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運用來自河南省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萬人調查問卷數據,從鄉風文明建設現狀的文化娛樂生活、家風建設和民風建設3個方面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當前河南省農村的鄉風文明建設還存在文化生活單調貧乏、消費方式不夠合理、家庭倫理道德問題凸顯、社會公德意識淡薄、封建迷信活動與社會丑惡現象發展蔓延等一系列問題。
關鍵詞:鄉風文明;建設現狀;調查分析;河南省
中圖分類號:C912.8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0439-8114(2011)18-3875-03
A Surve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ivilization
—— A Case Study of Henan Province
JIA Yi-bao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nyang 464000, Henan, China)
Abstract: Through ten thousand people’s questionnaire datas from the surve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 in Henan province, three aspects of the analysis such a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creational life, the family tradi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common social practic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urrent of Henan rural civilized construction still had the problems of poor humdrum cultural life, unreasonable consumption style, serious family ethical problem, a weak sense of social morality, the spreading of feudal superstitious activities and social evils.
Key words: rur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situation; survey analysis; Henan province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也是農業大省。河南省的新農村建設以及鄉風文明建設狀況,對全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鄉風文明是指廣大農村農民崇尚文明、崇尚科學、健康向上的良好社會風氣,是當今社會發展文化、教育、衛生和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的需要。根據鄉風文明的要求,利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課題組”2006年所進行的調查問卷對河南省的鄉風文明建設情況進行分析。調查共發出問卷15 000份,收回13 500份,其中有效問卷10 133份。下面將從文化娛樂生活、家風建設和民風建設3個方面分析河南省的鄉風文明建設情況。
1文化娛樂生活現狀調查分析
1.1文化生活貧乏
從文化活動數量方面看,在“你村每年組織幾次農村文化娛樂活動?”這一調查中,有高達43.4%的農戶選擇沒有任何文化娛樂活動,有26.7%的農戶選擇每年有1~2次文娛活動,有26.1%的農戶選擇每年有3~4次文娛活動,而只有3.9%的農戶選擇每年有4次以上的文娛活動。另外,該問卷還設置了一項“你村是否組織體育比賽等活動?”的調查,其中有79.0%的農戶反映當地沒有組織過該類活動。這說明河南省農村的文化生活非常貧乏,不能滿足農民的日常需求。
1.2文娛活動形式單調
從文化活動形式方面看,河南省農民平時的娛樂方式比較單調。調查結果顯示,有84.0%的農民從沒有外出旅游過,可見大部分農民的日常地理活動范圍非常有限。在有限的活動范圍里,農民主要的娛樂活動方式是打麻將撲克、看電視和書報。在調查問卷所設置的“看書報、看戲和文藝演出、打麻將和撲克、體育鍛煉、看電視、喝酒”等娛樂方式選項中,6個選項所占的比例分別為32.2%、12.2%、25.8%、3.9%、23.6%和2.3%。雖然有30%以上的農戶反映看書報是其平時的娛樂方式之一,但調查數據顯示有71.0%的農戶家庭沒有訂閱過報刊雜志。即使有的家庭訂閱報刊雜志,所花的費用也很少,有72.0%的農戶家庭每年用于訂閱報刊雜志的費用僅在50元以內,費用超過100元的農戶比例僅占14.0%。這表明,即便是選擇了看書報這一娛樂方式的農戶,看書報的頻率和質量估計也不高。另外,體育鍛煉和喝酒作為主要平時娛樂方式的比例也很低,這說明喝酒這類傷害身體并易引發爭端的生活方式正逐漸不受農民的歡迎,另一方面也說明農民對于體育鍛煉這類有利于健康的娛樂方式重視不夠,文化生活還需要進一步引導。
1.3文娛活動渠道有限
從文化活動渠道方面看,河南省農村普遍缺乏相對固定的文娛活動場所,文化設施基礎薄弱,文娛活動渠道比較有限。根據問卷調查結果,有78.0%的農戶反映當地沒有棋牌、球類、戲曲、歌曲等娛樂室,有高達86.0%的農戶反映當地沒有圖書閱覽室;農村居民家庭中沒有使用有線電視的比例達到65.0%,能夠上網的比例僅占21.0%。這表明,大部分農民在確定自己平時的文化活動方式時,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能夠選擇的空間不大,應進一步加大該方面的投入力度。
2家風建設現狀調查分析
根據于大海[1]的觀點,考察家風建設,既要考察家庭內部狀況,也要考察鄰里關系情況,鄰里是家庭的延伸和家庭生存的條件。本部分也將從這兩大方面對于河南省的家風建設情況進行分析。
2.1家庭內部狀況
第一,從家庭消費方面看。針對中國農民開支比重較大的紅白喜事操辦消費,調查發現有29.8%的農戶選擇了從簡,58.8%的農戶選擇了量力而行,11.4%的農戶選擇要追趕潮流。該結果表明,農戶辦喜事大操大辦追趕潮流的不良風氣得到了一定扭轉,量力而行的農戶占到將近60.0%,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河南省農戶的理性消費的回歸。雖然追趕潮流的農戶所占比例較小,但從簡的農戶也只占了不到30.0%,從而使得有高達83.0%的農民感到子女結婚給家庭造成了比較嚴重的負擔[2]。這表明,河南省農民當前的消費方式與合理的消費方式仍有很大的差距。
第二,從家庭教育方面看。雖然多數農民家庭都意識到應該努力供子女讀書,但是給予子女接受教育的能力有限,并且多數農民對讀書動機以及科學知識重要性的認識需要糾正。在“假如您的孩子讀書很好,而家里錢不夠,你會怎么辦”這一調查中,有64.9%的農戶選擇了會借錢貸款供子女讀書,21.6%的農戶選擇了會變賣東西供子女讀書,13.5%的農戶選擇了只好讓子女退學。該數據顯示出農民“望子成龍”的迫切愿望,有超過85%的農民愿意不惜一切代價供孩子讀書,只有為數很少的一部分會被迫選擇輟學。在學費負擔的調查中,有41.5%的農民家庭,認為子女上學學費負擔很重,不能支付,需要借款才能讀書;有45.4%的農戶家庭,認為子女上學學費能夠負擔的起,但占家庭收入比例大;僅13.1%的農戶家庭子女上學學費能夠負擔的起,且占家庭收入比例小。這說明,農民希望通過教育改變家庭狀況的愿望很高,但學費負擔成為農民的很大包袱,如何改善農民子女的上學難、學費高、受教育機會少已成為當務之急。同時,在如何看待讀書的調查中,雖然有46.5%的農民認為“讀書關系到孩子的人生幸福,賺錢是次要的”,比較看重素質教育,但也有38.3%的農民認為“讀書是最好的出路,多讀書才能多賺錢”,將讀書與賺錢劃等號,其認識需要糾正,否則由此導致的人生觀、世界觀會影響下一代,對社會不利。并且不容忽視的是,還有15.1%的農民仍持有“只要能賺錢,不用多讀書”的觀點,這說明“讀書無用論”在河南省還相當盛行,部分農民對科學知識重要性的認識還很不夠,存在著拜金主義和功利主義的思想。
第三,從家庭內部矛盾方面看。引起農戶家庭矛盾的因素依次為贍養老人37.8%、經濟問題29.7%、照顧兒童11.7%、婆媳關系9.9%、生活習慣6.3%和其他4.6%。因贍養老人而造成家庭矛盾的比例近40.0%,位居各因素之首,這間接反映了在農村家庭中所存在的“嫌老”、“避老”現象。另外因婆媳關系而造成家庭矛盾的比例也占到近10.0%,與贍養老人的因素合計達到50%,這說明農民家庭當前凸現了比較嚴重的家庭倫理道德問題,這也對河南省的新農村鄉風文明建設提出了挑戰。
2.2鄰里關系狀況
在與鄰里的相處過程中,61.2%的農民鄰里關系相處好,27.9%的農民鄰里關系相處一般,10.9%的農民鄰里關系相處不好。鄰里關系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鄉村社會的和諧程度,該調查結果表明,60.0%以上的農民都可以與鄰里很好地相處,河南省農村社會的和諧程度較高。并且當鄰里有難時,有97.9%的農民都會從物質、精神撫慰、勞力等多方面給予關懷和幫助,僅有2.1%的農民選擇了漠視,說明勞動人民之間互幫互助的傳統美德在農村保持著良好的延續,這有助于良好鄰里關系的維持與和諧農村社會的建立。不過,仍有相當一部分農民與鄰里不能和睦相處、互相信任,鄰里關系差,鄰里之間的矛盾沖突很容易激發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不和諧因素,不利于良好鄉風文明的建設。
3民風建設現狀的調查分析
根據問卷調查,當前河南省新農村的民風建設還存在下面一些問題,社會道德風尚仍急需改善[3]。
3.1各類封建迷信活動不同程度存在
建廟、燒香拜佛、算命看風水和建祠堂等封建迷信現象的比例分別為28.8%、24.6%、17.8%和11.6%,說明封建迷信的殘余對農民的生活仍然有很大的影響,這將擾亂農村社會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3.2偷盜等農村治安問題比較嚴重
調查結果顯示,偷盜行為在農村比較普遍,占據各類治安問題之首,其比例達到當地治安問題的43.7%。另外,農民反映當地也同時存在搶劫16.3%、黑惡勢力10.9%以及其他29.1%比較嚴重的治安問題。治安問題的存在,將影響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
3.3黃、賭、毒等不良風氣問題沒有有效解決
調查發現,各地農村黃、賭、毒現象的比例達到23.8%,賣淫嫖娼現象的比例占13.4%,幫會組織現象的比例占12.6%,其他丑惡現象的比例占50.2%。各種不良社會風氣的存在,成為農村社會的黑暗面,嚴重侵蝕著部分農民的心靈,給鄉風文明建設設置了極大的障礙。
3.4部分農民社會公德意識淡薄
對于農戶所在村的公共設施狀況,16.4%的農民反映當地的公共設施狀態很好,51.9%的農民反映當地的公共設施狀態一般,22.4%的農民反映當地的公共設施破壞比較嚴重,9.2%的農民反映當地的公共設施破壞非常嚴重。該結果表明,有近30.0%農村公共設施遭到嚴重破壞,而只有不到20.0%的農村公共設施保持良好狀態。這與一些農民肆意破壞公共財產的行為有很大的關系,折射出部分農民存在社會公德意識還比較淡薄的現象。
4對策與建議
根據上面對河南省新農村鄉風文明建設現狀所做的調查分析,可以看出當前河南省農村的鄉風文明建設還存在文化生活單調貧乏、消費方式不夠合理、家庭倫理道德問題凸顯、社會公德意識淡薄、封建迷信活動與社會丑惡現象蔓延等一系列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建議從以下5個方面推進河南省的鄉風文明建設[4]。
4.1大力發展農村教育,提高農村人口素質
農民自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鄉風文明建設的水平,教育是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培育新型農民的重要途徑之一。一是要花大力氣普及農村義務教育,加強農村基礎教育;二是要加大農村職業教育培訓力度,促使農民掌握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與非農職業技術;三是要加強農民成人教育,提高農民現代文明素質。
4.2拓寬農村經濟發展道路,提高農民收入水平
農民收入水平低,是農民產生不文明行為的重要原因之一。要切實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就要積極拓寬農村經濟的發展道路。為此,一是要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形成區域主導產業;二是要創新農業生產經營模式,走集約型發展的道路;三是要因地制宜,發展高效優質農業。
4.3強化硬件設施建設,加大物質資金投入
要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一方面政府和鄉鎮應在城鄉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統籌安排,加大對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要動員鼓勵各方面的力量資助文化建設、興辦農村文化設施。
4.4發展農村先進文化,豐富農民文化生活
一是要建設一支過硬的農村文化隊伍;二是要創新農村文化建設新機制,促進農村文化活動開展的內生機制的形成;三是要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健康、農民喜聞樂見的群眾文化活動[5]。
4.5強化公民道德建設,營造新風尚
一是要扎實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切實加強農民的公民道德教育;二是要強化對先進典型的樹立和學習宣傳,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效應和教化效應;三是要同各種不良風氣作堅決的斗爭,制定適合基層操作的村規民約,對各種影響社會風氣的不良行為進行有效管理。
參考文獻:
[1] 于大海.鄉村文明建設路徑思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8(7):139-141.
[2] 趙增彥.經濟欠發達農村鄉風文明建設研究[J].理論導刊,2010(8):71-73.
[3] 李本松.鄉風文明建設的實踐價值[J].農業科學研究,2010(31):79-82.
[4] 亓鳳香.新農村建設進程中的鄉風文明建設[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25):42-44.
[5] 劉漢成,程水源.中部欠發達地區“鄉風文明”建設的現狀、原因及對策[J].生態經濟,2009(10):18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