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大賽在職教業掀起一陣教學改革的旋風,各所職業學校都把它作為重要的日常教學工作來抓,同時技能大賽又起到了“指揮棒”的作用,多方面提升了師生的專業理論能力和動手能力,形成了良好的職業教學改革態勢。
會計技能大賽 會計教學 課程改革
隨著我國市場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學科綜合化的發展,高職學校的教育正發生深刻的改革,目前技能大賽已成為了職業教育的指揮棒,是對職業院校辦學質量和教學質量的一個衡量標尺和真實評價,同時也反應了企業對各崗位操作能力的要求。當今社會對會計從業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而會計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結合非常緊密的課程,因此各個職業學校都在積極推進會計專業的教學改革,如何積極利用會計技能大賽,來進一步促進課改,培養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能夠適應經濟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成為了高職會計教學的目標。
一、現階段會計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學方法陳舊,學生會計基本操作能力較低
現實中畢業生往往動手能力比較差,筆者曾經碰到一位高職的畢業生,持有會計從業資格上崗證,在填寫現金支票時用圓珠筆填寫,日記賬不會登記,可能這只是個例,但是也反映了職業教學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會計憑證的填制是會計應用能力中最基本的,而恰恰是最基本的動手能力學生都不具備。造成這種現象的部分原因是有的老師講課過于偏重理論知識的講解,或者照本宣科,不注意活躍教學氣氛,教學中也沒有適當的以舉例子、理論聯系實際等方法增加講課的趣味性,致使教學內容艱深晦澀,沉悶無趣。
會計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技術性和操作性都比較強的基礎課程,因此,加強實踐性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是很重要的。如憑證、賬簿、報表等這些會計信息的載體應盡可能給它們更多的感性認識,而不僅僅是停留在書面上。因為這樣很容易導致學習的結果只是背了一些名詞和概念,對于真正的會計循環和操作并不了解。對于會計專業的畢業生,將來畢業的就業崗位絕大多數是從事會計或者相關工作,如出納、總賬、報表、審核以及倉管等,這些職業崗位群要求學生能夠有扎實理論功底和較強的實務操作能力以及職業素養。
2.會計從業資格太側重于理論考核,導致課改推動進程緩慢
我國財經法規相關內容明確規定,從事會計工作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取得從業資格證書就能上崗嗎?答案絕對是否定的。現在全國大多數省份都在推行會計從業資格無紙化考核,以選擇判斷來作為考核主要方式,從而出現了“會計速成熱”,考生往往通過短時間背誦理論考點就能獲得一本證書,這本證書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
我國會計從業證書的考核太偏重于理論的考核,導致了教師教學側重理論知識的教授,而且對于知識的講解趨于表面化,很少深入論述理論知識的合理性和恰當性,大量的準則和規章制度作為學生職業生涯必須牢記的知識,要求學生去死記硬背對于實務操作的原理卻講得很少,這樣直接導致了課改難以真正推進。
3.實踐性教學難以真正實現
會計課程以往都是按照會計要素的內容進行授課,理論邏輯性強,但是理論與實踐沒有有機融合。大多數學校是進行配套實訓課程來解決學生實踐性教學,因為沒有會計角色的引導,沒有對會計崗位和具體會計工作過程進行分析,沒有形成會計崗位工作過程意識,沒有會計分工意識等等缺陷,僅僅就實訓而實訓,從而導致實踐性教學環節難以真正實現。
4.校企合作深度不夠
目前形成的校企合作還處在淺層次的初級階段和中層次的起步階段,大多數都是學校為求生存發展和市場要求主動向企業界尋求合作伙伴。會計專業的校企合作相對于其他專業來說,難度更大,主要是因為學校一頭熱,企業興趣不大。企業認為高職學生動手能力差,會計崗位又是重要的核心部門,不愿意讓學生走進企業。
針對這些問題,筆者認為通過會計技能大賽的指揮棒作用,以賽促教,以賽促改,可以很好的解決學生的動手能力,加深學生對會計的認知。
二、會計技能大賽在會計課程改革中的作用
1.對會計人才培養目標制定起導向作用
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依據就是學生、職業的需求,它的確立核心是要達成職業需求為中心與學生發展要求的統一。職業需求信息的獲得是一個與企業密切接觸和充分交流的過程。因為職業真正需求什么樣的人才,最終發言權是屬于企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制定者只有與企業密切接觸和充分交流,對職業崗位、勞動過程進行分析、對人才規格的調查才有實際的意義。而現實的情況并不是很理想,校企合作中企業的冷淡,使課程改革一再受挫,人才培養目標的制定也就缺乏了職業性。
技能大賽給職業教育帶來了一屢春風,從技能大賽中,職業學校可以知道現代企業需要什么樣的專業技術人才,為職業學校培養技能人才探明了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子,并且在技能大賽中有更多的機會與企業接觸,進一步深入市場調研,瞄準市場變化,貼近企業需求,努力實現培養目標與企業“零距離”對接,對職業需求及其變動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根據職業需求制定職業教育課程目標,以培養更多適應產業需求的高素質合格人才。
以會計人才需求為例,大多數企業需要會計人才定位在“業務相對精通、綜合素質較高、可塑性強”的層次上,這就給會計教學指引了方向,而業務相對精通恰恰要求學生動手能力強,會計技能培訓、比賽滿足了這一要求。
2.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選取教學內容,實現知識向技能轉化
會計課堂教育需要根據企業會計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進行重新設計,將企業崗位所需的技能與知識點有機地融合到課堂教育中。課堂教育所講解的課程內容應盡可能與會計的日常崗位相對應。根據工作內容選擇教學內容,有利于學生把會計理論知識向會計技能進行轉化。
3.注重教師專業能力的培養和提升,促進新課程的實施
課程改革的關鍵在于教師,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融入最新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那么,新知識、新技能哪里來,職業技能大賽就是教師學習的“窗口”之一,是促進教師技能學習的良好平臺。指導學生參加技能大賽,職業學校一般都會組織一些集訓,指導教師會進一步將自己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進行融合。許多會計教師原來掌握的僅是教學層面的知識、技能,他們要想很好地指導學生就必須先于學生掌握理論和實操能力,這樣就提升了教師的能力,開闊了教師的視野。這樣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才能更好地領會新課程的精神實質,提高自己的實施能力,從而有助于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
4.促進校企合作,創造實訓機會
技能大賽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引導職業院校重視技能訓練,提高全體學生的技能水平,為社會培養大批實用型人才。它是一個展示、交流的平臺,職業學校在大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向企業和社會客觀地反映了學校的辦學實力和人才培養質量,大賽讓學生有了展示技能的機會,使企業更加了解學生,了解職業教育,技能大賽對學生技能要求非常高,也為企業選拔人才帶來了方便,使校企形成了很好的互動。
綜上所述,職業院校會計技能大賽的舉行不僅使我們看到了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而且通過舉行大賽可以促進對這些問題的解決。它像給課程改革施加了一個作用力,使其具有了更大的加速度,使課程改革以更大的速度發展。今后,我們要注意利用技能大賽的引領、推動作用,通過技能大賽形成對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倒逼機制,促進實習實訓基地建設,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促進校企合作與工學結合,從而促進職業教育的課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