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中國正處于社會的急劇轉型期,給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本文嘗試通過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榜樣激勵功能的分析,來探討新形勢下這一重要社會功能的發展方式。
社會轉型 思想政治教育 榜樣激勵
隨著改革開發步伐地不斷邁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進入了攻堅時期,我們的社會也進入了急劇轉型期。隨著經濟社會的深刻變革,社會思想、價值觀念日益多樣化,給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空前巨大的挑戰。榜樣激勵功能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個重要功能和重要方式,有助于社會轉型期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和深入。榜樣激勵功能具有形象性、典型示范性等特征,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到的作用是其他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功能所不可替代。
一、榜樣的選擇是激勵功能發揮作用的基礎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句話曾將激勵了幾代人,激勵著這些人為了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不懈努力。偉大的無產階級戰士雷鋒、工人階級的先鋒王進喜、黨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祿、孔繁森,他們的光輝形象至今還深深刻在我們的腦海里。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深入,各種西方文化和思想也蜂擁而至,其中也夾雜了一些不利于甚至阻礙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順利實現的因素。網絡時代的到來,更是讓人們一下子感覺到手足無措、無法應對。當今社會不缺乏諸如芙蓉姐姐、鳳姐、小月月等一些所謂的網絡名人,而這些人物充其量也只是供人們飯后消遣的談論對象。這個時代也不缺乏偶像,年輕一代對于歌星、影星的崇拜更是到了瘋狂的程度。但是,我們這個時代更需要值得整個社會共同認可和學習的榜樣,我們需要的榜樣是能夠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起到激勵他人和對整個社會共同進步的奉獻自己力量的人。這個時代不缺乏偶像,缺乏的是能夠對社會風氣起到積極作用的人,我們需要的是道德的楷模。道德的作用不僅僅在于她能夠給我們這個處于急劇轉型的社會起到一定的引領作用,更重要的是道德作為社會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支撐。道德楷模是我們進行道德教育的標桿,對于每個公民的道德發展和整個民族精神的弘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江澤民同志指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對于道德榜樣的作用,我們也可以這么說,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缺乏道德楷模,就等于失去了精神的引領和學習的榜樣,這樣的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是讓人擔憂的。胡錦濤同志也多次指出:要增強“民族精神”,鞏固“精神支柱”、形成“共同理想信念”。網絡名人、歌星影星作為少部分人的崇拜偶像無可厚非,但是我們的民族和國家的發展還是需要共同的榜樣,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進程中,以先進帶動后進,從而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添磚加瓦。
二、榜樣激勵需要與時俱進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思想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家對于榜樣的要求也隨之發生了轉變。面對時代的發展和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說是機遇和挑戰并存。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社會功能,榜樣激勵功能同樣需要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夠以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為引領,不斷拓寬視野,用符合時代要求的榜樣人物來激勵我們的人民。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的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國家的綜合國力得到了有力的提升。但是,我們的黨和政府在重視物質文明的同時從來沒有放松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社會文化建設。2007年,黨的“十七大”首次將“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納入報告中,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共有四個部分的內容,其中提到我們要“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及“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引領黨和人民的燈塔,需要我們加大宣傳教育,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最終還是落實到了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中。
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無論是舍生救下學生的人民教師譚千秋,還是奮不顧生救下兩位同學的小學生林浩、無私奉獻的“唐山農民工兄弟”,演繹了一場悲壯而有振奮人心的救災之歌。所有的這些人物,他們都是來自社會方方面面,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但他們恰恰是我們這個時代需要的榜樣。榜樣的力量不在于他是誰、他是何種職業,而在于他身上所體現出的一種精神。汶川地震是殘酷無情的,當時在榜樣的激勵下,我們的人民眾志成城,讓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新的時代呼喚更多的時代英雄,呼喚為了民族的振興而不懈努力、為后人銘記在心的這個時代的道德榜樣。他們的事跡不必轟轟烈烈,他們的言語不必慷慨激昂,但他們的行為必須體現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時代主流。
三、榜樣激勵緊密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當前,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經濟社會深刻變革的時代背景下,公民的道德建設面臨新的挑戰。針對社會組織形式多樣、社會人員流動加快等現狀,如何加強整個民族凝聚力;面對社會思想深刻變化、人們思想更加活躍的情況,如何有針對性地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引導,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更加深刻地融入公民的思想之中;在政府職能轉變、市場功能深化背景下,如何找準公民道德建設的切入點,提高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以上這些都需要我們深入思考、認真研究,在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切實加以解決。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四大內容中,其中有關于“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建設方面。關于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歷來是我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曾經涌現出了無數的愛國英雄,對于我們的愛國主義教育來說是一筆很好的財富。通過各種途徑宣傳這些愛國主義的榜樣人物,相比傳統的說教式的思想教育,會起到完全不同的作用。通過對愛國主義榜樣的深入、感性的了解,人們的愛國主義情懷會自然而然得到不斷地升華。榜樣的激勵,可以不僅深化人們對于愛國主義的認識,更有利于人們將這種認識通過實踐內化為自己的行為。同樣,“社會主義榮辱觀”建設也需要我們通過和榜樣的對照,來鑒別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要求,從而不斷地去規范自己的行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在這個工程的建設中需要我們不斷創新和總結方式方法,盡一切努力實現和鞏固這一價值體系在整個民族中核心地位,榜樣激勵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社會功能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小覷的。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以他人的先進思想、優良品質和模范行為來影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和行為,從而使受教育者能夠從形象性、感染性、可信性的榜樣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并最終內化為自身的行為是榜樣激勵的目的和歸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我們善于發現和總結身邊的榜樣案例并將這些案例適時地運用到我們的工作中,從而不斷地創新我們的工作方法。
參考文獻:
[1]張耀燦.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6.[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讀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0,2.
[3]張耀燦,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