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農村小額信貸對農民收入的影響這一需要實證檢驗的理論假設,利用實地調查數據和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建立收入決定方程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農村小額信貸對農戶當年的人均純收入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且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增加了農民人均純收入。
關鍵詞:小額信貸;農民;人均純收入;雙對樹模型;多元OLS估計
中圖分類號:F830.5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1-0061-02
引言
三農問題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而三農問題的核心是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民增收。為此,從2004年起,中央連續六個一號文件也要求從完善農村金融體系、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入手,推進金融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而農村小額信貸業務的開展適應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它是將金融服務擴展到低收入和貧困家庭,即為窮人服務的金融系統。目標客戶的特征決定了它必然涉及到緩解貧困、提高收入、改善福利和增加就業等社會發展目標。
一、國內外研究動態
1.國外研究動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一些為窮人提供小額信貸服務的項目和機構,在以往教訓的基礎上通過不斷的努力,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績。Remenyi(2000)的研究結果表明,得到信貸的家庭收入比沒有得到別的信貸的家庭收入明顯提高。Peheke(2002)認為,小額信貸使得那些沒有什么實物資產但又良好的經營觀念的人得到信貸,從而改變了這些人們的收入,實現了整個社會的收入和財富的再分配。Elizabeth Litlefield(2003)指出:小額信貸能使貧困者獲得保護,得到資金實現經營多元化和增加收入,從而使他們擺脫貧困和饑餓。
2.國內研究動態。中國的小額信貸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隨著農村小額信貸市場不斷發展和規模不斷擴大,對農村小額信貸的研究也逐漸活躍起來。
李莉莉(2005)通過研究得出結論: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貸的開展實現了其政策預期的績效,即農村小額信貸在為農戶提供有效的信貸需求的同時,也改善了信用社的效益。聶勇(2008)運用層次分析法(AHP),建立了農村小額信貸綜合績效評價模型,對湖北省XC縣農村信用社投放的農村小額信貸進行了實例檢驗,結果顯示:發放農村小額信貸后的綜合效益顯著高于小額信貸發放之前。馮娟、鄒帆(2008)基于提升小額信貸的績效,選取2002—2006年中國大陸27個省份的面板數據就小額信貸增加農戶收入進行實證分析,多元線性回歸結果表明小額信貸對增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直接正效應最大。孫若梅(2008)利用實地樣本調查數據和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建立收入決定方程進行實證檢驗,從小額信貸通過改善信貸分配,進而影響農戶的生產函數和要素收益的角度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小額貸款對農戶收入的作用與使用貸款次數有關,重復使用比一次性使用貸款作用大;小額貸款對農戶收入中的非農經營收入影響顯著。
二、小額信貸增加農民收入的定量分析
1.樣本與數據。在選取了膠州市為研究對象后,首先將膠州市農村小額信貸投放的鄉鎮按照經濟發展的水平進行排序,采取典型抽樣法在不同的水平階段選取代表性的鄉鎮樣本,其次分別在所選取的鄉鎮及樣本基礎上按照隨機抽樣的原則選擇村莊進行農戶調查,共調查120份,有效問卷105份。
2.變量描述。被解釋變量Y,定義為農戶家庭的人均純收入。解釋變量X1,定義為農村居民人均小額信貸量。解釋變量X2,定義為人均耕地面積,用居民家庭耕地總面積除以家庭總人數得到。解釋變量X3,定義為農村居民家庭外出務工人數占家庭總人數的比重。解釋變量X4,定義為人力資本,用農民受教育程度表示,本文中我們用居民家庭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勞動力占家庭總勞動力的比重來衡量農民受教育程度。解釋變量X5、X6分別定義為戶主技能和婦女健康狀況。另外,科技、農業結構、自然環境和政策等都會影響到農民收入,由于沒有統一的量化標準,本文中我們暫不予考慮。
3.模型構建。在實證檢驗中,對于農戶家庭人均純收入,我們要考慮各種要素投入的影響,包括農民受教育程度、耕地面積、生產性固定資產原值等基本要素,同時還要將家庭外出務工人數、戶主技能的高低及婦女健康狀況等因素考慮進去。在此,農戶小額信貸量作為信貸投資要素引入模型,體現為農戶資本要素的一種投入形式。解釋變量的統計描述(見表1)。
我們使用雙對數模型,將數據轉換為常用對數進行處理,建立如下回歸方程:
lnY=β0+β1lnX1+β2lnX2+β3lnX3+β4lnX4+β5lnX5+β6lnX6+ε
回歸方程式中βj是待估計的參數,其中,β0是常數項;β1是農戶小額信貸量對家庭收入的影響程度;β2、β3分別為耕地面積、外出務工勞動力的收入彈性系數;β4、β5、β6為人力資本—受教育程度、戶主技能、婦女健康這三種勞動力特征變量對家庭收入決定的影響程度;最后一項ε是隨機誤差項,描述變量以外的因素對模型的干擾。
4.計量結果及檢驗。根據上述分析模型,本文就農戶小額信貸對樣本農戶的家庭純收入的影響進行了多元OLS估計,結果(見表2)。
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通過計量經濟模型分析和評價了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貸的運行績效,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農戶小額信貸對農戶當年的人均家庭純收入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顯著的增加了農民人均純收入,且顯著性水平為1%。
為了更好的發揮小額信貸增加農民收入的作用,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議:(1)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小額信貸的范圍,形成有效小額信貸需求。通過各種形式廣泛宣傳農戶小額信貸的意義、作用和相關政策,并通過拓展貸款范圍和加大創新力度全方位的滿足農戶的貸款需求。(2)政府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完善信貸運行機制,滿足農戶的貸款需求。中央銀行可以考慮增加對農村信用社的支農再貸款的投放數量,并擴大對農戶的授信額度,根據當地農戶生產生活的需求和經濟發展水平,創新金融產品,滿足農戶多種金融服務需求問題。(3)加快信用體系的建設,保證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貸資金的可持續性投入。一是進行新聞輿論引導,提高農民的信用意識,同時建立農戶信用檔案。二是應建立信用獎懲機制,對信用戶實行國家利率政策規定范圍內的利率優惠,對失信戶則要進行嚴厲懲罰,為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參考文獻:
[1] Remenyi.Joe and 0uinones,Benjamin.Microfinance and Poverty Alleviation[M].Case studies from Asia and the Pacific.New York,2000: 13l-134.
[2] Elizabeth Littlefield,Jonathan Morduch Syed Hashemii.小額信貸是一種實現新千年發展目標的有效方式嗎? [J].小額信貸研究, 2003,(4).
[3] 孫若梅.小額信貸對農民收入影響的實證分析[J].貴州社會科學,2008,(9):65-72.
[4] 李莉莉.正規金融機構小額信貸運行機制及其績效評價[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05:79-108.
[5] 馮涓,鄒帆.農戶小額信貸對農民增收績效的實證研究——基于2002—2006年地區面版數據的實證分析[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 研究,2008,(22):50-52.
[6] 聶勇,杜輝.農戶小額信貸對農戶增收的實證分析——以湖北省ZX市為例[J].山東財政學院學報,2009,(1):39-41.
[責任編輯 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