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試驗選用青腳白羽雞作母本,川東大黑雞作父本進行測交,結果表明,以青腳白羽雞作母本、川東大黑雞作父本的測交組合經濟性狀效果較好,對其測交的羽色遺傳效應較復雜,對豐富遺傳育種理論和指導育種實踐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川東大黑雞;測交;羽色
中圖分類號:S81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1)20-4233-02
Study on The Feather Colors of Test-crossed Chuandong Black Chicken
MAO Jian,LI Yun
(Chengdu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hengdu 611130, China)
Abstract: For better utilization of its good germplasm characteristics, the Chuandong black chicken was test-crossed with Cyan-foot White-feather chicke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cnomic traits of the testcross progeny with Chuandong black chicken and Cyan-foot White-feather chicken as male and female parents performed the best. It might be complex to explore its genetic effects on feather colors of the testcross progeny. The study on these effects would be very important in enriching the theory of genetics and breeding, as well as guiding the breeding practice.
Key words: Chuandong black chicken; test cross; feather colors
近年來選育的青腳白羽雞,具有長勢快、抗性強、產蛋早、品質好等優點[1],特別適合林地散養,是目前生產中值得示范、推廣的優良雞種之一[2]。為了更好地利用該雞和其他優良雞種的種質資源[3],篩選出優良的雜交組合,將外表美、生產性能優、口感好的雜交一代用于生產第一線[4],是目前的研究重點。為了滿足地方生產、消費習慣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試驗中選擇了青腳白羽雞作母本,川東大黑雞作父本進行測交。現將該測交組合研究情況報告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母本為青腳白羽雞(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課題研究小組提供);父本為川東大黑雞(四川東南地區農村養殖的地方雞種)。
參試雞試驗前均在林地自然環境中散養,試驗過程中采用籠養。
1.2試驗方法
1.2.1測交組合根據所選雞種遺傳特性和生產需要確定;測交方式采用人工授精技術。
1.2.2技術路線:
從青腳白羽雞的來源和近年來的研究來看,青腳白羽雞的白羽性狀應是隱性性狀,但在雜交過程中,是否呈真實的隱性性狀遺傳,尚需要試驗驗證。如果所選測交的其他雞種其相對性狀是顯性性狀,則測交一代的羽色從理論上講應是可隨意設計的[5],或者說育種工作者可根據研究和生產需要,使測交一代的羽色呈現各種不同的色彩。大體型黑羽雞是四川東南地區人們非常喜愛消費的雞種之一,具有較廣闊的市場前景,選擇川東大黑雞作為測交的父本,也是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來思考測交效果的。如果測交一代羽色表現一致為黑色,則川東大黑雞的黑羽性狀應是顯性性狀,既檢驗出青腳白羽雞的白羽性狀是隱性性狀,又選擇出生產上所需要的大體型黑羽雞的新組合,其經濟性狀如果超越測交的雙親,即可將該組合的雜交優勢利用于生產,推動農村區域經濟發展、為“三農”服務。
2結果與分析
1)測交一代的經濟性狀好,特別在生長速度、體型外貌、抗性、品質等方面,表現出超越測交雙親和特別優秀的生產經濟性狀,這也是我們希望得到的結果。
2)根據研究認為,青腳白羽雞的白羽性狀應是隱性性狀,所以測交一代雛雞的羽色應該與父系羽色表現一致為黑色,但試驗中測交一代羽色效應不一致,測交一代雛雞的羽色不是全黑色,而表現性狀分別為:黑羽、黑白花、麻羽三種羽色,測交羽色效應情況統計見表1。
由表1可知,試驗期間共孵化測交種蛋5批,孵化出雛雞211只,其中黑羽102只、黑白花60只、麻羽49只。其結果與試驗的希望目標不太一致,增加了試驗結果的復雜性。就羽色而言,青腳白羽雞已連續選育了八代,其白羽性狀表現出穩定的遺傳特性,這一研究結果只能表明川東大黑雞是羽色基因雜合體。但這一效應值得進一步認真研究和探討,進而為育種提供理論依據。
3)隨著飼養時間的推延,測交一代群體的羽色逐漸發生變化,到中雞階段已完全沒有黑白花雞個體,群體中只有黑羽和麻羽兩種羽色。這一現象值得認真去研究和探討,這可能是多基因控制的羽色,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的表達反應。
3小結與討論
1)測交一代在生長速度、體型外貌、抗性、品質、肉質口感等方面,均表現出超越雙親的優良生產經濟性狀,是測交組合父母本選擇適當、體現出雜交優勢的結果。
2)測交一代雛雞的羽色效應不一致,初步推測應是父本川東大黑雞遺傳基礎不純所致,川東大黑雞黑羽應是含有麻羽基因的雜合性狀。從羽色效應情況統計表中可以看出,測交一代雛雞中沒有白色個體出現,白羽性狀應是隱性性狀;群體羽色為黑羽102只、黑白花60只、麻羽49,可以認為是羽色基因雜合個體與純合個體交配并伴有連鎖和互換產生,其雜交一代羽色性狀表現近似2∶1∶1的遺傳現象。由于雞的羽色遺傳可能是多基因控制的結果,所以不同組合的親本有不同的遺傳基礎,也會有不同的雜交效應[6]。
3)在群體飼養過程中,黑白花或互換雜合個體逐漸變化成麻羽個體,可認為白羽基因所對應基因控制的色素,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的產生和積累,足以掩蓋白羽基因的表達,所以測交群體最后只有黑羽和麻羽兩種羽色。
參試父本川東大黑雞的黑羽性狀是雜合性狀;參試母本青腳白羽雞其白羽性狀是穩定的隱性性狀;可通過技術手段提純川東大黑雞,作為雜交優勢利用的親本之一。
參考文獻:
[1] 毛建,俞寧,周大薇,等. 青腳白羽雞的選育[J]. 四川畜牧獸醫,2010(3):44.
[2] 毛建,周大薇, 付安靜, 等. 散養生態土雞在帽頂山成功推廣[J]. 畜牧與獸醫,2008(8):107-108.
[3] 毛建,李韻,郭 蓉,等. 青腳白羽雞種質特性的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2010,49(9):2182-2183.
[4] MALDEN C N. 家禽生產[M]. 邱祥聘,譯.重慶: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重慶分社,1986.
[5] 方宗熙. 普通遺傳學[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78.
[6] REES H, JONES R N. 染色體遺傳學[M]. 王成俊,譯. 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