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國際糧食價格的持續上漲不僅促使糧食凈進口國的糧食進口成本大幅增加,同時也引起糧食凈出口國國內糧價的上漲。糧食問題是一個國家基本的民生問題。介紹了近期高糧價對各國糧食市場的沖擊,各國政府根據其國家糧食的生產、消費及貿易狀況采取的相應的調控措施。同時對各類政策的實施效果進行了預測分析。
關鍵詞:高糧價;政策;實施效果
中圖分類號:F76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1)14-2995-04
The Policy Action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Facing the Rising Grain Prices and their Heuristic Effects on China
WEI Si-qi
(Graduated School,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Zhengzhou 450002,China)
Abstract: The recent continously rising international grain price not only led significant increasing of food costs of net importer, but also caused the increasing of domestic grain prices of net exporter and net importer. The grain problem is a basic livelihood issue of a country. With the impact on the national grain market of high grain price, every government had taken measures according to its national grain production, consumption and trade situations. The policy every country took was introduced, and their effects were analyzed.
Key words: high grain price; policy; implementation of effective
1近期國際糧價上漲的基本情況
從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由于全球糧食供給數量相對短缺、國際原油價格持續攀升、運費上漲等因素共同作用,國際市場糧食價格出現了持續上漲的態勢。聯合國糧農組織有關資料表明:在2008年的前3個月里,所有主要農產品的國際名義價格達到了近50年的最高值,實際價格達到了近30年的最高峰[1]。2007年7月至2008年9月國際市場主要糧食價格的走勢的具體情況見表1。
2各國應對高糧價的政策措施
2.1貿易方面的政策措施
各國政府為防止國際市場高糧價拉動其本國國內糧價的上漲,首先采取的辦法都是及時修改糧食貿易政策(表2)。然而糧食凈出口國和糧食凈進口國在面對高糧價時采取的具體貿易措施是截然相反的。糧食凈出口國在面對高糧價時,通常采取的貿易措施是:提高糧食出口稅率或禁止糧食出口。通過采取這種措施,減少或禁止本國糧食的出口,保證國內糧食供給的絕對充裕,將世界糧食市場的高價隔絕于國門之外,以便降低甚至免除國際市場高糧價對本國糧食市場造成的沖擊。
糧食凈進口國應對高糧價通常采用的貿易措施主要有5點:①削減糧食類產品、農業生產資料和生產設備等產品的進口稅。②免除糧食進口商進口糧食的稅費。③對私營的糧食進口企業在貸款方面給予支持。④簡化糧食進口商的通關手續,或提供“一站式”入關服務。⑤與糧食出口國簽訂糧食進口期貨合同以保證中長期糧食的供應安全。這條措施是為了促使糧食凈進口國的進口糧食的數量得到保證,避免因為國際市場糧食供應緊張,導致國內糧食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從長遠看,該項措施是保證糧食凈進口國國內糧價穩定的“穩壓器”[3]。
2.2消費方面的政策措施
2.2.1稅收政策一是降低或免征銷售糧食的增值稅和其他稅。二是取消道路稅。三是降低交通燃油稅。
2.2.2市場管理政策一是對糧食進口商給予金融支持政策和財政支持政策,以擴大糧食的進口數量;二是出售國家儲備糧。采取這類措施的國家有布基納法索等。三是呼吁國際社會(如聯合國糧食計劃署)提供更多的糧食援助;四是利用宏觀政策手段限制主要糧食的價格。采取這種措施的國家有津巴布韋、貝寧、喀麥隆、中國、厄瓜多爾、海地、墨西哥、俄羅斯和塞內加爾等。
2.2.3糧食安全網“糧食安全網”計劃主要是發展中國家政府在高糧價壓力的背景下,對本國貧困人口給予現金補貼或食物補貼,以幫助他們維持基本生活。具體補貼貧困人口的糧食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公共或私人的庫存糧食、進口糧食和各類糧食援助。采取“糧食安全網”政策措施的國家有巴西、中國、埃及、埃塞俄比亞、印度尼西亞、墨西哥、莫桑比克、南非、斯里蘭卡和突尼斯等。
2.2.4其他影響可支配收入的措施面對高糧價,一些國家采取了直接影響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政策措施。這些措施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增加政府公務員工資。雖然增加公務員的工資有利于穩定城鎮地區在政府部門工作人員面對高糧價的情緒,但是這一政策不能幫助其他國民。事實上,一些國家認為這種“增加政府公務員工資”應對高糧價的措施是有害的,只有喀麥隆等少數國家采取該類措施。另一方面是鼓勵消費者向銀行貸款。這種政策是政府鼓勵銀行向消費者提供低息的消費貸款,減少消費者遭受高糧價的影響。這種措施也僅會對那些經濟狀況較好的群體產生效果[4]。
2.3生產方面的政策措施
2.3.1市場銷售管理措施許多發展中國家在市場管理方面采取的具體措施包括以下幾方面[5]:第一,建立國家糧食市場信息系統;該系統主要功能包括記錄、發布和分析國內主要市場的糧價。有馬達加斯加等國家采取該項政策。第二,鼓勵農戶與私營部門進行商業利潤的談判;第三,鼓勵糧食購銷商提前同農戶簽訂購糧合同。第四,強制性采購措施;這種措施使得農民將一定數量的糧食以低于公開市場的價格出售給國家。這種措施可能導致產生糧食“黑市”,一些商人通過非法手段向農民收購糧食,然后高價賣出。僅有緬甸等少數國家采取這種措施。第五,對主要糧食實行最低收購價格,保證生產者的利益。對主要糧食作物實行最低收購價格可以降低糧食生產者的銷糧風險,鼓勵糧食生產者增加農業投入,提高種糧積極性。如我國就是采取的該項措施。
2.3.2支持生產的措施①對農業生產和灌溉給予直接支持。這個計劃行動的構成包括:對農戶購買種子和化肥給予小額的補貼;為農戶的糧食生產提供技術指導;在銷售方面向農戶提供信息咨詢。②對農戶的農業生產資料投入實行優惠政策。農戶可以從那些愿意參加該計劃的農用物資經銷商手中以優惠的價格購買農業生產資料,投入到農業生產中。這種支持計劃的參與主體應包括:政府、捐贈者和非政府組織和農戶。馬拉維和埃塞俄比亞就采用了這種政策。③對農戶在下一種植季節購買優質種子和高效化肥提供信貸計劃。鼓勵他們通過咨詢機構提高耕作技術。對于參與這個計劃的農戶,不僅取得了貸款的優惠政策,糧食生產獲得豐收;同時也會激發那些沒有參與該計劃的農戶,在下一種植季節參與該計劃的積極性。有許多國家采取了這種鼓勵糧食生產的措施,如:布隆迪、厄瓜多爾、剛果、肯尼亞、尼日利亞、菲律賓、印尼、秘魯、博茨瓦納、萊索托、土耳其、阿爾及利亞、巴西、喀麥隆、突尼斯、摩洛哥、埃塞俄比亞和敘利亞等。④確保農業生產資料市場的公平。以市場經濟為基本方式,通過政府支持設立的組織機構的參與,確保零售商以公平的價格向農戶銷售種子、化肥和農用生產工具。受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資助,確保農業生產資料市場公平的國家有:莫桑比克、斯威士蘭和萊索托等;另外還有一些國家得到了非政府組織(NGOs)的資助。⑤政府向農戶直接發放種子。當農戶面臨農業生產困難時,政府直接向農戶免費發放種子。當時采取這項措施的國家有:埃塞俄比亞、坦桑尼亞、布隆迪、科特迪瓦、剛果金等。⑥其他方面鼓勵生產者的措施還包括:鼓勵農戶采用優質種子;對使用化肥的農戶給予補貼;建立政府資助農戶購買農業生產機械的補貼資金;對擴大種植面積的農戶給予資金和技術上的支持;建立高效的農業生產示范基地;降低農業生產使用機械的成本;加強病蟲害的綜合管理;限制占有耕地搞建筑項目等[5]。
3各國應對高糧價采取政策實施效果的預測分析
3.1糧食凈進口國與凈出口國互逆的貿易政策在短期內可能加劇提高國際市場的糧價
傳統糧食凈進口國在貿易方面采取的政策主要包括:減免進口關稅、給予糧食進口商各種優惠政策鼓勵糧食進口等措施;這些政策措施反映出的信息是國際市場糧食需求數量將大幅增加。然而此時,傳統的糧食凈出口國在貿易方面采取的措施是:征收糧食出口稅(或提高糧食出口稅率)、實行糧食出口配額制、禁止糧食出口等措施;這些政策措施反映出的信息是國際市場糧食供給數量將大幅減少。這樣,糧食凈進口國和凈出口國采取的相反的貿易措施必然會導致國際市場糧食需求量遠大于供給量,從而進一步加劇提高國際市場的糧價[6]。
3.2政府對本國消費者給予的糧食消費補貼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高糧價帶來的影響
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政府在應對高糧價對本國消費者基本生活帶來的較大影響時,采取了向本國消費者發放購糧補貼的措施,通過這種財政轉移支付的措施改善本國消費者糧食支出增加的現狀。但是,該措施對政府(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來說,無疑是一項巨大的經濟開支。在持續高糧價的壓力下,這種措施是不現實的,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高糧價帶來的影響。
3.3各國政府對農業生產的支持政策是解決高糧價問題的有效措施
糧食作為基本生活消費物質,其需求彈性非常小。各國不可能因為高糧價而減少糧食消費的數量。聯合國糧農組織分析造成2007~2008年高糧價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近幾年全球糧食總產量增幅下降,全球糧食庫存數量持續遞減。為鼓勵本國農民增加糧食生產應對高糧價,許多國家政府采取了向本國的糧食生產者發放種糧補貼、實施良種補貼和購買高效化肥補貼等支持政策。通過這些支持政策,充分調動糧食生產者的種糧積極性,擴大糧食種植面積,增加糧食產量,從而增加糧食供給量。這種對農業生產實行的支持政策是解決高糧價問題的有效措施。
3.4從長遠角度看,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是保證糧食安全的根本途徑
面對持續的高糧價,世界各國從糧食生產、糧食消費、糧食貿易等方面采取緊急措施加以應對。在短期內,部分政策可能會起到抑制高糧價對本國國內糧食市場的沖擊的作用。從長遠看,要從根本上解決高糧價對一國糧食安全的威脅,必須努力提高該國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只有一個國家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高了,才會確保該國資源保障、物質裝備、科技支撐、抗御風險和政策支持等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從而穩定該國較高的糧食生產能力,保證國內糧食市場充足的供應。因此,提高一國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是保證該國糧食安全的根本途徑。
參考文獻:
[1] FAO. Soaring Food Prices:Facts, Perspectives, Impacts and Actions Required [R]. FAO, Rome, 2008.
[2] TROSTLE R. Fluctuating food commodity prices: A complex issue with No easy answer [J]. Amber Waves,2009(6):11-17.
[3] 姜長云.糧食加工業迅速發展對中長期糧食安全的影響[J].宏觀經濟研究,2007(4):44-49.
[4] 林毅夫.入世與中國糧食安全與農村發展[J].農業經濟問題,2004(1):23-28.
[5] 陸慧.我國糧價波動的影響因素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2011, 50(6):1081-1084
[6] 王士海,李先德.全球糧食危機與后危機時代的國際糧食市場[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43(4):146-15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