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模擬實驗研究了不同上覆水高度、水溫條件下生物漁肥中氮磷元素在水體中的留存規(guī)律。結(jié)果表明,上覆水高度為1.5 m時,生物漁肥的氮磷元素溶解率高于1.0和2.0 m的上覆水高度,留存最多;8 ℃比28 ℃更有利于生物漁肥磷元素在水體中的留存,連續(xù)投肥會導致底泥可溶性正磷酸鹽釋放;而28 ℃更有利于生物漁肥中氮元素在水體中留存,連續(xù)投肥會導致底泥NH4+-N的釋放。
關(guān)鍵詞:生物漁肥;氮;磷;上覆水高度;溫度
中圖分類號:S963.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1)21-4374-04
Research 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Dissolution Rule in Overlying Water after Applying Bio-fish Fertilizer
LI Cheng-liang,ZHU Pei-xin,LIANG Yun-xiang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Agricutural Microbiology,Huazhong Ar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 Simulatio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overlying water depth and temperature on dissolution and subsistence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bio-fish fertilizer after its applic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ssolution rate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was the highest when depth of overlying water was 1.5 m; 8 ℃ was better for dissolution and subsistence of P while seriate casting would cause the resolution of SOP form sediment; 28 ℃ favored the dissolution and subsistence of N as NH4+-N would release from sediment after seriate casting.
Key words: bio-fish fertilizer; N; P; overlying water depth; temperature
生物漁肥是采用20多種常、微量元素及發(fā)酵有機物質(zhì)配制而成的漁肥,營養(yǎng)全面,富含多種氨基酸、腐殖酸等。近年來,隨著我國水產(chǎn)養(yǎng)殖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特別是大水面養(yǎng)殖技術(shù)的推廣,生物漁肥的使用日益普遍,但對漁肥使用中影響因素的研究卻鮮見報道。養(yǎng)殖戶缺乏合理使用生物漁肥的理論指導,不當?shù)氖褂貌粌H會造成漁肥的浪費,還會帶來一定程度的水體污染[1]。與無機漁肥不同的是,生物漁肥中的營養(yǎng)只有溶解留存在水體中,才能被生物利用[2,3]。其在水體中溶解和留存受到多種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并制約了其利用率[4-6]。本實驗以上覆水中總氮(TN)、銨氮(NH4+-N)、總磷(TP)、可溶性正磷酸鹽(SOP)的含量為指標,研究了投放生物漁肥后不同上覆水高度和水溫條件下水體中氮磷營養(yǎng)元素的留存規(guī)律,以期對水產(chǎn)養(yǎng)殖過程中生物漁肥的使用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有利于合理、高效地使用生物漁肥[7]。
1材料與方法
1.1實驗材料
底泥:使用彼得森采泥器在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校園內(nèi)魚塘采取沉積物表層泥樣,取樣后立刻置于黑色塑料袋中運回實驗室,并去除碎石雜物,攪拌均勻,備用。
生物漁肥:由武漢科洋生物工程公司提供的B型肽肥,為固體粉末,其N、P指標(質(zhì)量分數(shù))為:TN 21.68%;NH4+-N 12.96%;TP 8.38%; SOP 5.74%。
柱狀模型:直徑為240 mm,為PVC不透明材質(zhì)。該模型在上覆水高度實驗中使用。
水缸模型:尺寸為44 cm×24 cm×50 cm(長×寬×高),為透明玻璃材質(zhì)。該模型在溫度實驗中使用。
1.2實驗方法
1.2.1上覆水高度對生物漁肥施肥后在水體中氮磷留存的影響本實驗在前述自制柱狀模型中進行,模型中底泥厚度為10 cm,溫度為28 ℃,上覆水高度分別為1.0、1.5、2.0 m。施肥后每天檢測水體中的TP、SOP、TN、NH4+-N含量,5 d后施第二次肥,兩次施肥量均為4.5 g/m3。
1.2.2溫度對生物漁肥施肥后在水體中氮磷留存的影響本實驗在前述玻璃缸中進行,水體體積為0.021 L,上覆水高度為20 cm,底泥厚度為10 cm,溫度分別為8、28 ℃。施肥后定期檢測水體中的TP、SOP、TN、NH4+-N含量,5 d后施第二次肥,兩次施肥量均為0.159 g。每個單因素實驗設3組重復,測定各項指標后取平均值。
1.3水質(zhì)指標檢測方法
采用虹吸法采集水樣,取樣后向模型中補充等量蒸餾水,取樣后立即測定。水質(zhì)指標TP、SOP、TN、NH4+-N含量的檢測方法參照文獻[8]。上覆水中TP、SOP、TN或NH4+-N溶解率均按以下公式計算:
W=■×100%
式中,W為上覆水中TP、SOP、TN或NH4+-N溶解率(%);Cn為第n天模型水樣中TP、SOP、TN或NH4+-N含量(mg/L),C0為初始時模型水樣中TP、SOP、TN或NH4+-N含量(mg/L),V為水樣體積(L),M為投肥量(g),M0是生物漁肥中TP、SOP、TN或NH4+-N的質(zhì)量分數(shù)。
2結(jié)果與分析
2.1上覆水高度對生物漁肥施用后氮磷在水體中留存的影響
2.1.1施肥后上覆水中磷的含量及漁肥中磷的溶解率上覆水中TP、SOP的含量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圖1、圖2),第一次施肥后1 d水體中的TP、SOP含量都迅速上升,而后2~4 d水體中的TP、SOP含量變化平緩;第二次施肥后水體中的TP、SOP含量又迅速上升。
上覆水高度為1.5 m時,第一次施肥后1 d漁肥TP和SOP溶解率均達到最高,分別為27.81%和40.92%,明顯高于同時間的1.0 m組和2.0 m組。另外,每次施肥后隨著實驗時間的延長,3個實驗組磷溶解率均有所降低,但1.5 m組磷溶解率的降低幅度較其余兩組小(表1),可見上覆水高度為1.5 m能更好地使磷在水體中留存,上覆水太淺或太深均不利于磷的溶解和留存。分析其可能原因是上覆水的不同高度導致底泥溶氧水平的差異,進而影響了底泥和水體之間磷的交換。
2.1.2施肥后上覆水中氮的含量及漁肥中氮的溶解率各實驗組第一次施肥后1 d,水體中的TN、NH4+-N含量都迅速上升(圖3、圖4),其中上覆水為1.5 m深的模型中TN、NH4+-N的含量增加最多,TN含量超過2.5 mg/L。隨后2~4 d,除1.0 m組NH4+-N含量明顯降低外,其余各組TN和NH4+-N含量變化均較平穩(wěn)。
施肥后1 d和5 d時,1.5 m組的TN溶解率均最高,分別達92.16%和84.41%;而施肥后1 d,2.0 m組NH4+-N的溶解率略高于1.5 m組,5 d時1.5 m組溶解率最高(表2)。1.0 m組NH4+-N溶解率在第一次施肥5 d后為-52.99%,即施肥5 d后水體NH4+-N含量低于施肥前含量,出現(xiàn)這種的現(xiàn)象可能的原因是生物漁肥的投加使模擬系統(tǒng)內(nèi)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含量上升,促進了底泥中微生物的生長,從而出現(xiàn)底泥過量吸收水體中的NH4+-N的現(xiàn)象。1.0 m組出現(xiàn)該現(xiàn)象而1.5 m組和2.0 m組沒有出現(xiàn),可能是由于1.0 m組底泥溶氧水平較高,更有利于硝化細菌和其他異養(yǎng)菌的生長。
2.2溫度對生物漁肥施用后氮磷在水體中留存的影響
2.2.1施肥后不同溫度水體中磷的含量及漁肥中磷的溶解率水體中TP、SOP的含量在第一次施肥后的2 d內(nèi)急劇上升,達到最大值后逐漸下降。第二次施肥后變化趨勢與第一次施肥后相同,且8 ℃組在第二次施肥后TP和SOP含量均明顯高于28 ℃組,說明較低的水溫更有利于漁肥中磷在水體中的留存(圖5、圖6)。
第一次施肥后2 d,28 ℃組的TP和SOP溶解率均比8 ℃組高,但施肥5 d后溶解率均比8 ℃組低(表3)。說明較高溫度有利于漁肥中磷的溶出,但不利于其長時間留存于水體中。原因可能是較高溫度條件下底泥對水體磷的吸附較快,包括理化吸附和微生物的同化吸收兩個方面。此外,第二次施肥后2 d和5 d,8 ℃組的TP和SOP溶解率均明顯高于28 ℃組,進一步說明較低溫度有利于漁肥中磷在水體中的留存,溫度升高造成的底泥吸附作用效應要強于溫度升高造成的溶出效應[9-11]。此外,8 ℃組第二次施肥后2 d,TP和SOP溶解率分別達到102.39%和124.97%,均超過了100%,說明存在底泥的磷釋放,且以可溶性正磷酸鹽的釋放為主。在較低溫度下施肥造成底泥的磷釋放的具體原因尚不清楚,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2.2.2施肥后不同溫度水體中氮的含量及漁肥中氮的溶解率兩次施肥后水中氮含量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施肥后2 d內(nèi),不同溫度水體中的TN、NH4+-N含量均迅速升高,到達最大值后開始緩慢下降(圖7、圖8)。28 ℃組TN和NH4+-N含量均高于8 ℃組,說明較高溫度有利于漁肥中氮在水體中的留存。
兩次施肥后2 d和5 d,28 ℃組TN、NH4+-N的溶解率均比8 ℃組高(表4),說明較高溫度有利于漁肥中氮在水體中的留存。另外,28 ℃組第二次施肥后2 d和5 d水體中的TN、NH4+-N溶解率均超過100%,且施肥后5 d時的溶解率高于2 d時的,其中NH4+-N溶解率增幅較TN增幅大,說明在此過程中存在底泥氮的釋放,且以NH4+-N釋放為主。可見較高溫度有利于漁肥中氮在水體中的留存,其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高溫有利于漁肥中氮的溶出;另一方面高溫促進底泥的NH4+-N釋放。
3結(jié)論
本研究探討了生物漁肥施用后氮磷元素在水體中的留存規(guī)律,重點考察了不同上覆水高度和水溫對生物漁肥施用后氮磷元素留存的影響,主要結(jié)論如下:
1)不同上覆水高度會影響生物漁肥施用后氮磷元素在水體中的留存,相對于上覆水高度1.0和2.0 m,上覆水高度為1.5 m更有利于生物漁肥中氮磷元素在水體中留存。因此,設計池塘深度時可以選擇1.5 m上覆水高度,或是在底部深淺不一的湖泊中施肥時,選擇水深1.5 m左右水深區(qū)域施肥,這樣更有利于提高漁肥的利用效率。
2)溫度對生物漁肥施用后氮磷元素在水體中的留存影響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①較低的溫度有利于磷在水體中留存,并在連續(xù)施肥后會導致底泥磷釋放,且以正磷酸鹽釋放為主;②較高的溫度有利于氮在水體中留存,并在連續(xù)施肥后會導致底泥NH4+-N釋放。因此,在夏秋季水溫較高的季節(jié)投肥應注意投加磷含量較高的漁肥。
參考文獻:
[1] 金相燦,屠清瑛. 湖泊富營養(yǎng)化調(diào)查規(guī)范[M]. 第二版. 北京: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1990.
[2] 張帆. 使用B型肽肥培育鯽魚夏花苗種技術(shù)[J]. 漁業(yè)致富指南,2009(9):63.
[3] 李蘇,趙玉華,王衛(wèi)民. 不同形態(tài)飼料對養(yǎng)殖水體中氮磷含量及飼料溶失率的影響[J]. 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8(1):80-83.
[4] 楊勝. 飼料分析及飼料質(zhì)量檢測技術(shù)[M]. 第三版. 北京:北京農(nóng)業(yè)大學出版社,1996.
[5] 葉元土,林仕梅,羅麗. 水產(chǎn)養(yǎng)殖的飼養(yǎng)損失量及原因分析[J]. 內(nèi)陸水產(chǎn),2001,26(8):17-18.
[6] 王勇,焦念志. 膠州灣浮游植物對營養(yǎng)鹽添加的響應關(guān)系[J]. 海洋科學,2002,26(4):8-12.
[7] 徐奇友. 我國魚類營養(yǎng)與飼料的發(fā)展及研究趨勢[J]. 飼料工業(yè),2006,27(6):21-23.
[8] 魏復盛. 水和廢水監(jiān)測分析方法[M]. 第三版. 北京: 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1998.
[9] GARDOLINSKI P C F C, WORSFOLD P J,MCKELVIE I D. Seawater induced release and transformation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phosphorus from river sediments[J]. Water Research,2004, 38(3):688-692.
[10] TAFT J L, TAYLOR W R,MCCARTHY J J. Uptake and release of phosphorus by phytoplankton in the Chesapeake Bay Estuary, USA[J]. Marine Biology,1975,33(1):21-32.
[11] 張恒軍,吳群河. 底泥的氮、磷釋放及其微生物影響的研究[J]. 環(huán)境技術(shù),2003,21(S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