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根菇鱗柄變種[Oudemansiella radicata (Relh.:Fr.) Sing. var. furfurracea(Peck) Pegler et Yong]是一種生長在茶園里、具有廣闊開發前景的珍稀食用菌,為了人工馴化栽培長根菇鱗柄變種,試驗對長根菇鱗柄變種菌絲生長的最適碳源、氮源營養及碳氮比進行了探討。結果表明,長根菇鱗柄變種菌絲生長的最適碳源是果糖,最適氮源是(NH4)2SO4和牛肉膏,最適碳氮比是20∶1;同時,長根菇鱗柄變種菌絲適宜在中性偏酸的環境下生長。
關鍵詞:長根菇鱗柄變種;菌絲;生長
中圖分類號:S646.9;Q945.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1)14-2889-02
Study on the Hypha Culture Conditions of Oudemansiella radicata var. furfurracea Variety
FAN You-fu,CHEN Ye,PENG Qin,ZHAN Shou-fa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Jiujiang University, Jiujiang 332000, Jiangxi, China)
Abstract: To domesticated Oudemansiella radicata(Relh.:Fr.) Sing. var. furfurracea(Peck) Pegler et Yong that grow in tea garden with broad development prospects, effects of different carbon sources, and C/N on growth of strain Oudemansiella radicata var. furfurracea variety were tested. The favorable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 with fructose as carbon souce,(NH4)2SO4 and beef cream as nitrogen source, C/N 20∶1. Meanwhile, such variety grew well in neutral partial acid environment.
Key words: Oudemansiella radicata (Relh.:Fr.) Sing. var. furfurracea(Peck) Pegler et Yong; hypha; growth
我們在進行贛西北野生大型真菌資源調查過程中,在修水縣的幕阜山區茶園中發現了大量在春季出現的野生茶蔸菇(當地群眾的叫法),并為當地老百姓大量采食,其味道鮮美,食用價值較高。茶蔸菇經初步鑒定,為傘菌目(Agaricales)、白蘑科(Tricholomataeeae)、奧德蘑屬(Oudemansiella Speg.)的長根菇鱗柄變種[Oudemansiella radicata(Relh.:Fr.)Sing.var. furfurracea(Peck)Pegler et Yong][1-7]。目前, 長根菇已進行了人工栽培,但對長根菇鱗柄變種人工馴化栽培未見報道。試驗對長根菇鱗柄變種菌絲培養條件進行了探討,為進一步人工馴化栽培長根菇鱗柄變種提供理論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供試長根菇鱗柄變種菌株于2009年5月在江西省修水縣征村茶園采集野生長根菇鱗柄變種子實體、經組織分離獲得母種。
1.2方法
經組織分離后轉接的長根菇鱗柄變種菌絲生長良好,菌落圓形,菌絲致密,絨毛狀,邊緣整齊,氣生菌絲不強,爬壁能力強。分別針對長根菇鱗柄變種菌絲的生長和營養(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pH值)關系進行處理。基礎培養基為馬鈴薯200~250 g,葡萄糖20 g,蛋白胨1 g,瓊脂20 g,水1 000 mL。常規方法滅菌,基礎培養基中接入活化菌絲,置于25 ℃培養箱中培養,每天觀察1次,記錄每天菌絲的生長量,共觀察記錄5 d。每個處理10個重復,取其平均值,作為數據分析的依據[8-10]。
1.2.1碳源試驗以基礎培養基20 g的葡萄糖含碳量為基準,分別用相等含碳量的果糖、蔗糖、麥芽糖、乳糖、甘露醇、紅糖、可溶性淀粉代替基礎培養基中的葡萄糖,操作步驟同前,比較不同碳源對長根菇鱗柄變種菌絲生長的影響。
1.2.2氮源試驗以基礎培養基1 g的蛋白胨含氮量為基準。分別用相等含氮量的NH4NO3、(NH4)2SO4、KNO3、NaNO3、酵母膏、牛肉膏代替基礎培養基中的蛋白胨,操作步驟同前,比較不同氮源對長根菇鱗柄變種菌絲生長的影響。
1.2.3C/N試驗在基礎培養基中添加不同質量的蛋白胨(蛋白胨含碳量忽略不計),配成C/N分別為10∶1、20∶1、30∶1、40∶1、50∶1、60∶1、70∶1、80∶1的培養基,操作步驟同前,比較不同C/N對長根菇鱗柄變種菌絲生長的影響。
1.2.4pH值試驗在基礎培養基中,用1 mol/L
HCl和1 mol/L NaOH調節培養基的pH值分別為4、5、6、7、8、9,操作步驟同前,比較不同pH值對長根菇鱗柄變種菌絲生長的影響。
1.2.5數據處理對試驗所得數據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碳源對長根菇鱗柄變種菌絲生長的影響
不同碳源對長根菇鱗柄變種菌絲生長的影響結果見圖1,由圖1可以看出,長根菇鱗柄變種菌絲對單糖的利用以果糖為最佳,在果糖中菌絲長勢好、色白、菌絲致密;而對葡萄糖利用較好。對雙糖中的麥芽糖也能很好地利用,但對蔗糖和乳糖利用較差;雖然在紅糖中萌發快,但長勢一般,且菌絲生長稀疏,這可能是紅糖的化學成分較復雜等原因引起的。對可溶性淀粉和甘露醇的利用一般。由此可見,長根菇鱗柄變種菌絲對單糖的利用比雙糖要好。利用效果高低排序為果糖>麥芽糖>紅糖>葡萄糖>甘露醇>可溶性淀粉>蔗糖>乳糖。因此,長根菇鱗柄變種菌絲生長的最佳碳源為果糖。
2.2不同氮源對長根菇鱗柄變種菌絲生長的影響
氮元素是真菌合成蛋白質、核酸的必要原料,對菌絲的生長發育至關重要。試驗選擇7種原料作氮源進行比較,結果見圖2,從圖2可見,長根菇鱗柄變種菌絲在供試的7種不同氮源培養基中生長差異較大,其中在有機氮源培養基中比在無機氮源培養基中的長勢要好。前者菌絲致密、絨毛狀,邊緣整齊,氣生菌絲不強,爬壁能力強,并且在牛肉膏培養基中菌絲長勢較好,其次為蛋白胨、酵母膏;在4種無機氮源培養基中,(NH4)2SO4中的菌絲生長最好,其次為NH4NO3,NaNO3、KNO3中的菌絲長勢較差。這個結果表明,硫對長根菇鱗柄變種菌絲的生長具有一定的積極影響,具體機制需要進一步證實。因此,長根菇鱗柄變種菌絲生長的最佳氮源為(NH4)2SO4和牛肉膏。
2.3不同C/N對長根菇鱗柄變種菌絲生長的影響
培養基中各類營養物質之間的濃度配比直接影響真菌菌絲的生長繁殖,其中碳氮比(C/N)的影響較大,C/N還影響著真菌的活力、壽命。不同C/N對長根菇鱗柄變種菌絲生長的影響結果見表1,由表1可看出,當C/N為10∶1時,菌絲長勢較好,邊緣較整齊,菌絲較致密,生長速度一般;C/N為20∶1時,菌絲長勢好,邊緣整齊,菌絲致密,生長速度快;C/N為30∶1時,菌絲長勢較差,邊緣較整齊,菌絲較致密,但生長速度較快;C/N為40∶1~60∶1時,菌絲長勢較差,邊緣不整齊,但菌絲致密,生長速度一般;C/N為70∶1~80∶1時,菌絲長勢差,邊緣不整齊,菌絲稀疏,生長速度慢。因此,綜合來看,長根菇鱗柄變種菌絲生長的最適C/N為20∶1。
2.4不同pH值對長根菇鱗柄變種菌絲生長的影響
不同pH值對長根菇鱗柄變種菌絲生長的影響結果見圖3,由圖3可看出,長根菇鱗柄變種菌絲生長對pH值的適應范圍較廣,pH值在4~9范圍內菌絲均可生長,但生長速度有明顯差異。當pH值為6時,菌絲生長速度最快,日生長量達到3 mm;當pH值大于6時,菌絲生長速度隨pH值增大而減小;觀察發現,pH值為13時,菌絲不再生長。說明長根菇鱗柄變種菌絲適宜在中性偏酸的環境下生長。
3小結
對長根菇鱗柄變種菌絲生長的培養條件研究結果表明,在以果糖為碳源、以(NH4)2SO4和牛肉膏為氮源、碳氮比為20∶1、pH值為6的培養條件下,有利于長根菇鱗柄變種菌絲的生長。本研究僅對長根菇鱗柄變種菌絲培養條件進行了比較,有關長根菇鱗柄變種人工馴化栽培方面的技術需要進一步的探討。
參考文獻:
[1] 林曉民,李振岐,侯軍. 中國大型真菌的多樣性[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杜,2009.
[2] 李建宗,胡新文,彭寅斌. 湖南大型真菌志[M]. 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
[3] 上海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 中國食用菌志[M].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1.
[4] 卯曉嵐. 中國大型真菌資源及其評價[J]. 西北植物學報,1989,9(1):52-61.
[5] 卯曉嵐.中國經濟真菌[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
[6] 魏景超.真菌鑒定手冊[M].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79.
[7] 陳曄,羅敏,許祖國,等. 贛西北食(藥)用菌的種質資源[J]. 菌物研究,2004,2(2):31-37.
[8] 曾東方,陳玢,高孟文. 不同氮源對松茸菌絲生長的影響[J]. 食用菌,2010(4):10-11.
[9] 姜明,劉巖,王偉功,等. 不同pH值和培養基對桑黃菌絲生長的影響[J]. 北方園藝,2010(8):192-194.
[10] 單洪濤,萬魯長,丁愛云,等. 野生紫平菌絲生長營養物質優化研究[J]. 山東農業科學,2010(5):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