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文影視作品能夠寓教于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日語視聽說教學中具有積極的作用。教師正確的應用和指導,能夠全面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提升教學效果。
日文影視作品 視聽說教學 教學效果
日語學習一般可分為文字詞匯、聽解、讀解、語法這四個方面。日本學者伊松對日語能力測試得分情況進行了分析,發現聽解得分率遠遠低于其他幾項。提高聽解能力一直是讓學生頭疼的問題。如何利用日語視聽說課程提高學生的日語聽解能力是一項非常艱巨的課題。
日文影視作品較多地應用于選修課,課時較少,取得的效果也不盡如人意。將日文影視作品應用于視聽說課程,不但可以改善視聽說課程教材過于單調,內容枯燥的現狀,還可以有效利用多媒體語音教室,融視聽說于一體,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生動、逼真的模擬場景,使學生身臨其境,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說積極性,同時也為教師教學提供了更有效的途徑。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詞匯識記和識辨能力,聽說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一、日文影視作品在日語視聽說教學中的優勢
1.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一旦形成,學生便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日語視聽說教學利用日文影視作品,可以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把視覺和聽覺調動起來,將單純的語言灌輸轉變為直觀的語言熏染。人類有很多共同的情感、親情、友情、愛情,盡管語言不同,但是一樣可以產生共鳴。通過事件的描寫、人物的刻畫等日文影視作品,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語言的真諦。
2.語言環境
語言的學習與其說是一種學習過程,不如說是一種在下意識狀態下,適應的過程。日文影視作品,內容生動豐富,語言地道通俗,接近生活,能真實而立體地展現所學語言的背景和使用環境。既符合語言學習的特點又有語言習得所需的條件,調動感官及大腦對語言信息綜合反應,使學生身臨其境。在欣賞日文影視作品時,學生接觸的是真實的語言環境,日積月累可以幫助學生突破聽解難關,同時通過模仿也對口語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3.跨文化交際
跨文化交際這個概念是從英文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譯過來的,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個人之間交際,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間所發生的相互作用,影視作品可以直觀反映一個國家的社會文化、生活方式、風俗習慣、人文、歷史及思維方式、表達方式乃至動作表情特點。影視作品這種傳遞信息的方式,給人帶來的直觀感官沖擊力是非常強大的,使學生能夠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加強對跨文化交際的理解。
4.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日文影視作品不但能引發學生的興趣,更能夠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教師在課堂上有效地設計和組織教學,并適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如推薦影視作品、布置作業,并有有效地檢查學習效果。學生可以由單純的興趣轉向有效地學習,既有助于因材施教,也為每個學生提供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時間。
二、日文影視作品在日語視聽說教學中的問題
1.雖然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但是容易弱化學習的動機
日文影視作品其觀賞性和趣味性很容易激發學生興趣,但是學生大多處于自控能力較差的年齡階段,影視作品精彩的畫面,引人入勝的情節,個性的人物等等往往使學生弱化了學習這一動機,而僅僅是影視作品欣賞。這就需要教師有效地組織教學,把影視作品的優勢發揮出來。
2.學生不能夠充分理解日文影視作品
由于學生日語水平的限制,并不能聽懂全部的內容,這樣就容易習慣性地看字幕。如果是中文字幕那樣就更容易使學生產生依賴字幕的心理,如果是日文字幕,學生也不一定能完全看懂。另外,學生除了日語知識尚未過硬外,對日本的社會文化知識也不夠充分,不能深刻理解日文影視作品的全部內涵。
三、教學模式和實施方式
基于以上日文影視作品的優缺點,教師的作用就突顯出來。教師要認清自己在教學中擔當的角色,正確引導學生正確利用日文影視作品,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達到提高日語聽說水平的目的。
1.播放前
(1)準備合適的日文影視作品
根據學生的日語水平,合理選片。不同年級的學生,日語水平不同;相同年級,每個班級的情況有不盡相同。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大部分是零基礎,日語水平有限,可以選擇一些,情節簡單,內容歡快,語速較慢的動畫片。如《甜甜私房貓》,片長約3分鐘,以小貓的口吻敘述,語言生動易懂。高年級的學生,選擇的余地較大,可以選擇一些經典的影視作品。如《東京愛情故事》、《悠長假期》等。男生較多的班級可以選擇動作場面較為激烈的《七武士》、《海賊王》等,女生較多的班級可以選擇如《草莓棉花糖》、《輕音少女》等女性角色較多的作品,可以讓學生對于男性用語,女性用語的區別有一定的了解。
根據并行其他日語課程教學情況或者社會熱點合理選片。如配合文學課,可以播放一些著名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如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森歐外的《山椒大夫》等。另外也可以針對日本近期的地震海嘯,播放電影《日本沉沒》,透過影片可以了解日本人憂患意識及面對災害時的心理。
選片不忘進行德育教育及學生健全性格塑造。《東京物語》透過波瀾不驚的日常生活,折射出親情與疏離,摯愛與義務。電影《情書》中的青春,暗戀讓人體味到愛情的美好。《親愛的朋友》讓人更深刻地了解朋友的內涵。《一公升的眼淚》講的是一位少女與病魔做斗爭的故事,讓人不由得感嘆生命的堅強。
(2)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進入學習狀態
適當介紹背景,相關資料搜集。如日劇《大奧》是以日本的江戶時代為背景,講述宮廷中眾妃嬪斗爭的經過。就需要教師收集德川幕府時期的相關資料,讓學生先了解時代背景和人物關系。通過通俗易懂的影視作品,來了解復雜的歷史背景。
講解影片中出現的重點、難點,降低學習難度。為了加深對影視作品的理解,可以對其中涉及到的一些重要詞匯,句型,慣用句加以講解。應盡量選擇學生日語能力范圍內的作品,讓學生能夠理解大部分,對其中關系情節或有使用價值的小部分內容加以講解,這樣才能達到知識性和趣味性的結合。
2.教學方法
(1)直觀教學法
以直觀方法向受教育者教授物體名稱及基本句型,近似于幼兒園的初級啟蒙教學。這一教學方法可以適用于初級階段的學習者。如跟著影視作品,模仿發音,復述經典句子。
(2)問答授課法
對學習了一定內容的學習者進行提問,或要求其提問。日語專業的教學班級多為小班授課,人數為18~28人之間,這樣有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因為人數少,被提問和提問別人的幾率都很大。例如:在觀賞《甜甜私房貓》前,讓學生注意日語擬聲擬態詞的用法,如貓的叫聲的擬聲詞,是否和漢語一樣。再如:為什么小貓的名字叫做“起”。也可讓學生互相提問,來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
(3)結構教學法
美國人Fries·C以結構語言學為背景確立的教學法,內容如下:結合周圍環境,以所學詞匯,語句為基礎進行口語表達練習;為加強學習者的印象,將食物的對立性質引入教學,如時態、語音、詞義上的對立因素;反復模仿,強化記憶;用各種形式的問題檢測學習進展情況。
這種教學方法是前兩種教學方法的發展和延伸,目前在教學中應用得最多。在視聽說課程中,應盡量隱去字幕,避免學生以來字幕的心理。然后,根據影視作品的特點,來訓練學生聽說的能力,如果課時允許也可加入對學生讀寫譯的訓練。
也可以定期舉行日文配音比賽,場景模擬表演。如《戀愛世紀》中的經典對白。《櫻桃小丸子》中小丸子、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姐姐、同學都有著鮮明的語言特點,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扮演。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又不會讓學生把學習當成是負擔,在不知不覺中熟練運用日語。
在視聽說課程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對學生是否達到教學目標進行點評,也可讓學生互評。
以上各方法的共同目的就是讓學習者排除母語干擾,培養用所學語言直接表達的認知習慣。這些教學方法各有所長,如能靈活運用于學習的各個階段,將會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學方法還有很多種,這里就不一一列舉,只要能達到教學效果,就是最合適的教學法
3.課下
(1)布置作業
課堂上的時間是有限的,布置作業可以將學習效果擴大化。如:給學生一段沒有字幕的視頻,讓學生寫出對白,也可以降低難度,教師給出對白,但是重點單詞和句型處空出讓學生填寫。也可針對性訓練某一模塊,如讓學生找出一段影視作品中的擬聲擬態詞,女性用語或敬語。如果是高年級學生,可以給學生一段影視作品,然后讓學生寫出感想文
(2)適當引導
學生有很多課余時間,這些時間如果利用得當,將會取得很大收獲。而很多學生在課余時間選擇觀賞的日文原文影視作品,具有隨意性。這就需要教師適當引導,多給學生一些選擇上的建議。另外,在觀看方法上,學生很隨意只要看懂情節就可以了。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利用課上的觀賞方法,或鼓勵學生針對不懂內容自學或詢問教師。
日文影視作品是日語教學中不可多得的教學資源,其優勢是顯而易見的。每一部影視作品都蘊含著語言、社會、文化各方面的極大的知識量,是教師教學的好幫手,也是學生提高聽說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教學方法上,還需要不斷完善,爭取早日構建出能夠與視聽說課程完美結合的教學模式。教師也應重新定位,采取“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精講多練,積極引導”的原則,運用課堂討論,配音比賽,模擬場景表演等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達到提高視聽說能力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尹松.中國の大學における日本語の聴解指導に関する実証的研究.人間文化研究年報,2003.
[2]鐵軍.關于高校日語專業本科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探討.日語知識,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