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楊樹品種中嘉2號(Populus deltoides cv. Zhongjia No.2)和中石2號(P. deltoides cv. Zhongshi No.2)為供試材料,采用Li-CoR-6200便攜式光合儀測定它們在干旱脅迫時的凈光合速率(Pn)及影響凈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結果表明,2個楊樹品種對干旱脅迫的響應有相同的趨勢,但在響應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差異。中午干旱、光照強度大于等于1 270mol/(m2·s)條件下,2個品種均發生了光合作用的光抑制或光呼吸,其凈光合速率均受到干旱的不利影響,但中石2號由于氣孔導度(Gs)較大、羧化效率(CE)較高,這些內在遺傳特性造成了中石2號的光合活性大于中嘉2號,從而使中石2號表現出較強的抵抗干旱脅迫的能力。
關鍵詞:楊樹;干旱脅迫;凈光合速率;光合活性;氣孔導度
中圖分類號:S792.112;Q948.112+.3;Q945.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1)14-2905-04
Effects of Drought Stress on Photosynthetic Physiology of Cross Breedings in Poplar
YANG Wei-ping1,ZHENG Hong-bo2,HE Ying-tong3,WU Rui-yun4
(1. Ensh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Enshi 445000, Hubei, China; 2. Department of Postgraduate, Huazhong Agricult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China; 3. Hubei Forestry Academy of Science, Wuhan 430079, China; 4. Key Lab for Biotechnology of the State Ethnic Affairs Commission, South Central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Wuhan 430074, China)
Abstract: Two poplar varieties Populus deltoides cv. Zhongjia No.2 and P. deltoides cv. Zhongshi No.2 were used a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s and the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n) and other factors affecting it were measured using Li-CoR-6200 portable photosynthesis system under drought stres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wo varieties showed similar response trend,but different response intensity to drought stress. Light inhibition or light respiration might occurred in both bleedings when light intensity was equal or greater than 1 270 mol/(m2·s), Pn was also negative influenced by drought.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stomata conductance(Gs) and carboxying efficiency(CE) of P. deltoides cv. Zhongshi No.2 were bigger than that of P. deltoides cv. Zhongjia No.2. These innate heredity characteristics in P. deltoides cv. Zhongshi No.2 made it had higher photosynthesis activity than that in P. deltoides cv. Zhongjia No.2, witch indicated that Zhongshi No.2 had the stronger ability to resist the drought stress.
Key words: poplar; drought stress;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hotosynthesis activity; stomatal conductance
湖北省是我國楊樹造林大省,其品種主要是歐美楊雜交種,這些楊樹在當地栽培后苗期就表現出速生的特征[1]。楊樹人工林集中的江漢平原地區,常年在夏秋之際會遇到干旱,給楊樹的生長造成了一定的脅迫[2]。生產觀察發現,不同品種對干旱脅迫的響應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對這種差異的比較研究未見報道。試驗分析了不同的楊樹品種在干旱脅迫下的光合特性,旨在為楊樹品種推廣區域的確定及有針對性地制定栽培方案提供理論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試驗選取歐美楊雜交品種中石2號(Populus deltoides cv. Zhongshi No.2)和中嘉2號(P. deltoides cv. Zhongjia No.2)一年生扦插苗作為試驗材料,在湖北省武漢市郊區的苗圃園(土壤pH值5.5~6.0),于2006年3月進行扦插,株行距50 cm×50 cm,常規管理。
1.2方法
采用Li-CoR-6200便攜式光合作用系統儀(美國拉哥公司)測定植物的凈光合速率(Pn)等生理指標。選取2006年9月份的晴朗天氣,控制土壤含水量為田間最大持水量的50%,從6∶00開始,每隔2 h測定1次,至18∶00結束。對2個品種在全苗高2/3處充分展開、大小相似的健壯成熟葉片進行不離體測量凈光合速率(Pn),重復3次,每次重復記錄2組數據,結果取平均值。同時還測定了大氣CO2濃度(Ca)、大氣相對濕度(RH)、葉面溫度(Ta)、光合有效輻射(PAR)等重要環境參數及氣孔導度(Gs)、氣孔阻力(Rs)、胞間CO2濃度(Ci)等生理指標。楊樹葉片氣孔限制值(Ls)按照Berry等[3]的方法,根據儀器輸出的Ci和Ca數值進行計算,Ls=1-Ci/Ca。由Pn/Ci計算羧化效率(CE,表示在較低的CO2濃度下的光合速率)。表觀量子效率(Фi)由低光強下葉片的光-光合曲線推算出[4]。日同化量(A’)按照文獻[5]的方法計算,單位面積=3 600×[光合速率6∶00+光合速率16∶00+2×(光合速率8∶00+光合速率10∶00+光合速率12∶00+光合速率14∶00)]。
2結果與分析
2.1生態因子的日變化
試驗測定的生態因子日進程變化結果見圖1,由圖1A可見,光合有效輻射日變化呈單峰曲線,
12∶00前后處于高光強輻射時段;大氣CO2濃度低于500 μmol/mol(圖1B);大氣相對濕度均低于60%(圖1C),日平均值分別為中嘉2號38.4%和中石2號43.7%,說明楊樹已處于空氣干旱環境中;葉面溫度的日變化為單峰型曲線,最高葉溫值出現在午后12∶00前后,為30 ℃(圖1D)。
2.2葉片凈光合速率日變化
干旱條件下(圖2),中石2號的凈光合速率表現為單峰曲線;而中嘉2號則呈現雙峰曲線變化,并且在中午12∶00左右有一低谷,出現明顯的光合“午休”現象[6,7]。中嘉2號的凈光合速率平均值較中石2號小(表1),大氣CO2濃度一致,光合有效輻射、葉面溫度及大氣相對濕度有少許差異。
2.3生理因子日變化
試驗測定的生理因子日進程變化結果見圖3,由圖3B可知,胞間CO2濃度日變化與凈光合速率日變化(圖2)基本上呈負相關關系,凈光合速率越大,消耗的CO2就越多,則胞間CO2濃度就越小;當清晨和傍晚凈光合速率非常低或只進行呼吸作用時,胞間CO2濃度特別高;這一方面是由于光合作用弱,消耗的CO2少,同時呼吸作用又釋放出了CO2的緣故。由圖3D可知,氣孔導度在一日中呈現出規律性的變化,與溫度、光照強度等因素的變化有關。光照增強,凈光合速率增大,則氣孔導度增大;但在氣溫最高、光照強度最大的中午12∶00,葉溫升高,氣孔導度升高,蒸騰加快,加上干旱,使整個葉片的水勢下降。當外界環境發生變化時,氣孔導度也相應地出現一定的變化。參照Xu[8]及Farquhar等[9]的研究,判斷葉片凈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氣孔因素還是非氣孔因素的兩個可靠依據分別是胞間CO2濃度和氣孔限制值的變化方向:只有當胞間CO2濃度和凈光合速率變化方向相同,兩者都減少,并且氣孔限制值升高時,才可認為凈光合速率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氣孔導度減低造成的;而凈光合速率下降,胞間CO2濃度增高和氣孔限制值降低,則表明主要原因是非氣孔因素引起。按照這兩個依據,分析干旱脅迫下2個品種的凈光合速率日變化。在光合有效輻射高峰時刻(10∶00~12∶00),中嘉2號的凈光合速率下降,中石2號的凈光合速率卻一直上升,此時的葉溫在26~32 ℃,二者的凈光合速率變化特點體現了品種的差異性。在時間段6∶00~10∶00,光合有效輻射對2個品種都構成了凈光合速率的主要限制因子,氣孔導度隨光合有效輻射升高而升高,凈光合速率也升高,胞間CO2由于被消耗而使胞間CO2濃度降低(圖1A,圖3B,圖3D);10∶00~12∶00,中嘉2號的凈光合速率下降,胞間CO2濃度增高和氣孔限制值降低,這表明凈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非氣孔因素即光合活性降低造成的。而對于中石2號而言,其12∶00以后凈光合速率開始下降,胞間CO2濃度降低,氣孔限制值升高(圖3C)。根據兩個依據,中石2號凈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氣孔導度的降低(即氣孔因素)造成的。
綜合以上的分析,2個楊樹品種凈光合速率在不同的高峰時刻之后下降的主要原因不同,中嘉2號的凈光合速率下降原因是光合活性降低(即非氣孔因素)造成的;中石2號凈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是氣孔導度的降低(即氣孔因素)造成的。
2.4羧化效率與表觀量子效率的比較
蔣高明等[10]、Long等[11]從葉片氣體交換的角度出發,認為強光下CO2同化量子效率和光飽和光合速率的下降是光抑制最顯著的特征。根據試驗測定的有關數據計算出的羧化效率與表觀量子效率數值,我們分別繪制出了表觀量子效率日進程圖(圖4)和羧化效率日進程圖(圖5)。由圖4可以看出,在12∶00前后,中嘉2號和中石2號的表觀量子效率走勢都呈“V”字形,12∶00的位置明顯低于10∶00和14∶00的;且中午時間段的中嘉2號的表觀量子效率明顯低于中石2號的,表明在中午時段,2個楊樹品種可能發生了光合作用的光抑制。除了光抑制以外,光呼吸的加強也是C3植物葉片表觀量子效率于中午降低的一個重要原因[9]。由于測定日的干旱脅迫加重,中午光照強度大,使中嘉2號受到了復合脅迫,其表觀量子效率及羧化效率在中午均有所降低(圖4,圖5),表明在干旱脅迫、強光條件下,中嘉2號中午凈光合速率的降低主要與光合活性有關,即主要受非氣孔因素限制,這個結果進一步證實了2.3的分析,并與馮玉龍等[12]的觀測結果是相似的。
從以上分析初步得到以下結論,在干旱脅迫、氣溫30℃以下、光照強度低于300 mol/(m2·s)時,2個楊樹品種的凈光合速率一致;當光照強度大于等于1 270 mol/(m2·s)時,2個楊樹品種的凈光合速率的表觀量子效率均下降,可能是由于發生了光合作用的光抑制、光呼吸所致,結果使凈光合速率較正常時低。并且中嘉2號的羧化效率在中午明顯降低(圖5),說明中嘉2號對干旱更加敏感;而中石2號對干旱的耐受性較強。以上原因使2個楊樹品種的凈光合速率出現了差異(圖2)。
從干旱時測定的各光合生理因子平均值(表2)來看,中石2號的氣孔導度較大,光合活性較強,雖然表觀量子效率較低,但凈光合速率較高(從圖2及表2的羧化效率可見),說明中石2號通過生理活動對干旱做出響應,呈耐干旱類型。
2.5日同化量的比較
試驗測定的2個楊樹品種日同化量結果見圖6,從圖6可見,中嘉2號和中石2號的日同化量分別是0.9、1.1 mol CO2/(m2·d),中石2號的日同化量比中嘉2號高18.2%。
3小結與討論
楊樹品種中嘉2號和中石2號對干旱脅迫的響應有相同的趨勢,在中午干旱、光照強度大于等于1 270 mol/(m2·s)條件下,2個品種均發生了光合作用的光抑制或光呼吸,其凈光合速率均受到干旱的不利影響。不過2個楊樹品種對干旱脅迫的響應存在一定的差異,在干旱條件下,中石2號的凈光合速率表現為單峰曲線;而中嘉2號則呈現出雙峰曲線變化,中午12∶00左右有一低谷,出現明顯的光合“午休”現象。中石2號由于氣孔導度較大、羧化效率較高,這些內在的遺傳特性造成了中石2號的光合活性大于中嘉2號,從而使中石2號表現出較強的抵抗干旱脅迫的能力。
試驗結果表明,2個楊樹品種在干旱脅迫條件下適當地進行灌溉,有利于提高光合速率,促進楊樹的快速生長。由于中石2號抗干旱能力相對較強,能耐短時間的干旱,在相對干旱的地區選擇中石2號種植比中嘉2號有一定的生長優勢。
參考文獻:
[1] 梁彥,黃東森,王瑞玲,等. 四個意大利楊樹新品種區域試驗小結[J]. 林業科技通訊,1983(7):28-29.
[2] 唐萬鵬, 漆良華, 楊代貴, 等. 湖北省楊樹產業化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 湖北林業科技,2004(楊樹專輯):83-88.
[3] BERRY J A, DOWTON W J S.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f photosynthesis [A]. GOVINDJEE E D. Photosynthesis [C]. New York: Acadcmic Prcss, 1982. 263-343.
[4] 陳曉亞,湯章城.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 [M]. 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07-208,212-213.
[5] 孫國榮,閻秀峰,劉波,等. 烤煙旺長期氣孔和非氣孔限制對水分脅迫的反應[J]. 植物研究,2002,22(2):179-183.
[6] 田大倫,羅勇,項文化,等. 樟樹幼樹光合特性及其對CO2濃度和溫度升高的響應[J]. 林業科學,2004,4(5):88-92.
[7] 唐建寧,康建宏,許強,等. 秦艽與小秦艽光合日變化的研究[J]. 西北植物學報,2006,26(4):836-841.
[8] XU D Q. Some problems in stomatal limitation analysis of photosynthesis [J]. Plant Physiol Commun,1997,33:241-244.
[9] FARQUHAR G D, SHARKEY T D.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photosynthesis [J].Ann Rev Plant Physiol,1982,33:317-345.
[10] 蔣高明,常杰,高玉葆, 等. 植物生理生態學[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78-180.
[11] LONG S P,HUMPHRIES S, FILKOWSKI P G. Photinhibition of photosynthesis in nature. Annual review of plant[J]. Physiology and Plant Molecular Biology,1994(45):633-662.
[12] 馮玉龍,張亞杰,巨關升,等. 楊樹無性系幼苗光合作用的光抑制[J]. 植物研究,2001,21(4):578-58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