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產權經濟學是我國經濟改革中的基本理論之一,但是在產權經濟學的實施中也會遇到了很多難以解決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本文將簡介產權經濟學的含義和內容,通過分析產權經濟學和經濟體制改革的關系,來證明產權經濟學在我國經濟改革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產權改革 經濟學 經濟體制改革
一、產權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概念
我們通常情況下把產權理解為在資源稀缺的情況下人們對資源的使用權利,也可以說是人們在利用資源時必須遵守的適當規則。從直觀上分析,產權主要用于表現人與物之間的某種特定的歸屬關系。其實呢,這種人與物之間的關系也從另一方面體現了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由此可知,如果只有一個人或者無限制供給資源的時候,根本不可能出現我們所謂的產權問題。
清晰化以及流動性是產權的兩項重要的基本特征。產權清晰化包含了兩種基本含義:一是產權中所涉及的主體的“人”格化。這主要是指產權的所有者必須是被我國法律認可和承認的人格主體。這些主體通常是指法人或者公民自然人。這一特征是不適合抽象的對象的;二是產權歸屬必須具有獨一性。“一物一主準則”在市場經濟中是維持我國產權市場的正常運行的重要標準。產權制度的第二項基本特征是流動性,產權的流動性有助于提高企業運營效率,有助于實現資源優化合理配置,從而聚集大量社會資本,最終達到與現代的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目的。
二、產權經濟學與經濟體制改革的關系分析
1.產權經濟學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理論基礎
通過總結我國在經濟改革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產權經濟學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理論基礎。產權經濟學是中國經濟學研究中最基礎的經濟理論之一。無論是在理論認識上,還是在實際工作中都充分表現了產權的復雜性,因此產權經濟學是我國在市場經濟改革過程中遇到的一個重要挑戰。產權不是單一的某項權利,而是一組圍繞人們財產所結成的權利。在經濟改革的過程中建立起有效的產權激勵機制是重中之重,是整個改革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點,產權激勵是經濟改革的價值取向。
2.產權經濟學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主旋律
經濟體制改革是我國市場經濟改革的主體內容,其核心是產權制度改革。產權的明晰以及界定問題是我國市場經濟改革的微觀基礎。產權制度在法律的保護下和政府部門的適當激勵下,才能有助于市場經濟的發展。因為產權是發育市場經濟主體的第一要義。
3.市場經濟中股份制改革的精髓是產權多樣化
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中要求以多樣化的產權主體作為經濟的微觀基礎,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通過相互競爭,推動我國市場經濟迅速發展。而在股份制改革的過程中我們找到了這樣的一個有效載體即產權多樣化。同時,這也是是產權經濟學的一項重大突破。因此,股份制被稱為20世紀資本主義的一項重大發明。
三、如何應用產權經濟學促進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
1.以產權經濟學為第一要義優化我國經濟體制改革
通過總結我國早些年間實行計劃經濟所得到的經驗和教訓的,同時針對我國目前國情,不斷的進行探索和改革,我國的經濟體制慢慢的以市場經濟代替了計劃經濟。實踐證明,這確實是一項正確的舉措,在現在的經濟改革浪潮中,我們要銳意進取,不斷開拓新的天地。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以下問題:由于全民所有制在產權制度中是模糊飄渺的,更加無從談起所謂的激勵,這就導致了生產效率低下。因此,要將產權所有制改革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頭戲。要勇于解放思想,沖破束縛,大膽深化企業經濟改革,促使非公有制經濟的迅速發展,從而建立起多元化的、全方位的產權激勵機制,最終達到優化所有制結構,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有效推動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
2.在經濟體制改革的過程中要重視產權多樣化
只有競爭才能促進發展,然而改革開放前所實施的計劃經濟嚴重阻礙了我國經濟的發展。計劃經濟完全是抄襲前蘇聯的經濟模式,并不適用于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其中全民所有制是一個寬泛而且抽象的概念,它不具備明晰的產權關系,無法形成利益驅動。因此如何在全民所有制中建立起優良的動力機制成為一個難以解決的歷史課題。因此在現代經濟體制改革中很多企業采用了股份制,通過參股、集股、控股多種方式,形成多元化的經營主體,從而滿足了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
3.將產權制度改革作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一場攻堅戰
產權制度改革是當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中所遇到的最深層次困擾和較難突破的體制瓶頸。經濟制度是人與人之間經濟關系的體現, 它通常是以政府、企業等單位組織作為支撐點和連接點的, 而產權則是經濟活動的對象以及重要紐帶。運用適當的制度來界定經濟主體的具體責任和相關權益叫做產權的界定。產權的界定主要是為了維護經濟主體的合法權益,從而優化配置經濟資源,實現我國經濟有序而且高效的運行。目前有的產權歸屬關系還是很模糊,這一現狀導致部分國有資產所有者的代表疏忽了自己的資產情況,缺少具體人員對國有資產負責。想要盡快改變這一現狀就必須重視產權制度改革。
4.將產權保護作為民法的核心內容
每個公民都希望可以擁有屬于自己的產權并使其不斷增值,因此我們必須將產權的保護作為民法的核心內容。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大量私企和個體商戶應運而生,我們必須通過法律來保護這部分人的私有財產, 這也是產權經濟學制度改革的基本內涵。
結語:通過不斷地研究和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從而進一步完善和豐富我國的產權經濟學理論。在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的基礎上,靈活運用產權經濟學,促進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使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創造出更多的經濟價值。
參考文獻:
[1]黃少安.產權經濟學導論[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
[2]魏杰,趙超俊.構建新的財產制度[J].國有資產管理,2004,(4).
[3]劉世錦.關于產權的幾個理論問題[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1993,(4).
[4]陳國恒.國有產權制度改革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