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教學評價是分析和衡量實驗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的方法和手段,是高校課程教學評價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高校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以人為本”的多元化實驗教學評價意義所在,探討了其改革思路,并將其在高年級計算機類課程中進行實踐研究。實踐證明這種評價模式能有效地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
多元化 以人為本 實驗教學 教學評價
高校實驗教學是高等院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實施全面素質教育與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能力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高校實驗教學越來越受到應有的重視,實驗教學評價模式的改革也日異成為實驗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構建一個“以人為本”相對完整的實驗教學評價體系和評價標準是加強實驗教學改革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環節。
一、“以人為本”的多元化實驗教學評價模式的創建意義
高校實驗教學的重點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實驗操作、實驗觀察、搜集處理實驗數據和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我校的計算機實驗教學為例,其實驗內容偏重于驗證性實驗,而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和探索研究性實驗相對比較缺乏,許多實驗指導老師往往占用大部分課堂時間,對理論課上的教學知識濃墨重彩,之后按部就班地讓學生把整個流程機械式地操作一遍,然后根據最后得出的實驗數據跟理想數據之間的差距進行給分。這種“教師講解,學生模仿”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打折扣,在學習過程中不會主動參與,混淆了實驗課真正的教學目的所在,偏離了教學重點。
傳統的評價往往只關注學生提供問題的答案,而對于學生是如何獲得這些答案的卻漠不關心。這樣學生獲得答案的思考與推理、假設的形成以及證據的應用等,都被擯棄在教學評價的視野之外。缺少對思維過程的評價,就會導致學生只重結論,忽視過程,就不可能促使學生去重視科學實驗的過程,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和嚴謹的實驗態度與精神,反而易于形成一些似是而非的認識和不良習慣,不利于其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限制其解決問題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因此實驗教學評價的重心應更多地關注學生求知的過程、探究的過程和努力的過程,關注學生在各個時期實驗水平的進步狀況。只有關注過程,評價才可能深入了解學生發展的進程,及時了解學生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所做出的努力以及獲得的進步,這樣才有可能對學生實驗能力的持續發展和提高進行有效的指導,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才能真正發揮作用。且不同的學生個體具有不同的學習特長,他們需要彼此協調與合作,才能更好地發揮各自的優勢,以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使團隊協作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學生若沒有經過一個系統的項目化課程學習,那么對將來的畢業設計和論文撰寫,乃至將來的求職就業都非常不利。
改變現有的實驗教學狀況,提高實驗教學的水平必須有一系列的標準來進行規范,需要一個科學的評價體系來修正。為了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大化,教學內容的生動化以及教學手段的多元化,我們決定采用“以人為本”的多元化實驗教學的評價模式進行實踐與研究。
二、建立“以人為本”的多元化實驗教學評價模式的思路
實驗教學評價的目的是要促進學生的學習,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通過評價使學生成為成功者、參與者和反思者。這種評價不是單向的,而是相互作用的過程。而傳統的教學評價往往把學生排除在評價活動之外,使學生處于完全被動的地位,無法在評價中維護自己的利益,闡釋自己的見解,致使評價活動中主、客體相分離。“以人為本”就是“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本位并進行評價,打破以教師為主的單一評價主體模式。在此,以本校信管專業《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課程的實驗教學為例,來實踐評價模式的改革,由學生選取自己喜歡的系統去做,教師主導并幫助學生順利完成知識的建構。其具體內容如下:
1.自主選題立項
選擇題目應該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和實驗基礎恰當的規定。學生自主選擇確定實驗題目及自主設計相應的實驗方案和線路,形成可行性報告,并經由任課教師批準立項。
2.采用小組協作學習的教學模式
協作學習是學生以小組形式參與、為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在一定的激勵機制下最大化個人和他人學習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關行為。以學生自愿為主,教師統籌安排為輔原則對學生進行分組,避免各小組起點水平差距過于懸殊的情況。每個小組自行選出小組長并由組長分配各個組員角色及需完成的任務,并定期向教師匯報工作進度和組員的工作表現;組員之間的關系是融洽的、相互合作的,共享信息與資源,共負責任的、共擔榮辱。這種教學模式體現了學生為主體地位和教師為主導地位。
3.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評價的主體不再是單一的教師評價,學習者參與到評價中來,成為評價的主體,學習者個體評價、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相結合,即評價主體由教師、學生個人和同伴構成,各占一定的比例;系統演示答辯,小組與小組之間進行交叉評閱,綜合教師的評價,共同構成最后的系統評價成績,可見下表1所示。教師再根據各小組的項目所得成績,參考組長對小組成員的工作評價及學生自評成績,給出每個學生的最終實驗分。
這樣的一種實驗教學評價模式既能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杜絕了傳統的填鴨式教育。其獨有的特征為:面向學習過程和真實任務以及學生的實際表現,且是動態的、持續的,是學習的組成部分,內容涉及技能、能力、交流、情感等多種維度。
三、“以人為本”的多元化實驗教學評價模式的實踐效果
實踐證明,“以人為本”的多元化實驗教學評價模式從根本上轉變了實驗教學的模式,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創新能力為目標的實驗教學思想。它不但可以引導學生掌握實驗的目標和主要內容,起到目標導向的作用,而且可以加強學生對畢業設計的整個流程的認識,提高畢業設計的質量。經過統計,2010屆信管畢業生的畢業設計成績如表3所示,其優秀和良好的比例相加近80%,比2009屆畢業生提高了大約10個百分點。
學生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擔當工作團隊的各個角色,以這個評價體系為標準,努力提高和改進自己的實驗設計方案,探索更合理、更具有創造性的實驗項目,這樣,既能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能夠很好的和他人合作,向他人學習,并且可提高表達交流的能力,為畢業實習和將來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各個小組互相交叉評閱點評作品,并且進行統一的演示答辯,可以使學生了解畢業設計的整個評價流程。與此同時,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技能和信息的讀寫能力也很好地得到了鍛煉,提高學生協作意識和交流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建民,秦惠潔.實驗教學質量評估初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2,(6):4.
[2]程金林,吳斌等.高校實驗教學考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4):76.
[3]岳娟娟,李碧元等.實驗教學評價體系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7):136.
[4]李建設,熊建文.多元智能評價觀及其對實驗教學評價的啟示[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4):149.
教改項目:溫州醫學院校級教改課題(Wyj09007)。
市教改課題:2010年溫州市高校教學改革與管理研究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