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對新引進的4種獼猴桃物種物候期、開花結果習性和幼果植物學性狀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在武漢地區栽培條件下,卵圓葉獼猴桃開花結果較早、單花率高;長果獼猴桃花白色、結果率高;革葉獼猴桃花瓣小深紅色;黃毛獼猴桃幼果無果點。
關鍵詞:獼猴桃;物候期;生物學特性
中圖分類號:S663.4;S3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1)21-4424-02
Comparative Studies 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ewly Introduced Four
Kiwifruit Species
XIAO Li1,2,HUANG Xiang-wei1,2,JIANG Zheng-wang3,LI Chang-chun1
(1.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ogan University, Xiaogan 432000, Hubei, China;2. College of Life Science,Hubei University, Wuhan 430062, China;3.Wuhan Botanical Gard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
Abstract: The phenology, flowering habit and young fruit traits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newly introduced species of the four kiwifrui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ctinidia indochinensis var. ovatifolia bears fruit earlier and with higher single flowers rate; A. longicarpa is with white flowers and fruit rate is high; A. rubricaulis var. coriacea(Finet Gagh)C.F.Liang is with a numerous of crimson flowers and the young fruit of A. fulvicoma Hance has no fruit points in Wuhan.
Key words: kiwifruit; phenophas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獼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為獼猴桃科(Actinidiaceae)獼猴桃屬(Actinidia)多年生藤本植物,雌雄異株,是20世紀人工馴化栽培最成功的野生果樹之一[1]。獼猴桃在中國的文字記載已有2 000余年的歷史,引種作庭院綠化樹種至少有1 000余年的歷史,同時它也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和良好的藥用價值[2]。我國是獼猴桃的原生中心[3],在全世界64個種中,原產于中國的有60個[4],但由于早期重視不夠,開發研究較晚,許多野生資源可能還未利用就因環境惡化和人為破壞而消亡流失。因此,野生種質資源的收集和保護對獼猴桃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本研究調查了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自外地新引進的卵圓葉獼猴桃(Actinidia indochinensis var. ovatifolia)、長果獼猴桃(Actinidia longicarpa)、黃毛獼猴桃(A. fulvicoma Hance)、革葉獼猴桃[A. rubricaulis var. coriacea(Finet Gagh)C.F.Liang]芽、葉片、花、幼果等的性狀,以期為獼猴桃的良種選育以及生產中的開發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園基本情況
試驗于2009年在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獼猴桃園內進行,該園占地3.3 hm2,三面環湖,北臨磨山,年平均氣溫16 ℃,年平均相對濕度80%,年均降雨量1 250 mm,年均無霜期240 d,屬熱帶濕潤季風性氣候。
武漢植物園獼猴桃園南北行向“T”形架栽植。選每一物種正常生長結果且生長勢較為一致的3株作為試驗材料,掛牌編號。分別觀測獼猴桃的物候期、枝葉特征及開花結果習性。試驗地為沙壤土,地勢較平坦,肥力中上等,地下水位低,有機質含量較高。
1.2供試材料
以試驗園新引進的卵圓葉獼猴桃(Actinidia indochinensis var. ovatifolia)、長果獼猴桃(Actinidia longicarpa)、黃毛獼猴桃(A. fulvicoma Hance)和革葉獼猴桃[A. rubricaulis var.coriacea(Finet Gagh)C.F.Liang]為研究對象。
1.3試驗方法
物候期觀察:參考《果樹研究法》[5]的方法。
花大小測量:在盛花期期間,采集4種獼猴桃物種的花,平均每棵樹隨機采集8~10朵,大小程度居于整株中等,能代表整株獼猴桃花的長勢。在采摘后半小時內對花瓣、花萼、花梗的縱橫徑和花蕊長度進行測量以及將雄蕊和雌蕊的數量進行登記,然后計算各平均值進行統計分析。花朵采摘時間一般為18∶00左右,主要為了避免花朵枯萎。
2結果與分析
2.14種獼猴桃物種物候期觀察
由表1可知,4個獼猴桃物種的萌芽均處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卵圓葉獼猴桃芽開始萌動的時間最早,其萌芽期、展葉期、新梢開始生長期、開花期、坐果期分別比最晚的革葉獼猴桃提前18、19、13、23、26 d;長果獼猴桃和黃毛獼猴桃從萌芽期至坐果期的時間與革葉獼猴桃相近。試驗結果表明,卵圓葉獼猴桃坐果期最早,為4月20日坐果。
2.24種獼猴桃物種生物學特性比較
由表2可以看出,卵圓葉獼猴桃花白色,花朵大梗較細長,雌雄蕊稀疏;革葉獼猴桃花色紅艷,花朵小梗又細又長;長果獼猴桃和黃毛獼猴桃花朵都較大,雌雄蕊繁密。
由表3可以看出,長果獼猴桃生長勢較強,萌芽率40.91%,坐果率93.08%;革葉獼猴桃生長勢較差,萌芽率38.64%,坐果率15.13%;卵圓葉獼猴桃以單花結果為主,單花率64.89%;黃毛獼猴桃單花率53.21%,但坐果率比卵圓葉獼猴桃低17.70個百分點。
2.34種獼猴桃物種植物學性狀比較
由表4可以看出,卵圓葉獼猴桃幼果整個外形較其他獼猴桃特殊,果皮顏色較深,絨毛短;黃毛獼猴桃果皮顏色淺綠,絨毛顏色灰褐,且無果點;長果獼猴桃絨毛顏色居于中間,為黃褐色;革葉獼猴桃果頂形狀為凹,短絨毛。
3小結
試驗結果表明,卵圓葉獼猴桃在坐果時間上明顯早于其他3種獼猴桃,利用其開花結果較早的特性可作為早熟品種栽培;4種獼猴桃的花朵從大小到色澤都各具特色,長果獼猴桃和革葉獼猴桃根據花色特殊性,可從觀賞價值和藝術角度挖掘;利用卵圓葉獼猴桃單花率高、長果獼猴桃結果率高和黃毛獼猴桃幼果無果點的典型特性作為雜交育種的優質親本選育,滿足獼猴桃在生產中的需求。由此可見,每一獼猴桃物種的生長特性各具優勢,無論是在育種工作上還是在生產生活中都應充分發揮這些優良性狀的價值。
武漢植物園成功引進4種獼猴桃物種進行研究,首先解決了各物種在武漢地區的適應性問題,由此開拓了種質資源開發利用的第一步,可考慮因地制宜的發展獼猴桃栽培;此外,資源的調查研究是整個獼猴桃種質資源研究的中心環節,使種質資源能夠合理利用,對新引進的4種獼猴桃物種的生物學特性全面客觀的了解,不僅可為當前和以后特定的育種目標服務,而且為獼猴桃產業的多方向發展提供了理論和實踐依據。
參考文獻:
[1] 毛帆.軟棗獼猴桃的栽培[J].特種經濟動植物,2007,10(10):48-49.
[2] 徐小彪,張秋明.中國獼猴桃種質資源的研究與利用[J].植物學通報,2003,20(6):648-655.
[3] 崔致學.中國獼猴桃[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
[4] 黃宏文.獼猴桃研究進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5] 章文才. 果樹研究法[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