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河北省高職教育隨著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大批優秀畢業生經學習和職業培訓迅速在管理、生產、服務一線成長為業務骨干和技術能手,為河北省經濟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技能型人才保障。進一步促進河北省高職教育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不僅是打造河北職教品牌的現實需要,也是河北省實現產業結構調整、謀求新的發展優勢的客觀要求。
關鍵詞:職業教育;區域經濟;發展
中圖分類號:F718.5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3-0058-02
一、河北省區域經濟發展現狀
目前,河北省區域經濟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2009年,全省生產總值實現17 026.6億元,總量排全國第六位,比上年增長10.0%,連續五年保持在10.0 %以上的增幅,整體經濟水平在較高平臺上運行。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 218.9億元,增長3.3%;第二產業增加值8 874.9億元,增長10.5%;第三產業增加值5 932.8億元,增長11.4%。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2.7:54.3:33.0調整為13.0:52.1:34.9。人均生產總值24 283元,增長9.3%。
《河北省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十二五”時期,河北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生產總值預期突破30 000億元,年均增長8.5%左右,經濟增長速度和效益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圍繞加快發展和加速轉型雙重任務,構筑環首都經濟圈,壯大沿海經濟隆起帶,打造冀中南經濟區,培育一批千億元級工業(產業)聚集區、開發區和大型企業集團,著力調整經濟結構,著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改善生態環境,著力提高創新能力,著力深化改革開放,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加快科學發展、富民強省進程,努力實現從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跨越、從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跨越。
“十二五”規劃強調,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十二五”期間,河北將繼續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三次產業協調發展。做強一產,做優二產,做大三產。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強力推進節能減排,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大力發展高端服務業,積極發展面向農村和社區的服務業。以實施“四個一”戰略重點為關鍵,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基于以上分析認識,筆者認為,區域產業結構特征和發展定位就是河北高職教育建設發展的基本背景,而區域產業的現有技能型人才結構與合理的技能型人才結構之間的差異就是河北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和畢業生就業的市場縫隙。
二、河北省高等職業教育的現狀
目前,河北省共有高職院校58所,在校生55萬人,招生18萬人,分別占全省高校總數、在校生總數、招生總數的55%、53.4 %、58%。有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項目院校4所,省重點建設的示范性高職院校7所,高職高專國家精品課程55門,省精品課程173門,中央財政支持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項目35個,省重點建設實訓基地63個。建設國家級精品和示范專業20個,省教學改革試點專業113個,省教學改革示范專業106個,24個國家級現代制造業和服務業等專業領域緊缺人才培養建設項目。高職院校中有3人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名師,有國家級教學團隊7個。
這與河北省“十二五”規劃提出的建設經濟強省,做強做優“三大產業”、突出抓好“四大重點”、著力構建“三大支撐”、努力做到“三個推進”、真正做到“三個切實”、切實做到“三個加快”、全力實施“十大工程”的目標是基本適應的。河北省高職院校的辦學思路和定位基本準確,高職畢業生越來越受到社會的歡迎,高職教育辦學質量和社會效益得到體現,為河北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但由于歷史、經濟、環境、體制等方面的原因,特別是隨著河北經濟快速發展以及科技進步、產業結構調整的變化,高職教育的一些矛盾問題日益凸現,高職教育仍然是教育事業中的薄弱環節,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1.高職院校財政狀況有待改善
河北省人口眾多,相比之下人均教育資源相對較落后,政府對高職教育投入支持發展的資金嚴重不足。風險投資業由于法律環境、收益保障、稅收、導入與退出渠道等存在的問題,對高等職業院校沒有出臺有效的金融支持政策,高等職業院校無法通過發放優惠貸款、提供貸款擔保、貼息等方式獲得金融支持,更談不上在金融市場特別是資本市場融資提供便利。
2.人才培養模式不能與社會需求緊密接軌
河北省高等職業教育的課程建設仍未能擺脫學科化課程的影響,知識間的橫向構建還不能真正通過項目、任務、案例等實際工作過程來進行,缺乏行業企業參與課程建設的背景,企業參與度低,教學環境生產化的氛圍不足。高職院校不了解企業的生產技術特點及管理和市場需求,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再有就是高職院校和企業在合作目標、方案上不一致。校企之間缺乏深層次的合作,從而導致學生就業困難,學校缺乏發展后勁。
3.河北省各高職院校中“雙師型”教師所占比例較低
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畢業生直接到學校任教,缺乏實際工作經驗,理論與實際脫軌;而在企業有實際工作經驗的技術人員由于學歷達不到要求,很難被高等職業院校錄用。因此,“雙師型”教師短缺問題在河北省高職院校中普遍存在。這就需要學校在招聘教師時對于有技術的人才在學歷要求上適當降低,并鼓勵高學歷的專職教師進企業學習,在短期內迅速將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
三、河北區域經濟發展對高職教育提出的要求
盡管現代職業教育的功能已經大大拓寬,但發展職業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仍主要是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地方和行業對發展高職教育的要求,來源于希望高職教育能夠為地方和行業提供人才支持和技術支持,以此帶動地方和行業發展,特別是促進經濟的發展。因此,高職教育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及時了解和把握河北社會經濟對高職教育提出的要求。
1.專業設置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實行動態管理
職業技術院校應及時掌握市場信息,根據社會需求靈活調整專業設置。要進一步強化專業設置評估工作,由原來學校關起門來自行研究決定,變為在廣泛進行社會考察、市場調研的基礎上,由教育和經濟相關部門及有關專家學者共同參與評估,確保專業設置更加符合社會需求。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一定要做到“四個掛鉤”:一是與當地的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掛鉤;二是與當地新上大項目掛鉤;三是與當地大企業集團掛鉤;四是與當地主導產業特別是特色產業掛鉤。從而形成“依托產業設專業,辦好專業興產業”的良性循環,進一步增強職業教育與當地經濟建設的貼近度。
2.組建職業教育集團,推進同企業戰略性合作
校企合作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每個支柱產業背后,都必然要有一批辦學特色鮮明、人才培養質量高的高等職業院校為其服務。河北省已經組建了12個省級職業教育集團,專業設置涵蓋了該省的主導產業和重點行業,包括鋼鐵冶金、電子信息、信息技術、化工醫藥、土木建筑、紡織服裝、旅游、軌道運輸、汽車、建材等。每個職教集團都是由一個職業院校牽頭,聯合幾家職業院校和企業共同組建,各成員單位都將共同執行《河北省職業教育集團章程》,遵守《成員單位協議書》。
組建職業教育集團有利于促進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改革,實現職業教育與市場需求的有效對接。同時,能夠發揮職業院校、行業企業的優勢,加強校企合作,促進資源共享,溝通人才供求信息,優化職業教育資源配置,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有關行業企業將積極與成員學校簽署人才需求訂單,優先獲得成員學校提供的優質畢業生,并支持職業院校辦學,提供專業師資、教學實驗設備和實習場所以及必要的經費等。
3.制定職業教育發展規劃
要根據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就業需求預測和教育發展整體規劃,制定當地職業教育發展規劃,并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應從構建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出發,進一步調整職業教育結構,加快構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多形式、多層次,高、中、初級職業教育銜接配套,職前職后相溝通的終身職業教育培訓體系和課程體系。要整合和充分利用現有各種職業教育資源,打破部門界限和學校類型界限,積極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優化職業技術院校布局結構,提高辦學效益。
高等職業教育,要從高職教育的自身要求和內涵出發,立足地方經濟,圍繞區域經濟發展特色及變化趨勢,來設置和調整專業,培養目標應突出地域性、行業性、職業性、特色性這一職業技術教育的特征。這是高職教育適應地方經濟建設和人才市場需要的關鍵,也是高職教育能持續發展的前提和根本。
參考文獻:
[1] 王立君,姚素敏 .遼寧高等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研究[J]. 管理教育,2008,(4).
[2] 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河北省“十二五”規劃綱要[Z].2010.
[3] 馮曉崢.高職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互動關系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07,(19):140-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