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水蒸氣蒸餾提取山蒼子果實與果核揮發油為研究對象,采用GC-MS分析和鑒定其組分。結果表明,從山蒼子果實中鑒定出20種揮發性化合物(占揮發油總量的93.57%),包括檸檬醛(69.22%)和檸檬烯(8.69%)等,從其果核中鑒定出7種揮發性化合物(占揮發油總量的92.27%),包括葵酸乙脂(37.44%)、十八烯酸乙脂(21.95%)和十二烷酸乙脂(21.29%)。由于山蒼子果實與果核中揮發油的主要成分和含量差異較大,果實揮發油入藥和果核油在工業運用中都應認真區別對待。
關鍵詞:山蒼子;揮發油;氣相色譜/質譜聯用
中圖分類號:Q949.747.506;O657.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1)18-3821-03
GC/MS Analysis of Volatile Oil in the Fruit and Kernel of Litsea cubeba from Ziyun County in Guizhou
ZHAO Ou,LIU Chun-li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550001, China)
Abstract: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in the fruit and kernel of Litsea cubeba were extracted by steam distillation and analyzed by GC/M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20 volatile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accounting for 93.57% of total essential oil) in the fruit, including citral (69.22%) and limonene(8.69%). 7 volatile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accounting for 92.27% of total essential oil) in the kernel, including sunflower acid acetate (37.44%), octadecenoic acid acetate (21.95%), dodecanoic acid acetate(21.29%). In a conclusion, the main components and relative percent were different between the fruit and kernel, so their volatile oil used as medicine and industrial material should be treated differently.
Key words: Litsea cubeba; volatile oil; GC/MS
山蒼子(Litsea cubeba)屬樟科木姜子屬,其果實(蓽澄茄)為我國特有的香料植物資源之一,廣布于我國南方省區[1]。研究發現其鮮果實提取的揮發油有特殊的清香氣,具顯著的抗菌、祛痰、抗心律失常等作用[2,3]。山蒼子果實油是香料工業的重要原料,也是合成紫羅蘭酮的主要原料,可用作食品、煙草、化妝品等香精,并有抑制黃曲霉毒素的作用[4]。山蒼子核仁中含有豐富的核仁油,其主要成分包括混合脂肪酸和甘油等,脂肪酸的主要成分為月桂酸和癸酸。這類化合物用途廣泛,經濟價值高,可作為潤滑油的添加劑[6-10]。此外,目前在山蒼子的品種、種植栽培、有效成分提取分離、副產品加工利用等方面尚未建立完善的開發體系[3]。利用氣相色譜的高效分離能力與質譜的高鑒別能力,對貴州紫云栽培的山蒼子果實、果核提取的成分進行分析,旨在為進一步利用貴州省這一優勢資源創制中成藥新品種、天然香料及綜合工業利用等方面奠定基礎。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山蒼子果實由安順鴻祥綠色產業有限責任公司提供,果實采收期在8~9月。
1.2儀器與試劑
島津GC/MS-QP2010聯用儀、揮發油提取器、KDM型可調控溫電熱套等。分析純正己烷等。
1.3測定條件
本研究采用島津GC/MS-QP2010聯用儀,其色譜柱為SE-54 30 mm × 0.25 mm × 0.25 μm石英毛細管柱。升溫程序:50 ℃保持4 min,以5 ℃/min升至90 ℃,以4 ℃/min速度升至115 ℃,以8 ℃/min至200 ℃;氣化室溫度為250 ℃;載氣為高純He(99.999%),流量為1.0 mL/min;進樣量為0.2 μL(正己烷為溶劑);溶劑延遲為5 min;分流比為10∶1。
質譜分析的離子源為EI;電離電壓為70 eV;離子源溫度為230 ℃;荷質比的范圍為m/z 10~550;掃描周期為1 s。
1.4山蒼子果實與核仁油的提取
取100 g山蒼子果實,加入200 mL去離子水后,用揮發油提取器提取4 h,收集稱重,計算平均(平行3次)得油率;將經蒸餾法提取山蒼子油后的殘核置于水中,經浸泡、搓洗分離果皮與果核后,靜置,去除上層的果皮殘渣,下層陰干粉碎后備用。
準確稱取一定量山蒼子核仁粉,用濾紙包好后裝入索氏提取器,以環己烷加熱回流5 h至回流液澄清,收集提取液,減壓濃縮后,稱重,計算平均(平行3次)出油率。
2結果與分析
2.1山蒼子果實與核仁揮發油的產率及性狀
收集的果實與核仁揮發油具有特殊氣味,其產率及性狀見表1。
2.2GC/MS定性定量的結果
分別取樣品0.4 μL,用GC/MS進行分析檢測,結果如圖1和圖2所示,通過GC/MS-QP2010化學工作站檢索標準質譜圖庫,并結合有關文獻解析,鑒定出紫云地區產山蒼子果實與核仁揮發油的化學,并用峰面積歸一化法進行計算求得各化學組分在揮發油中的相對百分含量(表2),其中,果實油中鑒定出20種組分,核仁油中鑒定出7種組分。
3小結
本試驗從山蒼子果實中分離出26個化合物,鑒定出20種(占揮發油總量的93.57%),其中山蒼子果實揮發油的主要成分包括:檸檬醛(69.22%)和檸檬烯(8.69%),核仁油中分離出12種化合物,鑒定出7種(占揮發油總量的92.27%)。其中核仁揮發油的主要成分包括:葵酸(37.44%)、油酸(21.95%)和月桂酸(21.29%)。
從結果可知,山蒼子果實、核仁油的主要組分種類和含量差異較大,果實的組分多于核仁,但兩者均含有較多的單萜及含氧衍生物,使其香氣濃郁。另外,兩者的檸檬醛和萜類化合物含量較高,據此推斷這是導致果實油香氣濃郁并具有較高生物活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貴州紫云栽培的山蒼子果實油與核仁油的產率及主要成分與野生山蒼子相似,這對進一步開發利用貴州省的這一優勢資源,創制中成藥新品種、合成高檔香料(紫羅蘭酮、大馬酮等)以及工業原料等提供了一定的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 李靜,趙洪,馬媛. 山雞椒酒精浸提液對體外細菌的抑制對比研究[J]. 廣東農業科技,2010,37(3):196-198.
[2] 謝小梅,方建茹,許楊. 肉桂醛、檸檬醛抗黃曲霉作用的研究[J]. 食品科學,2004,25(9): 32-34.
[3] 顧仁勇,劉瑩瑩. 山蒼子精油抑菌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 食品科學,2006,27(11):86-88.
[4] 王之燦,陳紹瑗,傅承新. 浙產山雞椒揮發油成分的GC/MS[J]. 分析分析實驗室,2003,z1: 86.
[5] 萬德光,陳幼竹. 楊葉木姜子果實的揮發油成分分析[J]. 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04,16(21):36-137.
[6] 陳海燕,潘波,鐘昌勇. 山蒼子核仁油的提取及其應用[J]. 廣西林業科技,2010,39(3):152-153.
[7] 趙婷,陳國華,張鼎華. 我國山蒼子的研究現狀及展望[J].福建林業科技,2010,37(2):158-161.
[8] 陳鐵壁,袁先友,張敏. 超臨界CO2萃取山蒼子核仁油的工藝研究[J]. 生物質化學工程,2009,43(1):5-8.
[9] 于紅宇,鄧偉坤,劉鳳冰,等. 山雞椒不同部位揮發油及水溶性成分的薄層色譜鑒別[J].今日藥學,2010,20(5):13-15.
[10] 袁先友,陳鐵壁,黃火秀. 山蒼子核仁油的提取及其應用[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6,27(1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