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十七局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西安710043)
摘要:企業效益最大化是現代企業生存發展的最基本目標,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現有資源,取得效益最大化,是每個企業都要思考的問題。結合施工企業的特點,從加強成本管理方面對實現施工企業效益最大化作了論述。
關鍵詞:施工企業;成本管理;企業效益最大化
中圖分類號:F27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3-0154-01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企業的競爭環境越來越規范化,各種完善的監管體制,要求企業必須在守法的基礎上,加強管理和創新,努力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而施工企業在產品高度同質化、成本差異越來越小的情況下,面臨著原材料和人工等成本的不斷上漲、最低價中標的現實和現金保證金制度的約束、競爭環境更加惡劣,要想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一枝獨秀,就必須開源節流,加強管理。本文結合施工企業的特點,主要從如何加強施工企業成本管理方面,來談談如何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
一、施工企業的特點
施工企業屬于一個特殊的行業,它的特點主要由其產品的特殊性所決定的。其特殊性主要表現為:
1.組織結構的特殊性。在施工企業中,股份公司及下設的子公司、孫公司等機關本部,董事會和管理層基本上是固定的。從事施工活動的項目經理部則是變動的、臨時設立的。項目經理部往往隨著一個新的合同標的簽訂而設立,隨著該標的竣工驗收而撤銷。項目經理部的管理人員和施工人員隨著合同標的規模、難度大小而有所變化。
2.產品形式多樣化。施工企業的產品,多為道路、橋梁、涵洞等,這些產品一般體量龐大,結構復雜,因其所處的自然條件和用途不同,工程的結構、造型和材料不同,施工方法也會隨之變化,從而導致產品形式多樣。
3.生產周期一般較長。由于產品的特殊性,生產一般都很長,有的甚至需要幾個年度。一個生產周期,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4.施工工藝復雜。施工通常需要根據產品自身結構進行不同工種配合作業,土石方、土建、吊裝、安裝、運輸等多家單位交叉施工,施工現場物資和設備種類繁多,對施工組織和施工技術管理提出了較高要求。
二、施工企業加強成本管理的途徑
(一)投標環節的控制是效益最大化的首要環節
施工企業的合同標的一般都比較大,少則幾百萬、幾千萬,多則上億、甚至于幾十億、上百億。這樣施工合同的簽訂,就成為了企業效益最大化的首要環節。好的合同就如同一座摩天樓的根基,堅固結實,上面的摩天樓才會穩定;而一份壞的合同,則象不結實的根基,任憑上面的樓建的多穩固,根基不穩,總會發生搖晃甚至于倒塌。所以,投標環節就需要設立專門的機構,組織專門人員,積極參與招投標辦法的制定,積極推進聯合投標;精研招標文件和報價策略,科學運用定額,搞好不平衡報價。同時,根據信息調查、現場調查、對業主的調查等資料,編制出可行性分析報告,交由公司決策層進行集體決策,商定簽訂事宜。
(二)項目上場后制定評估指標作為考核指標是實現效益最大化的必要手段
合同簽訂后,施工企業就會根據合同規定的要求,成立駐施工現場的項目經理部作為臨時管理機構,配備相關的人員和設備,進行現場管理施工。為了考核項目經理部主要管理人員的業績,公司會在上場初期,指派公司成本核算管理機構的專門人員,到施工現場進行評估,結合現場的實際情況和投標時合同的報價等,為項目經理部制定利潤指標、上交貨幣資金指標、以及質量、安全等相關指標,并由項目主管簽字,作為階段性考核項目管理人員的依據。只有制定了考核指標,才會對項目管理人員形成激勵機制,獎勵先進,鞭策落后。
(三)強化成本管理中的過程控制是實現效益最大化的主要手段
一個項目管理的好壞,成本控制是其中一個主要的環節。而如何實現有效控制,我認為,制度化和流程化是關鍵。一個大的項目,合同標的幾十億,如果不制定合理分工,操作不實現流程化,工作就會被動,就會推諉扯皮,就會職責混亂,就會如一團亂麻。而在項目上場初期,就得詳細設立一張組織機構圖,按照不同的部門,對不同的人員制定詳細的分工,并規定工作程序。每個員工該做些什么工作,做到什么程度,做完以后該交給哪個部門哪個人,這些都得有個明確的規定。這也是標準化施工的要求。除此之外,還得指定一名成本核算負責人,專門負責協調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以起到整個項目管理機構中潤滑油的作用。對于項目施工管理中的數據,還得在月末填制成本管理報表,并發郵件至公司成本管理部門。如此,項目管理就會在公司的掌控之中。
(四)加強項目管理過程中的審計和收尾項目審計是實現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
強化過程控制,不僅要加強過程中的成本管理,還要加強過程中的審計。對于收尾項目,也要加強審計工作。目前,國家對建筑施工領域加強了監控,項目經理部不僅要加強成本管理,完成各項指標,也要依法經營,爭取在外部審計時不出事,企業利益不受損。這樣,內部審計就有了用武之地。內部審計作為公司的監督機構,旨在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措施,幫助項目管理機構提高管理水平,發現重大問題及時匯報給公司管理層。在外部審計時,做好溝通協調工作。審計通過檢查項目經理部的財務收入是否合法、會計資料是否真實等,及時發現管理上的薄弱環節,積極提出合理化建議和改進工作的措施,促使單位領導者和全體員工增強管理意識和效益意識,最終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五)加強清欠收款任務的專項工作是實現效益最大化的必不可少的措施
目前,施工企業競爭加劇,為了能中標,一般投標價都壓的很低,利潤空間很窄。如果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工程款不能及時回收,則會影響工期,打亂項目管理的步調。完工時,如果賬面仍然保留著巨額的應收賬款,則會嚴重影響企業的現金流,使得企業財務狀況緊張。為了應對此種狀況,公司需要成立專門的清欠收款辦公室,及時清理賬面長期拖欠的工程款,并根據拖欠款時間長短、金額大小,指定專人負責清收,同時,制定相應的獎罰措施,對清收效果好的人給予一定的獎勵,以激勵其他人盡快回收拖欠工程款。清欠收款任務取得成效,可以緩解企業的資金壓力,減少貸款,從而減少財務支出,增加企業利潤。
(六)進行稅收籌劃和合理避稅是實現效益最大化的另一項必要措施
稅收籌劃工作做的好,不但可以減少企業當期的現金流,而且可以降低企業整體稅負,增加盈利,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企業通過仔細研究法律法規,可以把稅收籌劃工作做到最好。
具體的措施很多,比如:位于西部大開發地區的企業,可以申請享受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國家對設在西部地區國家鼓勵類產業的內資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在2001—2010年,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對不屬于西部大開發地區的企業,如果是高新企業,也可以申請享受國家的高新企業稅收優惠政策。根據有關法規規定,高新企業每年的研發經費可在稅前加計扣除50%;根據技術更新需要,經主管稅務機關批準,可加快設備折舊;試制產品所需的單臺價值在5萬元以下的測試儀器和關鍵設備的購置費可直接進入成本,因特殊需要,確需購置少量單臺價值超過5萬元的測試儀器和關鍵設備的,經主管稅務機關批準,也可在成本中列支。
成本管理是施工企業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項正常管理業務,是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最主要的環節。只有在成本管理方面下大力氣,不斷推陳出新,才能創造出更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