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是目前生產上普遍采用的一種育苗技術。試驗在常規的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技術基礎上,創新摸索了油茶芽苗砧嫁接新兩段法容器育苗技術。同時總結了該新技術與常規育苗技術相比較所具有的七項優勢。目的是突破常規的兩段育苗方法和經驗,找到快速育苗的途徑,達到育苗過程環節少、浪費少、成本低、可操作性強、成活率高、出苗率高的目標,為油茶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關鍵詞: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
中圖分類號:S794.4;S723.2;S723.1+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1)18-3747-04
New Technique of Container Seedling Raising of Camellia oleifera Bud-Stock Grafting
BAI Tao1,ZHOU Jian-hua1,WANG Shao-ming1,DONG Shao-wu2,ZHU Xiao-dong3,LIU Xiao-wu4,
CAI Jing-yong1,SHE Yuan-guo1,CHEN Ling-ling1
(1. Hubei Vocational College of Ecologic Engineering ,Wuhan 430200,China; 2. Jingshan County Bureau of Forestry, Jingshan 431800,Hubei,China; 3.Jingshan Forestry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Jingshan 431800,Hubei,China;
4. State-Owned Huzhuashan Forest Farm of Hubei Province, Jingshan 431800,Hubei,China)
Abstract: Based on container seedling-raising of Camellia oleifera Abel. bud-stock grafting which was a widely used technique in production, a new technique of two-stage container seedling raising of C. oleifera bud-stock grafting was experimented. Furthermore, seven advantages of the new technique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approach were summarized. The purpose was to optimize the conventional two-stage seedling raising, quicken seedling raising, minimize seedling raising processes, realize low cost, good maneuverability, high survival rate and seedling emergence. The practice indicated that the new technique might gain wide extension in C. oleifera production.
Key words: Camellia oleifera Abel.; bud-stock grafting; container seedling raising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我國主要的經濟林木,具有適應性強、經營成本低、收益大、用途廣等特點。油茶子榨出的茶油色清味香、營養豐富,是一種優良的有機和綠色食用油[1],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在市場上有很大的發展空間。2006年11月,國家林業局出臺了《關于發展油茶產業的意見》,明確指出要全面提升油茶產業化水平。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油茶生產,已出臺加速發展油茶生產的相關政策,并加大了資金投入,鼓勵推廣油茶優良品種和科學的管理技術,引導油茶產業健康發展。
為了保證新造油茶林進入盛果期后穩產高產,培育高產良種油茶苗木是技術關鍵。而油茶育苗方法很多,在生產上目前多采用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方法,所謂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是指采用油茶大粒種子,經過沙藏促芽處理,待種子發芽但尚未展葉的幼苗作為砧木,以當年生油茶樹半木質化枝條為接穗,采用劈接法進行嫁接的一種嫁接育苗方法。目前生產上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將油茶良種接穗嫁接在油茶芽苗砧后,直接栽到營養缽中進行培育,當年或翌年春季出圃;二是將油茶良種接穗嫁接在油茶芽苗砧后,定植在大田中進行培育。在9月下旬~10月上旬將油茶嫁接苗移栽到營養缽內,再進行管護,次年管理一年,也就是所謂的油茶芽苗砧嫁接兩段育苗方法[2,3]。上述芽苗砧嫁接育苗方法環節多、浪費大、成本高、成活率一般。如何找到新的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方法,使其育苗過程環節少、浪費少、成本低、可操作性強、成活率高、出苗率高,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研究課題。結合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與湖北省京山縣林業局合作建設的湖北省油茶良種基地建設項目,我們在常規的油茶芽苗砧嫁接兩段法育苗技術的基礎上,經過兩年多的育苗實踐,摸索出了油茶芽苗砧嫁接新兩段法容器育苗技術,并且在實踐中證明,效果良好,達到了預期目標,現將該新技術要點歸納總結如下。
1育苗地概況
育苗地位于湖北省京山縣林業技術推廣中心苗圃內,圃地總面積3 hm2。地勢平坦,土壤類別為稻田土,pH 6.0~6.5,土層深度150 cm,海拔為110 m, 氣候屬中亞熱帶大陸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溫暖濕潤,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氣溫16.1 ℃,極端最高氣溫40.3 ℃,極端最低氣溫-19.6 ℃,年平均降水量1 065.3 mm,無霜期239 d,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 963.4 h。
2油茶芽苗砧嫁接新兩段法容器育苗技術
油茶芽苗砧嫁接新兩段法容器育苗技術整個流程包括種子的采收、篩選、貯藏、催芽、嫁接、大田栽植、培育、移苗、管護、苗木出圃等環節。其中種子的采收、篩選、貯藏、催芽、嫁接、大田栽植、培育為育苗的第一階段,移苗、管護、苗木出圃為育苗的第二階段。
2.1育苗第一階段
2.1.1苗床準備選擇背風向陽、地勢高、濾水快、離水源近、靠近大路、無油茶種子播種歷史的田地作為苗圃地。苗圃地于播種年的9月中旬,按22.5 g/m2硫酸亞鐵均勻灑于苗田消毒;將地翻耕炕坯;挖好四周的圍溝、中溝,溝寬60 cm、深50 cm。11月上旬細致整地做油茶砧木培育苗床。床高25 cm、寬120 cm、長750 cm,東西向。同時挖好床溝,溝深25 cm、寬40 cm,床面整平拍實,以利于排水和田間作業操作。油茶芽苗栽植床準備在嫁接前1個月開始整地,用生石灰750 kg/hm2與甲胺磷0.5 kg/hm2拌勻后撒于土表,然后翻入土中,進行土壤消毒處理。以施土雜肥15 t/hm2、復合肥600 kg/hm2和磷肥
1 500 kg/hm2做底肥。整好地后即開始整理芽苗栽植床,芽苗床規格與砧木培育苗床相似。芽苗床做好后蓋上一層4 cm厚的黃心土,以減少雜草及病蟲危害,然后蓋上塑料薄膜,以防雨水沖刷,保持苗床干濕適宜。嫁接前要搭好陰棚,棚高1.8 m,用遮陽網做棚頂。
2.1.2種子準備種子采收時間為“霜降”后10 d左右,選擇油茶老熟果實采摘,采收后,堆放在通風的室內,厚度在50 cm以下,每天翻動一次,堆放一周左右使其自然完全開裂,然后除去果皮篩選出果核,保存備用。在11月下旬,將精選好的油茶種子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在水泥池里(水泥池容積為3.0 m×1.0 m×0.6 m)浸泡10 min(每次浸泡種子150 kg),然后用竹簍瀝起來在清水里把種子淘洗干凈,晾干。把篩選消毒過的油茶種子均勻地播撒在沙床沙面上以培育砧木,沙床制作是在已備好的砧木培育苗床面上用過篩干凈河沙制作長7 m、寬1 m(床兩邊留10 cm,兩頭留25 cm的邊用做壓膜用)、厚12 cm的沙床,沙床制成茶盤型,用稀釋
1 500倍的70%甲基托布津溶液噴灑消毒;床面撒種量大約為10 kg/m2左右,種子緊挨不重疊,用木板把種子稍壓一下,然后蓋上10 cm厚的干凈河沙,灑水壺澆透藥水(甲基托布津1 500倍稀釋液和敵殺死2 000倍稀釋液混合液)。然后把干凈的稻草薄鋪在沙面上(能看見沙),再次用甲基托布津1 500倍稀釋液消毒,用中膜覆蓋床面,床溝蓋實密封,塑料膜兩邊要重疊,呈“幾”字形,保證水不滲透到苗床上;然后再蓋上一層較厚的稻草(看不到塑料膜為止),苗圃四周用隔離網圍住,以防人畜危害。
2.1.3適時催芽11月至翌年2月,播撒的油茶種子基本上處于休眠期,但要定期觀察,每次下雨后應及時清溝排漬,做到雨停地干。同時在苗床上放溫度計若干支,溫度控制在5~10 ℃,相對濕度保持在60%~70%。3月中、下旬氣溫上升,種子開始萌動,此時每天都要觀察,發現問題及時處理。4月上旬胚根開始生長,適時揭草揭膜,用2 000倍甲基托布津稀釋液消毒,澆水補水,繼續蓋膜蓋草。4月下旬胚芽全部出齊后,先把蓋膜兩頭打開通氣,月底全部揭面草揭膜,并澆水補水。5月上旬床邊有少量芽苗出頭,要用沙覆蓋,5月中旬正式扒芽以待嫁接。嫁接時的胚根要求平均長7 cm、直徑3 mm左右;胚芽要求平均長5 cm[4]。經測算,上述方法處理的種子發芽率可達96%,芽苗砧嫁接砧木可利用率達89%。
2.1.4接穗的選擇與采集選取發育充實、健壯、腋芽飽滿的當年生油茶木質化春梢,枝條長度10 cm,基部粗度在0.25 cm以上,枝條上至少有3個飽滿芽。采穗母樹生長健壯,無病蟲害。隨采隨接。采穗母株是湖北省林業廳認定的油茶優良無性系,分別為長林3號、長林4號、長林18號、長林23號、長林27號、湘林1號、湘林2號。
2.1.5嫁接嫁接時間以5月上旬至6月上旬為宜。起砧時用手將油茶砧苗從沙床中輕輕提起,裝在竹筐或竹籃中,用清水漂洗干凈表面沙土,然后用濕毛巾蓋好,貯放于陰濕處備用。對采回的一年生新鮮接穗選取發育飽滿的腋芽或頂芽,在芽兩側的下端0.5 cm處各削一刀成薄契形,削面長度約1 cm,兩面要求均勻光滑,再在芽尖上部0.5 cm處切斷而成為一個接穗。削穗時要求刀面鋒利,削面上不要回刀。接穗上的葉片,可以全部保留,也可削掉一半。將削好的接穗放在裝有清水的盆內。將洗凈的芽砧平放于操作臺板上,于子葉節上約2 cm的胚軸處切斷,再對準中軸縱切一刀,長約1.0~1.5 cm深,砧苗根部保留5~7 cm,將多余的部分切除。將接穗插入砧苗的切口內,再用準備好的鋁箔或黑色絕緣膠布將切口包扎好,輕輕捏緊,使接穗與砧苗緊密結合,以接芽不輕易脫落為準。然后將接好的苗木放入容器盆中,用濕毛巾蓋好保濕并放在陰涼處以備及時栽植[5]。
2.1.6芽苗栽植芽苗嫁接后栽入事先準備好的芽苗栽植床內,栽植株行距為6 cm×6 cm。先開10~15 cm深的淺溝,嫁接苗靠一邊斜擺于溝中,使砧木根系舒展,然后覆土,深度以露出接口的包扎鋁箔或絕緣膠布為宜,栽正栽實,栽后噴壺灑透定根水。在苗床上用2.0 m長的竹片相距1.5~2.0 m搭建拱棚,拱高0.5~0.6 m。蓋上塑料薄膜,四周用土封壓嚴實,薄膜上用幅寬1.8 m的遮陽網遮陰。
2.1.7嫁接后管理①保濕處理,嫁接后12 d左右每天12∶00~14∶00,用木條輕敲薄膜上部,使內部水滴入苗木葉片上,保持葉片的濕度,檢查底部薄膜,破損的要及時補好。②適時去萌、摘除花芽,嫁接后20 d左右開始首次除萌,并除去雜草和死亡的單株,一直堅持到9月。同時及時摘除花芽,隨后澆透水,將薄膜蓋好。③調整溫濕度,嫁接40 d左右,在陰天將兩頭薄膜早晚打開通風、透氣、煉苗。50 d后,視天氣情況將薄膜揭開,除草除萌,苗木葉面噴施稀釋1 000倍的70%甲基托布津液或稀釋1 000倍的50%可濕性多菌靈粉劑溶液消毒。若長期陰雨應及時清溝排水,夏天注意防旱。待8月10日左右揭開苗床兩頭薄膜,一星期后的早晚或陰天揭去全部塑料薄膜。10月上旬去掉遮陽網。④病害防治,主要是白絹病和根腐病。防治辦法是拔除病株,清除帶菌土,再用10%的硫酸銅溶液灌入苗木根部。上述方法的苗木嫁接成活率可達83%。
2.2育苗第二階段
2.2.1移苗嫁接苗移苗時間的早晚決定了嫁接容器苗成活率的高低和苗木后續的生長質量。在育苗實踐中我們發現,移苗時間以10月中旬~10下旬為宜[6]。移苗方法采用自主創新的帶土切塊移植法,采用自行設計研制和經過多次改進的一種專用工具嫁接苗移植器,將嫁接苗帶土球取出(取苗前1 d澆足水),放入規格為10 cm×10 cm(下端直徑7 cm)的容器袋中。嫁接苗移植器總長為95 cm。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木柄,長度為70 cm,第二部分是由三角狀的含鋼鐵塊彎成的不規則鐵筒,全長25 cm。其中筒柄長20 cm,圓筒長5 cm,圓筒下端直徑6 cm,呈半月型,不閉合,開口長2.5 cm,并且開口兩端不對稱。木柄與不規則鐵筒柄相連。將帶土球嫁接苗放入容器袋后,用干凈的細河沙填入帶土球嫁接苗與容器袋的空隙中,填滿填實,就地擺放在原苗床面上即原芽苗栽植床中,再用甲基托布津
1 500倍稀釋液或多菌靈1 000倍稀釋液消毒,而后澆足水。
2.2.2管護帶土球移植苗的管理主要是根據天氣情況和苗木恢復生長情況澆水,除雜,噴灑50%的多菌靈1 000倍稀釋液進行消毒。11月上旬為防夜晚低溫可在拱棚上蓋上塑料薄膜,方法同芽苗栽植一樣,四周用土封壓嚴實。期間若溫度高則可打開薄膜兩頭通風透氣[7]。經過上述移植方法和管護后,12月22日經調查,苗木移植成活率可達97%以上。一級苗率達到80%左右。基本上無死苗現象。原因是用嫁接苗移植器帶土切塊移植,土球緊實,沒有損傷嫁接苗根系,同時嫁接苗與容器袋的空隙中的河沙有利于苗木根系的進一步發育,新根系發育良好,緩苗期極短。采用上述方法可以保證翌年春季造林的需要,縮短了傳統兩段育苗方法需要兩年的培育時間,大大節省了育苗進程,降低了育苗成本。
2.2.3苗木出圃一年生出圃苗木規格為一級苗高11 cm以上,地徑0.25 cm以上;二級苗高7~11 cm,地徑0.20~0.25 cm;苗木根系發達、須根多、斷根少。苗木出圃必須經過嚴格檢疫,并按規格做好分級、包扎,附好苗木標簽。
3育苗新技術優點
油茶芽苗砧木培育常規方法上是種子貯藏與催芽分兩步在不同地方分開進行的,費時費力、浪費大、成本高。而采用上述培育新技術是將種子貯藏與催芽在同一苗床上依次進行,減少了中間操作環節,降低了材料消耗,省時省力,成本低。與常規油茶芽苗砧木培育方法相比較,采用該新技術后,油茶種子發芽率達96%,砧木可利用率達89%,兩項指標均較高。通過定量的方法,確定了油茶兩段育苗嫁接苗移植的時間,以10月中下旬為宜。避免了常規方法中靠經驗來確定移植時間的做法。
常規的兩段育苗方法在嫁接苗移苗時前期要進行營養土的配制和裝袋。采用新技術減去了這一環節,同時嫁接苗移苗后可以就地擺放,不需另外準備擺放的苗田,減少了運輸環節,大大降低了成本,節省了土地和勞力,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并且首次自主創新研制了嫁接苗移植器,改進了生產工藝,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移苗成活率和苗木生長量。
常規的兩段育苗方法培育苗木共需兩年時間。采用該新技術苗木嫁接成活率可達83%,移苗后苗木成活率可達97%以上。一級苗率達到80%左右。實現了當年育砧、當年嫁接、翌年春季就可以出圃造林,縮短了苗木培育時間。并且該新技術操作簡單、實用,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莊瑞林. 中國油茶[M].第二版.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8.
[2] 陳永忠. 油茶豐產栽培實用技術[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 2008.
[3] 王瑞,陳永忠 油茶林培育研究進展[J]. 湖南林業科技,2009,36(2):67-70.
[4] 白濤,蔡京勇,祝曉東,等. 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砧木培育新技術[J]. 湖北林業科技, 2010(5):67-68.
[5] 白濤,雷永松,蔡京勇,等. 圖解油茶芽苗砧嫁接[J]. 花木盆景,2009(11):7-8.
[6] 謝紅梅,柏勁松. 不同片區的油茶穗條對嫁接苗木的影響[J]. 世界林業研究,2010,23(9):207-211.
[7] 藍延明. 油茶栽培技術[J]. 安徽林業,200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