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家制叉燒面
配自家制叉燒、青豆角、水煮蛋
中國美食博大精深,早餐點心本來就花樣繁多,但最家常的早餐應該就是面條了,粗的細的、炒的下湯的各有粉絲。為了節省早上下廚的時間而又能夠增加風味,可以在前一晚就把葷菜做好,煮面條的時候逐份加入。老人家常說“隔夜菜更入味”,當然,這要以干凈衛生為大前提。
所謂的自家制叉燒,并不是真正的叉燒,可以理解為燉花肉。傳統的廣東家庭醬汁:醬油、蠔油、砂糖。腌制好以后燉煮至豬皮與脂肪都變得通透。由于吃起來甜美、肥肉也不覺膩,與燒臘的叉燒風味近似。五花肉適合正在長身體和消耗大的年輕人,年紀大的人士選擇燉排骨或紅燒牛肉等更合適。
荷蘭汁三明治一班尼迪克蛋
配清烤番茄、酸奶薄荷沙拉
“Eggs Benedict”是一款經典的美式早餐,面包、火腿、雞蛋,用料很簡單,幾乎每個家庭都會有。比較講究技巧的要數水煮波蛋了。從酒店西廚那里得到心得:煮蛋的開水要先加入一點白醋,加熱的火力調至最小,然后再打雞蛋,雞蛋就很容易集中起來不會散開。至于荷蘭汁,正統的西方調味是酸辣,往蛋黃汁中加檸檬汁和辣椒粉,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來調制,例如檸檬汁和糖粉做成酸酸甜甜的。
注重健康的人喜歡吃沙拉,但其實一般的沙拉醬(蛋黃醬、千島醬)都不太健康,高脂高膽固醇,不妨用原味酸奶來代替。
碧根巧克力雞蛋馬芬
配果仁、葡萄干、鮮葡萄、奶油芝士與伯爵茶
馬芬應該是最適合居家自制的西式糕點,因為做法簡單,自發粉、蔗糖均勻混合,加入打發的牛油和雞蛋,干濕材料拌勻之后加入自己喜歡的配料,可以是巧克力、各類果仁或水果等,整個準備過程不到10分鐘。裝在小號蛋糕杯里面,放進烤箱用190℃烤20分鐘即可。
西方人吃面包和糕點喜歡抹牛油,牛油雖然香口但不夠健康,過多油膩食物做早餐也不適合東亞人的腸胃,建議用奶油芝士代替,口感與風味近似之余也能補充鈣質。
餐后不妨來一杯伯爵茶或添加風味的英式紅茶,紅茶能夠解膩,佛手柑、檸檬皮等的清新香氣也能讓人早上格外醒神。
紫薯飯
配芝麻滑蛋、涼拌木耳
注重健康的日本人喜歡早餐吃飯,配搭的通常是味噌湯、煎魚片、紫菜,或者滑蛋、木耳、榨菜絲等,還經常會出現有益腸道的納豆。
由于我們現在吃的都是精米,稻米胚芽被去除了,維生素B族與膳食纖維已經損失了許多,我們應該主動去補充回來,例如做飯時加入麥片、糙米、小米、玉米、青豆或番薯等雜糧。這樣不僅豐富了營養,也豐富了口感和味道。
亞洲人近十數年才開始認識到喝牛奶和吃芝士的好處,尤其是高鈣質,對男女老少來說都很重要。但事實上到現在還有很多人不習慣這兩種食品,如果真的不喜歡就沒必要勉強自己了,蝦皮與木耳都是非常高鈣的食物,這一點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以后煮湯炒菜就有意識地多放一些吧。