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南寧530007)
摘要:中國-東盟的合作與發展使得對越南語專業人才的需求很大,但是用人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是“語言+專業”的能力要求,通用的越南語人才模式已經不能適應這些要求。越南語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是:(1)“語言+專業方向”;(2)“專業+語言方向”;(3)在高職越南語專業教學中倡導雙證書制度;(4)在越南語專業畢業生中開展職后教育,增強其切入行業的能力。
關鍵詞:高職高專;越南語;復合型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F642.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3-0258-03
從2004年起,每年在中國南寧舉辦中國-東盟博覽會,同期舉辦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隨著“兩會”的舉辦,中國與東盟的經貿發展不斷加速。南寧海關的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廣西與東盟的貿易額為18.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9%,是2001年的4.3倍,實現了貿易額6年翻兩番[1]。根據《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到2010年,中國與東盟10國將建立聯合自由貿易區,屆時貿易區的生產總值將達2萬億美元,貿易總額達1.2萬億美元。從經濟規模上看,這將是僅次于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全球第三大自由貿易區。廣西與東盟國家陸路、水路相連,具有良好的地緣優勢,是中國貿易進入東南亞的“橋頭堡”,是溝通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兩大市場最主要和最便捷的海陸通道。廣西也在積極搶抓機遇,積極推進北部灣經濟區建設,共促“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越南作為中國-東盟貿易最便捷和最大的合作伙伴,雙邊正利用自身的優勢開展愈來愈密切的政治、經濟、技術、商貿、文化、教育等領域的合作,越南語專業人才的需求出現了新的特點,即從單純語言人才的需求轉變到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廣西多所高校開設了越南語專業教育,新形勢、新特點對中國的越南語專業辦學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認為,有必要深入剖析與探索越南語專業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模式。
一、越南語專業辦學的現狀與存在問題
(一)廣西越南語專業辦學層次與定位
從1991年中越關系正常化至今,廣西院校越南語專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目前,廣西各院校開辦的越南語專業有研究生、本科生、高職高專生、中專生四個層次。除了廣西民族大學招收越南語專業研究生、本科生以外,過去以廣西民族大學越南語專業“一枝獨秀”的局面已經不復存在,特別是在高職、自考層次,很多學校都根據市場實際需要和本校特色開辦了適應社會各層面需求的越南語專業[2]。
在人才培養的定位上,各校根據自己專業方向發展,以東南亞貿易、應用越語、涉外旅游、旅游管理、商務越語和對外漢語等形式紛紛開辦越南語課程。但還是以人文類的居多,語言與專業技術類的結合還很少,還遠遠不能適應雙邊經貿、技術合作的要求。
(二)越南語專業人才培養的數量調查
全國開設越南語專業的大專院校主要集中在廣西和云南這兩個省份,而且主要集中在高職高專學校。據不完全統計,僅在廣西區內就有10多所高職院校開設了越南語專業。廣西本土大專院校已成為中國培育東盟小語種人才的主要基地[3]。目前,廣西各院校開辦越南語專業的辦學層次有招收越南語研究生的大學1所,本科5所,高職高專10多所,中專2所。近年來,廣西各校越南語專業的招生規模一直在擴大,每年培養越南語專業的人數達1 000以上。
(三)國內外對越南語人才數量與規格需求調查
中越合作正在飛速發展。雖然越南語專業學生畢業后有可能到政府、行政事業單位、部隊、公安、旅行社、學校、國內企業、越南中臺企業工作,但多年來培養的結果導致了國內通用型越南語專業人才已經趨于飽和,以至于有一些越南語畢業生不得不轉行。一方面,很多中學畢業生對越南語專業不了解,聽到社會上說越南語比較熱門,就競相報讀,卻不了解現在人才的數量需求及就業的走勢;另一方面,辦學院校并沒有深入研究雙邊市場對人才規格的結構性需求,以至于出現越南語專業人才總量的過剩與復合型人才結構性不足的矛盾。
隨著中越商貿和技術合作的深入,市場轉向對越南語專業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語言始終只是工具,更重要的是語言與行業專業技能的結合,用人單位對復合型人才需求的缺口是很大的,這樣的復合型人才有很大的就業競爭優勢且有可能成為高層管理者和創業成功者。例如,越南語+農業科技、越南語+畜牧科技、越南語+機電技術、越南語+電子信息技術、越南語+貿易、越南+經濟管理,等等。從各院校招生就業辦提供的畢業生用人單位反饋意見調查中發現,各用人單位對外語專業畢業生的表現不滿意,主要是由于外語專業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之后綜合能力差,不能將外語應用到相應的行業工作中。而既對行業專業知識了解又掌握東盟語言的高級人才則少之又少。
(四)高職高專越南語專業辦學中的缺陷與優勢
1.高職院校越南語專業辦學的缺陷
如今高職高專越南語教育占據了其辦學的大半江山,但大部分還是以純言語學習的教育為主。而隨著雙邊合作的深入,純言語教育理念已不能滿足社會專業分工的要求。培養一專多能的高級“藍領”是高職教育的優勢。廣西大多數的高職院校越南語專業教學計劃中只開設有越南語專業基礎、視聽說、閱讀、寫作等課程,沒有考慮切入相關行業的課程,培養出來的學生知識能力較單一、層次較低。在2007年春季的一次招聘會上,眾多招聘越南語人才的單位都要求畢業生除熟練使用外語之外,還要掌握國際貿易等相關行業的知識。有外語專業背景、熟悉國際貿易業務或掌握相關技術知識的復合型人才薪水很高,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市場需求反映出大部分高校培養的人才知識面不夠寬,綜合業務能力不夠強。目前,熟悉東盟小語種的高級翻譯人才、國際貿易人才、國際物流人才也很緊缺,已被廣西列入人才重點開發目錄[1]。
廣西的東盟小語種高職專業起步晚、開展時間短。自從2004年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落戶南寧之后,廣西各高職高專才紛紛搶占這塊蛋糕開設越南語專業,普遍存在專業培養沒方向性、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不夠完善的問題。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應著重在專業的職業性和技術性上,而職業性不強是目前高職院校越南語專業中普遍存在的缺陷。高職越南語專業的授課內容很大程度上不能滿足社會上一些特定崗位對人才要求,即應具有的特定知識和技能,如金融、貿易、技術、管理、物流、文秘等方面的知識技能欠缺。有的學校雖然打出應用越南語、商務越南語和旅游越南語的旗幟以吸引招生,但是由于教學資源缺乏等各方面的原因,在專業授課、課程設置方面往往都沒能達到要求,培育出的學生并不具備切入行業的能力[4]。
2.高職院校有將越南語專業與相關專業整合的優勢
高職高專越南語專業畢業生與本科生相比其優勢在寬度上而不是深度上。如果我們的高職高專在這方面能有所突破,在辦學特色上創新,那么學生在競爭力上就不會輸給本科生。廣西有眾多老牌的高職高專院校,它們在經貿、工業、農業、建設等方面有著較高的技術水平及辦學實力,在區域經濟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正是越南經濟發展中最需要的元素。廣西的高職高專有著完善的各行業實訓條件和強大的教學能力,高職院校只要找準自身的定位,面向越南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實用人才,培養的學生既具備語言能力,還具備“一技”之長,高職高專越南語專業辦學還是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的。
二、高職高專越南語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復合型人才就其實質而言, 就是跨學科或跨專業人才。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作為農業類為主的職業技術院校,在培養高職越南語專業復合型人才方面做了一些探索與實踐。
1.在高職越南語專業教學計劃中設置專業選修方向,探索“語言+專業方向”的模式
2006級起,為滿足學生全面發展、技能全面提升、綜合素質提高的需要,我們在越南語專業教學計劃中加大行業專業選修課程的可選數量,使“語言+專業方向”模式的實施成為了可能,即在學習的第三年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相關專業的專業選修課程,并通過自我報名的方式,組成不同方向的越南語專業技術方向班。
在教學條件上,一方面,整合學院的語言教學資源與專業技能訓練資源, 籌建校內外語綜合技能實訓中心作為校內實訓基地,在多功能語音實訓室、口語實訓室、外語商務談判實訓室、外語模擬實景實訓室等實訓室進行聽力、 口語、 翻譯、 綜合訓練、 商務禮儀、 中外文商務談判、 模擬導游、東盟概況等有關課程的實訓;另一方面,與其他系部協調,提供相關教學資源的支持,同時整合學院各類專業實訓條件為越南語專業學生切入專業提供實訓場所;再者,積極開拓國外實訓基地建設。學院積極聯系合作的大學,并要求把我院學生送往與該校合作企業、 產業基地等進行為期 3—6個月的實習實訓,同時也積極發揮畢業生和老師的資源能動性并與就業單位聯系建立實訓基地關系。通過這些措施,使所設計的越南語專業教學計劃在實踐中得以切入相關專業。
2.在其他專業中開設二外越南語,探索“專業+語言方向”的模式
在其他專業學生中,同樣也可以根據學生自身的學習愿望,第三年在全院非越南語專業的其他39個專業范圍內7 500學生中開設院級越南語院級選修課,以滿足有愿望往東盟方向發展的學生的要求。這些學生因為有為東盟服務的意識,學習目標非常明確,一邊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一邊學習東盟語言,同時開設一些特色選修課如東南亞經濟地理、 東南亞人文概論、 東南亞商務禮儀、 東南亞市場開發等。 學生在學校學習二年半, 最后半年在國內進行專業的頂崗實習,這時學生已完成高職高專的學業且已領到畢業證書,與此同時,由學院聯系派遣到越南對口企業進行見習。按照這種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既具有系統、扎實的專業理論和技能,又有一定的越南語水平。這種教學模式突破傳統, 既保證教學質量, 又能讓學生有機會走出國門,拓寬視野,尋找更多的境外就業渠道。
3.在高職越南語專業教學中倡導雙證書制度
中國的大多數工種都實行持證上崗制度,學歷文憑只是一個基本條件,有文憑還要考取某個工種的上崗證才能合法就業。學生在國內期間,學院組織學生考取相關的上崗證書,如導游證、 報關員證、 計算機等級證,等等。 在國外,學生又根據自己所學專業與就業環境需要,參加國外相關證書的考試,取得國外某個上崗證,或國外大學結業證書。雖然現階段還沒能通過硬性的要求達到這個目標,但通過這樣有意識的引導,一部分學生已拿到了相關的上崗證書并表現出了強勁的就業競爭力。
4.在越南語專業畢業生中開展職后教育,增強其切入行業的能力
我院開設有繼續教育部,有較強的行業專業辦學實力,特別在農業科技類、畜牧科技類、園藝工程類、經貿類等方向有著較強的教學實力,而且我院國際交流中心承擔著面對東盟的技術輸出的重要任務。有了這些可利用的資源,我們完全有能力在越南語專業畢業生中開展職后教育,以增強其切入行業的能力。我們的畢業生在越的相關行業工作中碰到相關的技術問題可以咨詢學院相關系部或國際交流中心,以獲得相關的技術支持,也可以系統地參加繼續教育部的相關專業的專升本遠程教育,這些措施為學生不斷深入行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三、結語
上述高職高專越南語專業復合型人才幾種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院2006、2007、2008級越南語專業及有志于服務東盟的其他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均達到了99%,而且就業質量較高,有些畢業生在越南的月薪達到了600美元/月。實踐證明,高職高專辦學中只有加強教學改革,探索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教學質量,突出辦學特色,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應用能力,才能確保特色專業辦學的可持續發展。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立足于自身的辦學優勢,以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為目標,積極拓展國際合作辦學,培育出契合社會需求的、能直接參與國際競爭的越南語專業技術復合型人才,在為中國與越南的經貿協作和雙方友好關系的發展服務中找到了自身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 李翠霞,粟景妝.東盟小語種高職人才培養的問題與改革[J].職業教育研究,2008,(5):37-38.
[2] 曾瑞蓮,劉志強.廣西越南語專業發展之現狀分析[J].東南亞縱橫,2005,(11):76-79.
[3] 鄧薪靜.對高職越南語教育的一些思考[J].職業教育,2009,(10):149-150.
[4] 蘇麗英.越語人才需求現狀分析和未來預測[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2):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