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闡述了低碳供應鏈的概念及特點,對農業游產品供應鏈進行了分析,構建了低碳農業游產品供應鏈,提出了通過打造低碳供應鏈提升農業游品質的策略。
關鍵詞:低碳供應鏈;農業游;品質
中圖分類號:F590.7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0439-8114(2011)21-4509-04
Constructing Low Carbon Supply Chain to Improve Quality of Agriculture Tourism
WU Dan
(Nanxu School,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njiang 212005, Jiangsu, China)
Abstract: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ow carbon supply chain were described and the agricultural tourism products supply chain were analyzed. The low carbon agricultural tourism products supply chain was constructed and quality promotion strategy for the low carbon supply chain of agricultural tourism was proposed.
Key words: low carbon supply chain; agricultural tourism; quality
隨著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必然對環境造成很大的破壞,這是制約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也與旅游業是無污染行業這一理念相悖。在當下大力倡導低碳旅游、生態旅游理念的背景下,將低碳環保意識融入旅游業發展中,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1低碳供應鏈的概念與特點
1.1低碳供應鏈的概念
隨著低碳理念的不斷推進,以低碳為標志的綠色行動正在改變著人類的生產與生活方式。供應鏈管理作為重要的經濟活動,在發展低碳經濟的過程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低碳供應鏈與傳統意義上的供應鏈相比,是以低碳為主導思想,生產、銷售、消費過程更加注重節能環保,注重綠色,注重經濟、社會、生態的可持續性發展,更加能夠發揮供應鏈的高效益作用。因此,低碳供應鏈可以說是將低碳、環境保護思維融入所有的物流和供應鏈環節之中,綜合考慮產品的原材料獲取、設計與制造、銷售與運輸、使用與回收再利用的整個過程,通過綠色技術與供應鏈管理手段,實現產品生命周期內環境負影響最小、資源與能源利用率最高和供應鏈系統整體效益最優的目標[1]。
1.2低碳供應鏈的特點
1.2.1全過程的供應鏈管理低碳供應鏈是整條供應鏈上的全方位管理,包括產品供應商和下游代理分銷商乃至消費者在內的所有構成者的行為。供應鏈上的所有企業應該從產品的開發開始就考慮節能降耗和保護環境。供應鏈上的各企業要制定低碳供應鏈管理計劃,為達到低碳管理的企業目標,制定低能耗生產評估體系,堅決實施節能減耗、保護環境的標準。
1.2.2以低碳綠色為指導思想的產品生產在工業產品設計方面,采用基于環境的設計在產品開發階段考慮產品生命周期的綠色設計理念,考慮產品的可拆解和可回收性;采用綠色節能減排的生產設備和設施;采用精益制造的理念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浪費等。在農產品開發中,要具有低碳農業的發展思想,推廣節能技術,從耕作制度、農業機械、養殖及龍頭企業等方面減少能源消耗。生產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以保證農產品的安全性;發展清潔無污染能源,保護生態環境等。
1.2.3強調完善的逆向物流低碳供應鏈是關注人類未來的供應鏈管理模式。未來社會的發展就是低碳、節能、環保的可持續發展。強調低碳旅游的供應鏈管理,要求旅游企業在追求企業利潤的同時,協調企業內部和外部資源做出正確的發展規劃,不以破壞生態系統和子孫后代的生存環境為代價。因此,低碳供應鏈除了具備供應鏈從“各元素采購、組合生產加工再到消費”的正向物流體系外,還必須完善“從消費產品到產生廢棄物、再到企業回收”的逆向物流體系。一個完善的逆向物流體系對于實現環境績效是很重要的,逆向的物流擔負著供應鏈末端治理的補救。在供應鏈管理中,逆向的物流系統對低碳農業游供應鏈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使整個低碳供應鏈形成一個閉合的生態保護型系統,最終實現整條供應鏈的低碳運作,保證整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2]。
2農業游產品供應鏈分析
2.1農業游概念及產品供應鏈組成
隨著農村生活低碳時代的來臨,農業游作為一種憑借農業生態資源,結合一定的農業生產與生活,以旅游為主題,或觀光、或休閑、或參與農事活動的以體驗為主的新興旅游形式,對于低碳的要求更加緊迫。在低碳農業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的同時,低碳農業游也應運而生,它不僅僅是一種時尚,而且還引導一種新的強調健康、注重品質的生活娛樂方式。農業游的主要參與者包括農業游經營者和游客,在經營過程中,經營者除了追求利益之外,最重要的是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注重環境和生態系統的保護;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除了作為生態農業環境的觀賞者之外,也要承擔起保護者的角色。農業游發展到現在,產品類型較為豐富,本研究結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根據我國農業游現階段的發展實際出發,將其分為4種類型[3](表1)。
從農業游產品所涵蓋的內容可以看出,農業游產品的供應鏈與一般的旅游產品供應鏈有聯系也有區別(表2)。農業游產品供應鏈上主要經營者獨自提供旅游中餐飲、住宿、交通、旅游、購物、娛樂六要素,當然也包括部分相關服務的供應商,公共配套服務的提供者(一般為政府)等。一般旅游產品供應鏈管理主要以旅行社作為核心企業,擔負整體旅游產品餐飲、住宿、交通、旅游、購物、娛樂的采購、組裝、銷售和售后服務等工作,在這一過程中,旅行社要與其他供應商不斷協調,在實施低碳供應鏈時,要涉及到所有企業的行為,而現階段旅行社主要作為一個中介形式出現,對供應商的約束與管理困難較大。相比較而言,農業游供應鏈實現低碳管理主要依靠農業游產品經營者,因此比一般旅游產品供應鏈管理更加簡單[4]。
2.2農業游產品低碳供應鏈構建
低碳理念與農業游的本質是相契合的,旅游業本身就是低碳產業,是以良好的環境和優美的風景作為依托開展的活動。低碳農業游供應鏈的構建不但可以提高整條供應鏈的效率,還能夠改善現在農業游產品普遍存在的問題,包括環境保護、產品安全等,從而提高整個農業游產品的品質。在農業游供應鏈上,除了占主導地位的產品經營者之外,還有部分供應商。從農業游產品類型可以看出,一些自然、人文景區景點也是現代農業游的組成部分。目前,農業游市場是以散客為主,但是隨著旅游行業的不斷發展完善,旅行社的作用也更加突出,所以農業游產品還是需要旅行社來輸送客源。結合低碳供應鏈的特點及國家發展低碳經濟的指導思想,本研究構建了一條低碳的農業游產品供應鏈,以期提高農業游產品的品質,進而提高整條供應鏈的效率,達到產品可持續性發展的目的(圖1)。
3基于低碳供應鏈的農業游品質提升策略
3.1發揮經營者主體地位,發展低碳農業
農業游產品的主要生產者也是產品的經營者,從近幾年農業游發展的現狀可以看出,存在的問題還是比較多的。主要有生態環境惡化、農產品缺乏安全性、旅游產品同質化嚴重等,這些都阻礙著農業游產品的繼續發展,因此,作為農業游產品的生產者和經營者,要在國家低碳農業發展思想的指導下,開發更具綠色和環保的農業游產品。
3.1.1發展綠色有機產品,確保食品安全農業游中的一項重要活動就是游客吃綠色食物、購有機產品,游客參加旅游活動,希望吃到的是無公害綠色食品,采摘帶走的蔬菜和果品是綠色有機產品,這也是農業游產品的主要內容。但是化肥、農藥、農用薄膜的使用,農作物增產帶來的是農產品的殘毒,還帶來農業面源污染和土壤退化,影響農業及農業游的可持續發展。在發展綠色有機產品過程中,應該用農家肥替代化肥,用生物農藥治蟲替代化學農藥治蟲,用可降解農膜替代不可降解農膜,建設“三品”基地模式。“三品”指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這3種農產品因其品質好、無農藥殘留或微農藥殘留,產品的安全性能大大提高,深受游客和消費者歡迎。例如,鎮江蔣喬鎮的各村和各社區就大力開展標準化種養基地建設和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創建了3個67 hm2農產品標準化示范區,推廣群體質量栽培、測土配方施肥和病蟲害生態控制等技術,減少農藥和化肥使用量近30%,極大地提升了農產品的品質及安全性,使其主要農產品如南山滴翠牌綠茶、林隱牌白茶、一品紅牌草莓等都在省內外獲得了較高的信譽度和市場知名度[5]。
3.1.2發展立體循環農業,豐富農業游產品內涵立體種植和養殖充分利用土地、陽光、空氣和水,可拓展生物生長空間,增加農產品產量,提高產出效益,改善環境。如發展林果糧間作、農林牧結合、桑基魚塘等農業生態景觀,既可以休閑觀光,還可以讓游客參與農業生產,體會其中的樂趣,豐富了農業游產品的內涵。在江蘇的江海沖積平原,就有常見的合理間作、套作的農作物立體種植,桑田秋冬套作蔬菜、桑田套作玉米的農桑結合。意楊林中套作小麥、大豆、棉花等農作物的農林結合,苗木合理科學夾種的苗木立體種植,稻田養殖、菱蟹共生、藕鱉共生、藕鱔共生的農漁結合,稻田養鴨的農牧結合,意楊樹下種牧草,養殖羊、鴨、鵝的林牧結合,水網地區的漁牧結合等,既提高了養殖效益,又改善了人居環境。
3.1.3開發清潔能源模式,提高環境衛生水平由于開展農業游的一些村鎮缺乏生活污水與垃圾處理設施,管理措施也跟不上,污水隨意排放,水環境破壞嚴重,整體旅游環境較差,衛生狀況一直是游客抱怨的主要問題。如果利用農村豐富的資源發展清潔能源,如風力發電、秸稈發電、沼氣發電、太陽能利用等,實施“一池(沼氣池)三改(改廁、改廚、改圈)”工程,則既可以凈化農業游環境,又可以獲取能源,還可以增加收益。
3.2景區低碳管理,共同提高產品品質
從表1可以看出,農業游產品類型較多,發展到現在不僅僅是農家樂、生態園等單一的形式,還包含如森林游、民俗風情游等觀賞自然人文景觀在內的活動。因此,作為產品供應鏈組成部分的景區景點,特別是森林旅游區,也是進行低碳管理,提升農業游品質的主要力量。景區的低碳管理不但有益于自身的發展,也有益于游客的身心健康。
景區可以運用先進的智能化技術和節能減排技術,打破傳統景區建設的舊思想,通過一系列的措施來打造低碳旅游產品。對旅游景區要科學地開發和規劃:在景區建筑物的建設上,遵守建筑與環境協調一致的原則,提倡使用新的節能環保建筑材料,降低能源和資源的損耗。對于景區的綠化建設,不破壞原有生態環境,設計較大比例的綠化面積。還要有效控制游客數量,科學設置游覽項目與設施,降低人為影響帶來的環境壓力。對于景區景點的開發、管理、經營和服務人員進行環境教育與培訓,使他們不但具有旅游服務方面的技能,還具有生態方面的知識,科學地管理和經營旅游景區。國內景區還要注重吸收國外旅游發達地區景區開發管理、運作保護的成功經驗,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低碳旅游景區[6]。
3.3游客低碳旅游,共建良好旅游環境
構建低碳供應鏈,提升農業游品質,除了農業游經營者與景區要注重產品生產、環境保護之外,作為旅游產品的最終消費者的游客,在旅游過程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游客在旅游過程中要文明參觀,不亂涂亂畫、不亂扔垃圾,創造良好的旅游環境。游客低碳旅游行為在景區景點的活動更能體現出來,因此,景區景點對于游客行為要多進行引導。在旅游景區內設立具有環境教育功能的基礎設施,通過形象化的標志引導游客樹立生態環保和資源可持續利用的觀念,進行低碳宣傳。提倡游客多進行精神消費,在景區內消費時注意節約,不過分追求舒適的物質條件。鼓勵游客在景區旅游時多保護環境,為改善環境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對景區導游人員和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增強他們在服務過程中環保行為的貫徹意識,請積極采取低碳旅游行為的游客在游覽過程中擔任義務環保宣傳員,引導其他旅游者進行低碳消費。
游客用餐時,經營者要提醒游客注意節約,不要浪費,點餐要適量。住宿時,客房應放有環保卡,介紹房內節能減耗的設備,提示客人注意節約用水、用電,如將棉織品一日一換改為一客一換,出門將電源關閉等。對游客參與節能降耗的行為要表示感謝,并通過獎勵客人小禮品等鼓勵措施提高顧客參與節能減排、低碳消費的積極性。
總之,只有農業旅游供應鏈上所有參與者都具有低碳發展的意識,并將這種意識付諸于實際行動,采取發展低碳農業、低碳景區管理以及低碳旅游的行為,才有可能構建一條低碳供應鏈,才能提高農業游產品的整體品質,真正做到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吳臻臻,潘覃.淺議綠色供應鏈評價指標體系[J].中國水運,2007(3):218-219.
[2] 包菊芳. 循環經濟模式下的供應鏈績效評價[J]. 技術經濟,2006(11):8-11.
[3] 陳彪.對觀光農業類型的探究[J].現代農業科學,2009(5):242-244.
[4] 張曉明,張 輝,毛接炳.旅游服務供應鏈中若干環節的協調[J].城市發展研究,2008(5):139-143.
[5] 鮑榮龍.低碳農業造福百姓文化大戲惠澤于民——江蘇省鎮江市潤州區蔣喬鎮發展低碳農業側記[J].科協論壇,2010(8):43.
[6] 曾曼瓊.論低碳經濟下旅游景區的創建[J]. 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4):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