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社會,工作和生活節奏加快,競爭加劇,社會矛盾增多,人們的精神壓力也隨之加大,為了排解人們的心理壓力,每個人必須學會調整心態,思想上學會放棄,態度上學會微笑,情緒上學會控制,生活中學會寬容。更加自信、理智、積極地投入到工作和學習中去,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更加快樂地享受現在的每一天。
關鍵詞:學習 調整 心態
中圖分類號:C9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0-0244-02
現代社會,工作和生活節奏加快,競爭加劇,社會矛盾增多,人們的精神壓力也隨之加大,如果調整不好,于己于人于社會都會產生不利影響。其實,這個問題中央也很重視,在十六屆六中全會上就明確指出:“要注重促進人的心理和諧,引導人們正確對待自己,他人和社會,正確對待困難、挫折和榮譽,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也強調指出要“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系。”在物質生活不斷豐富,社會矛盾依然尖銳的今天,疏導好人們心理,調整好人們心態,對于建設和諧社會、小康社會有著重要意義。
一、心態調整的重要性
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生活也是千變萬化的,悲歡離合,生老病死,天災人禍,喜怒哀樂,都在所難免。只要心態調整好了,就會坦然面對;如果心態調整不好,就會影響工作和生活。
1.社會發展變化要求:改革開放后,經濟市場化、政治民主化等等關系復雜化的客觀現實,一方面,為人的心理發展、潛能開發、自我實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另一方面,社會上不良刺激的源頭更多、內容更豐富、影響更直接全面,也使我們適應社會的難度提高,心理壓力加大,心理障礙與問題行為發生的概率增高。對人們的心理健康帶來嚴峻的挑戰和潛在的威脅。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必須調整好心態。
2.人健康成長的要求:人的一生,從不懂事的小孩到成人,從學生到職員,從單身到成家,人在每一個階段,每一種角色的轉換,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成長,有的是通過學習有所改變,有的是由于需求與責任不同,人有所轉變。也就是說人在不同的階段,還會遇到種種不如人意的地方,心態有必要做出相應的調整。
3.人生態度的要求:一個人怎樣認識人生,就會對人生有不同感受,感受不同對待人生的態度就會不同。人生要么想活得精彩,要么過得平淡安穩;要想活得精彩,就要奮斗。一切經過努力,就算是一無所獲,但至少精彩過,充實過。要想平淡安穩的生活。那你就對任何事別太在意,一切順其自然,瀟瀟灑灑,舒舒服服。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并不如想象那么簡單,人生經歷始終與得失相隨,難得有十全十美的時候,面對現實的經濟狀況以及面臨生存的競爭,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行。
二、心態對人生的影響
人的一生能否成功,要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你的遺傳基因、環境、身體狀況、意識或潛意識、時間或空間上的具體位置和方向等,當你用積極心態思考時,你就能把這些因素的影響、使用、控制、平衡協調好,決定自己的想法,控制自己的情感,把握自己的命運。
1.心態影響人的性格:我們每個人都受習慣的支配。這個習慣,從一個側面講,就是性格。你的習慣是受積極思想的影響還是受消極思想控制,取決于你的選擇。通過選擇,你可以不受消極思想的控制。你可以有意識地作出決定 用積極的想法和沖動取代消極的想法和沖動。積極的思想習慣能自動地影響你,讓你的大腦更敏捷,讓你的想象力更活躍,還能激發你的熱情,堅定你的毅力把事情做好。
2.心態影響人的情緒:情緒是人內心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的外在表現。人的內心需要每個人是不一樣的,有物質需求也有精神需求,有的人需要金錢、地位、權利;有的人需要快樂、開心。如果心態好,心情就好,心里充滿愉悅干起工作勁就足,效率就高。心態不好,心情就沉悶悲傷,干什么都缺少激情,精神委靡、感到孤獨,做什么都不順。
3.心態影響人潛能的發揮: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一筆同樣神奇的財富 ——大腦和神經系統。人的潛能就隱藏在這些腦細胞中,潛能就像天賦的工具。看你會不會使用,工具是不會自己去工作的,必須有人使用才行。你的激情、情感、本能、感受、情緒、態度和習慣,我們每個人都擁有有效使用這些工具的力量和能力。但不同的使用方法會帶來不同的結果,只要有積極的心態,你就可以指導、控制、平衡和協調這些潛能,讓它創造出驚人的業績。反之,永遠只能是潛能。
4.心態影響人的成敗:任何工作,或者任何事情,其實都是中性的,之所以不同,是因為摻雜了我們的性情而變得與眾不同。同樣的一份工作,積極心態會助你成功:因為具有積極心態的人,一般都能積極動腦,在遵循程序基礎上,積極考慮是否可以更好地完善和提高,甚至革新。而消極心態的人會引你失敗:因為具有消極心態的人,對待事物都較為被動,心中只想著完全按照程序完成工作而已,根本不關注這之中是否有多余環節,是否有環節可改善和提高,哪個環節應該重點注意;所以,往往失敗。
三、怎樣進行心態調整
一位哲人說得好:人生五分之一是痛苦,五分之一是快樂,五分之三是平平常常。所以,我們在追求快樂的同時也應接受痛苦,追求勝利的同時也要迎接挫折,要心平氣和地接受一切。
1.思想上學會放棄。所謂放棄:就是不要過于迷戀已經得到、或者已經失去的東西。人生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放棄的過程,放棄童年的無憂,成全長大的期望;放棄青春的美麗,換取成熟的智慧;放棄愛情的浪漫,換取家庭的安穩;放棄激情的創業,換取心靈的平靜。從這里我們看到:放棄是一個更新的起點。 放棄是一種等待,等待更好的時機。放棄是一種貯蓄,貯蓄更大的勇氣。把歲月積淀超負荷的東西放棄掉,學會放棄,才能有所追求。忘記該忘記的,才能真正把人生的經歷,讓它變成一種財富、一份回憶、一種領悟,這樣我們就能坦然直視過去,坦蕩快意的無悔人生。
2.態度上學會微笑。微笑一方面可以增強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面帶微笑,表明對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以不卑不亢的態度與人交往,使人產生信任感,容易被別人真正地接受。微笑另一方面使人容易接近,有親和力;微笑可以創造一種和諧融洽的氣氛,讓服務對象倍感愉快和溫暖。如果你整天是板著面孔對人說話,那有多少人愿意和你接近,你的態度就會傷害人;工作也一樣,態度認真當然很重要,但不要太嚴肅還是需要幽默感的,微笑,無倫對做事還是做人都有好處。
3.情緒上學會控制。要穩定情緒必須從心開始,相信自己可以控制自我、改造自我,并掌握自己的發展道路。生活中也許有許多的不如意,當面對困難與挫折的時候;不要首先想到我怎么這么倒霉,不幸的事總是發生在我身上……而要首先想想這件事對我有什么價值?對我的人生有什么幫助?要培養自己從積極方面看待事物,把這成為一種思維習慣:不為生活中的不可控制因素而煩惱;不為自己決定不了的事情而發愁;不為沒有決定權的事情而操心;用微笑面對所有煩心的事。
4.生活中學會寬容。因為每一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經歷、個性、愛好、受教育的程度,所處的環境,學識水平、能力、思維方式都不一樣。這就意味著每一個人對問題的看法、和對問題的處理辦法都會不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要因一件小事、一句不經意的話,引起別人的不理解或不被信任而生氣,面對人與人之間發生矛盾,以一個淡淡的微笑,一句輕輕的話語,給予別人包涵、諒解,這對自己是有好處的。因為寬容不僅是一種做人的美德,也是一個人修養的體現,更是一種明智的處世方法。
四、我們應有的心態
心態不會自動擁有。它需要一個持續培養的過程,它是一種生活方式。它是一種思維習慣,深植于你的內心,與你形影相隨。日常生活中需要培養的心態。
1.要有自信心態。自信心是心態的核心,它幾乎貫穿于心態的各個方面。當你受到挫折感到悲觀失望時,自信心會使你重新燃起斗志;當你遇事感到焦躁時,自信心會使你平靜下來。當你獲得成功的喜悅后,自信心會使你更加振奮!自信心還能產生“拼勁”和“狠勁”。人只要有自信,就能創造人間奇跡。
2.要有積極的心態。人為了什么而活著?為了實現自身的理想、追求、目標、欲望以及價值。因此,你就要積極主動地去尋找機會,用一顆積極主動的心去做好每一件事,對自己負責。有一位名人說過:“機會不是等來的,而是積極主動地去爭取。”抱著積極向上的心態,健康陽光的心態,去展現自己最優秀的一面。
3.要有豁達的心態。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面對整個社會,在漫漫的人生旅途當中,煩惱與痛苦將始終與你相伴。通常來講,越是有所追求、越是想干點事的人可能遇到的煩惱和痛苦就會越多。凡事都要看開點,看遠點,看淡點,心胸要豁達些、大度些,相信任何事情的發生必有利于我。
4.要有冷靜的心態。人在很多時候,都需冷靜的,人與人的差別,就在于克制力的不同。歌德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誰不能克制自己,他就永遠是個奴隸。”如果人克制不住自己激情和欲望,被它所牽制,隨波逐流,就難以成就一番事業。
5.懷著感恩的心態。對任何事情,人都有很多種選擇,如果你光從自己的角度去思考。你就會走進狹窄的空間,讓自己無法飛翔。對任何機會,都要有感恩的心態,并要養成這樣一種思維習慣;用一顆感恩的心來感受生活,來面對人生,它會讓你學會從容面對,樂觀接受,總之,我們要用感恩的心,感謝生活,感激朋友,感謝大自然的關懷。你會發現,生活中潛在的幸福其實每時每刻都在你的身邊徘徊,從來都沒有離開過你。
總之,調整好心態,你就會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更快樂地享受現在的每一天。
參考文獻:
[1]十六屆六中全會.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Z].
[2]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
奮斗[R].
[3]邢群麟.心態決定命運[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責任編輯 王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