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60年,老百姓的衣著到底有多大變化?盤龍區桃源社區在建國60周年之際舉辦的一場鄰居節時裝秀就挺能說明問題。
服裝秀的模特全是社區里的居民,不過展示的衣服卻有點特別,不是什么大牌服裝,也不是當下最時尚的美服,而是解放以來,每個年代所流行的特色服裝。
在現場,幾個身穿老底子衣服的居民一一登場,立馬就吸引了不少居民的目光。中山裝、黃軍裝、蝙蝠衫、踏腳褲……每個年代的人都能在這些衣服身上找到自己曾經的影子。
居民余子根身上穿的是一套藍色中山裝,這是他在1973年找師傅做的。“70年代,中山裝很流行。我當時趕潮流,花了60塊錢專門定制了這套中山裝,現在想想都有點心疼,這可是我一個半月的工資啊。平時這套衣服,我都舍不得穿,只是逢年過節,兒子結婚的時候穿過幾回。”
一直到現在,老余都舍不得扔了這套中山裝,衣服放了30多年了,還是很挺括,老余把它當做壓箱底的寶貝。昨天,老余重新找出了這套衣服穿上,感覺又回到了從前那個年代。
居民徐東升身上穿的是黃軍裝,在六七十年代的年輕小伙子當中挺流行。“我記得那個時候,出門穿黃軍裝,再背個小挎包,甭提有多帥氣了。不過,現在可不時興這些衣服了,要是再穿,我9歲的孫子都要說我土了。”
居民金雅珍展示的則是80年代時髦女性最喜歡的蝙蝠衫、踏腳褲。金阿姨得意地說,“當時女孩子可選擇的衣服樣式不多,蝙蝠衫已經算是比較洋氣的了。年輕的時候,我穿著這身衣服騎自行車,賺了不少回頭率呢。”
最后上場的就是現在的流行服飾。80后女生吳雯斐穿著短裙、披著網格披肩款款走上臺來,就連金阿姨都禁不住羨慕:“現在的衣著款式多,面料也好,女孩子挑選余地大,比起我們那個年代,可幸運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