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學a.經濟學院;b.商學院,合肥230039)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被譽為“第三利潤源”的現代物流業在世界范圍內已蓬勃興起,然而融資難問題一直是困擾物流企業發展的首要問題。物流金融服務的引入不僅使企業大大降低成本,還是解決發展瓶頸的關鍵,成為物流企業提高物流質量、加速供應鏈周轉的有效途徑。同時,物流金融的發展也為銀行提供了較低風險下的利潤增長點。通過對物流金融在我國物流企業運用情況的分析,闡述我國在開展此項業務時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應建議。
關鍵詞:物流金融;物流企業;運用
中圖分類號:F832.7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3-0139-03
一、問題的提出
據中國物流信息中心統計,2005年社會物流總額為48.1萬億元,同比增長25.2%;2006年社會物流總額達59.6萬億元,同比增長24%;2007年社會物流總額達73.9萬億元,同比增長23.8%;2008年社會物流總額89.9萬億元,同比增長19.5%;2009年社會物流總額96.65萬億元,同比增長7.4%。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3月1日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社會物流總額125.4萬億元,同比增長15%,比2005年增長1.6倍,年均增長21%[1]。
從上述數據可見,物流需求在經濟增長的帶動下,每年都以較高比例的速度增長,然而物流企業的發展之路卻充滿著荊棘,融資難問題一直是困擾物流企業發展的首要問題。物流企業急需尋找可靠的融資渠道來緩解轉型的壓力。
物流金融服務的引入恰好起到了這樣的作用,它是物流企業的一種創新服務,不僅使企業大大降低成本,還是解決發展瓶頸的關鍵,成為物流企業提高物流質量、加速供應鏈周轉的有效途徑,同時物流金融的發展也為銀行提供了較低風險下的利潤增長點。
二、物流金融產生背景
“物流金融”是一個新的學科建設概念。物流金融在供應鏈中表現為第三方物流企業提供的一種金融與物流集成式的新服務,其主要服務內容包括:物流、流通加工、融資、評估、監管、資產處理、金融咨詢等[2]。
1.物流金融是第三方物流企業提高競爭力的必然要求
中國第三方物流企業數量每年以16%~25%的速度發展,物流企業不僅要面對國內同行小、亂、雜的競爭環境,還要面對國外巨頭大、精、專的競爭。為了生存和發展,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紛紛在物流活動中提供金融服務,以提高企業競爭力。例如,中儲物流從1999年就開始與銀行合作,開展倉單質押業務,現已與十幾家金融機構合作,每年為客戶融資10億以上人民幣[3]。物流金融的運用已經成為第三方物流面對挑戰、提升實力的最有效的手段。
2.物流金融是銀行開發新利潤空間的必然要求
目前,銀行的呆壞賬比例居高不下、貸款資產質量不高,提高貸款質量、控制貸款風險、發展新業務已成為銀行關注的首要問題。通過開展物流金融業務能夠有效降低銀行信貸風險,成為銀行業新的利潤源泉。
3.物流金融是企業集中主業、提高效率的必然要求
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原材料與流動產品占用了大量的流動資金,而金融服務的引入正好解決了在物流過程中的融資問題,使企業能夠把有限的資金用在產品開發等核心業務方面,有效地盤活了物流過程中的資金沉淀,提高了企業核心產品的市場占有能力。同時,通過金融服務的開展,物流企業能更加有效地融入企業的供應鏈中,有利于企業集中主業、提高核心競爭力。
4.物流金融是供應鏈整合、實現“共贏”的必然要求
物流金融是推進供應鏈整合、提高整個供應鏈資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措施,對提高供應鏈的競爭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在國際上,不管是作為供應鏈核心企業的大型制造企業、承擔供應鏈整體物流業務的大型物流企業,還是承擔供應鏈資金流服務的金融企業都積極參與了物流金融活動。在物流金融活動中,這些企業既強化了自己的競爭地位,又獲得了巨大的利潤。世界排名第一的船公司馬士基、世界排名第一的快遞公司UPS都是物流金融活動的積極參與者。物流金融已經成為這些超大型公司的最重要利潤來源。在金融業,法國巴黎銀行、荷蘭萬貝銀行等對大宗商品都可提供以銷售收入支付采購貸款等融資服務。
我國正逐漸成為世界重要的制造業中心、采購中心,國內的供應鏈日趨緊密,與國際上的供應鏈合作也日益加強。為了提高供應鏈的競爭力,我國更應該高速度全方位的推進物流金融業務。
三、物流金融在物流企業應用存在的問題
物流金融在中國發展迅速,成為物流企業和金融企業拓展空間、增強競爭力的重要領域,“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結合”也從概念變成了現實。但盡管物流金融發展很快,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幫助金融機構擴大了業務,但其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具體如下:
1.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尚不完善,政策尚有限制。1916年美國就頒布了美國倉庫存貯法案,并以此建立起一整套關于倉單質押的系統規則。1998年,美國《統一商法典》按照擔保功能等五個方面制定了動產擔保法律,擴大了擔保物范圍以促進融資簡便,平衡不同權利人的利益,高效率地執行擔保權,以避免擔保權落空。在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的推動下,歐盟成員國中有22個國家通過了有關動產擔保的法律。歐盟正傾向于接受美、加模式的動產擔保制度,并建立統一的動產擔保權登記制度。但是,我國法律規定第三方物流企業不可以并購銀行。如何在不違背我國金融法規的前提下利用自有資金和信用開展業務,對物流企業來說依然是一個難題。例如,許多物流公司代收貨款的服務項目,嚴格按照我國現行體制以及法律體系來說是不允許的。另外,我國實施外匯管制,國際快遞公司即使在國內收到了貨款,也無法將代收的貨款送到國外。因此,在我國的外匯政策限制下,第三方物流企業無法開展國際間的業務。
2.物流金融服務業務流程不科學。物流金融服務在中國發展時間不長,還沒有制定相對科學、合理、統一的作業規范,物流企業和銀行沒有統一標準可以參照,效率低下。同時,物流企業、銀行的信息化程度不高,沒有辦法在實施物流金融業務時實現協同信息化,及時進行信息的溝通和共享,以及銀行對業務的監管和客戶對服務過程的跟蹤,影響了物流金融業務實施過程中對風險的反應、處理效率及客戶的服務質量。
3.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規模實力不足。金融物流業務操作環節復雜,能否順利地開展金融物流服務與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規模、實力有很大的關系。第三方物流企業須具有以下條件:第一,具備相當的資本和業務規模,具備良好的商業信用和金融信用;第二,有強大的倉儲服務能力和經驗,并能夠承擔必要的運輸配送,從而實現對貨物的有效監管;第三,具有完善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第四,具有價值評估和貨物銷售、拍賣的資質,這關系到貨物價值的準確評估、及時變現,是風險控制的重點[4]。而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的金融物流服務才剛剛起步,就企業自身規模實力而言遠沒有國際物流企業強大,這給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全面開展金融物流服務帶來了限制。
4.金融機構開展物流金融業務經驗不足。由于銀行開展物流金融信貸的時間不長,在貸款工具設計、資金籌集、風險管理方法和內部監控方面經驗積累不足,又受到各種制度、法律的瓶頸制約,所以表現出信貸資金管道狹窄、籌資方式少、貸款工具缺乏靈活性、銀行風險管理手段受到外部環境限制、內部監控系統還不完善等問題。同時,物流企業在客戶管理、貨物所有權、倉單的調查和審核、合同的簽訂和執行、內部人員管理上也存在很大的問題,欺詐風險和操作風險很大[5]。
5.沒有專門機構對物流企業進行監管。開展物流金融業務的倉儲企業必須是獨立的,信用良好、流程規范、管理嚴格,對所儲存商品,要按國家等級標準進行數量測算和質量鑒定,同時應有與客戶、銀行聯網的信息網絡。但由于目前我國對倉儲企業沒有資質認定,業務水平參差不齊,如果沒有有效的監督機制發揮作用,倉單質押融資業務發展必然受到很大限制。
6.物流金融信貸資金來源單一。中國對金融業進行了嚴格的管制,物流金融信貸資金只能來自商業銀行,物流公司是不能從事信貸業務的。同時在中國金融市場中,國有或國有控股的商業銀行完全壟斷市場,民營資本很難進入正規金融市場,致使物流金融信貸資金管道單一。商業銀行創新能力不強,利率缺乏靈活性,使得物流金融信貸工具單一,不能滿足多樣化的需求。
四、物流金融在物流企業應用發展對策
為了更好地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不僅中小企業需要改進自身劣勢,提高融資能力,更多的需要國家政策來改革目前的金融體制,健全相應信貸支持體系,制定較為寬松的貨幣政策,調整稅率,拉動內需,全方位、多層次地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問題。中國物流金融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應采取以下措施:
1.相關企業建立長期合作伙伴關系。第三方物流企業應與客戶及銀行建立長期合作伙伴關系,既可以幫助銀行建立信用機制,防范金融風險,也可以和銀行開展統一授信的方式提高物流金融效率。在物流企業的協助下,銀行機構建立征信公司,或商業銀行內部建立企業賬戶信用系統,通過對客戶進行全方位的信用管理,降低金融風險,或者銀行把貸款額度直接授權給物流企業,由物流企業根據客戶需求和條件進行質押貸款和最終結算。物流企業向銀行按企業信用擔保管理有關規定和要求提供信用擔保,并直接利用這些信貸額度向相關企業提供靈活的質押貸款業務,銀行則基本上不參與質押貸款項目的具體運作。企業更便捷地獲得融資,銀行提高了對質押貸款全過程的監控能力,降低了金融風險,實現多贏[6]。
2.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金融機構應根據市場和客戶的需求特性,有針對性地開發多樣化、個性化金融產品,滿足客戶日益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金融機構要推進管理系統對物流業務信息流的實時處理,做到及時供給和支持物流企業所用資金,維護與物流企業良好的客戶關系,提高物流企業的滿意度[7]。
3.完善物流金融信貸資產流通機制。建立和健全物流金融信貸資產流通轉讓機制,以化解和分散物流金融信貸風險。加強標準倉單設計,擴大倉單流通范圍,使得倉單能夠及時在市場上流通轉讓;積極推進債權出售轉讓制度,使得有關物流信貸資產能夠在市場上出售轉讓。這樣,既有利于化解和分散風險,也有助于加快物流企業或金融機構資金周轉,擴大物流金融業務量。
4.加強物流金融人才培養。針對中國物流金融人才緊缺的現狀,一方面,積極進行先進的物流管理和物流技術、電子商務、金融、貿易經濟、信息管理等知識的培訓,通過對物流從業人員,進行長期培養與短期培訓、學校培養與在職培訓,加強物流企業與科研院所合作等多種方式,使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相結合;另一方面,要形成較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訓系統,培養復合型人才,形成一定規模的研究生教育系統。通過多層面的教育與培訓,為中國培養出大量的各層次、各方面的物流專業人才[8]。
五、結論
在企業經濟活動中,經濟運行過程總是資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統一。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由于在物流過程中占有大量的資金,且生產需要大量資金,迫切需要提高企業的資金利用效率,充分利用物流過程中的占用資金。從物流的角度來看,物流活動不僅伴隨著資金流動,而且受資金流制約。資金流不僅決定著物流活動狀況,而且決定著整個社會資源的配置效率和經濟運行效率。由于第三方物流行業競爭的日趨激烈,行業利潤率越來越低,第三方物流企業為了提高競爭力,需要進一步拓展為企業服務的能力,而在物流活動中開展金融服務就是適應社會和企業的需求,能為三方帶去益處的一項業務。
參考文獻:
[1] 全國物流運行情況通報[OL].http://www.sdpc.gov.cn/.
[2] 許珊.中國誠通與物流金融[J].市場周刊:新物流,2008,(6).
[3] 孟超,田志軍.第三方物流企業服務創新[J].經濟研究,2006,(3):6-7.
[4] 鄒小芄,陳萬翔,夏峻峰.國內物流金融研究綜述[J].商業經濟,2006,(7):16-17.
[5] 唐少鱗.發展物流金融強化供應鏈整合——物流金融系列研討之一[J].物流技術,2006,(9):18.
[6] 文勝,何磊.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融合——UPS的物流金融模式[J].物流技術,2006,(2):17-18.
[7] 魏文靜.金融學視角下的物流金融結合模式[J].中國水運,2006,(7):11.
[8] 左濤.物流金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探析[J].武漢金融,200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