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內部審計協會,哈爾濱150090)
摘要:對于固定資產的審計,一方面,由于固定資產使用期長、價值大、更新慢,增減變化發生的頻率較之流動資產來說要小得多,相對來說,發生數量上的差錯或弊端也較少,因此,審計人員在制訂整個審計計劃時,通常安排用于固定資產審計的時間較少,審計程序與方法也比較簡單;另一方面,由于固定資產單位價值高,且其價值總額在資產總額中一般都占有較大的比重,因此,固定資產的安全與完整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影響極大。
關鍵詞:固定資產;累計折舊;審計
中圖分類號:F239.45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3-0187-02
對于固定資產的審計,一方面,由于固定資產使用期長、價值大、更新慢,增減變化發生的頻率較之流動資產來說要小得多,相對來說,發生數量上的差錯或弊端也較少,因此,審計人員在。制訂整個審計計劃時,通常安排用于固定資產審計的時間較少,審計程序與方法也比較簡單;另一方面,由于固定資產單位價值高,且其價值總額在資產總額中一般都占有較大的比重,因此,固定資產的安全與完整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影響極大。所以,對固定資產審計的重要性就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另外,固定資產審計通常會涉及累計折舊的審計。
固定資產審計的范圍很廣。固定資產項目反映企業所有固定資產的原價,累計折舊項目反映企業固定資產的累計折舊數額,這兩項無疑屬于固定資產的審計范圍。除此之外,由于固定資產的增加包括購置、自行建造、投資者投入、融資租入、更新改造、以非現金資產抵償債務方式取得或以應收債權換入、以非貨幣性交易換入、經批準無償調入、接受捐贈和盤盈等多種途徑,相應涉及到銀行存款、應付賬款、預付賬款、在建工程、股本、資本公積、長期應付款、遞延稅款等項目;企業的固定資產又因出售、報廢、投資轉出、捐贈轉出、抵債轉出、以非貨幣性交易換出、無償調出、毀損和盤虧等原因而減少,與固定資產清理、其他應收款、營業外收入和營業外支出等項目有關;另外,企業按月計提固定資產折舊,這又與制造費用、營業費用、管理費用等項目聯系在一起。因此,在進行固定資產審計時,應當關注這些相關項目。
一、固定資產的審計目標
固定資產的審計目標一般包括:確定固定資產是否存在;確定固定資產是否歸被審計單位所有;確定固定資產及其累計折舊增減變動的記錄是否完整;確定固定資產的計價和折舊政策是否恰當;確定固定資產的期末余額是否正確;確定固定資產在財務報表上的披露是否恰當。
二、固定資產的實質性測試
1.索取或編制固定資產及其累計折舊分類匯總表
固定資產及其累計折舊分類匯總表是分析固定資產賬戶余額變動情況的重要依據,是固定資產審計的重要工作底稿。注冊會計師應注意驗證固定資產明細賬與總賬的金額是否相符,如果不符,則應將明細分類賬與有關的原始憑證進行核對,查出差異原因并予以更正。對各項固定資產的累計折舊,注冊會計師也要加計匯總與總賬核對,揭示并查明差異原因,予以更正。核對無誤后,索取或編制固定資產及其累計折舊分類匯總表。
2.實施分析程序
根據被審計單位業務的性質,選擇以下方法對固定資產實施分析程序:
(1)計算固定資產原值與本期產品產量的比率,并與以前期間數進行比較,以便發現閑置固定資產或已減少固定資產未在賬戶上注銷的問題。
(2)計算本期計提折舊額與固定資產總成本的比率,并將此比率同上期數進行比較,旨在發現本期折舊額計算上的錯誤。
(3)計算累計折舊與固定資產總成本的比率,并將此比率同上期數進行比較,旨在發現累計折舊核算上的錯誤。
(4)比較本期各月之間、本期與以前各期之間的修理及維護費用,旨在發現資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區分上可能存在的錯誤。
(5)比較本期與以前各期的固定資產增加和減少額。由于被審計單位的生產經營情況在不斷地變化,各期之間固定資產增加和減少的數額可能相關很大。注冊會計師應當深入分析其差異,并根據被審計單位以往和今后的生產經營趨勢,判斷差異產生的原因是否合理。
(6)分析固定資產的構成及其增減變動情況,并與在建工程、現金流量表、生產能力等相關信息交叉復核,檢查固定資產相關金額的合理性和準確性。
三、固定資產增加的審計
被審計單位如果不能正確核算固定資產的增加,將對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產生長期的影響,因此,審計固定資產的增加是固定資產實質性測試中的重要內容。固定資產的增加有購置、自制自建、投資者投入、更新改造增加、債務人抵債增加等多種途徑。審計人員的審計要點如下:
1.審查固定資產購建計劃是否合理、合法。主要應查明所確定的購建項目是否符合生產經營需要,資金來源是否合法。
2.審查固定資產購建合同是否嚴格執行。主要應查明購建合同是否符合合同法,其中所列的項目數量和質量是否符合計劃要求,價格是否合理,合同的條款是否嚴格執行,有無違反的情況。
3.審查固定資產購建支出是否符合規定。主要應查明固定資產購建的各項支出是否真實、合法,有無非法行為。
4.審查固定資產利用程度是否符合預定的要求。主要應審查有無閑置、未使用、不需要或不按用途使用的新增固定資產,對于存在的問題,應查明原因和追究責任。
另外,對于以投資形式轉入的固定資產,應重點查明:固定資產的投入是否有相應的審批手續和合同,是否經過了資產評估;投入的固定資產品名、型號、規格、數量是否與合同所規定的一致;投入的固定資產是否為企業所需,有無以次充好的現象。
四、審查固定資產的計價是否符合規定
固定資產計價的正確與否,影響折舊的提取、成本的計算,所以要認真審查。固定資產計價一般以歷史成本為標準,即企業取得某項固定資產時,按其全新狀態所應支付的全部貨幣金額。但固定資產增加的途徑不同,其原始價值計算的方法也不同。如投資轉入的固定資產可按評估或合同、協議約定的價格入賬,捐贈的固定資產可按市價入賬,盤盈的固定資產可按重置完全價值入賬等。審計人員在審核固定資產計價時,應區別不同情況,逐項仔細審查。
五、審查固定資產的所有權是否歸屬企業
審計人員對于房地產類的固定資產,應查明其所有權或使用權的證明文件;對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應驗證有關合同,證實其并非經營租賃;對汽車等運輸設備,應驗證有關準購證和執照等,證實其非租入。
六、固定資產減少的審查
企業固定資產的減少大致有以下去向:出售、報廢、毀損、向其他單位投資轉出、盤虧等。為了保護固定資產的安全和完整,必須對固定資產的減少進行嚴格的審查,從而確定固定資產減少的合理性、合法性。由于固定資產減少的原因不同,審計人員在審查時應區分不同情況,抓住審計重點。對各種固定資產減少的審計,審計人員的審計重點如下:
1.審查減少固定資產的批準文件。
2.審查減少固定資產是否進行了技術檢驗或評估。
3.審查減少固定資產的會計賬務處理是否正確,累計折舊是否沖銷。
4.審查減少固定資產的凈損益,驗證其正確性與合法性,并與銀行存款、營業外收支、投資收益等有關賬戶相核對。
七、對固定資產進行實地觀察
實施實地觀察審計程序時,審計人員可以以固定資產明細分類賬為起點,進行實地追查,以證明會計記錄中所列固定資產確實存在,并了解其目前的使用狀況;也可以以實地為起點,追查至固定資產明細分類賬,以獲取實際存在的固定資產均已入賬的證據。
當然,審計人員實地觀察的重點是本期新增加的重要固定資產,有時,觀察范圍也會擴展到以前期間增加的固定資產。觀察范圍的確定需要依據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強弱、固定資產的重要性和審計人員的經驗來判斷。如為初次審計,則應適當擴大觀察范圍。
八、調查未使用和不需用的固定資產
審計人員應調查被審計單位有無已完工或已購建但尚未交付使用的新增固定資產、因改擴建等原因暫停使用的固定資產,以及多余或不適用的需要進行處理的固定資產,如有,應作徹底調查,以確定其是否真實。同時,還應調查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資產的購建啟用及停用時點,并作出記錄。
1.檢查固定資產的抵押、擔保情況
結合對銀行借款等的檢查,了解固定資產是否存在抵押、擔保情況。如存在,應取證、記錄,并提請被審計單位作必要披露。
2.檢查固定資產是否已在資產負債表上恰當披露
會計報表附注通常應說明固定資產的標準、分類、計價方法和折舊方法,各類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預計凈殘值和折舊率,分類別披露固定資產在本期的增減變動情況,并應披露用做抵押、擔保和本期從在建工程轉入數、本期出售固定資產數、本期置換固定資產數等情況。
參考文獻:
[1] 袁筠,羅宏,蔣邦國.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審查要點[N].中國稅務報,2001.
[2] 梁彤嬰.關于固定資產折舊及大修費計算方法的探討[J].經濟問題探索,19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