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我國當前能源形勢的分析,針對我國當前開展能源國際合作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的政策建議,那就是形成我國石油企業新的鉆石型國際競爭力,改變傳統的區位選擇理論,加強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加強國內、國際合作,拓展新空間。
[關鍵詞]石油企業 對外投資 能源合作
目前,中國對全球石油資源的占有率不足4%。在石油資源最豐富的中東,我們長期未能獲取份額油。這表明我國的石油企業在海外大的實際成就較為有限。現階段中國公司在海外開發的油田規模一般都不大,即使經營在蘇丹境內比較成規模的油氣田,也面臨著多方共同投資的制約,獲得的份額油和收益在數量上一直未能取得快速突破。迄今為止,中國石油企業完成的海外收購項目,基本上屬于處于調整期的規模不大的石油企業,以及一些準一流國際石油公司的部分成熟或者處于地緣政治不穩定地區的油氣資產。因此我國石油企業要想提高自身的國際競爭力,必須從自身和國家支持出發。
一、形成我國石油企業新的鉆石型國際競爭力
波特的國家競爭優勢是指一個國家使其公司或產業在一定的領域創造和保持競爭優勢的能力。波特認為,一個國家的產業能否在國際上具有競爭力,取決于該國的國家競爭優勢,而國家競爭優勢又是由四組因素決定的。它們是要素條件、需求條件、支持性產業與相關產業、公司的策略、結構和競爭。這四組因素的每一組都可單獨發生作用,但又同時對其他因素產生影響。
我國石油企業的生產要素包括雄厚的資本、人力資源、技術水平。2009年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23992億美元,同比增長23.28%。當前中國企業正在加大境外投資和收購的力度,政府考慮將外匯儲備拆借給中國的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分別用于商業性和政策性的支持“走出去”融資。在人力資源方面,除了各大石油公司有大量的高科技人才以外,國內的大專院校也在積極的培養石油人才。技術方面,對于石油企業“走出去”來說,技術是第一步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為只有技術上占有絕對優勢才能得到資源豐富的國家的認可。我國石油企業的勘探開發技術很強。“十五”以來,初步構建了以海外研究中心、技術分中心與項目研究機構相結合的技術支持體系,結合海外項目實際,在油氣勘探開發技術方面繼承創新了具有CNPC相對優勢的10大技術系列。通過這些先進適用技術應用,海外勘探開發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中國石油企業技術有地球物理勘探技術、鉆井工程、測井和錄井、井下作業、海洋工程等。
我國的石油企業的需求條件。2009年我國的石油需求量巨大,我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達到53.6%,專家預測到2020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可能達到65%。因此,我國石油企業滿足需求條件。
我國的石油企業的支持性產業與相關產業。有交通運輸業、國防工業、制造業、精細化工業等。
我國的石油企業的公司的策略、結構和競爭。已經形成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國家跨國石油集團。分工合作、互利共贏、集石油行業上中下游等眾多領域的開發。
國家政策的支持。國家一直在資金、政策優惠上支持中國石油企業的對外投資。
因此要提高我國石油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就要提升各個因素,每個因素的加強了,就能提高我國石油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只有提高了我國石油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才能使油漆的對外投資順利。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形成一個我國石油企業的新的“鉆石模型”國際競爭力,如下1圖所示。
A:中國石油產業的生產要素 B:中國石油產業的需求條件E:政府
C:中國石油產業的支持性產業與相關產業、公司的策略D:中國石油產業的、結構和競爭
圖1 新的鉆石競爭力模型
二、改變傳統的區位選擇理論
在區域上的突破,產業布局走向國際化。比如,在中東地區、加拿大等國家有所突破。其次,在非常規油氣資源領域的突破,比如2009年12月加拿大批準中石油收購加拿大兩個油砂項目60% 的開采權益。第三,在石油貿易領域的突破。比如,2009年5月,中石油收購新加坡石油公司45.51%股權,新加坡活躍的煉化和貿易市場將有助于中石油海外拓展煉油及下游業務的拓展。從我國石油企業進行對外直接投資開始,就一直把中東地區、中亞和俄羅斯地區、非洲地區、美洲地區作為重點投資區域。主要是因為以上地區的石油資源豐富,生產成本低。但是跨國經營一定要向其他國家發展。2008年-2010年我國收購的大型石油公司不是在傳統的區位內。如2009年6月,中石油收購英力士位于蘇格蘭Grangemouth 的煉油廠。2009年12月,中石油以116.11億元人民幣購買加拿大兩項待建油砂項目60%股份。因此中國石油企業需要在投資區域上有更大的突破,做到產業布局國際化,提高我國石油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中國油企可以突破非洲等發展中國家,也可以突破一些發達國家進行跨國并購。做到石油進口來源的多元化,降低石油進口的風險。
三、加強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隨著與國際經濟的接軌和國際化公司建設的發展,石油企業近年來也相應的加強了對外合作人才的培養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受傳統人力資源管理理念的影響,石油企業在對外合作人才培養方面仍然存在諸多問題。
1.對外合作人才培養理念落后。很多石化企業沒有認識到對外合作人才是一種高收益的投資。同時還缺乏科學地引進對外合作人才的理念,把對外合作人才人力資源僅僅視作是成本, 并且把減少人力投資作為降低成本的重要舉措之一,沒有一個科學地引進人才理念做指導。
2. 缺乏科學合理的對外合作人才培養機制。目前,石油企業缺乏科學合理的對外合作人力資源考核機制。目前人才總量不足, 結構和布局不盡合理,素質還不能適應國際化經營的需要;對外合作人才的不合理流動和流失比較嚴重,部分復合型高素質石油人才流向其他崗位或者國外的石油公司;同時對外合作人才管理工作力量分散,科學的人才工作機制尚未完全建立;對對外合作人才工作的投入偏低;市場配置人才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發揮不夠,人才流動的體制性障礙尚未消除等等。因此, 在日趨激烈的全球性人才競爭中,我國石油企業還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3.冗員過多與結構性矛盾并存。一方面,石油企業的人員冗余過多。但是,另一方面,又缺乏高素質的專業符合型人才。特別是缺少經營戰略、市場預測、金融、財會、經貿、外語的符合性人才。
4.跨國經營所需的國際石油合作人員緊缺,人力資源素質整體需要提高。懂石油技術的人才很多,但是既懂技術又懂對外投資及英語的人才很少。因此我國目前缺乏國際石油合作人員。
人才問題是我國石油企業對外投資成功的關鍵。而我國的石油人才很多都是技術上很強,但是國際商務、法律知識等相對薄弱。因此應該把人才培養目標定為既懂外語又懂石油技術、商務和管理的符合性人才。培養高素質人才可以采取“請進來”、“送出去”、“崗位培訓”等培訓方法。同時采取人才儲備和本土化戰略及人才激勵戰略。以達到培養符合型人才才的目的,為我國石油企業對外投資成功做出貢獻。
四、加強國內、國際合作,拓展新空間
就我國企業現狀而言,要更好地“走出去”,發展國際化戰略,須在以下幾方面做出努力。首先,從國家層面來說,對一些重點項目,相關部門要出面協調,根據各企業的情況,有所側重,發揮各自的優勢。其次,國內企業之間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聯手。另外,國企可以與民企合作。雖然有些項目民企在技術、人才等方面不具備足夠的實力,但石油技術、服務等領域民企可以根據自己的實力選擇進入。比如,先做承包商、基建服務商,再做開發商。現在已經有一些民企“走出去”了,像安東石油在國外就設有公司。此外,對一些國企不敢貿然進入的領域,民企可以拿到項目轉包出去。
與世界跨國石油公司合作對我國進行石油對外投資有很大的幫助,是一件雙贏的策略。首先,與跨國石油公司的合作可以降低風險,增強競爭的實力。有些項目我國石油公司與國外公司合作成功率會高一些。比如,去年12月伊拉克第二 輪油田對外招標中,中石油聯合法國道達爾、馬來西亞石油公司競得哈法亞油田開發項目。
其次,在與國際石油公司的合作中,我們可以學習對方先進的技術、管理經驗。像埃克森美孚、BP等跨國石油公司都有著豐富的國際經驗和強大的國際化隊伍。
參考文獻:
[1] 耿建軍.試論我國石油企業的投資管理問題[J].工會論壇.2009(01):74-75
[2] 王建國.我國石油行業海外投資分析[J].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學報.2007(4):67-69
[3] 王大鵬,陳建梁.中國石油企業的競爭優勢及對外直接投資策略[J].金融與投資.2007(5):58-62
[4] 潘繼平,王越,申延平,楊麗麗.中國境外油氣勘探開發的機遇、挑戰和對策[J].國際石油經濟.2009(5):54-5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