增強企業制度文化的親合力
企業文化只有“落地”才能發揮作用。企業文化“落地”,要轉化為企業的日常管理和員工的工作行為,需要通過一定的制度規范來培育其實現。要制定和完善符合企業文化理念、符合企業實際的具有親合力的各項管理制度。但這種制度化約束不是萬能的,又不如心靈契約所能產生長久和內在的動力,所以在制定各項規章制度時要充分體現人性化。
一是企業制度要體現“以人為本”。企業制度文化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必須適應精神文化,而人又是精神文化的主宰者和實踐者,企業制度要體現“以人為本”才能進一步激發人的潛能。而以人為本不是單純地給人才最高薪酬,要通過感情交流、人際溝通、群體活動、參與管理等多種形式和手段,更多地去關愛員工的職業生涯,為員工創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幫助員工實現人生價值,達到個人與企業共同發展,在企業要給員工一個適合個人發展的良好和諧的工作環境,給員工的發展創造一切可能的條件。
二是企業制度要重在發揮企業員工的主體功能,重在正向激勵。企業員工的主體功能就是通過健全制度,堅持利用職代會、民主生活會,青年知識分子座談會及合理化建議等活動載體,建立企業新型的人際關系,增進公司文化的滲透力,提高員工對企業的認同度,確保員工的主人翁地位和對企業生產經營等方面建設的能力得到充分發揮。通過建立有效激勵機制,最大限度的發揮員工從事工作的欲望,發揮潛在力量,滿足其成就感的內在要求,為自我實現價值提供舞臺,從而增強企業的親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