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手機里,有條短信一直舍不得刪除:“想來想去還是要謝謝您,昨天下午已租房,非常感激您還記得租房一事,早上還來電!祝好人一生平安!”發信的是一位素不相識的陌生人,既沒見過他的模樣,也不知他姓甚名誰。記得那是兩年前,父親突然因病去世,喪事辦完后母親不愿意離開多年的老鄰居來與我同住,偌大一棟房子只她一人就顯得空蕩蕩了,母親提出是不是把房子租幾間出去,一來有人說說話作作伴,不會太孤寂,能夠減輕思念父親帶來的痛苦;二來也可以增加點收入。母親沒有退休金,父親去世后有我和妹妹照顧生活是不至于窘迫,但一向好強的母親卻最怕增添女兒的負擔。想想也有道理,于是我在鎮上貼了一張租房廣告,那個陌生人打電話來問時房子已經租完了,他告訴我他是外地人,在河口只作短期停留,問我能不能幫他找一間附近的房子住住,我不假思索一口答應了。這無非是舉手之勞,問問周圍的鄰居就知道了。等我打聽好告訴他,他卻已經在別處租到了一間房,所以發短信來表示謝意和歉意。我不曾想自己一個微不足道的舉動竟讓陌生人心存感恩,但他也許更不會想到,因為他的感恩,讓我體會到了“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樂,當時我就覺得心里暖暖的,以至于現在每次翻開短信看到它,仿佛還能聞到那縷淡淡的芬芳。
誠然,當今社會人們對物質利益的追求,使得人與人之間越來越互不信任,因為和陌生人說話而上當受騙、丟財失物,甚至被害喪命,這類事情聽得多了,“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漸漸被奉為處世的準則。曾經一度我也這樣,對陌生人滿懷戒備的心理,但后來遇到的幾件事情讓我改變了看法。
一個夏日的午后,我獨自慢悠悠地開著車,經過鳳來大橋時,迎面一輛掛福建牌照的小車眼看要擦肩而過,忽然司機搖下車窗,向我招手,我立即剎了車。本以為他是問路的,誰知停下后他友好地笑了笑,指著我車前面的輪胎說,“瞧瞧,胎快沒氣了,開的時候要小心點……”我一看,果真如此,胎有些癟了,可能是爆胎,難怪開著不太對勁,趕緊道聲“謝謝”補胎去。事后想起來,一個要趕路的陌生人完全可以不理會你,但他居然理會了,到如今那位司機的面孔早已模糊,但那句話語卻永遠留在了我的記憶深處。
還有一次,我和女兒去上海玩,第一回坐地鐵,那天車廂里人不是很多,我注意到對面有個十二三歲的小女孩,沒有大人帶著,臉色不太好,老是捂著嘴巴,快到站時,小女孩突然“哇”地一聲,吐得滿地都是,難聞的氣味頓時散發開來。很多人都蒙住了鼻子,就在那時,一對老外夫婦從座位上站起來,掏出上地鐵時剛買的《環球時報》,蓋到穢物上面,接著見一年輕小伙跨上前,用那報紙在地上來回小心地擦了幾遍,神態極為自然,最后將穢物裹起來走出了地鐵。我想他們應該都不認識那個小女孩,但就是這樣的陌生人,這樣小小的善舉,多年以后我憶起,心里仍然久久不能平靜。
在每個人的每段人生中,都會得到很多幫助,身邊的親友自不必說,有時候陌生人不經意的某個動作,某個眼神,某句話語,更會讓我們記住一輩子,溫暖我們的一生,因為他們的關心和幫助是最無私、最真誠的。卡耐基說過,他一生成就的80%都是靠別人的幫助才成功的。當我們贈送他人玫瑰的時候,我們的手上也一定還彌漫著愛的芳香;當我們在給他人點亮一盞燈的時候,其實也將自己照亮了。就讓我們感恩地活著,善待生命中的每一位有緣人,正如歌中所唱的那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為了那個夢想
我不是足球迷,但當世界杯的熱浪來襲,在網絡電視和報刊雜志的影響下,還是“被世界杯”了一回。看多了,漸漸地喜歡上了足球,雖然看不出它的門道,對于那些術語也一概不通,但綠蔭場上球員們意氣風發、縱橫馳騁的英姿,看臺上球迷們忘乎所以、悲喜交加的表情,都帶給我一種異樣的享受,讓我照樣看得津津有味。6月20日澳大利亞隊與加納隊的比賽中,一個無意的手球和一張嚴厲的紅牌懲罰了一位澳大利亞球星,他叫科威爾,8年前患上了“自身免疫性肝炎”,這種罕見的血液病有潛在的破壞性,無法徹底治愈,只能用醫療手段加以控制。醫生建議他停止足球生涯,馬上接受治療,他的回答是:“不,我要踢球!”他期待能夠在世界杯的球場上,為榮譽而戰,更為了心中那個夢想而戰!正像他自己所說的:“我來到南非是為了世界杯,我不會就這樣放棄,不管是受傷,還是生病,只要我還能踢,我就一定要踢,在我看來世界杯重于一切。”就這樣,當科威爾走上賽場的那一刻,掌聲已經為他響起。盡管只是短短的25分鐘就被紅牌殘忍罰下,但能夠再次站在世界杯的舞臺上,科威爾已經實現了他的夢想,不是嗎?
想起了澳大利亞女作家麥卡洛在小說《荊棘鳥》中描寫的傳說:“有一種鳥,畢生只歌唱一次,但歌聲卻比世界上任何生靈的歌聲都悅耳,它一旦離巢去找荊棘樹,就要找到才肯罷休,然后把自己釘在最尖最長的刺上,在蓁蓁樹枝間婉轉啼鳴。它超脫了垂死的劇痛,歌聲勝過百靈和夜鶯。一次絕唱,竟以生命為代價!然而整個世界都在屏息聆聽,就連天國里的上帝也開顏歡笑。”只有忍受過極大的痛苦,才能達到完美的境界,科威爾可能再也沒有機會在世界杯賽場上飛翔,但他對足球的那份執著與熱愛,就是他用正被蠶食的生命努力尋找的荊棘樹,他會有停下來的一刻,可那時,他已經如愿以償。
賽場上如此,生活中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我們每個人都有夢想,無論夢想怎樣模糊或遙遠,總藏在心靈深處,使我們處于美好的憧憬當中,直到這些夢想變為現實。
前天晚上路過海燕影樓,聽見里面傳來一陣爽朗的笑聲,不由地停下了腳步。進去一看,原來是一對新人在拍照,攝影師正忙前跑后為他們設計姿勢呢。老板楊逆舟,算是小縣城自主創業的一位名人了,我的高中畢業照就是他拍的,那時他還是一名小學徒,如今卻早已成為縣里照相行業的領頭羊了。聽他說起過自己的經歷:小時候住鄉下家里窮,兄弟姐妹9個,父母一天到晚為了生活奔波,無暇顧及他們。有一次小伙伴相邀去縣城趕集,但手頭沒錢,父親指著墻角的幾斤生姜說:“你拿去賣吧,如果賣了錢歸你使。”他高興極了,挎著一籃生姜走了十幾里路進了縣城,終于把生姜賣完了,坐在街頭美美地買了一碗燙粉,吃完后抬頭看到旁邊電線桿上貼了一張“招收學徒”的廣告,是學照相,他琢磨著,如果能學會這門技術,就有了謀生的本領,那將來豈不是可以走出鄉村,吃好穿好出人頭地了?就這么想著,他暗暗下了決心,并從此將名字改為“逆舟”,意在鞭策自己: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后來,他跟著師傅,刻苦學習、鉆研技術,1989年開始獨自創業,從20平米到200平米,從小照相館到大影樓,從拍簡單的黑白照到高檔的婚紗照、藝術照,二十多年來,憑著“顧客至上、服務第一”的經營理念和“不斷創新,追求完美”的經營目標,打造出了一番新的天地,還將弟弟妹妹們引領到這個行業中來,真正實現了兒時的夢想。
作家冰心寫過一首小詩:“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是呀,成功的背后需要多少汗水、淚水甚至血水的滋潤啊,在實現夢想的途中又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和艱辛,但只要有了夢想,就別放棄,終歸有夢想成真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