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與社會的發展,高職院校傳統的筆試型考核越來越限制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發展。松原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系經過幾年的探索,建立并嘗試了“德技雙元”考核體系。“德技雙元”考核體系的實踐推動了學生道德與職業技能的健康發展。
高職院校 德技雙元 考核體系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考核是一種導向,也是對人才培養質量監控的依據。高職院校“一張考卷”為主要形式的考核造成了學生心理調控能力、協調交流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尤其是克服困難和創新能力、敬業精神和高度責任感等職業素質不足。采用“德技雙元”的考核體系,宗旨在于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注重端正學生心性和學習目的,培養文明禮儀行為等非技能素質,注意對學生生命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觀糾偏,爭取為神會培養德才兼備、自立而后立人的優秀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一、“德技雙元”考核體系的主要內容
“雙元”考核體系由兩部分組成。
學生某一門課程的成績=∑60%課程技能考試成績+40%學生積分卡成績=∑60%課程技能考試成績+40%∑(A×任課教師給定的成績+B×輔導員給定的成績+C×學生科給定的成績+D×系支部給定的成績)
A+B+C+D=1
在每年新生入學后,進行相關項目的問卷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對A、B、C、D分別賦予不同的權重。
1.技能考核體現學生對知識轉化為能力的程度
通過技能考試可以檢驗課程能力目標的實現和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程度。理論課教師在學期初設計本課程的技能考核方案時,結合課程內容同時進行非技能素質教育。在學期結束時,將課程教學內容以成果和綜合考評的形式體現。
2.積分卡引導學生“德”與“技”的均衡發展
學生積分卡成績主要體現了由6S管理理念作為導向的職業核心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和達標情況。學生積分卡成績由以下四個部分評價成績組成:任課教師對于學生課堂綜合表現給予評定;輔導員對學生在班級日常表現給予評定;系團支部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況給予評定;系學生科對學生自我管理情況給予評定。
學期末由學管部門將積分卡成績進行匯總,再與各門課程的技能考試成績分別相加,即可得到學生各門課程的總成績。
二、“德技雙元”考核體系實踐后調查
焦點群體訪談參與者基本特征及調查結果一覽表
松原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系與2007年9月建立了“德技雙元”考核體系后進行了四學年的探索與實踐。
1.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采用了“焦點群體訪談法”,分別以在校生、畢業生、教師和企業管理者為訪談對象。焦點群體共分為8組,每組10人。畢業生3組,分別為2008屆、2009屆、2010屆畢業生;在校生二組,分別為2009級和2010級學生;經濟管理系教師一組;企業管理者兩組,分別為經濟管理系合作企業和學生就業企業中的直接管理者。
2.調查對象及調查內容
3.各方反饋的具體信息
(1)來自企業的信息
本考核體系的制定以企業的用人需求和學生的未來發展需要為前提。學生進入企業后,在短時間內就能夠頂崗工作,并且大部分學生具有企業最需要的吃苦耐勞、認真踏實、愛崗敬業的精神。
(2)來自畢業生的信息
畢業生感到這種考核對于學生和企業有著非常大的幫助,不但不會因為某個學生的學習成績不好而被全盤否定,還會通過各種途徑將優勢之處展現出來并督促學生在其他方面發展長處,理論課技能考試也對學生整合知識資源和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形成創新能力有巨大的幫助。但是,一些善于死記硬背的同學比較排斥這種考核。由于在校期間系內實施了6S管理,進入企業后能夠很快適應企業的管理方式。
(3)來自系內教師的信息
“德技雙元”考核體系有助于學生的知識、能力與素質的多方面共同發展,可以實行單科技能考試,也可以在專業內部將同一學期開設的多門專業課進行聯合考核,技能考核的題目圍繞著區域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展開,可以發揮職業教育服務于區域經濟的功能。但技能考試與試卷相比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延長了教師的工作時間,需要教師具有奉獻精神。同時,理論課技能考試是對傳統試卷型考試的一種顛覆,需要學校相關部門給予大力支持。
三、關于“德技雙元”考核體系的思考
1.“德技雙元”考核體系的利與弊
動手能力、表達能力的增強和良好職業素質的形成是各種調查者公認的優點。并且策劃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挑戰自我的意識以及創新思維大大增強。越是工作的時間久就越能夠感受到“雙元”考核體系對學生自身的影響力。
提及“德技雙元”考核體系的弊端時,有些課程的技能考試需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部分在校生認為如果小組成員不能夠很好的協作,團隊各成員的成績都受影響。部分教師認為技能考試不能夠比較全面的考察主要知識目標,并且技能考試的工作量大大地超過了筆試的工作量。
因此,技能考試可以通過過程性考核進行每一學習情境主要知識點的考察,這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師德修養,以教師的奉獻精神主動地接受理論課技能考核過程中工作量的增加。
2.高職輔導員與任課教師身份的統一更有利于提高“德技雙元”考核的效果
由于任課教師同時擔任著輔導員,教師的雙重角色更有利于教師明確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有利于教師從不同的角度客觀地評價和引導學生,從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可以對其語言表達能力、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技能的熟練程度等方面進行監控和評價,從學生在學團活動中的表現可以對其思想道德、協作精神、溝通能力等方面進行監控和評價,并通過學生的綜合表現及時進行個性化的調整。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2]周慶林.高職院校學生考核體系改革應走市場化、多元化、學分化的道路.商情網,2009,(5).
[3]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