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查閱植物標本與文獻的研究方法,利用ArcGIS軟件和中國傳統醫學地理信息系統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TCMGIS)分析了山桃仁基源植物山桃[Prunus daviadiana(Carr.) Franch.]適宜生態因子值范圍和適宜栽培種植的區域,得出山桃適宜年平均降水量144~1 693 mm、年平均氣溫8.3~24.4 ℃、1月最低氣溫-26.5 ℃、7月平均氣溫11.6~28.0 ℃、年平均空氣相對濕度50.6%~83.0%等10個生態因子值。適宜栽培種植的區域為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和陜西、山西、山東省的大部分地區。研究結果對中國黃土高原地區增加土地利用率、促進生態保護與植被恢復都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山桃;生態因子;地理信息系統;產地適宜區
中圖分類號:S567.1+9;S50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1)18-3778-03
Regional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Prunus daviadiana
JIA Guang-lin1,2,WANG Zhen2,3,LI Jia-chun4,WANG Zhen-zhong4,XIE Cai-xiang2,SUN Chao2,XIAO Wei4
(1. Applied Economic Herbaceous Plants Institute of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Qingdao 266109, Shandong,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Bioactive Substances and Resources Utiliza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100193, China;
3. Schoo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102, China;4. Jiangsu Kanion Pharmaceutical Co.,Ltd,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harmaceutical New-Tech for Chinese Medicine, Lianyungang 222001, Jiangsu, China)
Abstract: The propel range of ecological factor value and suitable planting areas of Prunus daviadiana (Carr.) Franch. were analyzed through consulting specimen and literature conbining with ArcGI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rm(TCMGIS). The optimal ecological factors for P. daviadiana were annual precipitation 144~1 693 mm, mean annual temperature 8.3~24.4 ℃, minimum temperature in January -26.5 ℃, average temperature in July 11.6~28.0 ℃, mean annual relative humidity 50.6% ~83.0% and so on. The suitable planting areas were Southeaster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and major area of Shaanxi, Shanxi, Shandong province. The results were of significance to Loess Plateau in China for increasing the land utilization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Key words: Prunus daviadiana (Carr.) Franch.; ecological factor;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planting areas
山桃仁為薔薇科(Rosaceae)植物山桃Prunus daviadiana(Carr.)Franch.的干燥成熟種子。性平,味苦、甘,具活血祛瘀、潤腸通便、止咳平喘功能[1]。山桃仁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收錄的中藥桃仁(桃仁、山桃仁)的一種,本品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原名桃核仁,列為下品?!睹t別錄》記載:“今處處有,京口者亦好,當取解核種之為佳,又有山桃其人不堪用”?!秷D經本草》載:“京東陜西出者尤大而美,大都佳果多是圃人以他木接根上栽之,遂至肥美,殊失本性,此等藥中不可用之……”。《本草綱目》記載:“桃品甚多,易于栽種,且早結實。……惟山中毛桃,即爾雅所謂榹桃者,小而多毛,核粘味惡,其仁充滿多脂,可入藥用,蓋外不足者內有余也”。由此可見山桃仁記入醫學典籍已有很長的歷史,不過當時認為山桃仁的藥用價值較低,可作為桃仁的替代品。
在日本漢方制劑使用規格中,規定苦杏仁苷(C20H27NO11)含量為桃仁制劑的質量指標?!吨腥A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中規定,按桃仁干燥品計算,苦杏仁苷含量不得低于2.0%。研究發現山桃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高于桃仁,氨基酸和脂肪酸等的含量跟桃仁差不多[2-4]。高燕菁等[5]利用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和中紅外DTGS檢測器對桃仁和山桃仁進行紅外指紋圖譜質量鑒別分析后發現,山桃仁與標準品的相關系數高于桃仁。近年來中藥材市場異?;鸨?,為了滿足市場對中藥桃仁的需求,應該擴大山桃的種植規模。另據顏永剛等[2,4]對桃仁流通市場的調查,中藥桃仁中,山桃仁產地基本與山桃的原產地一致,故可利用“中藥材產地適宜性分析地理系統”進行基于山桃的山桃仁產地適宜性研究,為山桃的引種栽培提供技術指導。
1研究方法
1.1樣本來源
通過查閱中國數字植物標本館(http://www.cvh.org.cn)、國家科技部資源共享平臺(http://mnh.scu.edu.cn)、國家自然科技資源平臺(http://168.160.153.204/Resource/)及中國各大學的標本館,獲得有效標本共計481份;另外通過查詢《中國植物志》,最終確定山桃的主產區[6]為四川、山西、陜西、河北等省。選擇四川省的黑水縣蘆花鎮、理縣夾壁鄉、馬爾康縣卓克基鄉、雷波縣長河鄉、南坪縣漳扎鎮;陜西省的華陰市華山鎮、太白縣白云鄉、平利縣桃園鄉、佛坪縣西岔河鄉、隴縣關山鎮;山西省的沁縣故縣鎮、陽城縣蟒河鎮、渾源縣大瓷窯鎮、稷山縣西社鎮;河南省的滎陽市窯廟鎮、輝縣市百泉鄉、南召縣喬端鄉、嵩縣兩河口鄉;甘肅省的合水縣連家砭鄉、華亭縣馬峽鄉、崆峒區峽門鄉;內蒙古自治區的武川縣大青山鄉;云南省的峨山縣岔河鎮;湖北省的十堰市小川鄉;福建省的南平市延平區;寧夏回族自治區的涇源縣涇北鄉;山東省的煙臺市初家鎮;吉林省的長春市奢嶺鎮;遼寧省的鳳城市鳳山街道等14個?。ㄗ灾螀^)的49個縣(市)75個鄉(鎮)365個樣本來源點作為分析基點,利用中國傳統醫學地理信息系統(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TCMGIS)分析平臺進行分析。
1.2生態因子分析
以氣候因子數據庫、土壤數據庫、中藥資源普查數據庫為依托,通過地理信息系統圖表索引功能和空間分析方法,從數據庫中提取出樣本來源點的生態因子序列值Ei,共有10個生態因子,分別為1月最低氣溫、1月平均氣溫、7月最高氣溫、7月平均氣溫、年均氣溫、年均降水量、≥10 ℃年積溫、年均空氣相對濕度、土壤類型、年均日照時數。系統分析所采用的山桃生態因子公式為
Ef=Ei(T(i),Tl(i),……,Soil(i)),
式中各因子的權重值等化為0.1[7-10]。
1.3產地適宜性分析
根據生態因子分析所得到的范圍值,采用絕對偏差均值法對每個因子的柵格值進行標準化,其公式為:
Sf = (|x1f-mf|+|x2f-mf|+,……,+|xnf - mf|),
其中:
mf = (x1f+x2f+…+xnf),
標準化公式為:
Zif = ;
經過標準化后的各因子柵格數據采用加權歐氏距離法,
dij=x-x,
計算其統計距離;對得到的每個柵格的統計距離按照十等分法劃分出不同的距離等級,得到生態相似度在90%~95%與95%~100%的區域;將不同相似度產區的柵格數據轉換成面矢量數據,對柵格分析得出的藥材適宜區結果和行政區劃進行空間疊加分析,從而得出適宜區所在的行政區劃范圍與面積等。
2結果與分析
2.1適宜生態因子范圍值
利用TCMGIS平臺提取山桃樣本來源點生態因子值,并結合相關文獻,得到山桃適宜生態因子范圍值。分別是≥10℃年積溫313.1~6 735.3 ℃、年平均氣溫8.3~24.4 ℃、1月平均氣溫-21.2~9.4 ℃、1月最低氣溫-26.5 ℃、7月平均氣溫11.6~28.0 ℃、7月最高氣溫33.6 ℃、年平均空氣相對濕度50.6%~ 83.0%、年平均日照時數1 157~3 064 h、年平均降水量144~1 693 mm;土壤類型以褐土、石灰性褐土、黑鈣土、棕壤、黃棕壤等為主(表1)。
2.2產地適宜區域
根據所得的生態因子范圍值,利用加權歐氏距離法分析,得出全國相似度為90%~100%的山桃生態適宜區域,并計算出主要區域的面積。結果該區域主要分布于內蒙古、河北、陜西、山西、甘肅等?。ㄗ灾螀^),詳情分別見圖1、圖2。
3討論
將藥用植物引種到新產地是實現擴大藥用植物種植規模、提高藥用植物的產量與質量、保護瀕危藥用植物的重要手段,引種馴化理論以進化論、遺傳學和生態學的某些基本概念為基礎,主要有并行植物指示法、嫁接法、專屬引種法、生態歷史分析法、優勢種引種法、區系發生法、生態相似法等[11,12]引種馴化方法。利用TCMGIS分析藥用植物的適宜產地是指導藥用植物引種馴化的一種現代化手段,它是基于生態歷史分析法和生態相似法進行分析的。利用TCMGIS進行中藥材適宜性分析為中藥材的引種栽培、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據,避免了盲目引種,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人力和物力的浪費,優化了資源配置,是實現中藥資源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13-16]。
通過TCMGIS分析,山西、陜西兩省的大部分地區適宜山桃生長,而在這些地區因為氣候和地形原因有大量的未被開發利用的荒坡、荒地。據張淑勇等[17,18]的研究,在不同土壤水分條件下,山桃的光合作用與蒸騰作用等生理參數的日變化表現出不同的變化規律,與土壤水分有明顯的閾值響應;在半干旱黃土丘陵條件下表現出較高的光合效率、較低的蒸騰速率和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但是在過重的水分脅迫下,會導致山桃葉肉細胞光合能力下降。楊小玉等[19]在研究山桃葉片時,發現山桃葉片已經形成相關抗旱結構,以適應惡劣的自然環境;可見山桃會很好地適應黃土高原干旱缺水的生態環境。因此,山桃適宜在山西、陜西兩省黃土丘陵地區生長,但是在栽培過程中應注意盡量避開干旱、強光、高溫等過重脅迫,選擇水分條件較好、光照強度與溫度較低的陰坡等環境,以免生長成“小老樹”[20,21];同時還要注意在充分利用土壤水分的前提下,根據土壤水分的資源量確定山桃的栽培密度與數量。
山桃全身都是寶,山桃仁、山桃莖可以入藥,山桃仁還可以榨油,山桃實生苗可用作核果類的嫁接砧木,山桃果實可加工制成果醬、果酒及果脯等食品,山桃木可做各種雕刻木材;在適宜的地區引種栽培山桃還具有保持水土、含蓄水源等生態效益,并且帶來園林綠化等社會效益,可為當地的發展帶來相關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M].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276-277.
[2] 顏永剛,裴瑾,萬德光. HPLC法測定不同產地和品種桃仁中苦杏仁苷[J]. 中草藥,2008,39(9):1415-1416.
[3] 裴瑾,顏永剛,萬德光. 桃仁中脂肪酸的含量分析研究[J]. 中藥材,2009,32(6):908-910.
[4] 顏永剛,裴瑾,萬德光. 桃仁和山桃仁中的氨基酸分析[J]. 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0,31(6):62-64.
[5] 高燕菁,林佳佳,劉寶河. 桃仁和山桃仁的紅外指紋圖譜分析[J]. 首都醫藥,2010(8):53-54.
[6]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志(第38卷)[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20.
[7] 索鳳梅,陳士林,任德權. 道地藥材的產地適宜性研究[J]. 中國中藥雜志,2005,30(19): 1485-1488.
[8] 陳士林,周應群,謝彩香,等. 基于TCMGIS-Ⅰ的西洋參生態適宜性分析[J]. 中國中藥雜志,2008,33(7):741-745.
[9] HUA Y,CAIXIANG X, JINGYUAN S. TCMGIS-II based prediction of medicinal plant distribution for conservation planning:A case study of Rheum tanguticum[J].Chinese Medicine, 2010,5:31-39.
[10] 陳士林. 中國藥材產地生態適宜性區劃[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11] 朱慧芬,張長芹,龔洵. 植物引種馴化研究概述[J]. 廣西植物,2003,23(1):52-60.
[12] 李振蒙,李俊清. 植物引種馴化研究概述[J]. 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07,30(4):47-50.
[13] 陳士林,黃林芳,肖培根,等. 中藥資源生物多樣性保護問題及對策[J]. 中醫藥信息, 2005,22(2):3-5.
[14] 陳士林,蘇鋼強,鄒健強,等. 中國中藥資源可持續發展體系構建[J]. 中國中藥雜志, 2005,30(15):1141-1145
[15] 陳士林,肖培根. 中藥資源可持續利用導論[M].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6. 144-201.
[16] 肖培根, 陳士林. 國家中藥資源宏觀管理系統的建立——中藥現代化的基礎[J]. 中國中藥雜志,2003,28(1):4-6.
[17] 張淑勇,周澤福,張光燦,等. 半干旱黃土丘陵區天然次生灌木山桃(Prunus davidiana)與山杏(Prunus sibirica L.)葉片氣體交換參數日動態差異[J]. 生態學報,2009,29(1):499-507.
[18] 張淑勇,劉致遠,周澤福,等. 黃土丘陵區土壤水分對山桃光合及蒸騰等生理參數的影響[J]. 林業科學研究,2008,21(2):222-226.
[19] 楊小玉,王曉江,德永軍. 山桃等3個樹種葉片解剖結構的耐旱性特征研究[J]. 內蒙古林業科技,2008,34(2):40-42.
[20] 吳欽孝,楊文治. 黃土高原植被建設與持續發展[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
[21] 張雷明,上官周平.黃土高原土壤水分與植被生產力的關系[J]. 干旱區研究,2002,19(4):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