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信息時代的到來,大學生的思想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為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作為一種將全院學生工作要達到的目標同各系的任務與職責結合在一起的管理方法的學生工作目標管理,是可行的和必要的。擬在將目標管理中的一些方法和原理運用于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之中,以加強學生自我管理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關鍵詞:目標管理;高校;學生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1-0309-02
一、目標管理的定義
目標管理(MBO):是以目標為導向,以人為中心,以成果為標準,而使組織和個人取得最佳業績的現代管理方法。目標管理亦稱“成果管理”,俗稱責任制。是指在企業個體職工的積極參與下,自上而下地確定工作目標,并在工作中實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證目標實現的一種管理辦法。所謂目標管理乃是一種程序或過程,它使組織中的上級和下級一起協商,根據組織的使命確定一定時期內組織的總目標,由此決定上、下級的責任和分目標,并把這些目標作為組織經營、評估和獎勵每個單位和個人貢獻的標準。
將目標管理的概念引入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是將管理學的先進方法和理念與用于傳統的高校學生管理之中,以高校管理者為主體,引導師生共同以管理目標為前提,確定自上而下的總體目標,明確權責,在學校整體資源的配置下積極主動的自我管理,為實現承諾而共同努力奮斗的管理方式。與傳統的管理方法相比較,管理重心下移,賦予各院系師生更大的主動權和積極性,是規范管理向自我管理邁出的一大步,使全校的目標與各系部師生的目標趨于一致,使力量達到最大化的一種全新的探索。此外,目標管理中強調的重視結果,獎罰分明的原則,也有利于避免“大鍋飯”、“混日子”等普遍現象,是新時期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新方法。
二、目標管理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
(一)制定切合實際的管理目標
目標的確定是目標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環,制定出科學合理的管理目標是目標管理成功與否的關鍵,高校應根據自己的培養計劃和具體情況,通過目標和自我控制進行管理,起到激勵作用,達到優化校風學風、保障校園良好秩序,提高辦學質量,增強辦學效益的目標。
1.目標的可行性。目標管理能不能產生理想的效果、取得預期的成效,首先就取決于目標的制定,科學合理的目標是目標管理的前提和基礎,脫離了實際的工作目標,輕則影響工作進程和成效,重則使目標管理失去實際意義。目標的制定必須從本校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高校自身的特點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目標設置過高使學生無法達到則嚴重影響學生的積極性,設置過低則沒有實際意義。
2.目標制定要層次清晰、簡明合理。所謂層次清晰,即高校的總體目標和各系目標要統一,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要統一,且層次清晰,學校的總體目標要建立在各系部的目標之上。且目標的設置要簡明扼要,權責明確,符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復雜冗長的目標容易給人造成模糊和形式主義的印象,且不易執行,容易給管理人員造成困難。
3.目標制定要強調時限性。目標管理強調時間性,制定的每一個目標都有明確的時間期限要求,在大多數情況下,目標的制定可與年度預算或主要項目的完成期限一致。但并非必須如此,這主要是要依實際情況來定。某些目標應該安排在很短的時期內完成,而另一些則要安排在更長的時期內。同樣,在典型的情況下,組織層次的位置越低,為完成目標而設置的時間往往越短。
(二)目標管理的過程控制
在目標管理理論中,實現目標的過程稱之為過程控制。對于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而言,過程控制是高校學生管理系統在完成預定目標的過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動的總稱,包括檢查、監督、激勵、協調控制等手段。
1.目標管理過程要權責分明。高校學生工作的目標既已制定,就要指定各目標的具體負責人,強調責任制,目標體系應與組織結構相吻合,從而使每個部門都有明確的目標,每個目標都有人明確負責。這樣,不但有利于調動各部門負責人的積極性,防止出現問題時互相推諉,而且有利于總體管理與監督。
2.目標管理過程要各行其是。目標管理者與各分層管理者之間要互相信任,主管人員就應放手把權力交給下級成員,而自己去抓重點的綜合性管理。完成目標主要靠執行者的自我控制。如果在明確了目標之后,作為上級主管人員還像從前那樣事必躬親,便違背了目標管理的主旨,不能獲得目標管理的效果。當然,這并不是說,上級在確定目標后就可以撒手不管了。上級的管理應主要表現在指導、協助,提出問題,提供情報以及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方面。
3.目標管理過程要注重檢查和監督。對各級目標的完成情況,要事先規定出期限,定期進行檢查。檢查的方法可靈活地采用自檢、互檢和責成專門的部門進行檢查。檢查的依據就是事先確定的目標。對于最終結果,應當根據目標進行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進行獎罰。經過評價,使得目標管理進入下一輪循環過程。
(三)目標管理要有嚴格的考核和獎懲制度
一套完整有效的考核與獎懲制度是保證目標實現的重要手段,將各級學生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業績和目標完成情況與分配收入和獎勵條件掛鉤,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加速目標完成的時效性和質量。
1.考評標準要公正、合理。考評標準的公正性是其激勵性和有效性的保障,如果考評結果缺乏公正性,也就失去了考評的意義,無法調動各級學生工作者的積極性,也就無法確保目標的完成。同時,考評標準要盡可能量化,做到準確、可操作性強。充分體現出考評的等級和層次,保證將參評人員的工作業績盡可能細致的展現出來,使人信服。
2.考評與激勵相結合??荚u結果與利益掛鉤,應及時對考核優秀者進行精神或物質上的獎勵;對考評不合格者進行處罰或批評,為下一輪目標的實施打好基礎。同時,考評要與激勵相結合,避免機械套用,在對個人之間進行比較的同時,也要考慮到自我比較,對于一些特殊班級或學生而言,只要跟過去比較有了顯著的進步,都要承認學生工作者的成績,這樣才能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
3.考評要體現出制度化的特點。作為目標管理的重要手段,考評要長期的進行下去,決不能半途而廢,要作為學校的一項規章制度長期的存在下去。作為一項制度的存在,對于考評的方式、方法要根據學校自身的實際情況及時的予以調整,使其更加充分的發揮出激勵的作用。此外,考評結果要建立信息反饋機制,將考評結果及時的反饋給各管理部門。同時,被考核人員也可以根據考核結果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使學校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間形成良好的信息反饋,增強考評激勵效果,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將目標管理引入教育管理之中,其目的是尋求兩者之間的共同點,進行優勢互補,更加有效的加強高校學生管理的科學性和可控性。學生管理工作是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要求學生工作者辛勤的工作,也依賴于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同時,學生管理工作的目標也不再是簡單的安全穩定,更要求對于學生思想上的教育和行為上的規范。這就要求我們要集全校的力量,目標統一的共同做好學生工作?,F階段,高校招生數量的連年擴大、后勤社會化、信息化時代對大學生思想的巨大沖擊,都對現代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和更高的要求,怎樣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把握學生管理工作的規律,是我們每一個學生工作者所必須面臨的課題。目標管理的實施,是現階段學生工作發展的要求,也是每一位學生工作者所必須學習的內容。
參考文獻:
[1] 邱慶劍,黃雯麗.改變世界的管理方法[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
[2] 省高校學生工作專業委員會組.學生工作的績效與評估[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5:300-307.
[3] 洪文建.目標管理理論對高校學生管理的啟示[J].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9).
[4] 李劍鋒.團體目標管理在學校管理中的運用[J].教學與管理,2002,(12):6-12.
[5] 鄭毅.論目標管理在大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
[責任編輯 陳 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