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能力不足成為制約當前我國大學生創業發展的瓶頸,其根本原因在于對企業管理運轉過程了解不足、團隊合作精神欠缺、創新能力匱乏。“卓越工程師培訓計劃”以培養工科類學生的工程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協作能力為目標。以此為平臺,融入大學生創業教育,將有效地提升工科類大學生的創業能力。
培訓計劃 創業能力 工科類大學生
上個世紀末,我國開始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在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難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提倡大學生自主創業進入各界關注的熱點。在此形勢下,各高校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開始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但是,大學生成功創業的效果卻差強人意。對企業管理運轉過程了解不足、團隊合作精神欠缺、創新能力匱乏是制約大學生創業成功的重要因素。教育部于2009年決定實施的“卓越工程師教育計劃”,讓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在企業至少學習一整年,重點培養提高個人發展能力、協作能力以及在社會環境下的工程實踐能力,將為彌補大學生創業能力不足提供有效的平臺。
一、大學生創業力培養的現狀
20世紀末21世紀初,我國高校開始了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探索。各高校從課程和課外實踐著手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與素質,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與鼓勵。然而,大學生的創業現實卻不容樂觀,大學生創業履步為艱,大學生成功創業率低,高校創業教育效果不佳。根據筆者多年從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實踐發現,大學生創業除融資等外部因素外,更主要的是大學生自身對創業實踐準備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以理論教育為主,對長期創業所需品質的專項培育
目前,這是我國高校進行創業教育的內容主要是從創業意識、創業素質與創業能力、企業創辦基礎知識、創業管理基礎知識和創業案例分析等方面開展理論上的教學。這種教育常常成為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和健康的創業意識。不過,局限于課堂教學的創業教育,難以使學生了解和感受創業過程的各種難題,因而難以真正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
2.以專業教師教育為主,缺乏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有效指導
創業教育對師資要求相對較高,既要求他們具備系統的理論知識,又要擁有一定的創業經驗,但高校中兼備這兩種素質的師資十分缺乏。這使得創業教育往往流于想象,難以克服創業實踐中遇到的實際難題。
3.以虛擬的創業大賽為主,缺乏對創業實踐的了解
為充分調動大學生的創業積極性,激發大學生的創業靈感和創業熱情,創業大賽成為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的主要形式。然而,這種為比賽而開展的創業實踐,既難以覆蓋大多數的學生,也難以使學生清晰地了解企業轉作的過程和細節,常常使學生在創業實踐中依然感到無從做起。
大學生創業教育出現的以上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創業教育的實踐平臺。目前,我國正在實施的“卓越工程師培訓計劃”是一種新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在其中融入創業教育,將有效地解決高校創業教育的師資問題,使大學生在了解企業運轉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適合于提升理工類大學生的創業能力。
二、“卓越工程師培訓計劃”的內涵及其對工科類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育作用
1.“卓越工程師培訓計劃”的內涵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高等教育質量提升”的重要內容,該計劃擬用10年時間:“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為國家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戰略服務。”2009年12月教育部正式將“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列入2010年教育部重點工作,這是我國大規模工程教育改革開始的信號。2010年3月教育部正式啟動第一批試點高校工作,26所高校成為全國首批試點高校。國家決定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是推進高等工程教育適應我國新型工業化和創新型國家建設需要,是我國高等工程教育領域的一項重大改革。
2.“卓越工程師培訓計劃”對大學生創業能力培育的意義
(1)有利于大學生清晰了解企業運轉的實際
“卓越工程師培訓計劃”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行業企業深度參與培養過程”。這是我國首次以文件的形式要求工業企業參與大學生的培養過程。根據“卓越工程師培訓計劃”的要求,工業企業將深入參與大學生工程能力的培養和教育過程,這就意味著,大學生的教育不在僅僅局限于書本,而是更多進入到鮮活的實踐領域,這是大學生充分了解企業運轉的難得契機。
(2)有利于大學生深入了解社會實際需求
“卓越工程師培訓計劃”將使大學生走出學校,接觸工業企業生產運營的方方面面,不僅了解工業企業的運轉和經營,而且更深入地接觸了社會實際,這是難得的了解社會需求的有利時機,這將是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減少大學生創業盲目性的一個重要契機。
(3)有利于培養大學生優秀的創業品質
重視學生綜合素質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是“卓越工程師培訓計劃”的一個重要目標。已有的很多研究表明,創業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創業者的心理素質和個人品質。“卓越工程師培訓計劃”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社會責任感。利用這一平臺,通過真正的社會實踐,在社會實踐中磨練和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與個人品質,這是為大學生的未來創業奠定良好的個人品質基礎的最佳舞臺。
三、基于“卓越工程師培訓計劃”的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方案
我國“卓越工程師培訓計劃”的時間不長,還沒有形成一種固定的模式和教育方式。這一教育模式和培養方案形成之初關注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更有利于充分發揮這一平臺的作用,將為舉步維艱的大學生創業教育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這需要在“卓越工程師培訓計劃”的各個方面有意識地融入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內容。
1.將大學生創業品質與創業意識的培養融入“卓越工程師培訓計劃”
目前我國已經有26所高校啟動“卓越工程師培訓計劃”,但是該計劃還未將大學生創業意識與創業品質的培養考慮在內。其實,該計劃是鍛煉和塑造大學生良好創業品質和創業意識的有效平臺。在“卓越工程師培訓計劃”中,可以將大學生以隨機的形式分為若干個團隊,每個團隊負責熟悉和了解一個環節的運作。這樣在團隊之中,學生不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團隊成員,也就是說,他們必須學會與不同類型的人交往、合作共事,不因個人喜好而影響團隊運作,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創業品質。
2.將創業教育的內容融入“卓越工程師培訓計劃”
由本校教師進行創業指導和教育是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的普遍形式。這一形式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大學生的創業知識。反過來,這也造成了大學生的創業知識學生越學越多,越學越新,而參與創業實踐的機會卻越來越少。我們認為,這不應該是我國創業教育發展的主體傾向。在“卓越工程師培訓計劃”中,學校與企業密切合作,方便了有實踐經驗的企業家對學生進行創業教育。他們可以通過學校的講座,也可以在學生的實踐中隨時隨地地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創業教育,實現了創業教育與工程實訓的有機結合。
3.將大學生的創業計劃融入“卓越工程師培訓計劃”
為數不少的大學生懷有創業計劃和創業夢想,但是,他們的計劃和夢想最多是通過模擬的形式來操作,使得學生難以理解真實的市場競爭。“卓越工程師培訓計劃”是在真實的企業環境中培養和教育學生,這就使學生能夠真正知曉、領會現代企業的產品、工藝、管理乃至企業文化,深入到企業中去,走到社會實踐中去。尤其是對有創業計劃的學生,他們將在“卓越工程師培訓計劃”的實踐中接受創業的檢驗,包括:團隊的合作能力、協調能力;市場環境分析調研能力和適應能力;企業發展決策和發展戰略調整能力;資金調控、周轉也運用能力;計劃控制、風險抵御與靈活調整能力等。
參考文獻:
[1]孫永芳.高等職業教育實踐性學習探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7.
[2]郭南初,陶亦亦,張義平.高技能人才創業能力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09,(4).
[3]郎名華.“蜻蜓式”(1146)人才培養模式解析[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08,(1).
[4]毛豐江,路勇.“工學結合4-3-3”高職課程模式的創新與實踐[J].職教論壇,2008,(1).
[5]徐秋兒.試論工學結合“五化基地”的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21).
[6]張琳,何四洋,李寧.學分制教學模式是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基礎保證[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