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回顧戰略性慈善觀的研究歷史,對滬市A股上市公司2005年至2009年連續五年年報慈善捐贈數據和ROE進行實證分析,得出慈善類型與財務績效的相關性顯著,戰略性慈善與高財務績效有正向關系,捐贈額與財務績效不存在顯著相關關系,能為企業社會責任研究學者和政策制定人員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戰略性慈善 慈善捐贈 財務績效 企業社會責任
一、引言
一直以來企業作為中國國內最大捐贈主體,但多數企業的捐贈支出具有隨意性和盲目性。上世紀末,最早一批國內企業把慈善引入戰略框架,譬如農夫山泉的“一分錢”公益。2005年國家首個慈善五年計劃面試,特別是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戰略性慈善在中國企業興起。慈善在08年捐贈“噴井”后,2009年力度和廣度不減,國內各類企業捐贈總額為131.27億元。2010年多位企業家高調行善,戰略性慈善的年代已經到來。企業實行不同類型的慈善行為與財務績效是否存在相關性,捐贈額與財務績效是否有正相關性,需在我國特殊背景下對捐贈與績效做實證檢驗。
二、文獻回顧
1.戰略性慈善觀
對企業戰略性慈善的探索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Freeman(1984)等利益相關者理論者認可企業公民學派的義務,但不贊同企業廣泛參與社會、政治和人道主義。Post和Waddcok(1995)首次明確提出戰略性慈善(Strategic Philanthropy)概念。戰略性慈善的支持者認為,雖然企業沒有獲取有形的、清晰的或個別的交換價值,但是公司慈善和企業社會責任行為將創造諸多無形戰略資產,例如商譽、員工承諾、信任、關鍵規制機構或立法主體的積極行為、默許或企業商業環境的改善和發展。戰略性慈善行為被定義為“一種增效使用組織核心能力和核心資源的方式,通過慈善行為引起關鍵利益相關者的關注,實現組織利潤和社會福利的同向改進”(Thorne,Ferrell,2003)。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慈善運行機制模型是邁克爾#8226;波特(2002)提出的慈善捐贈——競爭優勢模型。波特通過四個環境要素的磚石體系來解釋戰略性慈善贏得競爭優勢,為客戶創造價值提升業績。
對戰略性慈善的研究在國內也取得了較大的發展。鐘宏武(2007)提出慈善捐贈和企業績效的三階段因果模型,認為企業慈善對企業績效的作用不是直接的,先通過作用于企業的獨有或共享資源,然后應用于保值和增值作用,最后有應用階段產生作用影響企業績效。
2.慈善與績效的實證研究
戰略性慈善的實證研究自從理論誕生之日起就成為學術熱點,與CSR-CFP關系研究類似,企業慈善與財務績效的關系也是不確定,關系結果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是企業慈善降低財務績效,以弗里德曼為代表的古典主義觀。第二種是企業慈善和財務績效無關,認為捐贈是一種管理層的隨意性支出,缺少預算,受限于企業閑置資源,不會對企業利潤產生影響。第三種是企業慈善捐贈提高企業財務績效,這是戰略性慈善觀。但是,大多數調查研究支持第二種觀點,即企業慈善能提升財務績效,但是由于數據統計口徑和客觀環境差異,公司慈善與利潤之間關系的實證研究結果不確定,戰略新慈善觀認為的慈善直接提升績效的觀點很難得到實證檢驗。Berman等(1999)發現企業社會責任的其他因素與財務績效指標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但企業捐贈并沒有起到實質作用。Seifert等(2005)應用結構方程模型分析《財富》社會名譽調查中的前1000位公司的慈善捐贈行為與財務績效指標之間的關系,結果發現兩者不相關。
鐘宏武(2007)以滬深1310家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慈善捐贈變量為每家公司2004年財務報表附注披露的捐贈值,企業財務績效變量為ROA、ROE和ROS,企業價值績效變量為托賓Q值,結果發現中國企業的慈善捐贈與財務績效不存在相關關系,慈善捐贈與企業的價值績效存在負相關關系。
三、以滬市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的實證分析
1.研究假設
(1)慈善類型與財務績效相關性顯著。
(2)戰略性慈善捐贈額與財務績效正相關。
2.樣本選取:
上海證劵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包括05年至09年五年中股票正常流通、退市和新上市公司共933家,去除完全沒有披露捐贈和績效信息為77家,得出樣本容量856。捐贈數據來源于新浪財經上市公司年報披露信息,其他數據取自國泰君安CSMAR系統。
戰略性慈善的施行主體假設:①公司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和支出預算體系,更夠有效制定和實施慈善計劃,通過其內部控制體系來控制考核慈善業績,上市公司符合這一要求。②較長的時間跨度,即五年以上經營慈善事務。由于慈善捐贈非財務報表非強制披露項目,上市公司連續5年在年報中披露公益捐贈信息,則定義其在慈善行為上堅持戰略性慈善觀,并以年報中披露的“捐贈及贊助支出”作為其捐贈值。若非連續五年,由于捐贈支出的不穩定性和出于動態環境的變動性大,則企業不實行戰略性慈善。
財務績效衡量指標:ROE(凈資產收益率)。ROE作為是杜邦分析體系核心指標,能有效衡量資本使用效率。《證券法》中規定“上市公司增發股票的條件是連續三年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不低于6%”,05年至09年的一年期銀行貸款利率為6.12%,故取05年至09年連續五年平均6%作為績效衡量標準,大于等于6%為績效較好,小于6%為績效較差。
3.實證分析
(1)實行戰略性慈善的上市公司共243家,占28.39%,五年總捐贈額達32.94億,非戰略性慈善共613家,占71.61%;ROE大于等于6%為439家,小于6%為417家,詳見表一。
由于自由度N=1,Yete統計值為10.025,0.002<0.05,說明不同實行慈善類型的企業的財務績效明顯不同,慈善類型與財務績效相關性顯著,戰略性慈善與高財務績效有正向關系,詳見表二。
(2)實行戰略性慈善的243家上市公司的五年平均捐贈額平均值為2711091.62元,其中最大值“中國石化”146800萬元,最小值“天宏紙業”14360元;平均ROE為6.67%,最大值為“實達集團”318.77%,最小值“秦嶺水泥”-146.25%,詳見表三。
平均捐贈額與平均ROE的相關系數為0.012,0.852>0.05,顯著性水平不明顯,故平均捐贈值與平均ROE不存在相關關系,即戰略性慈善捐贈額與財務績效不相關,詳見表四。
4.實證結果
有慈善類型與財務績效的相關性顯著,戰略性慈善與高財務績效有正向關系,假設(1)成立;戰略性慈善捐贈額與財務績效不存在顯著相關關系,拒絕假設(2)。
四、結論及建議
研究顯示,實行戰略性慈善的企業總體績效要好于其他企業,但是高捐贈支出并不能提高財務業績,結論并未完全支持本文的理論依據。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中國戰略性慈善方興未艾,還未能形成健全的捐贈模式和體系把慈善有效融入企業戰略,使慈善對財務績效的增值作用不能完全發揮。第二,企業未能把慈善帶來的利好因素應用于價值活動,不能實現慈善引起的差異化或低成本,創造客戶價值的減少而影響財務績效。第三,稅收制度和社會捐贈氛圍等企業外部慈善環境都會影響到捐贈對企業績效的作用。
政府營造寬松的慈善環境和激勵機制,非政府慈善組織通過行業規范,引導企業走戰略性慈善之路,提高捐贈收益,降低公益成本,實現企業績效增長和機制提高。
參考文獻:
[1]Freeman, R. E. ,1984, “Strategic management: A stake holder approach. Marshfield”,MA:Pitman
[2]Poter, M.E., Salancik,M. R.,2002,“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corporate philanthropy”,Harvard Business Review,80(12),pp.56-69
[3]Thorne,D.,Ferrell O.C.,Ferrell L.,2003,“Business and society: A stategic approach to corporate citizenship”,Boston: Houghton Mifflin
[4]劉京:《2009中國慈善捐贈發展藍皮書》,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
[5]鐘宏武:《慈善捐贈與企業績效》,經濟管理出版社,200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