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搜集了從1995-2009年浙江居民消費數據,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得出浙江省居民在消費各方面的變化以及其變化趨勢,并在此基礎上對浙江省消費結構升級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消費結構 因子分析 浙江
消費一直是人們永恒的話題,是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消費結構對消費需求的總量有重大影響。近年來,國家一直都強調要拉動內需,部分地區有效需求不足,嚴重制約了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所以浙江省作為國家的一部分,同樣必須要改變消費結構,促進經濟發展,本文在這個大前提下運用因子分析試圖對浙江省居民消費結構進行分析。
一、因子分析模型
因子分析( Factor Analysis) 的概念是由英國著名統計學家、心理學家查爾斯#8226;皮爾遜于1904 年提出的。其是根據相關性大小把指標(或樣本)分組,使得同組內的指標(或樣本)之間相關性較高,但不同組的指標(或樣本)相關性較低。每組指標(或樣本)代表一個基本結構,此基本結構稱為公共因子。用最少個數的公共因子的線性函數與特殊因子之和來描述原來觀測的問題的每一分量。下面我們利用數學模型表示因子分析的主要過程[2]。
設有m個原始變量,表示為X1,X2,…,Xm,根據因子分析的要求,假設這些變量已經標準化(均值為0,標準差為1),假設m個變量可以由n個因子f1,f2,…,fn 表示為線性組合,即
上式為因子分析的數學模型,如果利用矩陣形式則表示為X = AF +e。其中X為可觀測的n 維變量向量,它的每一個分量表示一個指標或變量;F 稱為因子向量,每一個分量表示一個因子,由于它們出現在每個原始變量的線性表達式中,所以又稱為公共因子;矩陣A 為因子載荷矩陣,其元素aij稱為因子載荷,e稱為特殊因子,表示原始變量中不能由因子解釋的部分,均值為0。
二、實證分析
1.數據采取
本文利用1995年-2009年浙江省城鎮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費性支出資料,以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影響居民生活的公共因素,對浙江省居民生活水平進行綜合評價。選取的8 個指標分別是食品(X1)、衣著(X2)、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X3)、醫療保健(X4)、交通和通訊(X5)、娛樂教育、文化(X6)、居住(X7)、雜項商品和服務(X8)。
2.運用因子分析對上述數據進行分析
本文用SPSS16.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相關系數矩陣的特征值、貢獻率如下表所示:
由表1可知,前3個因子特征值的累計貢獻率已高達93.759%,所以選前3個因子即可,取前3個特征值建立因子載荷矩陣,由于初始因子綜合性太強,難以找出因子的實際意義,所以所建立的因子載荷矩陣進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轉。因子載荷矩陣和因子得分系數矩陣見表2和表3。
由表3可知,衣著、醫療保健、娛樂教育及文化、居住在第一個因子上有較高的載荷,我們將他們歸為一類,稱之為享受消費因子;而雜項商品和服務在第二個因子上有較高的載荷,我們將它稱為發展消費因子[4];食品、交通和通訊在第三個因子上有較高的載荷,可以將其歸類為生存消費因子,最后由于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在第二個因子和第三個因子上都有較大載荷,對照表1,我們把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歸類為基本生存因子。
由表4得到旋轉后的因子得分函數:
F1=0.075X1-0.443X2+0.045X3+0.387X4-0.216X5+0.212X6+0.165X7-0.004X8
F2=-0.298X1-0.057X2+0.326X3-0.186X4+0.098X5-0.269X6+0.295X7+0.725X8
F3=-0.645X1+0.216X2-0.026X3-0.285X4+0.564X5-0.142X6+0.369X7+0.463X8
圖1 各年因子得分
3.結果分析
(1)各因子的載荷系數(見表2)反映了該因子與原始變量的關系及解釋能力。
Fl的載荷系數絕對值大小表明,自1995年以來,浙江省城市消費結構變動最大的是衣著消費比重,其次是醫療保健、居住、娛樂教育文化,而醫療保健、居住、娛樂教育文化在F1的載荷系數都為正,表明從1995年到2009年浙江省居民在這幾個方面消費總體是遞增的,當然會有幾年的波動期。例如居住這方面,隨著2002年房地產被炒熱,人們在居住上面的支出大增,2003年達到最大比例為9.81。但是衣著在F1的載荷系數是負的,表明這幾年浙江居民在衣著上面的消費從總體上說是遞減的,這是由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其他方面的的要求會隨之增加,相對于著裝方面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居民在這方面的消費就顯得比較少了。
F2只在雜項商品和服務上有較大載荷,主要反映了這方面的變動。由表3可以知道,雜項商品和服務在F2的載荷系數是正的,居民在這方面的支出增加是因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比如會比較在意自己的形象,居民家庭用于購買各種化妝品、美容美發用具等支出較大,使得雜項商品和服務費支出明顯增加。
F3在食品、交通和通訊、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方面有較大的載荷,由表3可以看出,居民在食品、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上的消費是減少的,而在交通和通訊的消費是增加的,在這個高科技的時代,交通和通訊在人們中顯示出了其重要的地位,這直接注定了其消費的增加。
(2) 各年因子得分情況反映其變化趨勢
從圖1看出,自1995年以來,浙江省城市居民的消費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 第一個因子的變化趨勢從上升再到下降,在2000年到2004年之間變化不大,而第二個因子在2002年有個很強的下降趨勢,第三個因子雖然有些波動,但是總體來說還是趨于上升的。這些變化是由于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近幾年來居民已經減少吃、穿的消費比重,而是更多的開始追求精神上面的享受,另外國家政策的出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居民的消費結構,比如醫療改革,人們看病和購買藥品變得更加方便,從而導致了藥品消費的增加等。
三、結論與政策建議
從上面分析可以看出近年來,各項消費均表現出強勁的上升勢頭,居民消費結構從過去單一型向生存、發展、享受并重的多層次消費結構轉移。因此需要提供優化消費結構的物質基礎。優化產業結構, 讓市場上有更多的適應不同層次居民消費的商品。所以例如娛樂行業需要加大開發力度, 規劃好健身、美容、旅游等行業的發展滿足居民享受性的消費需求。還應該大力發展教育產業, 開辦不同層次的教育, 滿足居民要求提高自身文化水平的消費需求。另外為了保持并加強居民消費的增長,拉動內需,促進浙江省經濟更快的發展,更是提出以下建議:
1.切實增加居民收入,要改善居民消費結構,首先增加居民收入是第一要素,居民收入過低,改善居民消費結構將無從提起,同時,只有收入可觀了,人們的消費觀念才會從追求物資消費向追求精神消費和服務消費轉變。
2.進一步加大實施積極的消費政策力度。有效的消費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都能促進居民消費,例如近幾年的醫療改革,使得居民看病更加方便、省心,帶動了居民在此方面的消費。
3.繼續整頓市場經濟秩序,改善消費環境,增強消費信心。良好的消費環境對于居民的消費具有直接的影響作用,所以努力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堅持不懈地打擊造假賣假行為,創造良好的消費環境。
4.分層次加快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當前應細分消費群體的消費層次,維持升級的漸進性。對中高收入者可以消費信貸等方式,引導其首先購房買車,對中等收入者可增加其娛樂文化消費,對中等偏下收入者可增加其耐用消費品的消費與換代。
5.盡快建立和規范信用體系,推動消費信貸的全面普及。居民消費要達到全面升級,還應借助消費信貸的快速發展,才能促進儲蓄轉化為現實消費,使消費升級加快。而目前信貸消費制度不健全,大多數居民的思想還未從“量入為出”、“無債一身輕”的傳統消費觀念和模式中轉變過來。同時,由于目前銀行對個人的資信評估制度不夠健全,貸款手續繁瑣、貸款條件苛刻,操作時間較長,居民很難從資金市場獲得消費所需資金,阻礙居民消費信貸。
參考文獻:
[1] 李喆.因子分析在我國農村居民消費性支出中的應用[J].科技經濟市場,2006.3.
[2] 李雪,王莉華.基于聚類和因子分析的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實證研究[J].遼寧石油化工大學學報.2008.6.
[3]盧紋岱.Spass for Windows 統計分析[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6.6.
[4]周發明,楊婧.基于ELES模型的中國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實證研究[J].中國科技論文在線,2009.9.
[5] 張文愛.基于ELES模型的四川省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實證研究[J].農業技術經濟,2007.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