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會計誠信缺失,會計假賬非常普遍,不僅對證券市場和投資者造成巨大傷害,給國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損失,目前如何維護會計工作的誠信問題是我們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誠信守信、操守為重、遵循原則、不做假賬”是我們會計從業人員基本的職業道德和行為準則。只有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強化會計監督,加強會計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會計人員素質,才能做到誠信為本,操守為重。
關鍵詞:會計誠信;會計制度;職業道德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1-0080-02
銀廣夏集團自1999年以來一直聞名遐邇,2001年的市值高居深滬兩市第三名,創造了股市神話。但是2001年8月《財經》刊發的《銀廣夏陷阱》撩開了銀廣夏神秘的面紗。作為一個規模并不大的西部企業,銀川廣夏集團連續兩年盈利突破億元大關,股票收益在股本增大1倍的情況下仍可翻兩番,股價在一年半的時間內上漲440%。在此之前,廣夏集團正準備推出一份經過審核了的更為“完美”的中報,其中僅利潤一項就高達6億元。8月9日,中國證監會對于該企業造假事件正式宣布“銀廣夏”股份停牌一個月。假賬的幽靈在中國上市公司游蕩。許多觸目驚心的事實告訴人們,人們期望中的“經濟警察” 執業注冊會計師并沒有成為會計報告的照妖鏡,事實相反卻成為一丘之貉。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會計系副主任陸正飛教授在接受《新聞周刊》采訪時認為,盡管“銀廣夏”問題沒有最終查明,但不論是“故意犯罪”還是“過失殺人”,從一定程度上講,中天勤都充當了“銀廣夏”的“幫兇”角色。注冊會計師、注冊資產評估師的信用度在中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質疑。為上市公司做假,會計們無論如何也逃脫不了干系的。
這種現象背后究竟是為了什么?為什么身為注冊會計師、注冊評估師們心甘情愿,想法設法幫助企業造假?他們的職業道德何在?根據資料統計結果,中國現有會計師事務所4 800多家,執業會計師6.2萬人,全行業從業人員20萬人,生存壓力十分巨大。加之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的快速滲入,會計業的競爭簡直到了“慘烈”的地步。一些大的事務所日子稍好過點,規模小又沒名氣的事務所,只有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拉來一個客戶,企業的要求哪敢不聽!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為一家上市公司做中報或年報審計,一次可獲20萬~40萬的收入,要是按企業要求造假,所得收益更可觀。在內心私欲和外在壓力共同作用下,會計業做假成風。有人曾說國內從來沒有做過任何假報告、假證明的事務所可謂“鳳毛麟角”。尤其是每家事務所都有資格做的驗資評估,簡直就是作假的“重災區”。只要客戶要求,哪怕本金只有兩三萬,會計師事務所也敢開出50~100萬注冊資金的證明,“空手套白狼”的事也不鮮見。
目前中國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幾乎到了泛濫成災的地步。1999年底,財政部抽查100家國有企業會計報表,有81家虛列資產37.61億元,89家虛列利潤27.47億元。2000年度的會計信息質量檢查更令人吃驚:被抽查的159家企業中,資產不實的147戶,虛增資產18.48億元,虛減資產24.75億元;利潤不實的157 戶,虛增利潤14.72億元,虛減利潤19.43億元。在如此惡劣的大環境下,要求會計師事務所獨善其身,無疑是幼稚的。
但是從利益驅動力的角度來分析,應該說,會計師事務所是其中最沒有動力犯法的一個。因為他只要做了業務,就可按規定收取相關費用,但做假的話,要冒信譽、經濟、刑罰等各種極大的風險,他何必要去冒險?然而對企業來說,造假后可以得到來自政治、經濟上的各種好處,因而企業才是最有做假動力的一群。治標更要治本,只有對最有動力干壞事的進行約束,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誠實守信,操守為重,遵循準則,不做假賬”是會計從業人員基本的職業道德和行為準則。
由于造成會計人員道德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提高會計職業道德標準也應當采用多種措施進行綜合治理,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1.規范性防范,以法治假,追究責任。(1)加強法制建設,建立健全有關法律法典及有關監督約束機制,將有關民事賠償法律納入有關會計立法中,同時強化實施。(2)明確單位負責人責任。明確了單位負責人為會計信息真實性、完整性的第一責任人,加大了單位負責人的責任。所以明確單位負責人為會計責任主體,也就抓住了問題的關鍵。
2.建立好完善會計管理制度及內部控制體系。加強內部會計管理制度建設是完善會計管理制度體系的重要舉措,它能夠有效地維護會計管理制度體系的完整性和協調性,確保會計管理制度的有效性。是改善單位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策略。建立一套比較完善的會計人員考核、競爭、激勵和約束機制,充分調動會計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防止會計人員在會計日常工作中違反會計職業道德行為,還應對會計人員建立考核、競爭、激勵和約束機制。通過考核、競爭、激勵和約束等機制的不斷建立和完善,使那些政治素質好、事業心強、業務能力強的人走上會計工作崗位,
3.強化監督機制。會計監督機制是指對會計核算和管理工作進行連續、系統、全面的監控和經常性的檢查,便于及時發現并糾正會計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和錯誤。依法查處可能存在的舞弊造假,確保會計核算和會計管理工作健康、有序、高效的運行。監督機制有會計監督、社會監督以及法律制裁等。
4.加強會計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會計人員素質。首先,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增強財會人員的使命感;其次,建立會計職業道德評價體系,會計職業道德的評價體系是會計職業道德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最后,對道德評價結果應使用獎罰手段、示范道德榜樣、大眾傳播媒介等方式,使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狀況始終置于各單位內部和社會公眾的督導之下。
由于我們國家對違反會計職業道德的處罰力度不大,使得違反會計法規的成本低廉且能給違法者帶來巨大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助長了造假的氣焰。另外,單位負責人為了達到某種利益往往會向會計人員施壓,致使會計人員違背現有會計法規,在會計工作中弄虛作假。使得會計人員常常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所以必須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強化會計監督,加強會計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會計人員素質。
[責任編輯 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