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武器裝備的快速發展對軍隊人才培養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學保障體系是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因素,分析了教員、隊干部、教材體系、多媒體課件、教學裝備和實驗室條件等要素對人才培養的作用;并針對教員代職進修機會少、自我提升難,裝備和教學保障體系發展不協調等問題,提出了解決辦法。
關鍵詞:教學保障;人才培養;預研
中圖分類號:G64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1-0294-02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及其在軍事領域中的廣泛應用,加快推動了我軍武器裝備更新換代的步伐。近年來,大批新型武器裝備陸續研制并列裝部隊,極大的提升了我軍的軍事實力和威懾能力,為我軍更好的履行使命,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提供了可靠保障。同時,這些新型武器裝備由于技術復雜、集成度高,涉及光、機、電、材料等多學科知識的交叉融合,因此其操作使用、維修保養、質量監測等都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來完成。軍隊院校作為培養高素質復合型軍事人才的搖籃,如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適應武器裝備的信息化發展趨勢、滿足新軍事變革的急需,是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急需解決的課題。
教學保障體系作為院校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影響教學效果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因素,是衡量一所院校辦學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標志[1~2]。因此,要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必須要具有科學完善的教學保障體系。
一、教學保障體系的構成
軍校教學保障體系從大的方面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人”和“物”。作為教學的組織和管理者,“人”可以分為教員和隊干部;作為知識的載體和輔助手段,“物”可以分為教材、課件、教學裝備、實驗室等,其具體構成(如圖1所示)。
其中,“人”和“物”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只有當“人”和“物”能夠有機的結合,才能充分挖掘其潛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催生人才培養質量的進步。
二、教學保障體系的作用
教學保障體系對人才培養的作用可以按其構成,分為人的作用和物的作用兩個方面。
(一)人的作用
1.教員。軍校學員從高中考入大學,面臨著從地方青年到軍人、高中生到大學生的雙重轉變,很可能一下不能適應軍校的教學方式。教員作為文化知識的傳播者,要充分意識到這種差異,引導學員逐步調整學習方法,轉變學習思路,提高自我學習的能力。同時,教員自身的文化素養、專業背景、知識掌握的牢固程度也將直接影響學員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員要順應裝備發展趨勢,不斷的學習,更新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著力提高授課水平,增效教學效果。
2.隊干部。從入學到畢業,與學員接觸最多的就是隊干部,因此可以說隊干部是學員從軍之路的第一任導師、軍校學習過程中的全程導師。因此,隊干部的自身素質和個人魅力將對學員的成長產生深遠的影響。實踐證明,那些管理水平高、組織能力強、作風硬朗、軍事素質扎實、思想開明的隊干部帶出來的學員更能適應部隊的任職需求。
(二)物的作用
1.教材體系。教材是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載體,是組織課堂教學的基本工具。教材建設是高等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質量是教材的生命,教材體系的合理與否是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關鍵 [3]。當前是一個知識爆炸的年代,武器裝備發展也是日新月異,因此教材的內容也要順應時代發展,進行動態調整和更新,否則會造成知識的滯后,使得畢業學員走上工作崗位后,出現新裝備不會用、不敢用的情況。同時要加大對教材的監管工作,定期組成選用教材和自編教材的評審,確保教材的質量。
2.多媒體課件。對于一些復雜的專業基礎課程,由于學習起來比較困難,會使學員產生畏難情緒而失去學習的動力和興趣。多媒體課件以其直觀、形象、多變的優勢,可以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同時會使得知識的表達和傳遞更加方便快捷,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學裝備。一流的大學必須要有一流的教學條件作支撐。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學教育不再是一棟房子、一塊黑板、一支粉筆就能完成的,而必須具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教學儀器和教具模型等。作為培養部隊未來軍官的軍隊院校,這一點尤為突出。目前,大多數的軍事院校都配備了大量的教學裝備,利用這些裝備就可以貼近實裝進行教學,從而提高了學員的動手實踐能力和知識掌握水平,有力的增強了教學效果。
4.實驗條件建設。實踐教學是人才培養中不可替代的環節,也是實現創新人才培養目標的有效途徑。進入21世紀以來,國外大學已經把“掌握實驗方法的知識和技能”作為新世紀人才應具備的素質。由此可見,加強人才的實踐教學刻不容緩[4~5]。要想進行實踐教學,首先就要有良好的實驗條件。只有具備了必要的實驗場地、儀器設備、試驗材料等,才能進行實踐教學,從而提高學員的實際操作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軍隊院校尤其如此。
三、目前教學保障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教學保障體系在軍隊人才培養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進一步完善和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實施人才戰略,搭建自我提升平臺,打造素質全面的教員隊伍。按照總部要求,每年軍隊院校都有一批干部去部隊代職,還有一批干部進修碩士或博士研究生。但由于受比例、名額和教學任務等限制,相當一部分教員沒有外出培訓過。有的單位在選擇培訓對象時,還存在不從單位長遠發展著眼、將個別不是培養對象的人送出去學習的現象,而一些重點培養對象因為當前承擔的教學和科研任務較重,無法脫崗進修,嚴重影響了教員自身素質的提高。
因此,軍隊院校要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戰略,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遴選部分有培養前途的教員赴部隊代職或赴地方重點高校進修,培養一批素質全面的教學標兵和科研能手,并作為院校的骨干力量,輻射到其他人員,從而提高整體的教學水平。同時也可以利用每年的寒暑假,安排部分教員去部隊短期駐訓,增強其對部隊的認識,為改進教學方法、更新教學內容提供參考。
2.適應裝備發展,構建教學預研保障體系,實現裝備和教學保障體系的協調發展。為適應新軍事變革和打贏未來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的需要,新型武器裝備陸續研制并裝備部隊。而此時院校的教材體系、示教體系相對滯后,知識的更新不夠及時,新裝備的承訓能力尚未形成,因此培養的學員的知識結構也滯后于裝備的發展,進而嚴重制約了裝備性能的發揮。
因此,院校要適應裝備的發展,根據裝備研制進程,院校提前介入,選擇合適的切入點全程參與新裝備從研制到列裝的各個環節,熟悉該裝備的工作原理、核心技術、薄弱環節、操作使用和維護保養的方法,真正成為該型武器裝備的專家;同時整理完善相關的技術資料,著手編寫相關的教材、課件和技術手冊等初稿、同步參與研制模擬訓練器材,構建教學預研保障體系,做到院校教學保障能力和裝備列裝部隊時間基本同步,實現裝備和教學保障體系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海.更新教學保障觀念,加強院校信息化建設[J].后勤指揮學院學報,2010,(3):98-99.
[2] 趙曉震,李雪紅.開拓進取,提高教學保障能力和水平[J].軍隊院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08,(3):65-66.
[3] 李寧.實踐教學保障體系建設問題探討[J].海軍兵種學術,2010,(5):31-32.
[4] 劉偉.適應現代化教學需求,改進與創新教學保障工作[J].教育訓練,2010,(5):59-62.
[5] 楊琴.創新理念下的高校實驗教學質量保障改革[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1,(1):101-104.
[責任編輯 陳 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